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全家都是穿来的-第18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能眼瞅着他们挨饿,都是一起来的,在一起过日子。
  要是咱家攒的这一百多两拿出去,能帮大家度过难关,那就花,花没将来稳定再挣呗。
  钱这玩意,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
  要是咱现在藏私心,不舍得掏钱给大伙买粮,往后万一真给哪个饿死了,咱心里可过不去。到时候钱可买不来后悔药。”
  所以说,夫妻俩早就研究过了,公家的银钱加上十五户又往上交的银钱,一共是568两银。已经花了二百三十二两,还剩三百多两。
  如果这三百多两银钱也买粮食花光了,那就意味着存粮能挺到明年一月份了。
  不过,只要有人卖粮,还接着买,往第二年存。
  到时就将宋福生这个小家的一百多两银拿出来顶上,包括马老太的金子不行也给拿出来花。
  毕竟要是打起来,可不是一年两年就能打完的。打的快,都得让百姓们三年五年才能缓过穷。
  要不说,都是能不打就不打。
  一干起来,物价,吃的喝的,宋茯苓写那话本子,原型“老鹰国”打架那都什么年代了,一切都已经工业了,那还打完了百姓穷够呛。黑面包都抢,更不用说这里了。本就生产力低下,粮少。
  可是,买不着啊。
  初八,宋茯苓再次跟在老爸身后远征,试图撞大运撞开奉天城。
  没用,没进去。
  奉天城还有好多当官的家眷在排队。
  因为这些当官的老家有远有近,一路风尘仆仆往回赶,还有好些在路上的。
  放这些人都盘查不过来。
  以前,只听说在奉天城里当官的多。
  在街上,看见穿的很一般的,他或许是位执掌哪里的小官。
  说话也不能乱得罪人,不一定就是哪个当官的媳妇,也有可能是哪个大官家的亲戚。
  以前都是听说,这次排城门真是看出来了,在各衙门工作的海了去。
  怎么办,拐个弯吧,去葭县。
  葭县的县令胆小到什么程度呢,不仅不往里面放普通百姓,而且还往外面赶人。
  将县里那些没用户籍做小生意的都赶走,让十六再回来。
  这些人爱往哪去往哪去。
  县令一心想着:天冷?百姓叫苦?不管那事。反正折腾的不是他。只要人少了,他这里出乱子的可能性就小,他脖颈上的人头就能保住。
  正月初十。
  宋阿爷在灶房里绕来绕去,实在忍不住了问宋茯苓:“胖丫,你真就不跟着去啦?”
  “太爷爷,我不是去过嘛,没用,和运气无关。你就是让我和米寿当年画贴城门上,该不放还不放。等着吧,别差这几日了。”
  宋阿爷胡乱地点点头,出去时嘀咕了句:“和好命还是有关的,你富贵叔说,你跟着去,他没挨踢。”
  正月十二,宋福生来公共大厨房找女儿,却被震住。
  都忘了要寻女儿说啥了:“你们攒的?”
  他指向一百多块砖头形状的奶酪。
  宋茯苓此时正站在凳子上,用大擀面杖当搅棍,正在搅合锅里奶稀。
  奶豆腐,草原上的一种叫法,一种非常有智慧的吃食。
  二十斤牛奶才会出一斤像豆腐形状的奶酪。
  对,它其实就是一种奶酪。
  给牛奶放在大桶里搁置放酸,然后倒进大锅里熬煮。煮一会儿就会发现,牛奶会变成一小块一小块的,和牛奶里含的水自动分离,将水一勺一勺全部舀出,只剩这些“牛奶块”。
  接着将这些牛奶块小火熬,不停搅合,越搅合越黏,慢慢就会变成稀奶团。倒在模子里。
  宋茯苓用的模子有二伯宋福喜新给做的,一斤一块,砖块那么大的模子,也有她以前闹着玩似的做的香皂模子,将奶酪倒进那里。
  这些倒进模型的稀奶团,或晒干或拿出去冻,能保存很久很久,而且非常解饿。因为它属于高蛋白高热量食物。
  想吃,从奶块上掰下一小点儿,一泡,就是一杯奶。掰下一小块,干嚼就是一顿饭。
  “怎么样,爹。”
  “多少块。”
  “攒了一百五十四块。”
  “就这几天?”
