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全家都是穿来的-第24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行了,进院看吧,这是钥匙拿好,在里面反插门,没事,左邻右舍都是体面人家,不用太担心。进院也别着急拾掇,睡一觉,睡完找个馆子吃饭,别做了,啊?我得走了。”上班要不赶趟啦。
  “爹,你等等。”
  一提吃饭,宋茯苓急忙将午饭给了宋福生。
  宋福生接过,知道这是寿司,一人三个长条,一共十五个。
  昨晚他闺女其实也没咋睡,竟给他做这个。
  咋让孩子睡也不睡,可惦记他啦,拦都拦不住,就怕他饿到。
  宋福生笑呵呵道:“睡醒了和你娘你弟弟出去溜达溜达,别舍不得花,想买啥买啥。”
  宋茯苓刚要说“真的吗?我买书”,被弟弟小屁股一拱挤一边去了:
  “姑父,你这么早就要去衙门呀,平日里也是这样吗?天还没亮呢,你好辛苦啊,我才知道,我?”来吧,我亲你一口。
  除了这个,也没有别的能拿得出手。
  米寿搂住宋福生的脖子,亲亲密密吧唧一下就香了宋福生一口。
  给大郎他们当即恶心坏了。
  小人,肉麻。
  三叔家什么都好,就是有时候,有些行为和语言吧,和旁人家不太一样。
  给宋福寿在旁边看的羡慕坏了。
  眼巴巴的。
  不仅是羡慕钱米寿这便宜儿子与堂弟很亲昵,那真是像亲父子,不是装出来的。
  还有堂弟与妻女说话什么的,从宋福生敢让闺女相中啥买啥的底气,到与妻女说话从不大声吵吵,那个表情,模样。
  说实话,以前现在,他都很少看到这种。
  旁人爱咋想咋想,可给宋福生高兴坏了。
  大早上有个软乎乎声音说你辛苦,搂你脖,行啦,这一下子就精神了,干劲十足。
  “慢些,慢些,”米寿招着小手,让姑父慢些赶车,注意安全。
  操心的喊完两嗓子后,又变成了:“快些,快些回。”
  让姑父早些下班,要不然他想得慌。
  宋茯苓斜眼米寿:“……”个小马屁精。
  ——
  去上班的宋福生,真是了解他媳妇,特意嘱咐让先睡一觉。
  你想吧,后半夜两点多钟出发,这一宿哪睡上觉啦?
  可惜,嘱咐没用。
  先头,宋茯苓也没睡,帮着烧火。
  炕冰凉,怕弟弟该睡感冒了。
  可是她烧着烧着就困的直点头,实在是控制不住身体反应。
  钱佩英扒拉扒拉闺女,小声道:“去进屋睡觉吧,炕已经热乎了。”
  “那娘,你也睡。”
  “行,我再捅捅炉子就去。”
  宋茯苓和米寿俩人身上盖着两层棉被,头对头佝偻着身体都睡冒汗了,钱佩英仍旧没进屋。
  她在院子里,压水井都不敢弄出太大动静。
  担心嘎吱嘎吱压井声响太大,吵醒女儿,女儿就该帮她出来干活了。
  她家茯苓懂事着呢。
  倒了点热水,给井水引上来了,钱佩英一次拎不动一桶谁,她就半桶半桶拎,直给厨房大缸水添满。
  用袖子蹭蹭头上的汗,又去将家里带来的东西收拾收拾。
  哎呦,给钱佩英愁的呀,这房子连个柜子都没有。
  这可真是纯卖房。
  多亏老宋买了口大缸,当初也从家里带了水桶,要不然家里吃水都是问题。
  这么说吧,家里竟没有饭桌,可想而知,老宋他们就抱饭碗蹲地上吃。
  这处大房子唯一像过日子人家的就是,放行李这屋有根晾衣绳,没有这根晾衣绳,更像是跑腿子住的地方。
  宋富贵:那根绳还是我拉的,我。
  钱佩英出去找了几块板子,简单的给架起来。
  不架起来不行,带来的鸡汤、任公信给的猪头肉、酱菜、米面,生肉,别再让耗子祸害。
  接着又开始收拾灶台。
  本身泥灶台就埋汰。
  这是谁刷的锅呀?看来灶台从来不收拾。
  瞅瞅?“这个老宋,”钱佩英自言自语道:
  “从家里给带来的盐、糖,用纸包给包好的。那么嘱咐,说你回头倒进小罐里。小罐刷干净的给你准备好了,嗳?人家就跟没看见似的,接着用这纸包。”
  简单拾掇完厨房,该放起的东西也摆好了,钱佩英拿着抹布就预备擦屋子。
  拿起抹布一闻,“哎呦我的天呐,黏糊糊,这是多久没洗了。”
  宋富贵:我记得我洗了呀,没洗吗?
