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穿越七零做知青-第12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所有的养猪场用上之后,社员们这边的普及就更简单。
  饲料厂一直在生产,没有停工,仓库里面的货可不少,各个都高兴不已。苏青玉让他们别停工,抓紧生产饲料。这些都是消耗品,不怕堆货。
  而且这批货送出去之后,估计要不了多久,订单就会越来越多了。
  苏青玉看着这些出货单,心里感慨,果然组织一句话,比她说破嘴皮子都管用。还是要紧紧的抱着组织的大腿不动摇。
  苏卫民也趁着这股东风,让自己的下线们到处搞宣传,连之前在黑市的那批人都动员起来了,让他们从自己这边拿货,可以便宜一点,他们这些人就可以在中间赚个差价。
  黑市的光头老大道,“卫民兄弟,这东西真好?”
  苏卫民道,“绝对好,你想想,十来个月才出栏的猪,半年就出了,这得节省多少时间,多赚多少钱啊?咱都长时间合作了,不可能骗你们的。要不然这生意以后还怎么做?你们还不知道吧,县里都下通知了,各个养殖场都要用这个。要是不好,政府那些当领导的能推广?人家不比咱们聪明?我琢磨着再过不久,这东西得比猪肉还稀缺。咱这整个宁安县可就一套机器生产呢。”
  光头老大立马一拍巴掌,“行,咱定个两千斤。”
  苏卫民翻白眼,觉得他们不够大气。
  “咱这手里暂时没那么多钱,等咱有钱了再加。”黑市组织负责管账的人道。
  “行,好歹合作这么久了。”
  苏卫民又打听他们准备卖哪里去。
  黑市的人是不准备说的,但是见苏卫民不高兴了,想着长期合作,和这些单位合作机会多,总不能得罪人,就和苏卫民透露了点儿。
  原来在宁安县里面不止公社大队养殖场,其实还有一些养殖场藏在深山当中。这些养殖场都是几个人合伙开起来的。直白点说,能称得上一句资本家了。
  这些人养猪可赚钱了,要是运气好,猪没生病,这一年能赚大几千呢。
  听到这数目,苏卫民当时的眼睛都直了。
  原来自己做生意,这么挣钱啊。
  回去之后,他就立马找苏青玉说了这事儿。
  苏青玉倒是没稀奇,这事儿她以前也听过,胆子大的人,啥时候都能做生意。当然风险也更大而已。
  见苏卫民魂不守舍,她道,“你不会想去吧。”
  苏卫民咳了咳,“没,我也没啥本钱,就觉得人家比咱们正经上班的挣得多。”
  苏青玉道,“二哥,不是我泼冷水,这做生意不说合不合法,但是风险也大,你只说人家养猪一年赚大几千,你咋不说人家要是遇着猪生病了,亏多少钱呢?你像做生意我不拦着你,但你得有足够多的见识。在厂里是赚的不如别人多,可你学习机会多。等你成长好了,你要去做生意,我不拦着你。”
  苏卫民清醒了点儿,又摸了摸脑子,“那我走了,咱们队里厂子咋办啊?”
  苏青玉笑道,“离了张屠户咱也不吃带毛的猪啊。你要是有理想,我还能拦着你?”
  她虽然想培养苏卫民,但是也不会说苏卫民走了之后这厂子就没其他人了。现在她就在单位实行的一带一,师带徒和干部培训制度,就是为了以后培养管理干部做打算的。等以后她走了,只要制度还在,这厂子就会不断的运行下去。
  苏卫民心里放松了点,看着苏青玉道,“妹儿,其实你比我聪明,你以后去做生意,肯定挣钱。”
  苏青玉摆手,“我不喜欢挣钱,我只想做点有意义的事儿。钱这东西够用就行。”
  苏卫民突然不知道说啥了。总觉得自己和青玉说这些赚钱的事儿,挺没脸的。
  两人正说着话,苏青玉桌上电话响了起来。
  她接起来一听,眉眼都亮了。
  电话是公社何书记打过来的,说县里已经决定了,想试试苏青玉说的那个方案。具体事宜,得苏青玉过去和专门负责这事儿的人沟通,然后从中牵个线。
  苏青玉道,“保证完成任务。”
  挂了电话,她立马起身要去找大队干部们交代工作。
  苏卫民道,“你去干啥啊?”
