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娇娘春闺-第7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就要跟着挨一次骂,日子过得并不比卢大人这个亲儿子好多少。
  众人在卢太公的病床前见了面。
  卢太公看到阿娇,年纪轻轻又懂事的小徒媳妇,还给他炖了鸡汤,便把脾气都压下去了,等他尝了一口鸡汤,味道鲜美,香而不腻,卢太公终于露出了今天的第一个笑容,一边喝汤一边夸阿娇厨艺好。
  阿娇谦虚说都是照着书上的方子学来的。
  梅氏笑道:“夫人教教我吧,我学会了,也经常炖给祖父喝。”
  阿娇就这样跟着梅氏离开了,两个年轻的小媳妇一起探讨厨艺。
  卢大人夫妻也及时地退下了。
  卢公子想留下来孝敬祖父,卢太公摆摆手将他撵走了,对赵宴平道:“你扶我去书房。”
  赵宴平恳求道:“朝廷定下休沐日为的就是让官员休息,您有什么案子,养好病再审也来得及。”
  卢太公瞪他道:“说的轻松,通州焚尸案你知道吧?凶手一年烧死一个人,前后共有七人受害,已经确定身份的三人之间没有任何关系,还有四人身份不明,弄得通州城的百姓人心惶惶。今年倒是抓了一个嫌犯,还给定了罪,嫌犯认罪了,他的家人却跑到官府喊冤,说不定就是屈打成招。若大理寺不及时核实,造成冤案,真凶却还在外面逍遥,伺机而动,再有百姓惨遭毒手,谁负责?”
  通州刚将这起案子递交大理寺的时候,赵宴平倒是有所耳闻,不过此类大案都直接送到了卢太公手里,其中详情赵宴平并不知晓。
  “恩师若信得过,我愿代恩师审核此案。”赵宴平跪在卢太公的床前,还是希望卢太公能卧床休息。
  同样是劝说,卢家儿孙只能劝卢太公休息,提不出什么解决方案,赵宴平不一样,他也是大理寺的,他可以替卢太公效劳。
  赵宴平不来,卢太公想不到要他帮忙,刚刚听说徒弟来了,卢太公已经动了这个念头。
  “你行吗?”坐在床边,卢太公挑衅地问道。
  赵宴平垂眸道:“弟子不知,惟有全力以赴。”
  卢太公想了想,道:“卷宗都在书房,我给你五日时间,破不了你往后再也别来我面前逞能。”
  赵宴平颔首:“好。”


第117章 
  穆管事将焚尸案的卷宗都搬到了卢太公的卧室; 卢太公躺着休息,赵宴平坐在一旁凝神翻阅。
  案宗主要记述了七起焚尸案发生的时间,尸体发现地点、报案人身份、已经查明的三位受害百姓的身份; 以及当地官员查案的一些线索总结。因为凶手每次作案的方式都不相似、死者也涵盖男女老少毫无共同点; 一直到发生第五起焚尸案后,当地官员才意识到凶手可能是同一人; 急忙报给大理寺,上报当年大理寺派人去查,可惜也没查到什么有用的线索。
  赵宴平看得很慢,中间卢太公还睡了一会儿; 睡醒就见赵宴平已经看完了; 一动不动地坐在那里不知在想什么。
  卢太公要喝水。
  赵宴平扶他起来坐好,端来茶水; 师徒俩又聊了聊这起案子。
  卢太公也是重回大理寺不久才知晓的这个案子; 他想亲自去查,但此去荆州路途遥远; 卢家众人不放心让他去; 淳庆帝也不放心。卢太公一直惦记着这个案子; 这次荆州上报说抓到了凶手; 卢太公很高兴; 可是翻阅完供词; 才发现嫌犯有屈打成招之嫌。
  卢太公不知道这案子也就罢了; 知道了却无法抓到凶手; 哪天他死了都难以瞑目。
  赵宴平明白,无论是为了卢太公; 还是为了那些惨死的百姓,他都想抓到这个凶手。
  “卷宗你带回去吧; 明早带回大理寺,今晚你也提前把包袱收拾好,明早我就将大理寺的调派文书交给你,你早早出发,争取将案子破了。”卢太公咳了咳,吩咐道。
  赵宴平则劝卢太公安心休养。
  转眼也到了用午饭的时间,卢家留赵宴平、阿娇在府里用饭,赵宴平婉拒了。
  阿娇跟着他上了马车,马车出发后,阿娇才看着他怀里的卷宗问:“这是什么?”
