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清穿之皇家小和尚-第1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咳咳,看着其他人喝着西班牙葡萄酒,师祖说,不到十五岁之前最好不要喝酒,葡萄酒也是酒。
总之,保康他们一路上不断地倒腾,将他们的货物价值不断增值,到了美洲后,面对这一片古老的美食·美洲大陆,感恩;面对陆地上的,来自各个欧洲各国的“西洋人”,又大赚一笔。
就是面对当地人的现状,叹息。
哥伦布到达美洲后,印第安人驯化的农作物玉米、马铃薯、甜薯、瓜类、豆类、辣椒、西红柿、凤梨、鳄梨、番石榴等等好物事,被西班牙人接受并推广开来,惠泽全世界人类。
现在全世界人都离不开玉米和马铃薯,大清国也是受惠于西班牙传出去的番薯,养活日益增多的人口。
可是这里是一片文明的发源地,这里有着人类的指挥结晶,这么一块对全世界,全地球人类都做出了巨大贡献的大陆,却因为科技的落后,遭遇这番“被殖民”的苦难。
落后的代价!
师祖沉默。
两万五千将士们沉默。
一个家庭里,你落后了,你就会感受到家人的“愤怒”;一个家族,你落后了,就会迎来其他家族的欺凌;一个地方,一个国家,乃至一整片大陆,你落后了,就要承受这般惨痛后果。
保康心里头郁闷,郁闷之下,面对英吉利在北美刚刚建立的殖民地据点,那个从荷兰人买下来的新阿姆斯特丹,那什么New York,那当然是打。
这里的负责人,英吉利原国王,詹姆斯二世的宗室兄弟,他和保康打了半个小时不到,就被吓到束手投降,将New York拱手相送。
保康打得兴起,英吉利和法兰西联军刚刚从西班牙人手里夺下来的加勒比海,他也不放过。
算是彻底将英吉利殖民者从美洲大陆上赶出去。
这片大陆上的法兰西人热情欢迎大清瑞亲王,西班牙人一开始围观,后来面对保康出示的信物——卡洛斯二世友谊象征之一,也是热情欢迎。
保康花两个半月的时间就在这里站稳脚跟,和当地的各部落酋长打好关系,还发现一座银矿,心里头那个高兴。
唯一的遗憾就是,被他吩咐留下来接收地盘的将士们都不乐意,大清人,骨子里故土难离,就那么一点点儿对海外冒险当“土皇帝”的兴奋,也被归家的情绪代替。
保康严肃保证:“等快乐大师回去,立马安排朝廷来人接管,接你们回家!”
被留下来的将士们:“谨遵瑞亲王命令,保证完成任务。”
一个个,那个叫“视死如归”,就差“慷慨赴死”。
保康嘴角抽抽。
师祖微微笑。
保康没奈何,细细地嘱咐他们留在这里的各种注意事项,特别是这里的水土适应问题,一些疾病防疫问题,男子汉的特有问题……稍稍放心。
陪着他们在美洲过完康熙三十一年的春耕节——其实这些日子的时差下来,日期他们都记混了,就一个心理安慰,于史书记载的康熙三十一年二月二十八日,启程回大清。
出门这么久了,他也想念大清。
他的额涅、他的汗阿玛,糟心的、可爱的兄弟姐妹们……
他还说要参加大姐姐的婚礼,估计要错过。
他还和牛顿先生约好了,今年秋天在广州迎接他的到来。
还有姚启圣,不知道,能不能见到他巡游大海洋回来。
一桩一件,都在保康的心里装着,越想,也是想大清,越是着急回去。
归家心切的保康一路航行,从美洲直线到大清,一路乘风破浪,翻江倒海。路上遇到一个叫“夏威夷”的火山岛屿群,地球上还没有标注的地方,一个无人发现的地方,他也没心思顾及,只记下来方位,打算回到大清后再派人来这里。
正好打造一个大清和美洲中间的军事根据地,保康对着地图得意地笑,笑得好像一只捡到大肥鸡的小狐狸。
师祖也笑。
回家的心情,是怎么样的飞扬。
