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十国帝王-第58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血肉覆沙土。
  山口前的两个指挥唐军将士,全都抱着脑袋蹲在地上。后续的三万将士,则是嗔目结舌望着山口。
  好似过了许久,又好似才片刻之间,爆炸声停歇,火光消散,尘埃落定。
  满地断肢残骸,无数五脏六腑,浸泡在血泊中,如枯黄的落叶,如零落的蒲公英。一眼望不到尽头的尸体横七竖八,哀嚎不定的士卒无意识的挣扎,有人抱着自己的肠子绝望呼喊,有人望着自己的断腿失了魂魄,有人爬着哭着去找自己的断臂。
  一片焦土中,零星的火团明灭,遍地坑洼中,旗帜、兵刃散落。鲜血不停四下流散,成细流、成小河、成湖泊,一阵阵刺鼻的火药味,混合着血腥味,裹挟着死亡的气息,笼罩了这一方天地。
  战争,就是在人间建造地狱。
  战争,就是让人受尽折磨,变成鬼也不得安生。
  鸟雀惊飞,不忍听闻海浪般的嚎哭声。
  流云闭目,不忍看见支离破碎的人们。
  五千桢州步骑,死伤大半,余者皆惊骇,不复能挪动脚步。
  马怀远拔刀喝令,“濒死者,杀!抵抗者,杀!逃窜者,杀!救治伤员,打扫战场,搭建营地!”
  为将者,就是站在地狱之巅,那个心硬如铁的人。


第878章 昔曾浴血三十载,而今我为唐皇帝(十三)
  接下来的几日,桢州方面再无岭南军动静,斥候每每回报,内容也都大同小异:桢州正在加紧修缮城防、城外探马甚多。
  “吃一堑长一智,看来苏章不打算再派遣兵马出城,而是打定主意踞城而守,以逸待劳了。”
  军议上,马小刀笑着说道,“苏章此番集结重兵驻扎在桢州城,有给番禹守国门的意思。刘龑为增加苏章的分量,新授苏章镇东节度使,番禹之东、溱水之南一府五州之地,皆尽受他节制。如是观之,刘龑这回也是不惜本钱,要倾尽全力与我军死战到底。”
  史彦超琢磨道:“岭南之地三大藩镇,北部桂州静江节度使,防御湖南,中部绣州宁远节度使,西部邕州建武节度使,防御南诏,除此之外,东部两府之地兵马为多,分别是番禹兴王府、东部齐昌府。苏章节制岭南东部一府(齐昌府)五州之地,驻军桢州,有多少兵马?”
  “据军情处探报,此番得知我军乘坐船舰南下,番禹发精兵两万进驻桢州,同时招募大量青壮入伍。眼下我军在此登岸,苏章免不得调集一府五州兵马到桢州。粗略估计,已经在桢州的,和即将到达桢州的,总兵力大概能达到四万多。”马小刀回答道,“即便是前日折了五千步骑,苏章固守桢州的兵马,仍是绰绰有余。”
  “四万兵马,据守一个桢州城,那还不把桢州打造成铜墙铁壁?”李彦琳笑道。
  “一帮乌合之众而已,何足为惧?”史彦超豪气万千。
  王师稍作休整后,即刻向桢州禁军,不日抵达。
  大军在城外扎营,旋即做攻城准备。
  军情处和斥候探明,桢州之东的四州之地,有数股岭南兵马正在向桢州行军。
  马怀远和史彦超、李彦琳等将商议一阵,决定不让战事拖延,立即发动唐军对桢州的战役。
  “桢州之地,诗人谓之‘左瞰丰湖右瞰江,三山出没水中央’,要进行攻城作战,首先必须隔绝循江,让护城河干涸,然后我军才能将河道填塞。”马怀远说道。
  “无论是令河流改道,还是修筑堤坝,此事末将都做过,这个差事就交给末将去办吧!”李彦琳请命。
  “你和史将军一同前去。军中将校,很多都曾在演武院呆过,这等差事并不难办,但也不可大意。”马怀远对史彦超和李彦琳说道。
  两人着即领命而去。
  出帐后,史彦超和李彦琳合计道:“此番要动大手脚,需得先去查探一下循江的具体情况,选好动手的地址,拟定相应计划,你我得带上书吏先去走一遭。”
  马怀远在给史彦超和李彦琳交代完差事后,又将周小全和马小刀叫过来,吩咐道:“循江断流后,就是填塞护城河,河道颇大,你二人先去做些准备,泥土装袋、打造壕桥,同时也要监督火炮、云梯的准备……”
  当史彦超和李彦琳选定好地址,带着近万将士出营,沿河而上去隔断循江的时候,这个动静没有瞒过桢州城内的苏章。
  “唐军在循江上筑坝?”接到消息,苏章如坐针毡。
  “唐军筑坝,是要隔断循江,使我护城河干枯,好填充河道,还是要蓄积河水,寻机水淹我桢州城?”副将忧心忡忡的问。
  “都有可能。”苏章负手来回踱步,“不成,不能让唐军筑坝!”