  宋茯苓迷迷糊糊睡醒起来,下炕找了一圈,在另一个相对大的炕屋找到她妈了。
  “娘,你没睡呀?”
  “睡了,眯了一会儿。来,过来帮我扯着。”
  “这是要干啥?”
  “量量尺寸,给他们做个炕褥子。就你爹一人有褥子,你大郎哥他们就直接躺炕席上。唉,你大伯娘你姑母一天忙的挣钱,也不知给你大郎哥和虎子哥做褥子。铁头那就更不用说了,别说褥子,被子里一摸,里面都是一块一块的。”
  “可能是不舍得买棉,我听桃花姐说,现在他们也盖着当时逃荒那阵讨来的被。一时半会的,即便有钱,她们也不舍得买,习惯了有一条被就行。”
  钱佩英一边拿着小本子记,待会儿出门要买啥,免得忘记,一边道:“所以啊,我给他们做吧,现在天还不咋冷,等三九寒天了,哪能直接睡炕席。”
  娘仨是直到中午才出门。
  与此同时,宋福生他们也午休要吃饭了,一条条寿司才摆上,办公室门被魏大人推开了。
  还是那个人给做的?
  “不是,这回是我闺女。”
  哎呀,你家花样挺多啊。


第五百六十二章 
  这回,魏大人只拿走了一条寿司。
  隔壁庞大人接踵而至。
  一看宋福生吃的是这个,午休时间说了几句闲话后,只掰走了半条。
  而且就这半条,庞大人也不想要来着,还是宋福生主动给的。
  说尝尝吧,不要不要的,家里小女非得给做,都尝尝他闺女的手艺。
  魏大人回了自己办公室,坐在椅子上看着手里的寿司,“呵”,笑了下。
  有种人,总是让别人出乎意料。
  因为,这紫菜很贵的啊,他认识。
  可你看看宋大人平时穿什么,上下值就是那一套官服,赶着牛车来点卯,连台马车也没有。上任多久了?那屋里什么也没添置,手炉是捡他旧的。
  而且不止宋大人,宋大人带来的那几位小子,更是简朴的不行,比他家小厮穿的还差。
  就是觉得自个看出来了是真困难。
  前一阵,搞的他还问过宋福生:来上任有没有什么难处?比如住房。
  毕竟乡下来的嘛,以前就是农户。
  人家说有房。
  在哪条街上?
  “中三道街。”
  那是中街后面两条街啊,怎么赁房租了那里?你是不是没打听?那里贵,离这里还远。
  宋大人当时:“啊,买之前没想到会来这里。”
  听听,买的,还很早就买了,不是当上了“宋大人”之后置办的。
  最近几日一起吃了几顿饭,更是让他觉得:这都几月旬啦?菠菜、芹菜、韭黄、辣椒等等,青菜样式比他家里吃的好多了。
  宋福生也不知道魏大人在纳闷蔬菜的事,要是知道他一定会说:
  自家种的,不值钱,和大户人家花很多钱采购是两码事。
  因为我们家夏天和普通农户一样,但是一到冬天就来了劲。
  打比方芹菜。
  秋天时,我们都留了菜根,家里用木架子培土,别人家屋里摆花,我们家是栽种一排排芹菜,一排排新鲜葱、新鲜菠菜。
  只是你们不知道而已,一般人不告诉。村里人也不厌恶,见到了不会过多询问,知道这是挣钱手艺。
  今年又没办法大量的种植出去卖,就种些自己吃呗,当练练手了。
  魏大人咬了口寿司。
  紫菜、米饭、胡萝卜、鸡蛋丝、腊肉。
  这米饭咋这么香?