  “啊,从大年初一存奶,一直到现在。”
  宋福生将擀面杖递给大嫂朱氏,给女儿从凳子上扶下来,拽回家唠:“就你那一斤一块的,像四壮那样的能吃几顿?”
  宋茯苓想了想:
  “没那么吃过,没挨饿过,没一天就指望吃奶酪啊。
  但是,爹,成吉思汗你不知道吗?这是他的单兵口粮呀。
  热量极高,吃了浑身还有劲。
  草原牧民,那么大草原,听说走丢半个月都不怕,只要身上背几块奶豆腐。”
  宋茯苓还评价道:“也不像咱们中原这么费劲,没等打起来先运粮。人家说走就走,骑马说干就干,坐骑上背几块奶豆腐和一些肉松,就敢逐鹿中原。所以,理论上,我认为这一斤奶砖,能让四壮多活好几天。当初咱逃荒,要是一人背几块,还推什么粮车。”
  宋福生这天晚上饿了,特意没吃饭,咬了一小块奶豆腐。这是前几日闺女做好的,在外面冻得杠杠的,咬起来贼费牙。
  别说,就这一小块,吃的腻腻的,饱饱的,还不冷哪。
  正月十二开始。
  宋福生赶着牛车,车上特意放了几个空桶。
  自从进不去奉天城和葭县,他就放弃了,只每日派三两个人跑跑城门。
  最近他在带人忙着去以前收菜的屯子里买粮。
  还别说,真买着了一些,你几斤他几斤的,凑一凑就是一袋子。有那种贪钱的虎了吧唧将家里粮往外卖的。
  他都想好了,这回带着桶,也买牛奶。


第四百三十五章 古代偶像剧(两章和一)
  正月十五,上元节这天。
  宋福生他们这些大人,一人只吃一个现代五毛钱硬币大小的元宵。
  北方叫元宵,南方叫汤圆。
  里头的馅是一点点红糖,一点点芝麻。
  钱佩英吃的时候,问宋福生:“嗳?这么小,你说她们是咋包进去的呢,真有才。”
  宋福生却反问:“你还能吃到馅?我咋没品出来。”
  四壮恰好挑着两桶水送辣椒基地。
  宋福生就问他:“四壮啊,吃元宵了吧,你吃着馅没?”
  四壮抿抿干裂的唇,摇摇头。
  放嘴里打滑,喉咙一动,不小心就整个咽了下去。一点儿味也没尝着。
  就这,阿爷都舍不得。
  在他老人家看来,别看元宵那么小一个,但是挡不住咱人多呀,一人一个也浪费不少糯米。
  大人可吃可不吃的,浪费。
  小娃子们倒是一人两个到四个。
  岁数越小,得的越多。
  不过,像大丫二丫二郎她们这些当哥哥姐姐的,其实也只吃了一个,将自个分得的俩,省出一颗给了宋金宝。
  宋茯苓也是得了两颗。
  此时正和米寿端着小碗,坐在炕头,姐俩腰部围着棉被在面对面吃呢。
  米寿给了他姐姐一个,姐俩就变成了一人三颗,平等了。
  米寿吃的很是节省,吃嘴里吐出来,像会变魔术似的笑嘻嘻对姐姐说:
  “你看,姐姐,我还有三颗。”
  “姐姐,你能瞧见吗?我咬下一点点,就往外流糖了。”
  宋茯苓急忙将自个的三颗吃掉,才说道:“至于嘛弟,你大年三十吃了那么多肉,肚里应该不缺这些。”
  米寿眨了眨眼睛:“三十一顿饭能顶一年?”
  宋茯苓一噎。
  “你快吃吧,我数五个数,你要是再吃的这么恶心,我就抢过来都吃了。”
  俩人吃完也不将饭碗送出去,就放在炕沿边,蒙着大被,姐俩就躺在炕上唠嗑,米寿枕在姐姐腿上。
  宋茯苓问米寿,没逃荒前,上元节你出去瞧过热闹没?