历史上的康熙三十一年五月初八巳时四刻,保康在他的十四岁生辰刚过去的第七天,回来福建。
舰队停靠小琉球海峡,保康无视所有迎接的大小官员,运气来轻功,直奔福州官衙而去。
姚启圣还等着他,还撑着最后一口气。
保康用他最快的速度,一路从福州港口飞到衙门,在姚启圣大孙子的带领下,直接来到姚启圣的床前。
姚启圣已经昏迷好些日子,一直不肯咽下最后那口气。听到妻子儿女一起呼喊“瑞亲王来了——瑞亲王来了——”,艰难地醒来,以为自己在做梦。
保康抓住他的手,感受到其中的无力,哭着对着他大喊:“姚公我回来了,快乐大师回来了。”
姚启圣费力地睁开眼睛,手抖,嘴唇抖。
保康吸吸鼻子,知道他还不敢相信,心里头更难过。
“快乐大师回来了。快乐大师去了欧洲,去了美洲,走了印度洋、大西洋、太平洋……快乐大师回来了。”
“快乐大师回来了,快乐大师知道你们的心愿,汉家的小姑娘那么好,快乐大师怎么会不喜欢?快乐大师喜欢,快乐大师周游世界,世界那么大,可快乐大师最喜欢温温柔柔的汉家小姑娘。”
…………
姚启圣含笑而逝。
保康哭得不能自已。
石溪道人、陈近南、顾炎武、姚启圣……他们的期盼,他都知道。
他都知道。
他都知道。
夜色下,保康站在福州的海边,望着小琉球海峡,对面的小琉球,手里握紧他的小鱼儿玉佩,眼泪又出来。
他想通了,他释怀了,可他还是想他们。
五月十八日,保康在姚启圣葬礼上,亲自给他上柱香,启程北上。
第103章
因为皇上要奖赏一同回来的这一万五千将士; 保康的大船队一起北上; 慢悠悠的行进; 五月二十八日,到达山东地段,本打算先送师祖回去五台山; 师祖说他送保康回京。
六月初五的中午来到天津卫,面对熟悉的港口,面对他太子哥哥领着兄弟姐妹们、文武百官的集体欢迎; 他高兴得跳起来。
他回来了。
自从去年出海; 一年多了。
他回到京城。
兄弟们高兴地抱在一起,头碰头,肩碰肩; 哈哈哈大笑。
姐妹们高兴地抱在一起; 高兴地欢呼。
“长高了,更帅气了。马上要比大哥高了。”
“胤祥长大了,保康哥哥要抱不动了。”
“保康哥哥; 小八也长大了。”
“嗯,我们小八也长大了,长成小美人了。”
微微带点儿小阴天的天气里; 旌旗招展、鼓乐喧天、鞭炮齐鸣、激情涌动,好似他们的热情就是艳阳天一样。
保康和他的三舅舅、小舅舅; 他的二伯; 他的纳兰老师; 他的伴读们等等人; 挨个抱抱,行着满洲人最亲近的碰头礼,一起哈哈哈大笑。
“好样的,回来就好!”
“可这是载入史册了,二伯就说我们保康长得美大海都让路。”
“回来就好,回来就好。”
保康哈哈笑,冲远处着急张望的人群挥手,冲港口的所有人问好。
他回来了!
不顾众望,不负所托,环球回来!
回来真好,每一张面孔都是那样的亲切,一草一木都是那么的亲切!
保康激动,人群也激动。
保康和亲朋好友们挨个见面,一行人一起去天津行馆洗漱沐浴休息,用晚膳。一路上街道两边挤挤挨挨的人群,都因为他的挥手致意沸腾,欢声笑语,响彻云霄。
说不完的话,诉不完的情,跳不完的舞蹈,唱不完的欢乐歌曲……他汗阿玛偷偷来,还偷偷和他师祖见面,他更是高兴。
保康洗漱沐浴后在行馆里呼呼大睡,身边挨着他的胤祥弟弟、胤禵弟弟,身侧是其他的哥哥弟弟们;师祖在行馆隔壁的院子里,和皇帝细细地交谈。
师祖一开口就是一句:“海外的变化,很大。”
皇上面色凝重:“之前派出去学习观察的船队回来了,他们告诉玄烨,外面的繁华,不比大清差、某方面比大清还繁华。”
师祖沉吟片刻:“亲自出去看一眼,才是震撼。”
“欧洲的人文思想,欧洲的思想文化,欧洲的技艺水平,欧洲对全世界的征服欲,冒险精神,探索精神……那是整个的欧洲,从上到下,由内到外,自发形成的巨大变革。”
皇上瞳孔一缩:“英吉利?”