  “大帅有何良策?”副将赶紧问。
  苏章寻思道:“唐军白日筑坝,夜晚势必疲惫,正适合我军夜袭。你带领一部甲士,趁夜出城,一面袭击唐军,一面凿毁堤坝。他们白日筑坝,我军就夜晚毁坝,唐军筑坝一日,我军就夜袭一日!”
  副将精神一振,“大帅高见!”
  当日夜,副将选调数千精卒,在夜色掩护下打开城门,向唐军筑坝的地方奔进。
  唐军已经准备攻城,免不得对城池日夜监视,副将的行动没有能瞒过唐军,很快就被唐军发现。
  史彦超、李彦琳奉命筑坝,马怀远自然要防备着桢州军去破坏唐军的工程。
  桢州军行至半途,就遇到前来拦截的唐军。
  “众将士听我号令:冲杀过去!”桢州副将浑然不惧,下令部曲迎敌。
  他也知道出城前往大坝,不可能瞒过唐军,路遇唐军拦截是再正常不过的事,这时候无非是看桢州军能否一鼓作气,杀穿唐军的拦截。
  两军高举火把交战,战况非常激烈。
  但就在唐军注意力被这股桢州军吸引的时候,桢州城里忽然杀出另一股精兵,绕过正在激战的双方将士,直奔唐军筑坝的地方而去。等唐军发现这股桢州军的时候,已经来不及阻拦。
  后一股桢州军才是真正夜袭堤坝的精锐,先前那数千将士不过是吸引唐军注意的幌子罢了。
  这股桢州军成功越过唐军封锁,奔袭到了唐军筑坝的地方。
  月色清幽,一座堤坝已经初具规模。
  堤坝旁,有一片唐军营地,营中灯火依依,如星海倒悬。
  “杀!大丈夫建功立业、封妻荫子,就在此时!”桢州军将领大呼一声,举刀策马,率主力直奔唐军营地,另外分出一部兵马,冲向堤坝。
  桢州军冲到唐军营前,还没接触辕门,忽然看到唐军营地中腾空飞起三支火箭。紧接着,军帐里冲出无数唐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在辕门前列阵,引弓搭箭,更有弩车被推出来,一排排出现在军阵前。
  唐军早有防备。
  史彦超站上辕门,一把拔出横刀,“将士听令!士卒不出营,但以弓弩杀敌!”
  在此之前,史彦超就下令唐军将士分作两班,一班修筑堤坝,一班专门应对桢州军来袭。
  虽然这样会让筑坝变得缓慢一些,但无疑是稳妥之举。
  早在桢州副将率军出城时,史彦超就听到了动静,那时就已下令部曲备战。
  所谓良将,行军征战,首先必须要处处谨慎。
  演武院建立已经十多年,毕业生已经达到数千人,大唐军中不缺良将,更不缺良将储备。史彦超,不过是其中一个典型罢了。
  此时,不仅唐军营地已经做好迎敌准备,堤坝那边同样防范严密。
  若非是担心地雷成规模的轰炸,会影响才初具规模的堤坝的稳定性,唐军多的是让桢州军有来无回的法子。
  不过眼前却已足够了。
  两军激烈交战。
  战不多时,桢州将领就闻报,桢州城外的唐军,开始炮轰桢州城!
