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穿越七零做知青-第30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吕书记又和他碰了杯,两人开始交流工作经验和心得体会。


第414章 第414章
  苏青玉中午吃完饭去上班; 徐主任就通知她赵书记要带边州市书记来这里检查工作的通知。
  “怎么和边州的书记一起。”苏青玉想不通。这两位怎么还一道了。
  不过她倒是没什么好担心的,花岗的工作她自认已经尽量做到最好了,也没什么怕领导知道的。
  “来就来吧; 下午不忙的同志拉出来一起搞个迎接的场面。其他忙的通知该干啥干啥。”
  徐主任道; “要是赵书记发现人没来齐; 生气怎么办?”
  苏青玉道,“怎么可能; 我和老书记站在前面挡着呢。别心虚了。”
  徐主任:“……”
  下午差不多到点儿的时候; 苏青玉就和老书记往外面来迎接了。
  虽然说他们都不是很讲究排场的人; 但是礼节还是要注意一下的。总要给赵书记一点面子; 不能在让边州的同志看轻了咱云城。
  这边刚站出来,没一小会儿,赵书记的车子就来了。
  他这还是直接从湖云省城过来的。
  看到花岗这个阵仗,赵书记还是有点儿小骄傲的。毕竟这次是带着客人一起来的,要是一点排场都没有; 也挺没面子的。
  他笑着等吕书记一起下车。
  苏青玉和江老书记也走过来了; “赵书记一路辛苦了。”
  赵书记故作严肃的点头; 然后对着走过来的吕书记道; “这就是我们云城花岗区的班子了。你看看可还行?”
  吕书记笑着道; “都很精神。”红光满面,脸上有肉。
  赵书觉得有面子; 又对苏青玉他们道; “这位是边州市的吕书记; 这次来我们花岗是参观的,你们可要做好接待工作。”
  苏青玉和江老书记都笑了起来; 江老书记和领导握了手; 对边州市书记的到来表达了欢迎之情。
  苏青玉也握了手。
  吕书记还特意看了她两眼。
  “听说苏青玉同志是京大高材生啊。”
  赵书记骄傲道; “是啊,还是七七届的。当年在学校的时候就是学生会主席。还是他们那一届的优秀毕业生。”他都没好意思说,整个云城市,苏青玉毕业的大学最好了。
  吕书记笑道,“真是年轻有为啊。”
  苏青玉谦虚道,“还要多和老前辈们积累经验。”
  一番寒暄,赵书记就请吕书记去花岗区政府里面稍做休息。
  吕书记摆手,“我是个急性子,来参观就先参观了,年底了,我还要回去主持工作。我们边州不比云城,苦着呢。老百姓过冬都成问题。”
  赵书记叹气,“那行,那就先参观。”然后看江老书记和苏青玉,“先安排让吕书记参观吧。看你们是怎么安排的。”
  苏青玉和江老书记是谈好的,江老书记毕竟年纪大了,有点儿老寒腿。这跑腿的工作自然是苏青玉来做了。
  而且江老书记这是最后一届了,所以也没必要去和这些领导亲近。
  苏青玉笑道,“那我就自告奋勇的领这个任务了,今天就当个向导。”
  赵书记挺满意,他也喜欢和苏青玉沟通。
  于是一行人立马又上车。江老书记则目送他们车子离开,然后才挥挥手,让其他人散了。
  车上,吕书记又和苏青玉攀谈起来,“我记得七七届大学生那都被上面抢疯了,怎么还让苏青玉同志这个高材生跑云城来了?”
  苏青玉道,“我当时想到基层来工作,正好云城愿意有位置,也愿意留我,我就来了。”
  吕书记就对赵书记道,“你们云城这是捡了个大便宜了。”
  这话赵书记是承认的,也笑着点头,“咱云城运气确实好。”
  后面吕书记又苏青玉为什么要来基层,上面待遇不挺好,就不怕来基层吃苦?