“英吉利的羊毛在其他国家兴起,是因为那些年,明清乱世、海禁,丝绸运不出去,贵族们就以穿羊毛为荣。羊毛的兴起带来农业、畜牧业、作坊的兴起。英吉利新生一大批新贵族,强烈要求话语权。”
师祖的话音一落,皇上立马想到这几年开海带来的变化,沿海各大商家书香之家的兴起,陆路和大运河两岸的落寞,沿海的兴盛,北方的落寞,特别是关外……
师祖轻轻摇头:“阿弥陀佛。善哉善哉。”
皇上听出来他汗阿玛的意思,心里那一瞬间对此变化的阻止念头消去,但他的抗拒念头怎么也无法淡去。
“蒸汽机火车试验成功,从京城到五台山的火车轨道基本铺就,大约今年底就会通行。玄烨打算,下一步就修关内到关外的火车。”
师祖点头又摇头:“可以暂时放更多的精力在关外。但是火车总是会修到全国各地方,四通八达。重点是修建关外的港口,关外各地方的火车通行。”
皇上忍不住唠叨:“这几年玄烨勘测大清地理,绘制皇舆全览图,玄烨发现,关内的情况,光是打通道路就非常困难。到黑龙江流域的尚可,但是喀尔喀地处高原,高山峻岭,施工太过艰难。”
“玄烨本想着,哪怕耗费巨资也要打通北京到喀尔喀,一直到伏尔加河的道路,水运和陆运接壤,再进一步收复那里。
可是现在江南各地方都隐隐闹起来,说玄烨偏心。说那么一个穷地方,每年撒那么多银子下去,就收获漫天‘雪’花和一地‘羊’毛。”
师祖:“雪花的事儿,保康说,那是有关于未来。羊毛的事儿,路上保康研究过英吉利羊毛的制作和销售。”
“羊毛地毯,羊毛线衣服,羊毛布料……英吉利人说羊毛衣服弹性好、保暖好……上等的羊毛布料,手感柔软而富有弹性,身骨挺括,颜色纯正,光泽自然柔和。
而用羊毛布料做成的衣服,表面光洁平整,质地精致细腻……好羊毛的利润很高。中原人之前只喜欢丝绸不喜欢穿貂皮,现在也以貂皮为荣——凡是都有可为。”
皇上愣愣的。
中原人现在以貂皮为荣,都是因为大清入关带起来的,尽管他现在对于关外老林子的管制越来越严格,可还是挡不住人们的“喜爱之情”,其中渲染出来的巨大利润。
“玄烨明白了。羊毛、羊肉、牛羊等等,都大有可为。”
“之前玄烨生怕人都去挖矿,关外勘测出来的矿脉都瞒着。缺煤炭,山西也没去挖,暂时都从其他地方运过来。保康临走之前提一句‘太阳能’,黄履庄已经研究出来眉目,关外是太阳充足的地方,正好。”
“……保康的身体情况?”