  宋福生不知道,要是知道还会告诉魏大人:那是米饭蒸熟后,我闺女又用香油和芝麻拌了拌饭。俺闺女,要么不做,要做,就一定很废料费钱。
  隔壁办公室的庞大人就更是感慨至深了。
  甭管到啥年月,现代古代的,公务员也有穷富之分,有的公务员有好几套房子,有的公务员要倾全家之力安家到城里,看起来挺光鲜,光宗耀祖,农村亲戚都说出息了,心酸却只有自己知,置办马车都得是咬牙。
  庞大人就属于后者,家底很薄。
  本以为来个宋大人,应该是比他不足的,越接触越感觉想茬啦。
  所以说,不是寿司的事,是细节决定很多东西,通过几顿饭就让宋福生的同僚们感觉:宋大人和他们想的不一样。空降这事,本来就……呵呵。
  结果条件也不差。
  和那些刚上任的穷酸的官员是两码事。
  ——
  三层楼的钱庄门口。
  钱佩英望着用大石头凿出来的硕大铜钱,对女儿讲:“那银票上写的能兑换的地方就是这里了。”
  咱不知道古代人是怎么用石头凿出来的,真是巧手,就没有他们不会凿的。
  那个铜钱样式上还带着字,是人家的这个钱号。
  铜钱不是空心的嘛,人家摆在楼前镇着,像个屏风似的,义重抬金,一看就很郑重。
  宋茯苓却在和弟弟米寿对话:“你刚才说啥?咱们要是将银票兑了,他会扣钱?”
  “是呀,姑母和姐姐不晓得嘛?”
  是啊,不晓得。
  在俺们现代那边,存钱是要给我们利息的,我们存个定期,银行不仅给点高息,而且还为了勾搭我们多多存款送豆油大米。
  钱佩英纳闷,问钱米寿:“你是咋知道的啊?”
  “以前祖父带我去过钱庄,我听来的,那阵我还问过二春……”
  “行啦行啦。”二春是米寿以前的小厮,这个话题可不能让他聊,要不然他个小话痨能扯出很远。
  钱佩英和宋茯苓对视一眼,又对视一眼。
  母女俩被个小孩子嘲笑了,都没有去过钱庄。
  再看米寿,小小年纪就逛过,那时候三四岁呀?
  “娘,先进去问问吧。”
  “对对对。”
  进了钱庄,宋茯苓又隔着栏杆稀奇地看人家的桌子。
  那桌子不知道是怎么造的。
  零钱、铜板、碎银,收上来一划拉就掉进桌子里封上,四周也都是“储蓄柜”,上着锁。
  钱庄此时就一个顾客,一个汉子急匆匆取完急匆匆离开。
  她们娘三就显得很突兀,不过拘谨谈不上。
  宋茯苓和钱佩英是现代灵魂,到啥时候,甭管见谁,骨子里她俩也觉得咱们是平等的,只要对方讲理,就没有什么不敢问不敢说的。
  问我们要是兑换,是要扣钱吗?
  对方一脸那是当然了,给你保管钱,那么容易呢,那还不得收点钱。
  母女俩看了眼米寿:这小孩说的果然对。
  “要是一千两银票都取出来,扣多少?”
  对方认真地扫视一番身穿布衣的娘仨:“扣三十五两银。”
  啥?
  这么黑呀。
  宋茯苓第一反应是:奶,难怪我爹给你银票凑了个整,你当时还这这那那觉得很占便宜,其实没多出啥。
  钱佩英听完后就是:难怪古代入室盗窃的多,一般人家谁能有是几十两几百两往钱庄村,不划算,难怪都用大箱子装钱。
  宋茯苓急忙又问,那要是换成金子,今日能换吗?她背九百多两的白银抱不动啊。米寿在,又不能凭空就给变走,最起来要先倒腾到小红拉的车上。换成金子就好拿了。
  然后她听完后,又有了第二反应。
  还是在心里对她奶说的话:“我的奶呀,您当时换的金豆子升值啦。”
  咋回事呢。
  战乱,黄金涨,已经不是以前黄金对白银的比例,那时候是一比十,现在是一比十四。
  也就是说,马老太现在要是进城,拿出个小金豆,打比方一两的,就能换出十四两白银。
  而当初老太太是用十两白银换一两金。
  老太太给自个和小孙女攒的五两五两的小金子,攒了好几个。
  钱佩英说:“不行过几天让你奶进趟城。”
  那今天?