  “发财去。”苏青玉笑着拎包就走。
  苏卫民:“……”
  大队干部们现在工作基本上不用苏青玉操心了。各个干劲十足,每天忙里忙外的都没闲着。
  所以也不用苏青玉多费心,只交代一句,让把修路建房子的工作,以及饲料厂厂房建设工作做好就行。
  “还有咱们油料基地,麦子基地,都多去关心关心。好歹是给咱们种的。”
  干部们知道她这是要出去办重要的事儿,都认认真真的应了。
  苏卫国拍着心口表示他一定看好队里,不会出任何问题。
  交代好了,苏青玉就坐着拖拉机去了公社,给何书记说了一声之后,才去了县里报到。
  县里为了服装厂改革的事情,还成立了一个小组。孙书记直接担任小组组长。
  苏青玉听说的时候还挺诧异,就一个服装厂整改,怎么也不至于让孙书记担任组长啊,他老人家多忙啊。
  还是孙书记秘书偷偷和苏青玉说了会议上孙书记力排众议,一力承担责任的壮举。
  “苏青玉同志,这件事情,你可真要好好办啊。孙书记可真是顶着压力来做的。除了你这边之外,孙书记自己本人也是和省城服装厂,还有之前老朋友们介绍的单位在联系。这些厂子都没表态,说要考虑。”
  苏青玉顿时肃然起敬。
  每一位勇于为了老百姓生活承担压力的干部都值得尊敬。
  本来她也只是想给县里一些回报而已,现在孙书记这么干,她还真是要下十二万分的力气把这事儿办成了。要不然亏心啊。
  在办公室里见了孙书记,他正在和小组成员统计服装厂的资产明细,看看目前服装厂的具体情况。
  他眉头紧皱,一看就情况不大好。
  缝纫机都很老旧了,勉强能用。但是这效率肯定不如新机器的。另外就是那些堆积的服装,以及布料,都让人头疼。还欠着外债。
  苏青玉喊了一声,他这才发现苏青玉他们来了。赶紧让他们坐下来商量。
  “小苏啊,这次的事情你应该清楚了。这些明细你也看看。你看看和那些大厂能不能谈,能谈的几率有多少?”
  苏青玉看了一遍,了解之后,将资料放下,“这些资产成功率百分之三十。”
  孙书记:“……”
  苏青玉道,“但是加上我们县里领导的重视,能往上加百分之二十。另外我们的地理位置,能加个百分之十。所以我们有一大半的几率可以成功。”
  孙书记诧异道,“我们地理位置也能增加?”
  苏青玉点头,“当然,我们虽然是小县城,但是我们只要挂上大厂的名字和招牌,谁知道生产地是哪里?所以偏僻不偏僻这不重要。但是我们这边去各大城市的路也是很方便的,运到省城,然后进行分流。比从海城直接分流要方便很多。”
  县里服装厂蒋厂长没好气道,“那这样说来,省城服装厂岂不是更方便?”
  苏青玉道,“省城服装厂也不愿意并入他们当分厂呀。像我们这么主动,这么上心的,目前还找不到第二家。说起来这也多亏了咱们县城服装厂领导们胸怀大气。”
  蒋厂长:“……”
  苏青玉认真道,“我们多挖掘自身优势。除了地理位置之外,我们还有工人工资也低一些,比海城低多了。”
  听苏青玉这么一说,孙书记突然发现自己这小地方还是有好处的。
  是啊,不能光想着不好,得多想着好的地方。自己先否定了,怎么和人家谈?
  他再看看苏青玉,心里欣赏不已。
  这样自信,有眼光的年轻同志才是组织需要重点培养的人才。
  孙书记道,“那这么说来,咱们去谈,可能性还是很高的?”