师祖眉心一皱随即松开。
“阿弥陀佛。需要休息大半年。”
皇上的眼里闪过担忧。
“保康和姚启圣说的话,玄烨明白。如今大清各地方大融合,玄烨也需要几个皇子娶其他地方的媳妇儿。”
“只是汉家的大家士族,镶黄旗的范文程、马得功、洪承畴、刘良臣、郎位、马光辉、田雄……这些汉家大家族,都不被中原人认可。”
“正黄旗的金玉和、左梦庚;正白旗的何智机里、曹恭诚、徐大贵、夏成德、宜永贵、孙得功、孙可望……也都不大合适。平定三藩,汉军河西四将功劳甚大,玄烨本打算嫁一个公主。”
皇上犯难。
师祖略一思考也就明白,汉家大臣里,之前几个资历够的,投降大清的人,都被认为是“变节”,不说耿精忠、吴三桂这些人,就是洪承畴,范文程这个范仲淹的后人,也都不被中原人认可。
而现在朝堂上的汉家大臣,大多底子太薄。陈延敬,他的山西矿家子的出身恐怕不足以服众;李光地,资历有点不足。张英……倒是合适,可太合适了,估计皇帝又要顾虑朝廷平衡……
但是,首先是小徒孙喜欢。
师祖对于这一点,绝不松口:“保康的婚事不着急。他自己喜欢就好。”
“蒙古的、汉家的、沙俄的、西班牙……他喜欢就娶。”
皇上非常惊讶,眼睛睁大。
“西班牙的?”
“嗯,保康答应了西班牙国王卡洛斯二世的联姻要求。”
皇上:“……”
熊儿子只管答应得利索,知道他为了安排一桩大清和沙俄的联姻,废了多大功夫吗?要不是沙俄联姻这个开头闹得,汉家大臣能敢说他“偏心”?
一个个的,不就是要逼着他,娶几位汉家儿媳妇?
都说皇上都能让宗室联姻蛮夷沙俄,汉家姑娘就可以做皇子福晋。
都认为他重点关注北方是因为联姻了沙俄。
皇上有嘴难言,只能认了这个“偏心”。这也是皇上下定决心娶个汉家儿媳妇的原因之一,只要家世好,中原人认可就行,不在旗也没事儿,可以抬旗。不在上三旗也没事儿,可以抬进上三旗。
关键是“合适”。
可皇上也知道,他的“合适”,他汗阿玛不一定这么认为。就好比他认为,觉尔察家,不管达海那一支,还是安费扬古那一支,都挺合适,不管是政治需要,朝堂平衡,姑娘人品……哪儿哪儿都好。
皇太后和皇后也都喜欢,可师祖就是不大乐意。
好吧,索额图闹出来,他才知道那些有关于当年的,似是而非的“传说”,他能怎么办?太~祖皇帝和太宗皇帝连个只言片语也没留下来,更没有任何正式的文字记载……
虽然他很想不管这些真真假假,可他没想到大阿哥和太子那么激烈地反对。他们知道,觉尔察,代表的就是“中立”吗?他们知道觉尔察家不会因为做了保康的妻族,就偏心保康这一边吗?
可不管怎么说,事情闹成那个样子,皇上也没奈何。
顺从皇后的心意,结亲瓜尔佳家的倭黑,甚至鳌拜的后人这一支,皇上更不乐意。
皇上宁可在蒙古和汉人里面给熊儿子找媳妇儿。
皇上细细地解释给他汗阿玛听:“当年,太~祖皇帝规定瓜尔佳家的信勇公费英东、钮祜禄家的弘毅公额亦都,配享太庙,就在太~祖灵位的两侧,两家人,世世代代和大清国共荣华,共休戚,玄烨都记得。”
“五大将军,永远护佑大清一朝。玄烨本打算等将来……他们兄弟给恢复鳌拜后人的一等公爵位。”
所以,他再怎么打压满蒙王公,真没有要怎么打压这两家,这五大将军家。
师祖表示明白。
知道皇帝除了觉尔察家,根本不能接受保康迎娶其他四大家的姑娘。
“胤祉确定娶董鄂家彭春的姑娘?”师祖问得随意。
“……嗯……”皇上赶紧补充一句,“诏书还没下。”
“董鄂,何和礼一支,另一系,皇帝记得给安排好。”
皇上:“……”
何和礼一支,另一系,那是何和礼的原配妻子,当年……哎,因为太~祖皇帝的一腔热情,好好的东果格格稀里糊涂嫁了,何和礼稀里糊涂娶公主了,结果,何和礼的原配妻子一怒之下领着部族壮士打来了……
虽然此事事关“皇家颜面”,但他汗阿玛开口了,他就要给办了。
皇上正要把胤祉的媳妇儿人选给换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