  “那时候我还小,就知道被抱出去很热闹。”
  “用你学过的那些词形容形容。”
  “张灯结彩,人头攒动,呃,祈求佳偶。”
  “什,什么?”宋茯苓将枕在她腿上的小脑瓜抖掉:“又从哪听来的,胡说八道。”
  “嘻嘻嘻。”米寿披头散发,小脸热的红扑扑的,笑得咯咯的,似乎给自个也逗得不行。
  “姐姐,那你说上元节什么样?你也给我形容形容。”
  宋茯苓两手枕在脑后,未语先叹。
  自从稳定下来,心里一直最盼的节日就是元宵节。
  来了这里,什么娱乐活动也没有,天亮干活,天黑睡觉。
  要不是有学习认字这件有意思的事支撑,都快要无聊死了,变得也开始盼节了。
  因为被宝珠形容的很好玩。
  在宝珠嘴里,上元节是一年中对女孩子最友善的一天。
  听说,这里的上元节堪称一个小长假。
  从初八点灯,到正月十七夜里落灯。
  十七之后才叫给春节大庆来个完美收官。
  浮元子,也就是汤圆,宋茯苓搂着弟弟,转述宝珠告知她的话:
  “外面卖的可比咱家煮的好吃多了。
  逛差不多,冻得直搓手时,找个街边小摊,点碗浮元子吃。
  一碗碗端出来,冷风一吹,借着花灯的光亮,都能瞧见碗上面冒着热气。
  可以点一碗里有各种馅的。
  咬一口,有白糖的,有芝麻馅的。
  豆沙、黄桂、核桃仁、果仁,枣泥馅。
  还有肉馅的呢弟弟,可荤可素。”
  米寿在姐姐怀里,听的眼睛晶晶亮,嘴边也不自觉分泌晶晶亮的银丝。
  宋茯苓讲完也咽了咽吐沫,因为宝珠还和她讲了好多街边小吃,此时在心里回忆一番都流口水,可不能说关于吃啦。
  “弟,你想象一下,比如咱一家眼下就在奉天城里过节呢。你坐在我爹的肩头,手里举着糖人。”
  “姐姐,举俩。”
  “恩,举俩,一个小兔子的,一个小猴子的。咱们四口人,边说边笑,穿梭在各种花灯下。弟,有十二生肖的花灯,还有大鹏展翅的花灯,凡是你喜欢的小灯笼都有。能赢花灯的,只要对上对子。”
  “那姑父一定能给咱俩赢花灯。”
  “那当然了,到时你稀罕哪个,用糖人一指,你姑父就一定会上前管人要那个花灯下的灯谜,还会说一句:小生不才,然后看一眼就微微一笑,说出答案。”
  灶房,四壮和牛掌柜齐齐扭头看向宋福生。
  宋福生此时正拉住钱佩英,让别进屋,别打扰俩孩子意淫。
  正好听听他们唠啥。
  “弟,咱们赢完两只花灯后,不能贪心,要不然你姑父都对上了,别人该没有参与感。要转头就带着咱们走,让那些围观灯谜却对不上的百姓,冲他背影翘大拇指。这叫深藏功与名。”
  “不成,姐姐,不能俩,也得给姑母赢一个,你快让姑父再回去对一个。”
  “是是是,又回去了。
  你姑父挑了一个最漂亮的花灯。
  这个灯谜有些难度,他沉吟一番,才说对答案。
  然后在一众人的眼含羡慕中,递给你姑母花灯。
  而且递完后,还会在红黄蓝紫五光十色的花灯照耀下,冲你姑母郑重抱拳,长揖到底,说句,吾妻辛苦了。”
  米寿这才放过花灯这一块,姑母是辛苦了,要给一家人做衣洗衣煮饭,摘辣椒,串辣椒晾干,剪辣椒面。
  宋茯苓晃悠着脚丫,悠哉悠哉继续讲道:
  “奉天城靠近皇宫外墙那里有一座桥。
  有钱的大户人家在桥下面都有临时船乐坊。
  从外面看,格外豪华。
  他们在自家的船上,奏乐,唱词,呼朋唤友,推杯换盏。
  咱们一家四口虽然不能上船,不能去人家船上看看里面都有啥,但是咱们四口人可以结伴站在桥上瞅啊。
  借光听听曲,靠在拱石桥上,仰望月亮,顺便观察观察大户人家是怎么热闹的。”
  米寿说:“多冷呀,姐,没啥瞅头,快过桥吧。”
  “好,弟,桥那面可不得了。
  有舞狮子的,哇,咱俩就鼓掌,赏。
  有打扮的奇形怪状的人踩着高跷,两个脸蛋画的红彤彤。
  他们踩着高跷可高可高了,却能弯腰递给你这样可爱小孩礼物。
  米寿你就接过来,你姑父自然不会白收人家给的礼物,掏出碎银子给人家,只为换你眼里的惊喜。
  还有套圈的,到时姐姐给你露一手,买它一钱银子的圈圈。
  你指哪个,我给你套那个。
  让你不停欢呼,姐姐真棒。
  还有用嘴一吐就着火的,还有牵着猴子让跳火圈的,咱俩就鼓掌,赏。”
  米寿急忙拦住:“姐姐,别赏了,这么会功夫,赏出去不少钱了,你控制控制。”
  “噢?是嘛。对了,咱们还有去走冰,你就不能骑在你姑父肩头了。弟,你知道为什么十五要出去走百步吗?”
