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娇娘春闺-第8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赵宴平颔首,沉声道:“凶手很聪明,你看他后面四人都烧得干干净净没留下任何线索,杀害郑家儿子时却留下这么明显的物件,犯了与第二个案子同样的错误,说明他是故意留下长命锁的,故意让郑勇认出死的是他的儿子。”
  戴昌猛地一拍手:“凶手与郑家有仇!”


第120章 
  晌午的时候; 赵宴平、戴昌与李严在府衙卷宗库房碰了头。
  赵宴平、戴昌那边找到了一条线索,李严也整理好了发生在后面四起焚尸案前后的荆州百姓报失名单。其实去年左少卿蔡岐已经整理好了这份资料,李严再稍微整理了下; 将所有失踪百姓及其家人住址都重新誊写到了一个册子上; 一共列出了十六户百姓。
  死了四个人,两男两女; 每具焦尸都有三到五户人家前来辨认、觉得身高相似却难以确定。
  这十六户百姓,有的住在荆州城内,有的住在附近的村镇,赵宴平安排戴昌、李严分别去查; 特别要旁敲侧击打听清楚; 每户人家失踪的那个人是否有过虐待妇女的行为,虐待又分很多种; 动手打; 言语抨击,总之一定要查得清清楚楚。家人口中问不出来就去问街坊; 一户也不能落下。
  戴昌、李严已经根据现有的线索猜到每个死者可能都牵涉到虐待妇女的劣习了; 明白其中利害; 吃完饭立即神情严肃地出发了。
  赵宴平与陆知府打声招呼; 让陆知府派官兵去看着郑勇; 不许郑勇离开官府的视线之内; 更不能出城。
  陆知府问他:“这是为何?”
  赵宴平道:“现在还不好说; 以防万一罢。”
  荆州与京城远隔两千里; 陆知府并不知道赵宴平拜了卢太公为师,也不知道赵宴平有个妹妹进了宣王府; 他只把赵宴平当成了一个官职不高架子却不小的七品小官。不过,无论官职高低; 凡是大理寺派出来查重案的官员权力都不小,故陆知府还是按照赵宴平的意思,派了官兵去守着郑家。
  赵宴平骑马出城,前往郑勇前妻倪氏的娘家。
  倪家住在县城不远的一个村子里,赵宴平进村后与人打听,很快就找到了倪家。
  卷宗里并没有提及倪家什么,赵宴平从村人口中得知倪氏其实是倪家捡的弃儿。倪家很穷,倪氏的养母是个寡妇,带着一个瘸腿的儿子倪顺,养母收养倪氏是把她当童养媳看,倪氏十四岁的时候就与倪顺睡一个屋了。
  然而倪氏似乎不会生养,两人同房多年倪氏的肚子都没有动静,养母便通过媒人的撮合,将倪氏嫁给了县城里的郑勇,再用郑勇给的聘礼给倪顺张罗了一个新媳妇方氏。方氏知道倪氏与倪顺的关系后,极其不喜倪氏,每次倪氏回娘家,方氏都要夹枪带棒辱骂一番,时间一长,倪氏就不在回来了。
  如今倪氏的养母已经去世,倪顺、方氏都四十多岁了,膝下有个二十一岁的儿子,一个十六岁的女儿。
  赵宴平上前叩门,方氏来开的,等赵宴平自报了身份,方氏立即抱怨起来,说官府已经来过几趟了,去年也有个大理寺的人找她们,可倪氏都死了十几年了,她们亲眼看着倪氏下葬的,自家与倪氏早断了关系,怎么可能为了一个情分淡薄的养女再去报复郑勇一家?
  赵宴平这才得知,原来蔡琦也怀疑过倪家这边有报复郑勇的动机。
  但因为倪顺是个瘸子,倪氏死时养兄的侄子才三岁,姑侄俩可能都没见过面,这侄子不可能为了毫无感情的姑母去杀害郑勇的儿子。而且,第一起焚尸案发生时,倪家侄子才十四岁,这么大的孩子,怎么可能心思缜密的连着完成三起焚尸案?
  蔡琦以及前任办案官员定是排除了倪家这边的作案嫌疑,才没在案宗上提及倪家。
  方氏很不欢迎赵宴平。
  但赵宴平自有他想问的,无视方氏的冷眼,赵宴平走进院子,问瘸腿的倪顺道:“当年倪氏落水自尽,尸身是怎么找到的?”
