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清穿之皇家小和尚-第15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皇后娘娘的身体一直要精心养着,师祖也老了……
  只有长辈会天经地义一般唠叨你怎么又瘦了,不厌其烦地念叨着你吃胖一点,你外出他们惦记,你生病他们比你还痛苦,你但凡有需要,他们比你还着急……
  而他们兄弟……
  这一天的午后,兄弟两个都是沉默看着天空不言语。临分别的时候,胤禛听到保康说:“多关心弘晖。”虽然不明白,还是答应下来。
  “保康哥哥放心,我对弘晖……我尽量多带他出去玩一玩,逛一逛。”胤禛自觉要他嬉皮笑脸地对着儿子,那不可能,但是多玩一玩,多逛一逛,总是可以的。
  保康就哈哈哈笑:“你还要多陪陪他读书,你记得自己小时候读书,不也不喜欢古板的老夫子?现在对弘晖也是。”
  “……胤禛记得。”胤禛想起他今儿来找保康哥哥的目的都还没说:“谢谢保康哥哥送来的潘云,我这里人手紧缺,他自己来了不说,还带来好几个帮忙的。”
  保康点头又摇头:“要改革吏治,不知道打下去多少人,估计下面州县都要大缺官员,要注意培养新人。潘云……你放心。”
  “弟弟明白。”
  哥俩分别,保康去坤宁宫找他额涅。
  皇后娘娘正在和贵妃娘娘说话,见到他进来,都笑。
  保康:“……”也笑。
  最近开始正式走六礼,凡是参与其中的这些长辈一看到他就笑,保康已经半习惯,笑得小自恋:“额涅,贵妃娘娘,要不要保康自己去打两只大雁?”
  皇后娘娘因为儿子的厚脸皮更乐呵:“你要去打更好。”
  贵妃娘娘也积极支持:“自己去打的大雁诚意更好。钦天监正在看日子,文定的帖子也自己写?”
  保康信心满满:“保康的字儿一定比礼部官员的字好看,保康自己写。”
  皇后娘娘自是乐得儿子对婚事多点儿热情:“你要自己做,那就不能耽误。我正和贵妃看礼部拟定的聘礼单子,明儿下午你就把帖子送来,知道不?”
  保康嬉皮笑脸地抱拳作揖:“保康知道,谢谢额涅和贵妃娘娘操心。”
  亲额涅和贵妃娘娘都笑。
  “阿弥陀佛。你娶妻生子,额涅再操心也乐意。”
  “这却是最大的道理。我们都等着抱抱小瑞亲王。”
  保康感觉他生儿子的压力山一般的大:“额涅,贵妃娘娘,保康一定努力,一定努力。”
  麻利地转移话题:“额涅,贵妃娘娘,保康打算明儿把小厨房烧起来。”
  皇后和贵妃对视一眼,都笑得“意味深长”。
  保康眨巴眼睛。
  “你知道疼媳妇儿,额涅自是高兴。额涅明儿和你太子妃嫂嫂说一声。”皇后如是回答。
  “明儿有点仓促。这是大喜事儿。也要去钦天监请一个日子,好好准备一番祭祀灶神。”贵妃娘娘如是回答。
  保康赶紧道谢,又说了一个小笑话逗乐两位长辈,拿着他额涅给的“龙凤书帖”,嘻嘻笑出来坤宁宫。
  贵妃娘娘的身体情况……保康沉默。
  保康本想和他额涅问问有关于五妹妹的事情,只能另外找机会。
  慢悠悠地踱步回来乐福堂,吩咐人去找胤禵来一趟,他开始写帖子。
  “纳吉”和“纳征”,纳采、问名之后的婚嫁六礼之中重要两个礼,也是婚嫁三书中的前两书,聘书——订亲之书,礼书——聘礼清单,所以它们非常重要。
  朝廷为了打压大婚大嫁的奢靡风气将其合二为一,自然更为重要。
  聘礼清单自有他汗阿玛、额涅、礼部等等人负责,而他要亲自去打两只大雁,亲自写一个“龙凤书帖”才是诚意。