  “咱当人民干部,就没准备过舒坦日子。就算在首都,只要一门心思为了工作,那也不会有多舒服。而且我当初从基层出来,我心里还是希望能够走基层。”
  吕书记一脸赞叹,“要是所有年轻干部都和你这样的心思,那我们何愁不发展啊。”
  苏青玉笑道,“这样的同志多着呢,当初我那批的毕业的同学,各个都有报国之志。”
  吕书记还是和赵书记感慨,“希望以后我们边州也有这样的人才。”
  赵书记满脸自豪,“会有的,会有的。由吕书记这样为边州付出一辈子的老同志,边州何愁不发展?”
  吕书记就唉声叹气的,一副尽在不言中的想法。
  苏青玉有些好奇,但是也没说啥。毕竟这里两位可是领导。
  说是去参观,其实就是走基层看看这边的发展状态。
  看看广地工业区,看看当地农村建设。
  因为没有细致的考察,只是看看建设情况,所以即便走完广地和清水等几个镇,也就花了一下午时间而已。
  哪怕光是看看这些地方的基础建设,以及农民同志的住房,吕书记都一脸的羡慕。
  他都没掩饰自己的羡慕,一边看,一边感慨花岗发展好,说他们边州也不知道哪一年能发展成这样。
  “我们边州穷啊。”
  吕书记翻来覆去就这一句话。
  赵书记后面都不知道怎么接了。
  边州穷,谁还不知道啊?
  晚上是在花岗食堂吃的,因为是冬天,所以吃的火锅。
  现在花岗肉制品齐全,再也不用动不动就全鱼宴了,总算能搞个各种肉类酒席了。
  吕书记吃的香喷喷的,边吃还边喝酒,喝多了点,就说起了自己当年去边州的日子。
  当年他去边州时候也才三十岁,说起来都二十多年了。“我记得是六零年吧。那会儿不是喊着自愿支援农村搞建设吗?我就报名了。那会儿我们都是自愿过去的。去的时候还是乡镇干部呢。想着干几年就回家,这一晃眼,就这么多年了。”
  赵书记问道,“你怎么不回来呢?”
  “舍不得啊,你去了就知道了,太穷了。刚开始的还是喊着贫穷光荣,边州市那是最光荣的。你们好山镇那个山算什么啊?我们那山才叫山,进了大山,你出都不知道怎么出来。湖云四面八方,地行不通,我们边州就占了个最不好发展的地儿。”
  赵书记和他碰了下杯子,“地理位置,那就没办法了。”
  “是啊,可我就不想认输。都是祖国的好山好水,我就想发展起来。可我……没能耐啊。”吕书记说着长长叹气,一句话道出了这位老干部的辛酸。
  苏青玉在边上安静的听着,在这话题上面也没插嘴。
  她对边州也不是很了解,毕竟她在那一辈子也就二十多岁,而且一直都是在学习,没去过边州。
  不过因为她要回老家扶贫,所以倒是听说过湖云的扶贫项目,边州好像就是扶贫项目中的一个,不过一直没成功。
  她也是听说那边地形很不好,地理位置也不好。
  作为湖云省的边缘地带,无法得到省府的全力支持,加上当地错过了最好的时机,后面底子实在太薄弱了。
  她本来以为边州和云城一样,都是干部们没抓住机会,现在看看这位为边州付出一辈子到老书记,她又觉得不可思议。
  这样一位全心全意付出,还特意来花岗学习经验的老书记,怎么就没把那边带动呢。
  可惜吕书记虽然喝醉了,可他也没什么话都往外说。反正反反复复就说那边穷,至于为什么穷,他就是不说。
  赵书记耳朵都竖起来了,愣是没听到想听到的,干脆无语的喝酒。
  酒足饭饱,赵书记就提出要回运城。吕书记就让他走,他再在这边多待待,今天只看了一些大致情况,还想多看看。
  赵书记觉得这样不合适,把人家扔这边,有些不懂礼数了。
  吕书记仗着自己喝了酒,就道,“怎么,你还怕我偷师不成,不放心我在这边看?”
