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穿越七零做知青-第16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想起起这个,她倒是将一份报纸从自己的茶几下面找出来,给苏青玉看。
  苏青玉接过来看了眼。
  最吸引苏青玉的,就是上面标题里,小岗村几个字。作为一名关心改革开放这件事的人,对这地方可是很熟悉的。
  作者有话要说:  八点见。
  我永远调整不过来的作息时间……


第212章 
  小岗村这个地方应该是很多人都知道的。特别是苏青玉他们这些励志当村官的。对于这个贫穷的村子有过研究。
  这报纸上说的就是小岗村最出名的一件事儿; 全村按血手印; 分田到户的事情。
  苏青玉也知道; 第二年他们村子确实也大丰收了; 后面很多农村纷纷效仿,再后来就是全国进行农业改革。
  陈教授知道她是管基层的; 就想问问她的想法,道,“你是当基层干部的,你对这件事情怎么理解?最近很多老同志也讨论这问题,看法都不同。”
  苏青玉道,“这样做; 确实一定程度上能提高社员的劳动积极性; 比集体种植更能激发社员的潜力。”
  陈教授道,“那你准备在苏家屯这么干?”
  苏青玉摇摇头,“苏家屯,如果社员们同意; 我还是想走集体制。”
  “这是为什么?”
  苏青玉认真分析道,“农村的情况不同,这种分产到户确实能够有利于提高产量; 激发更多又能力的农民同志; 走上致富的道路。但是苏家屯不同; 苏家屯目前已经走上致富的路了。分产到户,是让一部分人有能力的人,先走上致富的路。而苏家屯; 希望能够带领所有人致富。”
  其实这个问题,当年苏青玉也和很多志同道合的考村官的同志分析过。
  他们都认为,在大环境下,没有什么文化和见识的农民同志,除了种地,基本上没什么特长。
  有能力的农民同志自然可以迅速致富,甚至离开农村。而一部分能力平庸的,就不行了,得有人带着。
  这时候组织的重要性就来了。
  不过就目前这个国情来说,让所有农村脱贫致富这是不可能的。大家还在追求吃饱饭,穿暖衣的阶段。
  而国家目前也没有那么多的资金和人才来干这活。
  更没有这个市场提供这么多农副产品去致富。想想未来扶贫工作依然还在做就知道了。所以说,分产到户,是目前最适合的路子。
  陈教授不是研究这方面的,不过她对苏青玉的分析倒是很赞赏。
  “那你觉得国家未来会实行分产到户吗?这个村子目前并没有受到处分。这算是一个信号了,”
  苏青玉道,“我猜测,会实行分产到户的,这是国情的需要。很多生产队自己不作为,反而耽误了农民同志的发展。而且这种大锅饭,也确实让很多有能力的农民同志失去了奋斗的动力。”
  陈教授笑着道,“你说你年纪轻轻的,怎么就知道的这么透彻呢。”
  苏青玉有些不好意思,“看得多了,”这可是实话。她看的多,而且看的很远。未来分产到户的结果也看到了。有发家致富的农民同志,也有依然勤恳的在那片土地耕种的农民同志。
  “看你有这样的见解,我倒是一点也不为你不出国而遗憾。你未来的舞台,不会差。”
  旁边吴教授拍拍苏卫华,“卫华,你压力可大了,你姐姐以后可了不起的。”
  苏卫华笑道,“压力一点都不大,青玉姐本来就比我出息。”
  “你这小子……”吴教授笑着指了指他。
  小岗村这事儿上了报纸,后续果然引起了一些农村同志们的想法。
  实际上集体制度这么多年了,很多农民内心已经开始希望单干了。
  毕竟从一开始满怀激情的走集体劳动,到后来越来越多人开始懒散怠工,这都是不争的事实。
  走集体,还真的没办法做到切切实实的公平,长年累月的,谁心里也不得劲儿啊。
  这不,小岗村倒是给大家先走一步,走出了一条大家都渴望的道路。
  好些干部们都开始巴望着了。想看看上级会不会处分小岗村,如果不处分……
  连红旗公社的何书记,都往苏家屯走了好几次,让他们那边一旦接到苏青玉的电话,就让她打电话到公社。有重要事儿要和苏青玉谈。
  见何书记这么紧张,就立马有人问了,“啥事儿何书记,出啥大事儿了,和咱苏家屯有关吗?”