  苏青玉点头。
  孙书记这可算终于笑了,“好,既然这样,那今天就出发。我亲自去谈,小苏啊,那就麻烦你跟着受几天累了。这事情办成了,县里肯定奖励你。”
  苏青玉笑道,“书记,这是我义不容辞的事儿,不要奖励。”
  孙书记笑了笑。
  下午,孙书记就带着苏青玉出发了,除了他们两人之外,还有蒋厂长和孙书记的秘书。
  作者有话要说:  端午节,盼风调雨顺,愿彼此安康!
  么么哒。八点见。


第158章 
  再次踏上海城; 对苏青玉来说是家常便饭了; 倒是孙书记他们对这个城市新奇不已。
  看着人家街上的建筑; 还有那些恢弘大气的厂大门; 心里都有些叹气。
  差距大的没法看了。
  和这里比,宁安县那就不叫城。再看看人民精神面貌; 就更不用说了。
  因为对这里不熟悉,孙书记也十分依仗苏青玉,按照苏青玉安排,他们先住招待所,苏青玉则去找路子。
  电话里有些话不好说,只能当面来详谈。
  苏青玉买了点东西; 直奔西区服装厂宿舍。
  因为去过一次; 她也还记得李家人的住址。
  她来的时候,正好是上工期间,路上看到她的人倒是不多,但是李妈在家。正在门口生炉子。
  苏青玉喊了她一声; 李妈才转头看苏青玉。
  苏青玉摘下眼镜,“阿姨。”
  “啊,是你啊。”李妈对苏青玉印象可深刻了; 这可是帮了她闺女的好人呀; 思想觉悟特别高的年轻人。长的还特别好看。
  “可好久没见你了; 走快去屋里坐。”
  李妈赶紧招待她进屋。
  苏青玉将眼镜戴上,拎着东西进了屋里。李妈见她拎东西,嘴里直说太客气了。来了就好; 带什么东西啊。又说起李小娟在农场过的好,他们家里已经在张罗着把人给农回来了。
  又问苏青玉什么时候回来,家里有没有什么安排。
  苏青玉笑道,“我暂时不打算回来,我想帮助农村搞建设,实际上这次来,我也是为了搞建设的事儿来找李叔的。”
  她说这话,李妈就想起来了,前几天她男人还和她说起过,说这娃子好像要搞什么分厂,说挺困难的。
  “那事儿你李叔说过了,阿姨给你说个实话,你李叔没多大能耐,厂里决定他也做不了主。咱这厂长特别强势。但是你李叔也说了,要是需要技术支持,他倒是能帮上忙,给你们指点一下。这方面他擅长。你们要是需要机器,他也能给你们淘弄点好机器。”
  苏青玉笑道,“我们不需要李叔去谈,只需要他给我们给厂领导安排个见面的机会就好。也想了解一下服装厂的情况。而且这件事情对李叔没准还有好处呢。”
  李妈一听这话,知道她这是下了决心了,就道,“那行,我去找你李叔回来,让他给你说。要是能办成,肯定得给你帮忙。”
  让苏青玉在家里喝茶,她直接跑厂里去找李爸回来。
  因为之前苏青玉打过电话,所以李爸听说她来了,也没多惊讶。就是感慨了一句,“这孩子还挺倔的。”
  到了家里的时候,苏青玉正坐在门口,看他们回来了,高兴的站起来。
  李爸笑着道,“你这决心挺大啊。”
  苏青玉道,“李叔,咱们这是没办法啊,这不都是为了搞建设吗?这事儿我也不为难李叔的,只想从李叔这边了解一下厂里的情况。再帮忙牵个线。”
  话都说这份上了,李爸也没二话,笑道,“行,这些还是没问题的。”
  进了堂屋里,苏青玉也没多废话,直接把自己准备了解的情况给李爸看。
  厂里的发展情况,厂里目前领导的脾气之类的,还有厂子未来的发展方向。
  这问题还真找到人了,因为李爸是搞生产的,厂子效益好不好,他都清楚啊。平时和厂领导们接触的也最多了。