  “为么。”
  “因为咱们这里天寒地冻,走百冰,就是走百病。”
  宋福生和钱佩英是在米寿问:“姐姐,那咱今晚去哪住”时进屋的。
  钱佩英拖鞋上炕铺被褥:“你这不是在家住呢嘛。”
  宋福生也笑呵呵问女儿:“玩的挺好啊?”
  “还行,”宋茯苓盘腿坐在炕上道。
  晚上,姐弟俩已经睡熟了。
  钱佩英起身给米寿盖了盖被,回头冲宋福生说:“这孩子今晚睡觉不老实,总蹬被。”
  宋福生:“逛街挺累个事,能不蹬被嘛。”
  闻言,钱佩英又憋不住笑了,“唉,你说咱家茯苓,是不是永远就长不大了。跟她弟,俩人共吃六个手指甲大小汤圆,就能吃完想美事。不能出去玩,自个编。”
  宋福生说:“挺好,编的挺美,等赶明,”忽然拍了拍钱佩英:“我真给你赢灯笼,长揖到底,送给你。”
  两口子却不知,今晚宋茯苓的梦中比她讲述的还美,压根就没美完,梦中在继续。
  而且,也不知是米寿无心的那句“祈求加偶”,还是因为宝珠曾和宋茯苓说过,上元节这天,男男女女能见面的原因,宋茯苓今晚的梦里不仅有吃有喝有玩,还有男人。
  她睡得呼呼的,嘴角弯起。
  没看清对方长什么模样,就知道是为很英俊的才子。
  她俩花灯下邂逅了。
  怎么邂逅的呢,男子拎着灯,身后有朋友喊,就原地站下扭身看朋友。
  宋茯苓是拎着花灯倒着走,边走边笑意盈盈冲父母和弟弟挥手。
  人多,俩人都没看见对方就撞在一起了。
  “对不住,”梦里,宋茯苓急忙回头冲对方说对不起,踩你脚了。
  英俊才子用磁性的声音说“没事,”还问姑娘是否有事,说话时将手中的花灯高挑,照在了宋茯苓的脸上。
  宋茯苓在梦里很着急,就想看清对方到底长什么样,但就是看不见,只知对方身高很高,身上的味道比古龙香水好闻多了,一种草木的清香。
  “茯苓,茯苓?”
  “嗳,娘,来啦,”宋茯苓只能拎着花灯跑向召唤她的父母,却在跑了几步后,忽然站下,扭身回眸,看向那名才子。
  恰好那名男子也转过身,似有所感般看向她,在手中红灯笼的照耀下,冲她一笑。
  梦里,宋茯苓在念诗: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慕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一宿过后,正月十六。
  宋茯苓抱着被子坐起身,笑得格外猥琐,还有点沉浸在梦里似的,心想:艾玛,我竟然在梦里自导自演一出灯下邂逅,啊哈哈哈,圆了自个的古装女主角大梦。
  钱佩英拎着抹布过来时,看到的就是闺女在拍脸降温:“干啥呢这是。”
  “啊?没、没干啥。米寿起啦?”
  “早起啦,饭都吃完了,跟金宝他们出去捡柴火了。估计咱这几百口人就你没起。你爹你奶她们更是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