  “没啥关联。你们别管。”何书记严肃道。
  他这么一说,大伙儿反而更好奇了。生怕出啥大事儿了。
  就让整天在外跑怕生意办大事的苏卫民去打听。
  苏卫民现在养成习惯,就是多看报纸,把自己伪装成一个出口就是国家时事政治的博学者。
  他也看到小岗村的新闻了,当时也没在意,觉得和自己没关系。
  苏家屯现在好好的呢。
  但是大伙儿一问他,他再去公社找人稍微问了一下,就知道这事儿了。
  赶紧回来报信,说可能是为了这事儿。
  这可把大队的干部们急坏了。
  要知道,苏家屯现在发展,可就是靠着集体种植油料,种植麦子之类的,这才能让小红旗粮油厂源源不断供货,赚钱回来啊。
  这要是搞成单干了,到时候各家各户种不一样的东西,他们这上那里去找油料和粮食去。
  苏卫民道,“担心啥啊,事儿不是还没定吗,而且青玉肯定也看到了,她没打电话回来,那肯定没事儿。”
  大家听到他这么说,心里也松了口气。
  这消息还是让社员们知道了。
  社员们听说有村子这么干,都还挺惊讶。
  觉得他们胆子贼大了。
  然后心里就担心起来了。
  苏家屯不会也这么干吧。
  要是这么干了,以后队里还会这么照顾社员吗?便宜的猪崽子,盖新房的补贴。还有收他们的农产品之类的。
  这可是他们美好生活的依仗啊。
  为了这事儿,苏家屯也每天都在议论纷纷的。
  苏卫国这个大队长心里也着急。因为小岗村这么干了之后,红旗公社竟然也有村子学起来了,开始画土地了。好些社员去看热闹呢。
  这事儿连公社都没管。咋瞅着都是要变天的节奏啊。
  他熬不住了,赶紧给苏青玉学校打电话。
  这是他们和苏青玉约好的,有急事就打电话过去,学校守着公用电话的老师还在门口黑板上写有找谁的电话,她看到了就会回电话。
  苏青玉这几天忙着学习和工作,都没往那边去。等十二月份了,才看到苏家屯来过电话。
  她立马回过来了。
  苏卫国接到她的电话之后,可算是松了老大的一口气了。
  “青玉啊,那个啥小岗村的事儿,你知道不?”
  苏青玉道,“知道啊。”
  “那,那啥情况啊,现在大伙儿都议论呢,连公社书记都让你回电话给他,想打听这事儿。红旗公社里都有大队学着呢,土地都画好了,听说就等着一月份抽签分地了。”
  苏青玉倒是没想到红旗公社那边学的这么快,“咱队里呢?”
