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唐平阳传-第10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大萨宝已经很久很久没有那么生气过了。在剜掉史萨宝的双眼后,他决定亲自走一趟中原,最好还能去一趟辽东——为了安全,为了方便,他们当然得找个亲贵子弟来给他们引路。
  那八匹千金难换的大宛马,就是找人的试金石。毕竟他们要找的人,必须有地位有财力,也得有那个本事和胸怀。大概是运气不好,在长安,他们竟一直没找到合适的人选。不过,在大萨宝老师的故人那里,他们听说了李家姐弟的事;回头去司竹园打听中原盗匪的情况时,居然又遇到了那位李三娘,知道了他们正准备去涿郡!
  大萨宝当机立断:就是她了。
  这大概是他们来中原后作出的最正确的决定,但也有可能,是最错误的决定。
  这位李三娘当真是他见过的最古怪的小娘子了——身手惊人,性格奇特,不过最古怪的还是,她居然一点都不喜欢大萨宝!大萨宝居然要费尽心机才能博得她的认可,要费尽心机才能被她视为同伴!天底下哪有这样的小娘子?
  不过也是这位李娘子,在把他们视为同伴后,就一直牢牢地护住了他们,似乎这一路上所有的事情,都是她的责任,所有的难题,都该由她去解决,她也当真有本事解决这些事。这种被人保护的感觉,真真是新奇,就算在大漠里,他阿祖也没遇见比她更靠谱的同伴……但后来,事情怎么就越来越不对劲了呢?
  不对,确切的说,是大萨宝为什么就越来越不对劲了呢?
  要照他阿祖来看,大萨宝似乎是想把这位小娘子拐去大漠做同伴,但似乎,没拐成。天底下居然还有大萨宝做不成的事,这就够奇怪了,大萨宝做不成居然会这么烦恼,那就更奇怪了……
  想到这里,阿祖忍不住偷偷瞧了何潘仁一眼,却见他不知何时已转过头来,正静静地看着自己,那双深黑的眸子,仿佛已看穿了他所有的思绪。
  阿祖心头顿时一阵乱跳,却还是向何潘仁点了点头,然后就呆着脸牵着马走上前去。他知道自己的这副样子有点傻气,不过没关系,傻就对了……
  看到阿祖的模样,何潘仁面无表情地收回了视线——阿祖又在装傻了,不,他简直不用装就能傻得浑然天成!他就像一匹野马,天然就能敏锐地感知到身边的一切,只是从来都懒得多想,更懒得多说,宁可让大家都觉得,他就是一个只会驭马的傻大个。
  只有自己知道,这个傻大个,比雪山下最矫健的野马还要机警,还要难以降服。当年遇到他之后,自己费了多大工夫才让这个人对自己生出好奇,让他孜孜不倦地跟着看了好几年的热闹,让他越来越同情自己,最后,不离不弃地跟在自己身边。
  他看到的当然是真的,有好些他自己都猝不及防,但更多的,还是自己愿意让他看到的。
  这辈子他都没在第二个人身上花过这么多的心血了,甚至包括对她——倒不是他不想,而是因为等他明白过来时,已经没有机会了……既然没有机会,自然就该放下,就该接受,就像接受再美的夕阳都终会落山,再长的路也终会走完。
  不过此时,井陉道已走到了尽头,夕阳却还没有完全落山,城关的大门依然敞开,斜阳从门洞的另一侧斜斜地照了过来,将门洞里外照成了一片暖洋洋的金黄色。
  何潘仁慢慢走到关前,拿出了自己早已备好的过所。
  这城关守门的士兵不多,人人都是一副懒洋洋的模样。守门的士卒只看了一眼过所,便痛快地盖了章。
  何潘仁心头有些意外,但想了一想,还是牵着马不紧不慢地走进了那片金色的天地。
  然后,他看见一个并不陌生的身影出现在眼前的斜阳之中,
  “何大萨宝,真巧,咱们这么快就又见面了!”
  ※※※※※※※※※※※※※※※※※※※※
  看来大萨宝的番外一章写不完……之前写完了上半部,多歇了几天,从今天开始正常更。
  嗯,何大萨宝为什么会对凌云动心呢?
  因为她和他那个美人母妃正好完全相反:坚毅,善良,知错就改,勇于承担责任,而且总是不顾一切地保护她想保护的人。
  对于何潘仁来说,这就是他的理想型。
  感谢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第161章 番外二 死灰复燃
  井陉关的关城并不小; 街道颇为宽阔; 沿街也有不少房屋铺位。但因为城池年久失修; 驻兵和行人又是日益减少,如今已是萧条得简直令人唏嘘。
  那条主街上; 唯有酒铺的生意还算兴隆——在这座关城里,军中的禁酒令早已是形同虚设,尤其是在关门下锁之后,从守城的将官到下值的老兵; 谁不想喝上一杯?区别只在于是美酒还是浊酒罢了。那街边的小酒铺里; 就常年供应着最便宜的粗酿,偶然有一两坛好酒,都是用来镇店的; 轻易不会示人。
  不过这天日落之后,当酒铺掌柜颤巍巍地拿出了店里那坛收藏了几年的最好的清酒时,却只觉得羞愧不已:这样的酒水,实在配不上眼前的客人。
  这位客人……怎么说呢,反正他往酒铺里一坐,所有的人都明白了一个词:蓬荜生辉。而此刻,刚刚点起的灯烛正照在他的侧脸上; 那光辉也似乎愈发夺目。老掌柜便不由自主地移开了视线; 却看见坐在对面的另一位客人已举起了酒杯:“何大萨宝见谅; 沈英今日得罪了!”
