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假千金的红包群-第8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大魏当然还需要一点一点来,其实大魏官员的俸禄不算低的了,只不过在薛夷光看来还是要再高,廉洁是毕竟是要建立在一定的物质基础上的,她当然相信有高尚廉洁的人,但是大多数的官员还是需要物质生活保障的,这是人之常情。
薛夷光举出的例子,让在场的学子们开始换算成自己家乡的情况,发现确实如此,如果按照薛夷光给出的数字折算他们家乡的情况,这种变法确实是对百姓有益的。
听到那些学子的讨论,其实薛夷光不得不说,还没有中举的学子们比朝堂上的那些官员单纯太多,最起码很多人是真的怀揣治国报国的理想的,而不像是一些为官多年的官员想到的从没有国家,只有自己的利益。
裴邵看着越来越多的中立举子倒向薛夷光那边,心中自然气愤,他觉得薛夷光是他的克星,凡是有薛夷光在的地方他总是那么倒霉。今日裴邵来参加诗会,为的便是拉拢这些中立的举子,在会试上答卷上让这些人反对变法,从而让景祐帝看到,决心废除变法。
但是情况事与愿违,薛夷光的出现搞砸了这一切,这让根本就没法和二皇子还有自己父亲交差,裴邵如何能不气?
不过对于薛夷光来说,脸上却露出了笑容,其实太子的变法中没有漏洞吗?当然是有的,即便是圣人也有过错,更何况是太子?再说太子的年岁并不大,会出错这很正常。但是他们要的讨论是积极的,而不是像裴邵这种恶意的抹黑。对变法有顾虑,有疑问,甚至是反对的都可以提出来,但前提是真的为了百姓,真的为了大魏,而不是为了一己私欲。
裴邵被薛夷光反驳的无话可说,毕竟薛夷光所说的是事实,而正是因为赋役合一对百姓有益,却对官员权贵无益,这才让他们不停地反对,所以一旦举出实施情况,裴邵确实无法反驳。
看着那些已经倒向薛夷光的寒门学子,裴邵心中冷哼,要是真的让太子的变法成功了,等这些人成为官员就知道了,那是一点油水都捞不到,就指望着官员的那点俸禄,迟早得饿死自己。
刘芳听到薛夷光的话若有所思,他之所以不支持变法,很大一部分和山东百姓手中无银,此法在山东不适用有关,私心倒是并无多少。如今听到薛夷光说出的变法者新提出的政策,刘芳觉得此法未必不适合山东。
至于另一旁的颜铄,虽然对薛夷光的话感兴趣,但是他更感兴趣的是薛夷光本人。颜铄身为浙江解元,他就读的嵩麓书院的山长,也就是他的老师曾经告诉过他,他此次会试,成为会元的最大对手便是眼前的这位永嘉郡主。
和薛夷光一样,颜铄也游过学,颜家是江南大族,书香传家,家中累代为官,家中子弟都有在会试前游学的传统,正好薛夷光在嵩麓书院拜访自己老师的时候,颜铄也在外面游学,所以两人没有见过面,但是颜铄游学回来后,便经常从自己老师口中听到永嘉郡主的名字,而且是赞不绝口。
颜铄本人是极为自傲的,他自幼聪慧,十五岁便中举成为解元,这即便是才子众多的江南,颜铄也是极为耀眼的,但是他却也没有在老师那里得到过像永嘉郡主那么高的评价。
颜铄心中自然是不服的,今日见到永嘉郡主,初见就和他想象的不一样,颜家也有才女,他觉得才女大多是柔弱清秀,而永嘉郡主却截然不同,永嘉郡主颇有气势,只是站在那里便让人不敢小觑,而且能言善辩,对大魏的政事知之甚详。
若说之前,颜铄可能会看轻薛夷光,对自己老师的说法不以为然,他觉得一个姑娘怎么可能和自己相提并论。但是今日的情况让颜铄有了新的认识,也许永嘉郡主真的会成为他三元及第路上最大的阻碍。
别看颜铄虽然站在裴邵这边,但这是家族利益所导致的,颜铄这人向来自傲,他是看不上裴邵的,在颜铄心中,裴邵的才学根本无法和他相提并论。