  赵书记:“……”开始还以为是一位性格好的老同志,没想到喝了酒之后就成了老无赖了。
  他道,“行啊,你就留在这里,想留多久就留多久,我没意见。”然后和苏青玉道,“你们花岗就招待好吕书记,他要是想在这里过年,你也给他准备一桌年饭。”
  苏青玉听出这是在说气话,有些想笑,但是也硬忍住了。
  认真保证一定会做好接待工作。
  当天晚上,赵书记就走了,回云城。苏青玉则让徐主任他们给吕书记安排了住处。
  花岗镇就有专门接待外来干部的招待所。十分方便。
  忙完之后,苏青玉回家都好久了。小元宝在家里呜呜咽咽的要妈妈。
  苏青玉听着声音,心酸了一下,洗手洗脸换衣服,才过去抱孩子,“哎哟,妈妈回来晚了。”
  元归问道,“都要过年了,还这么忙吗”
  苏青玉亲了一下闺女,“本来没那么忙的,可我们市里干部过来参观检查,还领了边州市的书记过来,我不得接待?”
  “边州?”元归倒是想起来了,“就是之前为元宝捐学校的地方。”
  “对啊,我想起来了。”苏青玉倒是也才想起这茬,她就说是和边州有个什么事儿来着。
  苏青玉靠在沙发上道,“那边情况不大好,挺穷的。你那笔钱也算帮了点小忙了。只要教育搞起来了,总能够有点用的。”
  元归笑着摇头,“有件事情我可能没和你说。我们捐的学校是建起来了,但是去念书的人并没不多,一个学校就十几个人。后来元华说给他们免学费,都没人去。而且,学校建设起来了,但是老师也不好请。那边条件太困难了。”
  苏青玉:“……”
  她突然发现,和边州比起来,云城简直算得上是富庶之地。她本来还未自己带领花岗致富而沾沾自喜,如今才反应过来,扶贫大业任重道远。这要是一开始是去了边州,她这会儿只怕还在着急的扯头发。
  像是响应她一样,小元宝伸手就揪住了她的头发,苏青玉哎哟一声,“松手松手,妈妈的头发要没啦。”
  小元宝赶紧儿松开了,睁着圆溜溜的大眼睛看着妈妈。
  苏青玉:“……”当然是选择原谅你了。


第415章 第415章
  第二天吕书记就没让人带着; 提出想自己去走走看看。
  苏青玉还是不放心,让徐主任安排了一个年轻男同志跟着,有啥事儿也方便安排 ; 另外又叫了车。
  说实在的; 苏青玉觉得吕书记这么去考察; 可能最后也要失望。因为从她听到的情况来看,边州的贫穷并不单单只是地理位置 ; 因素还是很多的。
  要不然吕书记一个为了边州付出几十年心血的人; 不可能没想到发展各种产业带动不边州发展。
  边州的多深山; 最差也适合养羊; 没道理没富裕起来。
  可能和时代有关,但是更多都可能还是外力因素。花岗的基础比他们好,所以在政策实施方面才会这么顺利。
  当然,她也不会泼冷水,吕书记要看就让他去看。也许吕书记有不同的想法也说不定。或者对她来说不可能的事儿; 或许对吕书记有帮助呢?