  赵宴平神色沉重,简单介绍了这个案子。
  暮春晌午的阳光明媚耀眼,阿娇却因为他的话遍体生寒。世上怎么会有那么歹毒的人,一年杀一个人还不够,还要将尸体烧毁,让失了亲人的家人也难以分辨。
  赵宴平握住她手,低声道:“太公要我去查案,明一早出发,限期三个月。”
  阿娇心一紧,反过来捂住了他的手。
  赵宴平笑了下,安慰她道:“我过去查案,大理寺会安排两个下手给我,当地文武官员也会全力配合,你只需担心我破不了案,不必担心我会受伤。”
  阿娇靠着他的肩膀,除了担心,她还不舍。
  两人刚成亲半个月,他就要跑到荆州去,至少去三个月。
  但阿娇更知道自己的丈夫有多厉害,他去了,凶手可能就会被抓到了,为了能尽快还那些百姓一个公道,她也该支持赵宴平去。
  心中忽然一动,阿娇期待地问:“我能随你一起去吗?”
  之前两人一起去苏州府城,他照样也破了案,到了荆州阿娇就只留在官驿伺候他起居,绝不会耽误他做正事。
  赵宴平解释道:“荆州距离京城两千多里,与苏州差不多,我们三人快马加鞭,十来日能到,若是带上你,只能坐车乘船,路上就要耗费月余功夫。”
  阿娇明白了,没再让他为难。
  回了狮子巷,赵宴平再与母亲解释一遍,随便用了些午饭,便去书房研究卷宗了。
  阿娇婆媳俩一起帮他收拾包袱鞋袜,一个包袱塞得满满,想到他一路骑马,不宜带太多,无奈又挑了好多出来,最后只剩三套夏季的衣裳,两双看起来普普通通但非常耐穿的千层底。
  晚饭时柳氏又嘱咐了儿子很多。
  赵宴平不停地“嗯嗯”点头,阿娇默默地吃饭,等饭后夫妻俩回了房间,从现在开始到明早赵宴平都只是她一个人的了,阿娇便抱住赵宴平,舍不得松手。
  早上在厨房还嫌他变得不正经了,如今要分开了,阿娇才开始后悔那时候为何没多给他亲会儿。
  赵宴平暂且也将案情抛到脑后,一心陪伴娇妻。
  该嘱咐的柳氏都说了一遍,阿娇被他连着狠要两番,明明很累了,却一点都不困,趴在他的身上,目不转睛地看着他越来越俊美的脸。也是奇怪,无论男女,都应该越老越不如年轻的时候,赵宴平一个快三十的大男人,反而越长越俊。
  “你是京官,地方官会不会为了贿赂你,送你美人给你铺床叠被?”阿娇突然想到这层,摸着他的脸问。
  赵宴平抓住她的手,放在胸口道:“我是去查案的,又不能给地方官提供什么好处,谁会贿赂我。”
  阿娇咬唇:“也许凶手就是当地的哪个官员呢,贿赂你是为了让你故意装傻。”
  赵宴平正色道:“那他只会自投罗网。”
  阿娇看着他这一本正经的样子,是丁点都不担心有人会送美人了。
  送就把对方当嫌犯,看谁敢!
  ======
  翌日一早,赵宴平直接带着家人收拾的包袱去了大理寺。
  卢太公来得稍微晚一点,写了调派文书盖上大理寺卿的官印交给赵宴平,再点了两个机灵的协助查案的小吏给他,三人便骑上官马,出城去了。
  大理寺的其他官员都看得出来,卢太公在重用赵宴平,但也没有人羡慕。荆州这案子连续七年都没破,恐怕卢太公亲自去了也未必能抓到凶手,赵宴平成功破案的机会更小。破不了案,赵宴平累死累活白跑一趟,还要被人嘲讽空有虚名。破了,那说明赵宴平真有这个本事,卢太公怎么重用他大家都服!
  淳庆帝也有关注荆州的案子,得知卢太公竟然派了新收不久的徒弟去,朝会之上,淳庆帝在卢太公禀报其他案子时,特意问了一下:“你让一个七品小评事去查荆州焚尸案,可靠吗?”