薛夷光不知道有人拿自己当作大敌,但是现在情况薛夷光还是颇为满意的,最起码会试上不会出现大批举子反对会试。
裴邵最后带着人负气离去,薛夷光之后和吴桐舒等人聊了几句后才离开。
薛夷光回去后第二日便去了东宫,将情况告诉了太子,薛夷光看着太子轻松的样子,便知道太子自有打算,她也就能安心备考了。
和上一次乡试没有经验不同,安国公夫人这次收拾得十分妥当,没有让薛夷光费半点心。
到了二月九日,薛夷光踏进了会试的考场。
第138章 会元
所谓会试者; 共会一处,比试科艺。由礼部主持,在京师举行考试。因为在春日举行的缘故,所以会试又称春闱。
会试和乡试的形式和内容上并无太大的不同; 会试也是一共九天七夜; 时间很长; 薛夷光又对上次所带的东西进行了一些改良; 而且在这次的会试前薛夷光的油炸面饼受到了举子们极大的欢迎,很多人都选择购买,毕竟在考场能吃上一顿热乎的; 还香味十足的饭食,对很多应试的举子们来说是一种满足。
这次薛夷光依旧是运气不错; 号房也和上次差不多; 这让薛夷光心中松了一口气。会试一共分三场; 初试; 试《四书》义三道; 经义四道……;二场; 试论一道; 判五道; 诏,表; 诰内科一道;三场试经史时务策五道,总体算下来,和乡试并无不同,而且比起乡试来; 对薛夷光更有利; 因为会试轻诗赋重经义的原因; 虽然依旧要写一首诗,但是众所周知,这首诗在考官评判的时候不会做太多参考。
开考后首先拿到的试题为《四书》义,上面问道:“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
这句话出自《论语》,原文是:子曰:“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不能以礼让为国如礼何?”这样的题对于薛夷光来说还是几位轻松的,她经义还算是不错,再结合自己的想法,很快提笔将答案写出。
应该来说比起乡试,会试让薛夷光更加得心应手。九天七夜的时间很长,但是对于科举考试的考生来说,却并不长,因为试卷要整洁的原因,很多学子都要誊录三四遍以求试卷美观,薛夷光在这方面还好,她誊录了两遍便得到令自己满意的答卷。
之后的两场比试更是如此,而且时务策涉及治国,伦理,经济,军事甚至是文化教育,这些题目看着似乎很是寻常,但是每一题都和变法息息相关,甚至题中也有提及变法,由此可看,景祐帝对变法之事极为重视,而且对学子对变法的态度也颇为重视。
薛夷光在这点上自然是站在支持者的立场上,而且关于这些,她十分有经验,别说是五篇策论,就是再多几篇,她也能写出来。游学的一年,薛夷光十分感谢自己身边有冯有大佬,没有了太子和师父张微,冯有就是自己的第二个老师,冯有大佬适应地极快,对于她提出的一些问题都能够解答,会和薛夷光共同讨论,薛夷光自认有了冯大佬红包的自己,在革新变法上应该是颇有见地的。
总体来说,会试涉及到一个国家的方方面面,并不简单,但是有张微这样的学神在,薛夷光觉得自己也可以。这次她老师来之前给了她不少的压力,按照她老师张微的意思,她的两个师兄在会试的时候,一位是第二名,一位是第三名,虽然第二名的师兄后来成了状元,但是依旧不能和张微一样三元及第,这成了张微心中的遗憾,而且她师父对她有蜜汁自信,觉得她一定能有三元及第的风光,对此薛夷光只能表示:她会努力的。
会试结束后的待遇,和上次乡试差不多,安国公夫妇在贡院的门口等着她,看到她提着东西出来,赶紧迎了上来。每当这个时候,安国公夫妇都极为心疼,这孩子在里面九天七夜,虽说带了吃食,但是这吃,吃不好;睡,睡不好,眼瞧着又憔悴了不少,人也瘦了太多,心中只剩下心疼。