  “咱队里倒是没人嚷嚷。他们还怕咱们分地呢。”
  苏青玉松了口气,“那就没事,只要社员自己不想分,咱问题就不大。”
  “那万一上面非得分呢,大家都在猜呢,说这小岗村都上报纸了,也没受到啥处分,会不会是上面让他们这么干的。”
  苏青玉道,“现在我也没得到什么确切的消息。不过我也相信如果大家不想分家,国家不会非得逼着咱们分家的。而且只要咱们合在一起过得好,那就更有说服力了。你们好好稳住。”
  “好嘞,我和其他人说说,这几天大伙儿睡觉都睡不着,就怕出事。这好不容易过起来的好日子呢。”
  有了苏青玉的这些话,苏卫国总算是放心了。赶紧去安抚其他人了。甭管别的队里咋想的,咱自己队里得稳住。
  挂了电话,苏青玉又给红旗公社打了电话。
  何书记也一直等着她的电话呢。
  “你在那边听到啥消息没有?现在人心思动啊。”何书记很发愁。
  作为领导,就怕下面的社员们有想法,特别是这种大范围又想法的事儿。
  而且红旗公社下面还真有有魄力的大队干部,人家不会搞发展,就干脆学小岗村搞创新了。
  这可把何书记给弄的郁闷了。
  面对何书记,苏青玉就多提了一句了,“没听到确切消息,不过,我觉得可能应该是一种趋势了。我觉得公社还是要做好应变这种改变的准备。”
  何书记沉默了一会儿,叹气道,“也不知道是好事,还是……”
  苏青玉道,“何书记,您也别太担心,任何模式,都有发展的路子走。”
  “希望我们红旗公社,未来能走得好点。”
  何书记期望道。
  他心里对这个变革也是迷茫的。
  毕竟红旗公社如今有了苏家屯,然后苏家屯带领周边的大队,也算是开始发展了,现在在整个宁安县都发展的比较不错了,还多次被县里公开表扬。
  他还满怀雄心壮志呢,这就突然变化了。
  果然世事无常。
  但是不管怎么说,连在首都的苏青玉都这么说了,那他也确实要做好准备了。
  苏青玉其实也在做准备,为那个伟大的会议做好准备。
  十二月份,会议终于在首都召开了。
  开始关于这会议的内容大家是不知道的,等报纸一出来,就有好多人抱着报纸在校园里宣传了。
  特别是张娟,捧着报纸和苏青玉她们读。
  高兴的和大家宣布,“同学们,从此以后,再也没有阶级斗争了。我们都是同一个阶级了。”
  作者有话要说:  么么哒,捂脸。


第213章 
  一连好些天; 学校里的人精神头都不一样了。
  生活在大学里的学生们都知道; 这个会议传达出来的东西多么重要。也感觉到这个国家在发生变革。
  连呼吸的空气; 都轻松了几分。
  除此之外; 倒是又发生了一件事儿,就是知青回城的事儿。
  很多知青迫切的希望能够回城来; 甚至还闹出一点动静。
  这对于华国来说也是一个巨大的改变,也是结束知青下乡,以及让知青回城的开始。
  这也是苏青玉一直等待的一个时机。
  小红旗粮油厂可以开始迈出重要一步了。
  周末给元归上完课了,喝茶休息的时候,她就和元归提起这事儿了。
  元归对这事情也了解,他对华国的政策以及变化都在观察研究。试图抓住任何一个机遇。
  对于知青这件事情; 他也看得很清楚; “这还是因为就业的问题,如果不解决这个问题,这些年轻人回城也会产生一些影响。”
  苏青玉深以为然,所以她已经准备为这些同志提供一部分工作岗位了。就是差点儿资金。毕竟如果全国范围的搞这个; 那可不是一点动静。她可不准备一个地区一个地区的搞,而是准备一下子搞起来,这样才能闹出大动静; 才能打出名气来。为争取改革开放之后的粮油市场打下扎实的群众基础。
  所以启动资金还是需要的。
  “元先生; 你不觉得; 这是一个机会吗?”苏青玉突然意有所指道。
  元归看向她,“什么机会?”
  “展现您爱国情怀的机会。”苏青玉严肃道,“在这个困难的时候; 如果有人能够站出来提供帮助组织解决一部分负担,你说说,这是多么大的好事啊。不管组织还是人民群众,都会记得你。”
  元归哑然笑了,摇头,“我也想过为他们提供工作岗位,我在华国开办的工厂已经在当地人中招满了,你可能不知道,光是沿海地区的下乡知青也是庞大的数目,至于其他地区,目前我们还没有投资的资格。”
  如果有资格,他现在早就行动起来了。
  苏青玉当然了解这个情况了。要不说这怎么是苏家屯的机会呢。
  这要是元华能到处投资的时代,现在也没苏家屯什么事儿了。现在抢占的就是个时机,先机!