  “唐军修筑堤坝,难道是引蛇出洞,诱我出城来凿毁堤坝,以此分散桢州城的兵力,好趁机攻城?”桢州将领惊骇不已,再也顾不得堤坝,连忙下令部曲回援桢州城!
  唐军并没有趁机攻打桢州城,只不过是做出了攻打桢州城的样子,吸引袭扰堤坝的桢州军回援罢了。
  当夜,桢州军损兵折将,却没有威胁到堤坝半分。
  往后几日,苏章又派遣桢州兵马去袭扰堤坝,这回他没有选择在夜里出击,而是白日进攻。这样一来,就避免了唐军使诈。
  史彦超、李彦琳虽然能挡住桢州兵马,但桢州军这样不停袭扰,却使得堤坝的施工因之受到影响,变得进展缓慢。
  史彦超再如何把部曲分作两班,这两班人也总要休息,而战士一旦休息,就没人抵挡桢州军的袭扰,史彦超不得不增加战兵,减少修筑堤坝的人数。
  桢州城外的唐军也相应改变了战法,桢州军一出城,就派遣精骑四面合围,拖住桢州军的脚步,而后调集精卒合围,寻机将其围歼,莫说不给他们去袭扰的机会,更不给他们回城的机会!
  苏章出击堤坝,是反守为攻,马怀远围歼桢州出城的兵马,同样是反守为攻。
  苏章不想跟唐军混战,因为他知道桢州兵马并不及唐军精锐,于是派遣部曲去袭击唐军营地,迫使唐军撤去对出城兵马的围攻,转而回援大营。
  唐军人数并不占据优势,只得回救大营。
  就这样,桢州城外,一日数战,双方你来我往,各展才能,拼杀的难解难分。
  然而随着战事持续进行,唐军的精锐显现了出来。
  桢州每回派遣出城的兵马,总有许多无法回城,并且死伤一回比一回重。
  而就在这个时候,岭南东部其它四州支援桢州的兵马,却先后在靠近桢州时,遭遇唐军布置在官道上的地雷阵,死伤惨重。
  由是,桢州军惧,不复再敢出战。
  桢州军不出战,马怀远于是调集精锐兵马,向东出击。
  那些来支援桢州的岭南兵马,本就因为唐军地雷阵死伤惨重,再被唐军精锐奔袭,立即不能抵挡,一股接一股被唐军击溃。
  解决完桢州的外援后,没多久,堤坝筑成。
  于是唐军填充护城河。
  再后,唐军调集百架火炮,猛轰桢州城。
  开始的时候,唐军轰塌一段城墙,苏章总能搬出事先建造的木墙,将缺口赌上。但在火炮面前,木墙实在太过脆弱,根本经不住几下轰击。
  随着唐军轰塌的城墙越来越多,桢州城里的木墙耗尽。
  唐军轰塌最后一道木墙后,面前的桢州城已经残破不堪。
  马怀远下达将令:全军攻城!
  王师将士大举杀进城中,与桢州军展开惨烈巷战。
  这就到了唐军手榴弹发威的时候。一颗颗手榴弹从唐军战阵,扔向桢州军战阵,然后爆炸,桢州军立即死伤惨重,战阵也站不住。
  激战之后,唐军顺利夺下桢州城。
  苏章带领残部退向博罗县。
  马怀远没有给苏章到博罗再布防的机会,遣精骑,一路追杀。
  博罗县开门接纳苏章时,被唐军精骑顺势杀进城中。
  博罗遂克,苏章也被活捉。
  至此,番禹之东,再无城池可供防御唐军。


第879章 昔曾浴血三十载,而今我为唐皇帝(十四)
  “巍峨神都,煌煌大唐,吾心之所向,已近一甲子矣!”
  洛阳定鼎门前的官道上,一位垂穆老人面朝高耸入云的城墙,撩起衣袍缓缓跪拜在地。
  老者身着锦袍,身旁有数名随从牵马相伴,显然不是百姓身份。在他身侧,一支队伍朝着洛阳城缓缓行进,队伍中车马过百,浩浩荡荡,声势不凡。
  一辆极度华贵的马车,在跪伏的老者身旁停下,随着车帘被掀开,一名富贵雍容的女子走出来,不到三十岁的年纪,气质却是不凡,容貌端庄而秀丽,身上更有一股久掌权柄的慑人气息。
  过往的行人看到这群举动怪异的人,都投来好奇的目光。
  “未入城,未见君,老先生就拜伏道中,本心之纯真、情绪之急切,实在是让人侧目。”衣着华贵的女子走到老者身侧,缓缓出声说道。
  “快六十年了,多少个日夜,老朽以为此生再无面见神都的机会,再无面见皇帝陛下的机会。”抬起头来,老者已是老泪纵横,“巍峨神都,煌煌大唐,谁不曾心向往之?”