  实际上吕书记并没有怎么去关注老百姓过得怎么样; 想知道这里发展好不好; 随便看看就能看出来了。没必要去问他们每个人过的怎么样 。
  吕书记作为一个基层工作多年的干部; 也知道每个老百姓不同的。这个老百姓过得好 ; 不一定其他也过得好。只问一个老百姓,根本问不出来。
  上级领导评价一个地区发展好不好; 也不是去问某个老百姓的意见。而是要去看整体数据。
  花岗的整体数据是十分好看的。他来到这里之后; 看到的发展状况也是很好的。
  吕书记这会儿最关心的; 反而是花岗的干部,比如说; 区长苏青玉。
  关于苏青玉这个区长的事迹; 在花岗还是很出名的。
  比如当初她来这里; 和老狐狸与假正经的矛盾,也是被传出来过,镇上的老百姓也是听说过的 。
  在被领导不支持的情况下,依然坚持自己的观念,另辟蹊径,走出来一条从大队包围公社的发展道路。成功的在花岗奠定了自己的地位 。
  比如她强势的工作作风,下面的干部,只要一听苏区长大名,就没一个不敬畏的。大家尊敬她,也怕她。
  还比如,她爱民如子,给镇上 的懒汉,二流子找到了一条出路,让他们走上了正途。
  她对自己要做到事情十分负责,哪怕很小的事情,也会亲自过问。比如某个女干事被婆家家暴了,告到了苏区长跟前 ,她亲自过问,追究责任,愣是在极短的时间内,为女干事讨回了公道。
  比如她大胆的发展方针。当上区长之后,立马大刀阔斧的对几个镇进行发展。走出来各自不同的道路。然后还十分大胆的提出了修去省城的路,以及修旅游区……
  这些事儿吕书记一直在认真的听。连着听了两天 。听完之后更加坚定了某个决定。
  他要让苏青玉这个干部去边州。当然也不会强迫她,而是希望她可以心甘情愿过去。
  吕书记也有这个信心,毕竟从苏青玉的个人履历里面来看,这个同志是真的想要搞建设,希望扶持老百姓过上好日子。
  她本人能够放弃首都的优渥生活,来这里,她就不会嫌弃边州苦。
  两天后,吕书记就来找苏青玉道别了。
  苏青玉松了口气,然后笑着道,“我们花岗的接待工作没做到位 ,还请多包涵。”
  吕书记温和的笑了笑,“花岗做得很好,我在这里的两天也收获颇多。青玉同志,你们花岗发展的相当不错啊,我看着都眼热了。 ”
  苏青玉道,“这都是上下一心,共同奋斗的结果。”
  “是啊,花岗的干部确实不错,精神头都好。我这几天一看,各个部门都忙里忙外地,哪怕这大雪天的,都也没耽误工作。”
  苏青玉笑着点头,“我们是越到冬天越要担心损失。老百姓信任我们,参与投资建设,我们也不能让老百姓失望。”
  吕书记笑着道,“是啊,我看着花岗的老百姓也很配合,心里也是羡慕的。我们边州的工作就困难了。说起来,我这个书记,也挺对不起边州的。”
  他说着叹了口气。
  苏青玉道,“您为边州付出了几十年的心血,边州人都知道您的好。”
  “可我那几十年都错过了。”吕书记心里苦,面上也是苦。“我那会儿,还没有这样的环境……那会儿不是说,越穷越光荣吗?”
  二十多年前段边州,吕书记还是个干事,他奋斗的方式就是跟着大家一起积极努力搞建设,建农田基地,修水坝,勒起袖子干活 。
  后来遇着饥荒,严重缺粮,又想办法给老百姓填饱肚子。好不容易缓过来了,又遇着那十年。十年过来了,他也老了。
  边州人的思想也都形成了。
  边州的农村不像云城这样离得近。边州的村子是一山隔一山。基层搞宣传不好搞,搞教育部好搞。这也导致他们很少和外界交流,观念还停留在过去。他们没过过富裕的生活,没有强烈的去致富的想法。甚至已经习惯了深山里的生活,不愿意走出大山。
  这只是一方面。
  还有一方面,是边州的干部们的思想也被那些大山给拦住了。
  没有搞过经济发展的干部们,对大山望而生畏,那仿佛是越不过的难堪,是致富路上搬不走的拦路石。加上如今对改革这个政策,很多人还抱着不确定的想法,不敢动。
  所以他们没有办法带领老百姓致富。
  但是吕书记这个老干部就知道,现在是最好的时机。边州想要发展,想要在未来经济领域占有一席之地,这时候是最好的时候。先跑的必定是会占有更多的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