  毕竟是一起生活了多年的养妹,两人还有过几年夫妻情分,提及倪氏的死,倪顺很是痛苦:“都怪我,郑勇就是个混蛋,天天打她,她过不下去了回来求我帮忙,我,我不但没帮,还劝她认命……后来,郑勇突然跑来,说她离家出走了,问我们有没有看见,我找遍了她能去的所有地方,都没找到,后来,郑勇从下游的河里将人捞了回来,据说人都没样了,草草下了葬。”
  赵宴平看着他问:“据说?你们没亲眼去认尸?”
  倪顺瞄了眼站在不远处的方氏,低下头道:“没去,人都死了,再去看有什么用。”
  方氏突然插话道:“看个屁,她个扫把星,活着的时候光吃我们家的米了,死了还要给我们添堵,她死了解脱了,人家郑勇不干,过来跟我们讨要当年给的聘礼,不给他就动手抢,我们家这情况,瘸的瘸弱的弱小的小,谁能拦着他?我……”
  赵宴平冷声问:“他抢了你们东西,所以你恨他,他儿子也有可能是你杀死的?”
  方氏脸色大变,吓都要吓死了,再也不敢放肆,跪在地上千保证万保证自己从未杀过人放过火。
  赵宴平料她也没有那个胆子。
  方氏老实了,赵宴平继续问倪顺:“你最后一次见倪氏是什么时候,她可有跟你说过什么?”
  倪顺歪着脑袋回忆,缓缓地道:“好像,是我儿子过周岁的时候,她来送鞋袜,怕家里因为她吵起来,她把东西塞给我就走了,没说什么。”
  赵宴平再问:“那她可有什么交好的亲友?”
  倪顺摇头,叹道:“她小时候在我们家当童养媳,村里其他姑娘都笑她,没人与她玩,后来,后来发现她身子有问题,她更抬不起头了,见谁都躲着走。我们村肯定没有与她亲近的,她嫁去府城后有没有认识什么人,我们就不知道了。”
  至此,倪家什么都问不出来了。
  赵宴平不死心地去找年老的村民打听,证实倪顺说的都是真的,村里无人与倪氏交好,倪氏死时,也没人去给倪氏送葬。
  赵宴平心情沉重地回了府城。
  快端午了,天气渐渐炎热起来,赵宴平来到倪家所在的巷子,因为午后的阳光强烈,街上都没有行人,只有倪家门前守着两个官兵。
  赵宴平去敲倪家左边的那户人家大门,发现这家人是在倪氏死后搬过来的,对倪氏毫无了解。赵宴平再去敲右边那家,这家人不知是惧怕官府还是惧怕郑勇,不管赵宴平问什么,夫妻俩都摇头,表示毫不知情。
  赵宴平就继续敲隔壁的,郑勇既然喜欢殴打女人,多半会边打边骂,一条街住着,总会有人听到什么。
  连续敲了七八户,赵宴平终于在倪家后街斜对的一户人家得到了线索。
  回答赵宴平的是个五旬左右的老太太,身体很硬朗,倪氏死了十九年了,十九年前,老太太才三十出头,因为倪氏帮过她一个小忙,妇人一直都很同情倪氏。
  “郑勇经常打她吗?”赵宴平坐在院子里问。
  老太太道:“一个月打个两三回,你说算经常吗?”
  赵宴平不知道,他只知道,谁敢那么打他的妹妹,就算对方是王爷,他也会想办法弄死对方。
  “都是因为倪氏生不出孩子才动手?”
  “嗯,他娶倪氏的时候没听说倪氏不会生孩子,后来陪倪氏回娘家,不知哪个多嘴的告诉他了,一回来就打了倪氏一顿,在那之后,倪氏来了月事他就打一次,喝醉了也会打,就连倪氏偷偷给小乞丐馒头,他也要打。”
  赵宴平心中一动:“小乞丐?”
  老太太点头:“嗯,有个小乞丐,瘦瘦小小的,才八九岁吧,倪氏没孩子,特别心疼这个小乞丐,郑勇不让她给小乞丐吃的,倪氏就约了个地方偷偷去给小乞丐送吃的,可家里的粮食都有数,郑勇发现少了东西,就跟出去,发现倪氏一直养着小乞丐,便又是一顿暴打。后来小乞丐跑了,倪氏终于好过了点。”
  赵宴平问:“后来小乞丐有再回来过吗?”