  苏青玉一脸认真道,“你们不可以,我们可以啊。”
  元华挑眉。
  苏青玉道,“我管理的生产大队有个粮油厂,可别小看我们粮油厂,在我们县里那也是赫赫有名的。”
  元归还真小看了,一个县城赫赫有名……
  苏青玉道,“当然,大小不重要,重要的是,它是公有资产,可以随意扩建,招人。”
  元归:“……”这点倒是把元华给比下去了。
  “我们小红旗粮油厂目前准备帮助国家解决一部分知青同志的就业问题。在各大城市开办粮油站。只要这事儿办成了,这将会在老百姓群体中产生多么好的影响啊。不知道元先生感不感兴趣。我知道元先生不看重虚名,主要是以建设祖国为己任,追求干实事,但是我作为一个华国人,一个华国干部,我觉得英雄也不能默默无闻,该出名的时候还是得出名,这样才有更多人学习英雄。弘扬正能量精神。
  元归:“……你说得对,”他双手手指交叉摩挲了一下,“你认为我们元华可以怎么做。”
  苏青玉笑道,“为解决知青同志就业问题,出资帮助某粮油厂在全国建立粮油站。”
  元归看向她。
  苏青玉咳了咳,“这钱肯定不会白出,算借的!其实这笔钱,我们也可以找国家申请,只要我们愿意接收知青,我相信国家也会同意。但是我觉得元先生是爱国企业家,所以干脆和元先生合作了。元华也能趁着这次机会,闻名全国。元先生你从国外回来可能不知道,咱们华国人最重感情了,你在困难的时候伸出援手,就能赢得老百姓的信任,未来如果有其他企业和元华竞争,他们绝对会优先拥护元华。我知道元先生不在意这些,但我得替元先生多考虑。保证爱国企业在华国有群众基础。”
  元归边听边思考,听出味道来了。最后认真点头。然后问道,“那为什么要支持粮油厂呢,全国这么多的企业。”
  苏青玉知道这元先生是看出来她的目的了,所以才反问这一句,这要是一般人,的脸红。
  好在她也早有准备,和资本家借钱,咋可能不准备充分呢。
  十分自信道,“因为我们粮油厂很特殊,全国的厂子很多,但是粮油厂不一样。粮油厂当初建设,就是靠我们下乡的知青建起来的。和知青有解不开的缘分。我们粮油厂来办这件事儿,就顺其自然。其次,我们粮油厂所在的县城,经济上比较贫困,帮助它,也能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一举两得。元先生借一次钱的行为,不止可以帮助知青就业,还能扶贫,这样的功绩,足以让贫苦老百姓和组织都感激。还有一点,就是我和元先生之间的关系,也会让这件事情显得更单纯,一个正好需要,一个正好有,而且还认识。这件事儿就水到渠成了。如果元华贸然和其他企业合作,固然也能有些效果,但是无法有这么多的益处。”
  元归深深的看了苏青玉一眼,然后垂眸思考。这还是他第一次看苏青玉谈事儿。
  之前的印象就是,这位苏老师聪明,有主见,有信念,爱国,不受诱惑……总结就是一个不为名利和金钱所动的人。
  现在苏老师竟然为了从他这里弄钱,准备的这么周到。
  他觉得这绝对不可能是一下子想出来的。
  而且不得不承认,苏老师很聪明。
  她说的每个点,都说到他心上去了。
  元华需要占领国内市场,但是目前还没有这个时机。如果能够得到名利,那当然是最好的。
  见元归还在思考,苏青玉又给他下了一剂猛药,“而且,我们企业,我可以全权做主,每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