  红绿描金书帖,精致华贵,展开后,四折六面,封面有“龙凤呈祥”、“鸾凤和鸣”、“天赐良缘”等等吉祥字样。
  保康沉思片刻,提笔在第一页的吉祥颂辞后面写下:“素仰壶范,久钦四德,千金一诺,光生蓬壁。”第二页的双方当事人籍贯地址,第三页的双方出生年、月、日、时,第四页的媒证姓名等等,那就直接写了。
  保康对着上面那行字端详片刻,非常满意——“大清国京城紫禁城爱新觉罗氏保康”,嗯,很好。
  这边保康将写好的帖子放在一边,准备晚食的时候拿给他额涅,开始整理大清的科举考试考核官员的利弊纷争,那边胤禵也跑来乐福堂。
  “保康哥哥——”人还没到,声音先到,十六岁的少年郎意气风发的模样。保康就笑:“这么快?先等等,我写完这一段。”
  “保康哥哥你尽管忙。”
  胤禟面孔发光,眼睛发光,整个人都发光——阿弥陀佛。这个时候保康哥哥找他,那一定是有正经差事,他的小心肝儿“砰砰”跳,一屁股坐在窗户口的罗汉床上,自顾自用着茶点,就觉得今儿的茶点也格外美味。
  偶尔抬头看一眼保康哥哥写字的侧脸,摸摸自己的脸,又开始念“阿弥陀佛”。
  他这辈子是没办法追上保康哥哥的长相了,看看保康哥哥,明明比他大十岁,好像比他大四岁。哎,只能在保养上下下功夫,努力拉低差距了。
  不过,或者还有一个办法,想想未来瑞亲王妃的长相,就连他额涅也赞不绝口,说从未见过的标志姑娘,胤禵对他的下一代又心生一咪咪希望——娶一个和瑞亲王妃一样美丽的姑娘。
  这边胤禵浮想联翩,怎么求得保康哥哥帮助,求求他汗阿玛同意,让他自己选福晋,或者给他选一个一顶一的大美人儿,甚至想到,家世方面低一点儿没关系,反正他哥哥们的妻族家世就没几个怎么好的……
  那边保康理出来思路,刷刷几笔写下来大致章程,打算后面再细细地琢磨具体操办方法,放下毛笔,站起来活动活动手腕。
  初春疏朗的太阳光照在他的侧脸上,投下一片明亮,胤禵不经意看一眼忍不住啊嗷叫:“保康哥哥,你,怪道人说保康哥哥是大清第一‘明朗少年郎’。刚刚胤禵还说哥哥比胤禵大四岁,这一看……”
  简直比他还少年!
  胤禵瞪大眼睛,对老天爷的偏心眼儿大大的不服气。就见他保康哥哥特淡定淡然的模样。
  “皮相而已,看人要看内在。”
  特漫不经心的语气。
  胤禵:“……”
  胤禵慢半拍反应过来,他和保康哥哥对上从来就只有吃瘪的份儿,深呼吸、深呼吸笑得一脸讨好:“保康哥哥找胤禵有何吩咐?胤禵一定办好。”
  保康笑:“也没什么大事。”
  胤禵:“……”保持微笑不放弃。
  “之前在山西实行‘一条鞭法’进展顺利,朝廷在全国推广也挺顺利,可时易世变,新的问题又出来。你胤禛哥哥要实行‘摊丁入亩’,保康哥哥也认为时机到了,可以开展彻底的土地改革。”
  胤禵的眼睛瞪圆嘴巴张得鸭蛋一样大。
  “保康哥哥琢磨琢磨,其他地方尚好,但南海地方特殊,清查土地主持改革的人选必须灵活有担当,正义不古板,更有勇气,知道兵事,谦虚学习改革事宜,能做实事,敢当大事……”
  胤禵盯着他保康哥哥的嘴巴,浑身热血上涌,想大声说“我去”,不敢。
  南海那是什么地方?那可是保康哥哥一手打下来的地盘,即使保康哥哥休养六年出海四年,那里的人也只认保康哥哥——更何况那里的人,当地各族人前朝遗民外来洋人阿拉伯人日本人朝鲜人……龙蛇混杂什么人都有。
  他真没有信心可以搞定他们。
  保康笑笑,抬手拍拍他的肩膀,语气平常的好似在说今儿天气真好我们去西山打猎。
  “保康哥哥和汗阿玛推荐胤禵,胤禵可以考虑考虑,大约两三天后就要定下来。”