其实安国公夫妇本来也觉得女儿生下来就应该是享福的,前面有两个哥哥,女儿应当是每天只要开开心心就好,却没有想到女儿自己有不属于男子的雄心壮志,他们这些做父母也只能支持。
薛夷光回了安国公府后,第一件事就是直奔自己的院子,九天七夜没有洗澡,薛夷光觉得自己已经馊了,幸好梧桐等人一早知道她的习惯,一早就备了热水,只等薛夷光回来就可以沐浴。
泡了一个澡,薛夷光只觉得原来身心俱疲的自己,慢慢放松了下来,将自己洗漱好后,薛夷光便听到梧桐回禀道:“郡主,二老爷和二太太来了,两位公子也来了。”
薛夷光笑着点头道:“我这就过去。”这次会试,薛家参加的不止她一人,她的两位堂兄都是上次乡试考中的举人,这次也和她一起参加会试。
等到薛夷光到的时候看到了精神还算是不错的两个堂兄,其实不管是会试还是乡试,对于这个时代的大部分读书人来说都是折磨,不说那些死在考场中的,就说很多考生都是结束后被从号房中抬出来的,由此可见这会试乡试对人的折磨有多狠。
特别是她的四堂哥薛彦斐上来就十分兴奋地拉着薛夷光道:“阿瑶你给我准备的那个油炸面真是太好吃了,会试的时候那就是美味,这次可算是吃到能吃的饭了,我上次乡试的时候,米没煮熟,根本吃不下去,米还倒多了,我还饿了两天的肚子。”
“你知道吗?我上次出来的时候是被抬出来的,阿爹还说我蠢。”薛彦斐十分替自己鸣不平,随后小声和薛夷光嘀咕道:“我可是听大伯说了,我阿爹当年会试也是被抬出来的,他和我就半斤八两,还说我呢。”
薛夷光一直都知道自己这个堂兄性子跳脱,不过她还是想要告诉自家堂兄,他的声音并不是太小,最起码站在他们身边的二叔薛培是听到的了。薛夷光看着自家堂兄,又看了看已经黑了脸的二叔,心里默默地为堂兄点个蜡。
许是薛培的目光太过锐利,薛彦斐很快就注意到了,对上自己父亲已经黑了的脸,心中警铃大作,彻底慌了,论背后说了老爹废话,却被老爹发现的我该怎么办呢?
薛彦斐打了个哆嗦,赶紧道:“阿爹我不是那个意思,您英明神武……”
可是无奈薛培并不想听傻儿子的解释,黑着脸道:“你要是中不了榜,看我回去后怎么收拾你!”
薛彦斐哀嚎一声,道:“咱不是说好了我这次就是去试试的吗?这次不主要是大哥和阿瑶吗?”
作为大哥的薛彦斌看了弟弟一眼,有一个喜欢作死的弟弟,他也没有办法,不过到底是自己亲弟弟,薛彦斌还是要帮一把的,所以赶紧笑着转移话题,对着薛夷光笑着问道:“阿瑶觉得考的如何?”之前他们都不敢问薛夷光的考试情况,因为那个时候大家都摸不准小姑娘的才学究竟如何,怕伤小姑娘的心,但是乡试过后,小姑娘一跃成为解元,让他们大跌眼镜,闱墨出来后,京中所有人都知道永嘉郡主这个解元绝非主考官偏袒,文章字字珠玑,让众人自愧不如。
所以有了童子试和乡试后,薛家对薛夷光的能力有了更深的认识,所以也关心薛夷光会试的情况了。
薛夷光笑道:“我还好,会试不算是太难,还算轻松,三哥呢?”按照家族排行,薛彦斌行三,薛彦斐行四。至于为什么没有问薛彦斐,那是因为整个薛家都知道薛彦斐就是去凑个数见识一下的,她还是比较关心三堂兄的情况,薛彦斌年纪已经不小了,薛家一向是中了榜才会说亲,说起来,她三堂兄和太子一样都是大龄未婚男青年。
她二叔二婶就盼着三堂兄这次能够中榜,这样也好给三堂兄说亲,不然这婚事就又得再拖了。
薛彦斌听到薛夷光说轻松,对这个堂妹的实力有了更深的了解,这次的题目不算简单,特别是最后的策问,涉及到大魏的方方面面,幸亏他复习地充分,会试前连文会都没有参加,这才在答题的时候不算是太难。
“我没有那么轻松,但答得还算是可以。”薛彦斌对着薛夷光夸赞道:“阿瑶比我年纪还小,却比我厉害多了!”