  卢太公脸上的褶子都没动,垂着眼道:“去年老臣派了大理寺左少卿去,照样无功而返,可见能不能破案与官职高低无关。皇上若实在不放心,就请皇上准许老臣去荆州,老臣一日不抓住那凶手,一日就不回京城!”
  这句话说得语气有点重,说完卢太公就在大殿内咳嗽起来,吓得旁边的官员及时扶了一把,帮他捶背。其他官员都善意地摇头,只有无辜被卢太公提了一嘴的没能破荆州案的大理寺二把手左少卿蔡岐,神色微讪,低头做惭愧状。
  淳庆帝看着卢太公咳红了一张脸,心想他真派卢太公去,只怕卢太公还没到荆州,就被颠簸得想回也回不来了。
  看着卢太公的老态,淳庆帝也想到了自己。
  卢太公快七十了,他也快六十了,君臣俩到底谁会走在前头,都说不准啊。
  为了让卢太公多活几年,淳庆帝下旨命卢太公回府养病,先养一个月,好了再回大理寺。
  他一片好心,却被卢太公私底下嘀咕了一顿。
  什么皇帝,他辞官养老的时候皇上非要把他请回来,现在他兢兢业业地掌管着大理寺,皇上又非要他回去养病!
  ======
  赵宴平这次去荆州,对大多数官员来说都只是听听而已,但也有几位私底下议论了一番。
  毕竟赵宴平都是他的侄女婿了,傍晚薛敖回到将军府,便对孟氏提了此事:“你说说,赵宴平这算是运气好还是不好,成亲半个月就被派去两千里以外的荆州,卢太公这么信任他,他要是破不了案,回京就等着被人笑话吧。”
  孟氏瞪他道:“你怎么就不会说点好听的?宴平能从一个小捕头做到今天的七品京官,靠得可不是那位进了宣王府的妹妹,卢太公派他去,就说明卢太公相信他一定能破案,等宴平立了功回来,年底三年一次的政绩评审卢太公再为他美言几句,说不定官职还能升一升。”
  薛敖叹道:“不是我泼自家亲戚的冷水,七年都没破的案子,你,你还是别想太美的好。”
  孟氏干脆不理他了。
  埋怨丈夫乌鸦嘴归埋怨,孟氏还是去了一趟狮子巷。
  阿娇在陪柳氏修剪花草,给自己找点事做,才不会老去想那远行的男人。
  孟氏与柳氏寒暄几句,就与阿娇单独回前院说话了。
  “这案子,宴平有把握吗?”孟氏问阿娇道。
  阿娇苦笑:“远在千里的案子,光看卷宗只能看出如今被抓的嫌犯可能受了冤屈,其他的都不好说,得过去了才能开始查。”
  孟氏愁道:“他真是接了个烫手山芋。”
  阿娇疑惑问:“这话怎么说?”
  孟氏低声给侄女分析:“他破不了案会有什么后果,你肯定懂,可阿娇你想过没有,就算宴平破了案立了功,也不见得是好事。卢太公这把年纪了,还能做多久大理寺卿,等卢太公一倒,接任的八成会是现在的左少卿蔡岐。卢太公性情耿直说话没遮拦,今早还损了蔡大人一把,若宴平真破了蔡大人没能破的案子,等蔡大人接管了大理寺,他会看宴平顺眼?”