  海城目前的发展情况还是比较平稳的。因为到底是大厂,所有新型布料,他们都是头一批用的。而且还能接很多大单位的厂服订单之类的。服装也远销全国各地,卖的都不错。厂子目前倒是没有扩大的想法。因为一旦扩大,投资也要增大。而海城服装厂厂长觉得与其扩大厂子,不如多买新机器回来用,增加效益。养太多的工人,只会给厂里增加负担。旧的机器设备维护也会花很多钱。
  苏青玉一听,只觉得这大厂领导果然不一样。
  她将县里开的条件也和李爸说了一遍。
  李爸闻言惊讶道,“你们县里这决心挺大啊。”
  苏青玉道,“所以我之前才和阿姨说了,这事儿对李叔你也是有好处的。你想想,你们厂里一分钱都不用花,就能白得一个厂子。这好事往哪里去找去?说实话,我也是看着有李叔这个熟人,可以省下很多不必要的麻烦,所以首先来找您了。要不然我们直接登报,全国各地这么大的厂子,肯定会有一家慧眼识珠的。”
  李爸仔细的想了想,他虽然管不了大事儿,但是在他的眼光来说,倒是有点机会。
  “你这么一说,也许有门道。这个事情,我帮你们牵线。先别和厂长谈,我建议你和邱厂长谈,他和厂里领导关系比较好,为人也比较好说话,你和他谈好了,机会更大。”
  苏青玉闻言,心里就敞亮了,有人指点就是胜算更大,“叔,你看约着晚上吃饭咋样?”
  “行,我帮你约邱副厂长。他是管我们生产这一块的,我和他关系还不错,没啥问题。”
  约好了时间和地点,苏青玉立马敢去招待所找孙书记他们。
  ……
  晚上西区的国营饭店里面,苏青玉和孙书记他们早就来定好饭菜了。
  说实在的,孙书记能做到这一点,苏青玉都很佩服。
  一般当领导的,谁乐意这么亲力亲为的去和一个单位的副厂长联系啊。
  可见孙书记压力也确实大。
  几人都没说话,耐心的等着。
  一直等了快半小时,才把李爸和那位邱副厂长等来了。
  邱副厂长也来了,高高瘦瘦的,四十多岁的样子,可能因为有熟人带着,所以面上和和气气的。
  还很主动的和孙书记他们握手打招呼。
  “各位是远道而来的客人啊,今天我这顿我请客。”
  这话孙书记他们当然不会当真,找人办事,总不至于让别人请客。
  孙书记笑道,“我们虽然远道而来,可今天你才是我们请的客人啊,哪有让客人请客的道理。”
  邱副厂长笑着道,“那行,下次有机会我请。”
  坐下来之后,也没急着吃饭,邱副厂长就先表态了。
  “你们要谈的事情,李主任和我说了一些,虽然不详细,但是这事情啊,我也不能说好办。因为你们来之前,我们确实也没这个想法。事情有些突然,而且也不符合我们的发展规划。其实我们单位也是有经营压力的。”
  孙书记笑道,“我知道,各个单位都有自己的压力,所以我们也在努力寻求发展道路。也想能够调整资源,我们能够特意过来,这也表现了我们的决心和态度。我不懂经营单位,但是我知道一点,单位经营的好与不好,和当地政府单位还是很有关系的。服装厂的事情如果办成了,那是我亲手做起来的,我以后也不会把它扔在一边不管。不管是要人还是要物,我都大力支持。”
  邱副厂长听着,心里还是有些动容的。
  本来老李和他谈了之后,他就觉得突然,然后想着厂长那脾气,估计不好谈。表面上白捡一个厂子,但是实际上也是要管理,后期麻烦事儿多的是。
  可是现在看这县领导表态,决心挺强硬,他倒是还真不好意思回绝了。只是如果给厂里找个拖累,他也担心挨骂。
  苏青玉道,“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