  老太太摇摇头:“没有,反正我再也没见过他。”
  赵宴平问了问小乞丐一些情况,最后问道:“倪氏下葬前,您可见过她最后一面?”
  老太太马上摇头:“不敢不敢,普通死人我都不敢看,听说她都被泡烂了,我哪敢。”
  ======
  赵宴平心事重重地回了官驿,将目前的线索写下来。
  天黑之前,戴昌、李严分别回来了,按照赵宴平的吩咐,他们打听得十分用心,皇天不负有心人,真让他们发现,剩下那四具焦尸中,每一具都有一个对应的有过虐待妇女的失踪百姓。
  第四具焦尸是个中年男人,因为媳妇一直生女儿,经常对媳妇拳打脚踢。
  第五具焦尸是个年轻妇人,她自己生了俩儿子,总是嘲笑无儿的妯娌。
  第六具焦尸是个老妇人,因为孙子病死了,老妇人总是责骂寡妇儿媳没养好她唯一的孙子。
  第七具焦尸是个年轻男子,游手好闲惯会败家,输了银子便去找出嫁的姐姐要,给姐姐惹了不少麻烦。
  再结合前面三个已经确定身份的受害百姓家中的情况,有一条线索已经非常明显了,即,每个案子都与儿子有关!其中五人是直接殴打或辱骂生不出儿子的施暴方,两个是颇受亲人照拂的儿子,从凶手的角度考虑,总是找姐姐要钱的也算是施暴方,唯有郑勇的儿子完全无辜,纯粹是凶手报复郑勇的工具。
  凶手觉得,杀了郑勇宝贝的儿子,比直接杀了郑勇会更让郑勇痛楚。
  一个不仅与郑勇有仇,同时又痛恨旁人因为子嗣对女子施暴的凶手。
  “通常这类凶手加害的第一个目标都是他的仇人,为何焚尸案的凶手先杀了两个无关的人,第三次作案才挑了郑家?”昏黄的灯光下,戴昌站在列满线索的桌子旁,摸着下巴问。他有种感觉,凶手的身份就要出来了,可就是差了点什么。
  李严站在桌子另一侧,愁眉紧锁道:“而且,这些死者有的是府城里的百姓,有的是周围村镇的,凶手如何得知各家的情况?除非这些人一起去报案,否则知府老爷也无法熟悉每一户百姓家的事吧?”
  赵宴平看他一眼,道:“丈夫殴打妻子,婆婆辱骂儿媳,这种事,就算告到官府,官府也不会理会。”
  戴昌、李严同时看向他。
  赵宴平看着纸上罗列的六位因为施暴方死了而获得安宁的女子姓名,垂眸道:“人在最绝望的时候,往往会求神拜佛,求神佛送她们孩子,求神佛赐她们安宁。”
  戴昌突然起了一身鸡皮疙瘩,看看头顶,抱着胳膊道:“大人是说,神佛显灵了?”
  赵宴平目光悲悯:“神佛不会,但如果有人听见了这些女子的祷告,如果此人也经历过同样的痛苦,他或许会替天行道。”
  凶手的身份已经昭然若揭,明日他要做的,便是找出凶手的藏身之处。
  ======
  翌日,赵宴平、戴昌、李严分别去问询两位相关人家中被施暴过的女子。
  他们都只问了一个问题:受害人遇害或家人失踪之前,她们去过哪家寺庙求子或祈福。
  问完了,三人在府城城门外汇合,一对答复,发现张福的妻子、曹家的三儿媳等六人,都常去府城西郊的清泉寺。清泉寺供奉观音庙,府城一带希望生子的妇人,都会去观音庙上香。除此之外,六人都得到过观音庙里一位僧人的体贴安慰,那僧人法号念恩,今年大概三十左右。
  今年三十左右,十九年前倪氏死时,念恩和尚也就是十岁左右,若以前当过乞丐,长得瘦弱些,被人误会八九岁也很正常。
  应该就是他了。
  赵宴平让李严去通知陆知府派遣捕快官兵包围清泉寺,他与李严则先行一步,提前去见念恩。


第121章 
  清泉寺在荆州一带颇负盛名; 香火鼎盛,寺庙也修缮得威严气派,寺里有大小和尚百十余名。
  赵宴平与戴昌都是常服打扮; 扮成主仆走进了清泉寺。
  入了寺; 赵宴平直接去找主持了。
  见了主持,赵宴平才摆出大理寺官员的腰牌; 单独问了主持一个问题:“寺里的念恩和尚皈依佛门之前,是什么身份?”