薛夷光知道薛彦斌是真正意义上的君子,和裴邵那种装出来的不同,薛彦斌是真正的温文尔雅,说话间都带着温柔,特别是在夸她的时候,既带着宠溺,又能听出来是真心话,和这样的人相处能够让人从心底里感觉到愉快。
旁边的薛培也笑着对薛夷光道:“阿瑶跟我说说当时怎么答的吧,你二叔当初也是当过总裁的。”身为吏部侍郎的薛培,也是当过主考官的。
薛夷光知道薛培是好心,毕竟每个举子出来后都会找人做个预估,看能不能中榜。
不过薛培的话却遭到了房夫人的反对,房夫人瞪了薛培一眼道:“阿瑶三个都受了九日的苦了,还是先吃饭,等明日休息好了再给你讲也不迟。”
薛培看了看瘦了一圈的薛夷光三人,摸了摸鼻子,他确实有些心急了。
旁边的安国公夫人和房夫人赶紧让人摆菜。薛夷光三人时隔九天吃到这样可口的饭菜,心中十分满足。
第二日,薛夷光将自己的答卷大概写出来交给薛培,薛培当即叫好,道:“我看这次前三甲不成问题!”
果然如薛培所料,三月初放榜的时候,薛夷光这次还是高居榜首,位列会元。
第139章 玉簪
和上次乡试的时候安国公夫妇能够呆在府里等报房的人不同; 安国公夫妇这一次早早地就和薛培还有房夫人约好,一起往贡院门口而去。
安国公夫人握着女儿的手; 紧张地看着一旁的人群,旁边的房夫人也十分激动,房夫人主要还是着急于长子的学业,若是这次不中榜,那就要又等三年,三年后长子年纪就太大了,说亲都不好说了。虽说之前薛培给长子估了成绩; 觉得会在二十名左右,可是房夫人还是忍不住紧张。
梧桐等人早就挤进了人群中,薛夷光的名字很好看; 榜首的会元; 一眼就能看到; 而薛彦斌的名次也不难找; 十二名,十分靠前; 算是极好的名次了。
梧桐等人赶紧去给府中的主子们报喜; 安国公夫人和房夫人听到后脸上都都是喜色; 不停地说着赏。特别是安国公夫人,此时眼中满是骄傲,她的女儿足以让她骄傲。
回到安国公府后; 薛培对着安国公大喜道:“大哥; 只差殿试了,若是阿瑶是三元及第; 咱们也是光宗耀祖了。”
安国公对于薛培的话也极为认同; 三元及第; 多大的荣耀,如今他的女儿已经是解元和会元,三元及第一直是被人人所乐道的吉祥事,一般情况下,只要是二元,那么三元及第就是妥当了,因为帝王就是为了图个吉利,也会让人三元及第的。
安国公府一直是武将,一直到了薛培这里,才出了个读书人,当时薛培考中进士的时候,就再也没有人敢嘲讽安国公府只出武夫了,让薛家在京中扬眉吐气。安国公府也从只有武将在朝,变成文武官员都有的家族。当时薛培是二甲传胪,安国公府大摆宴席三天,只为了庆祝安国公府出了文人。
这倒不是安国公府重文轻武,只是大魏的情况如此,传承多年的家族虽有军功立家的,就如同当年的兰陵萧家,但是萧家之所以成了大士族,还是因为萧家后来的转变,变成了诗书礼乐传家,所以没一个武将家族都希望家中出现文人,这样文武并重,才可能真正的传承下去。
安国公也跟着道:“不只是阿瑶,还有斌儿,咱们府上两个孩子中榜,我看以后谁还敢说咱们薛家粗鲁无知!咱们摆宴席,摆个三天,好好给孩子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