  …………
  胤禵都不知道他是怎么出来乐福堂的。
  保康哥哥……那根本不用说了。
  大哥,太子哥哥、三哥、五哥、六哥,都是打小儿跟着保康哥哥南下北上。
  亲自参与南海统一,大清和沙俄的战事,大清和沙俄谈判。
  他大哥十七八岁就跟着大军去打缅甸,胤佑哥哥、胤禩哥哥和胤禟哥哥都跟着。
  他五哥也不到二十岁就去南方和江南整顿吏治。
  他们还一起出海四年,胤佑哥哥那年不到二十岁也偷偷跟去了。
  胤禵清晰地记得,在他的犹豫中,得知保康哥哥和其他四位哥哥已经偷跑出发的时候,自己那个后悔挫败的心情。
  如今,保康哥哥给他一个机会。
  胤禵恍恍惚惚的,不知不觉人来到永和宫大门口,愣愣地看着请安的宫人,撒腿就跑。
  不管他额涅同意不同意,他一定要去。他要去找五哥帮忙。胤禵一鼓作气跑出宫跑到他五哥的府邸,听他嫂嫂说五哥不在,就自个儿坐在外书房门口干等。
  他一定要去!
  胤禵莫名意识到这是他的第一个机会,很可能是唯一的机会,最后的机会,他一定不能放过他一定要去。
  胤禵一夜没回宫和他亲哥哥的谈话且不提,保康这边和胤禛开展的各项改革措施慢慢有了大体方向。
  二月十八日,皇上召开八旗议事会,商议有关大清改革选拔官员的考试制度,土地分配制度,吏治整顿,会议争论两天,皇上、太子、瑞亲王、直郡王的坚持下,一半以上人同意的情况下,通过。
  二月二十一日,皇上和二十名汉家亲近大臣在南书房商议,有关于儒家士族的未来发展,变革中的大清官员应该是什么样子,那么部门增设,那些部门取消……气氛极度压抑。
  瑞亲王,不用说了;代表汉家儒学正统的太子,这次也站在改革这一边,他们能怎么办?可是他们如何愿意将自己手里的利益分出去?可是他们不愿意又能如何?
  三月初八,大清查在整个大清火热展开,牵连其中的官员不计其数,不说其他地方,光是京畿之地和江南之地,就空出来官位八百零一个。
  巡抚总督这些不算,官场的基础知府、县令也纷纷掉马,整个大清的官场大地震中,人人惶恐不安。
  可是这次皇上不管事儿,瑞亲王亲自坐镇,谁也不敢去求情。
  什么你说和太子求情,太子这次转了性了啊。和直郡王求情?直郡王的武人脾气,先吃他一顿敲打再说;至于活阎王胤禛阿哥……哈哈,更不用提。
  关键——空出来这么多官位,还不赶紧的!
  大清国的老百姓都陷入空前的疯狂中。
  无他,他们的瑞亲王说,特殊时期特殊办法,他本人亲自面试,只要是大清子民都可报名。天下人可不是要疯狂?
  农、工、商阶层的人疯狂,士大夫集团也疯狂,各个阶层的人都疯狂。即使瑞亲王说,因为是特殊办法,所以要取消官员们的三十亩或者五十亩土地免税制度,免徭役制度等等,当然俸禄是不变的……
  天下人还是疯狂。
  有哪些耳聪目明的老士族哭得涕泪横流,恨不得一头撞了柱子;李光地、熊赐履等等人也都哭得稀里哗啦,可是他们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瑞亲王就这样,办成了“一体当差一体纳粮”。


第141章 
  “官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 官员和士绅也交税当差,当然不是真要他们服兵役和徭役,早在前朝的“一条鞭法”实行时候; 这些就可以用银子折算。
  反正就是要官绅交税钱!
  大清国的官绅自然是不愿意的; 所以实行起来很困难,非常、非常、非常……的困难!