  清泉寺里和尚众多,但主持对念恩和尚印象很深,回忆道:“念恩初来我寺时; 衣衫褴褛乞讨为生; 他自称是孤儿,从小乞讨; 全靠善人接济才活了下来。”
  这话越发证实了赵宴平的猜测。
  他让主持找个不会令念恩和尚起疑的理由叫念恩过来; 并且派戴昌暗中跟随去传话的小和尚,以免念恩过于警觉; 逃了。
  传话的小和尚并不知道陌生的男施主与主持谈了什么; 也不知道戴昌就在后面跟着他; 所以小和尚找到念恩时; 神色如常; 并没有露出什么马脚。
  念恩平时做的是替香客奉香的差事; 此时正在观音殿; 得知主持找他; 念恩将差事交给传话的小和尚,不急不缓地来了主持这边。
  他一进去; 戴昌就守在了门外。
  念恩回头看了他一眼,微微疑惑后; 他站在茶室门外,请示问:“弟子念恩在此,不知主持师伯召弟子何事?”
  主持道:“进来吧。”
  念恩挑开帘子,一抬头,才发现主持对面还坐了一个陌生的冷峻男人。
  赵宴平也在看他,只见念恩虽然年约三旬,长得却白皙清秀,个子也不高,乍一看似文弱书生,更加令人难以将他与焚尸案的凶手联系到一起。
  “赵施主有什么要问念恩的,尽管问吧。”主持说完,便静坐在一旁,默默地转动着佛珠。
  念恩疑惑地看向赵宴平。
  赵宴平审视着他问:“你可认得府城的倪氏,因为生不出孩子愧对丈夫跳河自尽的倪氏?”
  念恩在听到“倪氏”二字时,神色没有任何变化,但在赵宴平说出“愧对丈夫跳河自尽”八个字时,他眼角抽动,唇也快速地抿了一下。
  “小僧……”
  “你可知,倪氏死前曾与倪顺商量,如果能与郑勇和离,她便要收你为养子?”赵宴平打断他的话道。
  门外侧耳倾听的戴昌皱起眉头,大人怎么没跟他们提过这个?
  刚刚还想掩饰的念恩却在赵宴平说完之后,突然手臂颤抖,抬眸之际,眼中竟落下泪来,难以置信地看着赵宴平,嘴唇颤抖道:“她,她真的这么说过?”
  赵宴平面无表情:“是,所以我怀疑,她当年并非跳河自尽,而是被郑勇推下了河,郑勇不想与她和离,便杀了她。”
  念恩泪如雨下,突然跪到地上,双手撑着地,一边落泪一边自责起来:“都怪我,都怪我,如果不是为了照顾我,她不会狠心离开他,没有我,他就不会将她往死里打,眼睁睁看着她被活活烧死……”
  赵宴平攥紧了拳头。
  他猜到念恩是凶手,猜到被郑勇从河里打捞出来的尸体不是倪氏,猜到倪氏真正的死因可能与火有什么关系,却没想到竟然会是这样。
  “倪氏究竟是怎么死的,你告诉我,我可以定郑勇的罪。”
  念恩以为他是来查倪氏真正的死因的,也是十九年来唯一怀疑过郑勇杀妻的官员,为了治郑勇的罪,念恩跪在地上,将他知道的一切都说了出来。
  ======
  二十年前的冬天,九岁的念恩还是个小乞丐,就在他快要饿死的时候,倪氏送了他两个热馒头,还送了一件旧袄子给他。念恩知道她是好人,从别处讨不到饭,实在饿得受不了了,念恩就去找倪氏,终于有一日被郑勇发现,那也是念恩第一次看到倪氏被郑勇打。
  念恩不敢再去了,他宁可饿死也不想连累倪氏。
  可倪氏在乞丐堆里找到了他,宁可自己少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