  或许是受到老者情绪的感染,女子朝着定鼎门看去,轻声喃喃道:“若非亲眼所见,谁能相信这天下竟有这等雄伟的城池?若非亲眼所见,谁能了解无数唐人前赴后继、不惜一死,就为有朝一日能一步步走上云阶,去朝见一回大唐皇帝?”
  神都本巍峨,大唐也本该煌煌如日月。
  神都的灯火,在夜里可以照耀百里;大唐的荣光,在历史的长河中,注定要照耀千年、万年。
  女子忽然露出一个会心的笑,“听说洛阳城、洛阳皇宫这些年一直在修复,想要恢复唐初时的鼎盛模样,也不知到了那个时候,站在皇宫之巅的李从璟,会是怎样一番模样。到得彼时,草原上的人,会不会再度心甘情愿的称呼一声‘天可汗’?”
  这天下,没有几个人胆敢直呼大唐皇帝的名讳。
  这女子,叫耶律敏。
  这老者,叫康默记。
  他们是契丹来朝见大唐的使臣。
  两日后,李从璟带着耶律敏在宫城里走动,为她介绍宫里的建筑景致。
  “明堂,又称大明堂,昔年为则天皇帝所建,南北之长、东西之宽,皆达到百余丈。”李从璟指着脚下的石阶,“这圆形台基直径二十丈,高七尺有余。”
  耶律敏望着眼前的建筑群,主体圆锥形阁楼高耸入云,看着都累。
  “听说你有意在洛阳重建大明宫?”在宫中游玩了小半日,众人到湖边亭子里小憩,耶律敏品尝着宫中的御茶,问李从璟。
  “四十年前,长安大明宫毁于战火,我虽然深感痛惜,但真要重建一座大明宫,岂是那般容易的事?”李从璟摇摇头。
  大明宫只不过是长安宫城的一部分,但其大小已经是故宫的四倍有余,凡尔赛宫的三倍有余,卢浮宫的十三倍有余,唐初李世民决定修建这座宫城,断断续续花了好几十年。
  想到这,李从璟不禁腹诽道:“大明宫虽然宏伟,但并非不能重建,但要完全复兴洛阳城,才是真正的大工程。金朝以洛阳为中京,蒙古人就在那里统治中国,也有繁荣之名,但其大小……不过眼下这座洛阳城的二十分之一!”
  耶律敏很喜欢茶水的清香,一面品尝一面惋惜道:“那可就可惜了,被世人称为‘千宫之宫’‘丝绸之路的东方圣殿’的大明宫,辉煌了几百年,却无法重现世间。”
  李从璟付之一笑,“这些姑且不言,还是说说契丹的情况。听闻这几年来,耶律德光一直千方百计跟你争权夺利?”
  耶律敏终于肯放下茶碗,“只要你想知道的,事无巨细,哪一件你不能知晓?这回我之所以到洛阳来,不也是想借借你的威风,回去后好压压耶律德光?”
  说到这,耶律敏禁不住叹息一声,“天成元年西楼一别,这才几年时间,想不到偌大的江南,就这样被你平定了,只留下一个岭南还在苟延残喘。”
  李从璟微笑道:“岭南也苟且不了几日了。”
  耶律敏看着李从璟,认真道:“昔年在幽州时,我就知道你日后必成大事。只是没想到,你成事的这样快,而且竟然这样大。”
  李从璟手里把玩着一个桔子,双目沉静道:“有些事,总归需要人来做。”
  耶律敏笑道:“比如说,一统天下。”
  李从璟也笑了笑,随即又脸色肃然,“比如说,守护大唐的荣耀。”
  耶律敏怔了怔。旋即正色颔首,表示了然。
  她是了解李从璟的,自然知道李从璟说的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