  别换金了,不合适。
  这张银票又不吉利,那就掰开,换张新银票:“取五十两银,剩下的你再给我开银票。”
  拿五十花花。
  白得的。
  进城不花钱等于白来。
  而这时,对方才知道,这穿着普通的娘仨,问东问西,真有银票啊?


第五百六十三章 二三更合一(为shimingxin打赏+)
  布庄。
  钱佩英简单看了看,心里有数了,先冲掌柜的介绍自己,说马老太是她婆婆。
  “啊,她是你婆母啊。”
  “呵呵,是。”
  “那点心店不开啦?我看关许久了。”
  “眼下是不能开啦,也不好卖。”
  老板娘一听极其感慨,她这里也是。
  还对钱佩英讲,那阵她订点心送与娘家,这不是出事了?没订成,马老太竟将定钱主动送来,很诚信。
  “你婆母那人真是不错。”
  而钱佩英之所以提马老太,是老太太在没出门前就嘱咐,谁家谁家的布料相对便宜,几尺算下来差不少呐,别让人糊弄。不行你提我,别看挺久没进城了,照样好使。
  咋这么自信呢。
  马老太:因为我难缠啊。你要是见人下菜碟卖的特别贵,与别家差个三五文,差一不二的,咱都做过买卖,也就那么地儿了,理解。可要是差多了我找你啊。
  此时,钱佩英悄悄与老板娘讲,“我多买些,另外你这里有没有花布?”
  她就不信了,富贵都能买到,她买不着?
  现在不让穿,她留着。
  要是商家怕堆货放糟了,没有现钱明年上货,便宜卖就更好了,她多扯些做被罩。
  一个敢买,一个敢卖,中间还夹着马老太,也就放心的小小声谈上。
  在宋茯苓看来,其实就是先皇丧期快要结束了,越到最后越有些绷不住。敢买大红大粉的老百姓,绝对不止老娘一人。
  “娘,给我奶也扯几块布。”
  “恩,晓得了。”
  今儿钱佩英可真是过足了瘾,明明没睡觉,却精神十足。
  男的干活穿的粗布没少买,外面穿的细棉布就更是了,让老板娘这个给扯上几尺,那个给扯上几尺。
  各种小花的,红色、紫色、黄色,葱绿,她甚至拿着一块枣红色缎子布腐败的想着:给闺女做里头穿的,春夏做小睡衣,空间里的都不行,闺女穿着大,这个好,滑溜的。
  也给米寿和宋福生买了一种非常软和的细白棉,很贵。
  人家老板娘说了,大户人家做里衣用的。
  其实老板娘介不介绍,钱佩英早在上手一摸就决定要买,给米寿和宋福生做裤衩用。
  夏天那阵,米寿的两条大腿内侧都磨坏了,被汗湿的。这小孩脸一抹,偶尔还能穿裤衩在院子里跑,有风吹进去还透透气。
  她家老宋那才叫真遭罪。
  这趟押运回来,她一瞧,那两块肉都磨黑了,像坏死的肉,以后就指定不能好了,据说是太痒,挠的。
  布庄老板娘没想到钱佩英真是大手笔,这一阵就快赶上她近几天卖的了。
  只要是好东西,与人一讲,价位合适,人家一点儿不含糊就买。
  “你这怎么拿呀,我寻人给你送吧?”
  “那就麻烦你了,不用送远,送到这条街上一品轩酒楼后院就成。”
  老板娘意外,和一品轩也熟?
  “恩,车放在那了。”
  钱佩英让女掌柜见识到了,她和她闺女都会赶马车。
  母女俩赶着小红又逛到了成衣店。
  本来是想让裁缝抓紧给大郎、虎子、铁头一人做身衣裳。
  想着那仨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