  阿娇根本就没听说过什么左少卿蔡大人,现在听姑母这么一分析,阿娇才终于体会到了官场的艰难。案子办砸了,要被嘲笑,办好了,则要被上峰介怀。
  “兴许,兴许蔡大人不是那种人呢?”阿娇小声地道。
  孟氏递了侄女一个“你想的太天真了”的眼神。
  阿娇讪讪地低下头。
  孟氏过来并不是为了让侄女惭愧自己的天真傻气,而是要提点侄女如何做好一个贤内助。
  其实侄女与赵宴平,同她与薛敖挺像的,都是男的刚正不阿不怕得罪人,而且基本也改不掉了,那就只能由她们这些内宅妇人通过交际摸清楚相关官员的为人处世,及时地提醒丈夫该怎么做事。
  这一天,阿娇突然明白,想在京城过好日子,远没有她想的那么简单。


第118章 
  赵宴平三人几乎是星夜兼程; 只用了八天便赶到了荆州城。
  入城时已经是后半晌,人累马也累,赵宴平让随行的两个协案小吏戴昌、李严留在客栈休息; 他洗把脸喝壶茶水; 带上大理寺的文书,直奔荆州府府衙。
  距离今日下衙还有半个多时辰; 陆知府核实过赵宴平的文书,得知赵宴平只是大理寺的一个七品小官,而去年大理寺左少卿正四品的蔡歧亲自来查都没能破案,不禁有些小瞧赵宴平; 并猜测大理寺其实已经放弃了这个案子; 派赵宴平过来,只是想核实牢狱里的嫌犯是不是真凶罢了。
  对于大理寺的这种安排; 陆知府其实颇为不满; 他抓到了凶手,人证物证都确凿; 只是凶手嘴硬不肯承认前面七起案子也是他所为; 他才动了大刑逼供。大理寺那群人就是墨迹; 好像每年翻不了几次冤案就显得他们那批京官没用似的; 非要审核再审核。
  不满归不满; 为了表示对大理寺的重视; 陆知府还是带赵宴平去了关押死囚的牢房。
  陆知府抓到的这位凶手; 名叫魏志诚; 他被报案人发现的时候,刚强奸完一个年轻的妇人。几个报案的百姓一起将他抓获; 官府接手后,发现那妇人是魏志诚的一个街坊; 已经死了,死者周围的草丛里还找到了被魏志诚丢弃的一茶壶桐油、一根火折子。
  这些就是陆知府在案宗里所列的证据。
  证词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魏志诚最开始的辩解,说他只想烧死妇人一人。后来府衙用了刑,魏志诚才招供,之前的七人也都是被他所杀,杀大人是因为想抢他们的钱财,杀孩子是因为那孩子得罪了他。
  卢太公怀疑魏志诚是屈打成招,其中一点就是已经确认了身份的三个死者中,有两个都是贫户,虽然魏志诚家里也不富裕,但魏志诚但凡有些脑筋,都不会冒着这么大的风险去抢贫户,怎么也该挑个有钱的下手。
  “他就是魏志诚,赵评事若想提审,随时可以过来。”停在一间牢房前,陆知府指着里面躺在席子上一动不动的囚犯道。那囚犯蓬头垢面,露在外面的手臂、脚踝血肉模糊,看到有人来,他蜷缩得更紧了,发红的眼珠子露出深深的恐惧。
  赵宴平与他对视一眼,侧身对陆知府道:“大人有事自去忙吧。”
  陆知府意味不明地笑了笑,带着随从走了。
  赵宴平让狱卒打开门,他单独走了进去,蹲在魏志诚面前。
  魏志诚已经将脑袋缩到了怀里,看也不敢看他。
  赵宴平沉声道:“你不用怕,我不会对你用刑。我姓赵,乃京城大理寺的官员,大理寺审核天下狱讼,若有冤案,必当平反。你奸杀了谭氏,证据确凿,但罪只及你一人。若你认了你没有犯过的罪,替真凶多背了七条人命,那全荆州的百姓都会将仇恨转移到你身上,你死了一了百了,你的爹娘妻儿却还活着,你难道想让他们每日被人唾骂,如过街老鼠一样人人喊打?”
  魏志诚听到这里,突然嚎啕大哭起来。
  他后悔,后悔不该色迷心窍,后悔不该抱着杀了人也不会被人发现的侥幸,既害死了别人,也害死了自己,在牢里吃尽苦头不说,还要连累家人。
  如果可以重活一次,魏志诚一定不会再犯错。
  他呜咽了很久,赵宴平始终蹲在一旁耐心地等着。
  魏志诚哭够了,终于向赵宴平交代了全部。
  他只是贪图谭氏的美貌,只是想到杀了谭氏后可以嫁祸给在荆州连续犯下七次杀人案的真凶。杀了谭氏他认,但那七人真不是他杀的,都是因为狱卒对他动用大刑,他实在承受不住了,反正杀几个人都是死罪,不知都承认了,免得再受刑。
  ======
  赵宴平从牢房出来,陆知府也要下衙了,他想为赵宴平接风洗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