  官绅要反抗,要暴动,可他们的声音淹没在全大清国人的声音里,没有平时那般“一呼百应”,没有当年“朕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分量。
  当皇上颁布诏书说,皇家的皇庄也依法交税;当皇上颁布诏书说,朕和大清人共治天下; 这就是一场所有大清国人; 三亿五千万人口的狂欢盛宴。
  极度的狂欢之下就是沉默,就是哭泣; 这些年来因为财富增加越发有底气苏醒的大清国人; 沉默着哭泣,哭泣着进行他们的“狂欢”。
  那边皇上打破商者三代不能科考的规矩; 积极地展开三场恩科,一场类似大唐和宋初那般考诗词歌赋文章; 一场类似宋后期元明时期那般考策论文章; 一场考算法数学技艺等等。
  这边胤禛阿哥积极地展开全大清国人的; 不分士农工商、三教九流的“博学鸿儒科”考试,专门收取那些不会科考的有才之人,比如当年的蒲松龄这样文人; 当然; 也分三场。
  皇家和朝廷和所有大清人证明; 大清的文化兼容并包、积极改革,只要有真才实学,只要有基本的能力、有最重要的羞耻心和责任心,他们就有机会成为大清官场的一份子!
  所有眼泪还没收住的大清读书人、官绅士族、哭哭啼啼的奔赴各大考场。
  所有被压制几千年的商者一边擦眼泪,一边参与考试。
  所有被鄙视几千年的匠人眼睛红红的,走进考场。
  从此以后,官场不再是士族一家独大;从此以后,官场不再高高在上,充满神秘感。从此以后,“朕和大清人共治天下”。
  获得新利益,扬眉吐气的“农、工、商”感恩戴德,失去利益被送下神坛的士大夫有的哭喊,有的咒骂,有的试图来个绝食以抗……可他们平静下来后,更多更多的是接受。
  九成九以上的官绅,心甘情愿的接受。
  无他,皇上和朝廷打破士农工商的阶层鸿沟,但这个鸿沟岂会轻易填平?几千年的鸿沟需要几千年的时光填平,他们的优势是巨大的。
  无他,“农工商”阶层的人可以做官,他们也可以光明正大地经商了不是?不就是交税吗?他们交。穿鞋的和光脚的一起跑,谁怕谁?
  无他,官绅阶层也分不同的高中低各种层次,他们都想趁机机会朝上爬啊爬,带领家族更上一层楼。即使作为大清国顶尖那一波家族也是。
  皇上眼见此光景,得意洋洋地感叹:“大清国蒸蒸日上,希望无穷,谁都舍不得放手。”
  李光地大人无精打采地回应一句:“皇上,长此以往下去,大清的官员,那就是普通人了。”
  皇上从鼻腔里发出一声冷哼:“朕都是普通人了。朕也要交税。朕正在清理皇庄人员,裁员!”
  陈延敬大人哈哈笑:“臣家里也在做审计。哎哟哟,我们的瑞亲王幺,发明的那个记账方法那可真是好。”
  熊赐履大人对着陈延敬露出“仇富”的表情:“瑞亲王还在山西展开煤矿清查。”
  陈延敬大人喊冤:“我们家真没有私家小煤窑,哎吆,你们不知道私家小煤窑的坏处,挖煤的人没有安全保障,那赚的都是人命银子,我们家怎么可能有?我家老叔们为了支持我当官,那可真是清清白白。”
  皇上点头:“山西人就这一点好,肯吃苦,诚信做人,家庭团结。不过还是要有警惕心,就怕有些事儿啊,不是没有,只是我们不知道。”
  顿了顿,又夸道:“晋卿就这点好,源于朱子之学,而能心知其意,得所变通,不拘墟于门户之见。这儒学啊,甭管是旧儒学还是新儒学,都要跟从时代发展。”
  李光地大人,字晋卿,一点儿也没有因为皇上的亲近和夸夸高兴。
  “皇上,官绅士族纳税,那商者的商税,是不是也要调整?现在大清商贸繁荣,现有的税率有点跟不上,相关律例也跟不上。”
  熊赐履大人立马接口:“臣附议。皇上,与时俱进,不光是士族,还有商者。还有那个匠人的专利收入,那也要收税。”
  陈延敬大人眼睛一闪,也跟上:“皇上,大清人治理大清国,那就都要收税,但凡有交易,都应该纳税。各行各业都应该交税。贱籍废除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