  这位“蓬荜生辉”; 自然就是何潘仁。看着突然出现、又突然赔礼的沈英; 他只是神色淡淡地摇了摇头:“前辈担心徒弟的安危; 也是应该的。”
  之前在守卫放行的那一刻,他就知道事情不对了,再看到沈英,还有什么不明白的?这是沈英的地盘,她自有法子来追踪自己、堵截自己;而她之所以这么做,想来是担心他会对李家不利吧?担心他会去告密,会害得李家家破人亡!
  因为只有这样,凌云才会跌下云端,从世家贵女变成罪臣之后,就算能逃脱刑罚,不至于为奴为婢,也再没有什么前程可言。
  只有这样,身为胡商的自己,才有机会带走她。
  说起来,这个办法,他当然是想过的,他甚至都不用去捏造罪名——李家的这番连环谋划,外人瞧不明白,他却已看得清清楚楚。他们这么急于远离朝廷,另寻根基,中原的皇帝想来是极为忌惮李家吧?他只要找到李家的对头,把这件事稍微透露一二,那么李家的倾覆,就是早晚的事。
  这是多简单的办法。他知道该怎么做才会水到渠成,他有把握让任何人都疑心不到自己身上……
  只是他,舍不得。
  他舍不得让她伤心,让她吃苦,让她觉得天地茫茫,无处容身——就像,他自己当初那样。
  对她,他好像什么都做不了。都不必说这种狠绝手段了,就在这一路之上,李家四郎那般暴躁易怒,三郎又是这种情形,再加上那位对外还算有些手段、对内却是一团糊涂的唐国公,他只要想做,至少有十次八次的机会,可以轻易地顺水推舟乃至制造事端,挑得她跟家人彻底反目,再乘机带她远走高飞……可是就连这么做,他在犹豫了很久之后,还是没忍心出手。
  这样的心慈手软、优柔寡断,的确不是他的做派。在西域,谁不知道他何大萨宝要做成一件事,要得到什么东西,从来都是不择手段,不惜代价,而她,又是他这么多年以来,最想得到的……他自己都不大相信他居然真的就这么放手了,也难怪沈英会这么不放心。
  他不怪沈英,他唯一不明白的只是……抬头一口喝下了杯中之酒,何潘仁到底还是问了出来:“前辈若不介意,我还是想请教一声,前辈为何又不担心了?”
  难道就因为发现他并没有转回大驿路,没有试图去接近皇帝和皇帝身边的人,而是继续西行了?可走这条路,他其实还是可以南下洛阳长安,可以布置人手。沈英应该知道,他并不是一个没有耐心的人。
  沈英看着何潘仁笑了笑,笑容里第一次有了长辈的温和:“因为我瞧见了大萨宝。”
  如果说发现何潘仁居然折回了井陉旧路,已打消了她一半的疑心,那剩余的疑虑,在她在城墙的残口处瞧见何潘仁时,也是彻底烟消云散了——她又不是瞎子,当然看得出来,这位何大萨宝在凝视着城楼时,神色是何等苍凉落寞,那绝不是一个准备用阴谋诡计巧取豪夺的人会流露出的情绪。
  想到何潘仁那时的模样,她到底还是有些好奇,“大萨宝之前似乎看了城楼许久,却不知可是看出了什么?”
  何潘仁回想片刻,自嘲地摇头笑了笑:“我没看出什么来,我只是觉得,这座城楼修修补补,应该有几百年了,也不知道在这几百年里,它到底看到过多少人的生老病死,见过多少次的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
  他只是想到,人世间,众生皆苦,有情即孽,唯有一次次的生离死别才是必然。他的这点心事,放在亿万人之中,放在几百年的岁月里,又算得了什么呢?
  不过是必然。
  是小得不能再小的必然。
  这些话,他自然没有必要跟沈英细说。沈英却是瞬间就明白了他的意思:“大萨宝心胸果然开阔,当断则断,无怨无尤,沈英佩服。”
  何潘仁苦笑着道了声“过奖”——在伤她和自伤之间,他还能有别的什么选择吗?偏偏在这世上,根本就没有第三路可以走。如果有,但凡有,就算闹个天翻地覆,他也不会就这么离开。
  沈英说完自己也有些哑然,随即又忍不住叹了口气:她现在终于相信,何潘仁昨夜说的每一句话,都是发自肺腑了。平心而论,以这位大萨宝的心胸见识,未必就不能是阿云的良配,至少他会比旁人更懂得阿云的好,会比别人更珍惜阿云的不同,只可惜……
  不过,就如何潘仁所说,人生多苦,求不得,也是世间常事。此事既然毫无希望,他能断然放下,已是最好的结果;而且如此一来,另外那件事,她也不难开口了。
  想到这里,她抬手满上了第二杯酒,端起酒杯正色道:“我还有一件事想请教萨宝。”
  何潘仁略觉意外,但看着沈英郑重的神色,转念之间也猜到了几分:“沈前辈可是想问三郎的病情?”
  沈英坦然点头:“正是,我听阿云说,似乎这边的医师们都已束手无策,倒是大萨宝调制的药粉还能有些作用?”
  何潘仁沉默片刻才道:“药和配方,我都已留给她们了,三郎日常用着便是。只是这些……终究是治标不治本。”
  沈英心里不由一沉,何潘仁并非医师,但手头颇有奇药,杀人救人,往往立竿见影,但如今就连他都没有办法了么?
  何潘仁的心头也是沉甸甸的,三郎心地纯良,他也不忍心;更重要的是,三郎还是她最亲近的人,在她的心里,只怕比任何人的分量都要重;眼睁睁地看着三郎病死,对她而言,是何等残酷的事!也不知到了那个时候,还有谁能安慰她……
  他端起酒杯,慢慢饮下了杯中之酒,只觉得一股苦涩无比的滋味从舌尖一直蔓延到了心头,半晌后才缓声道:“前辈放心,我会尽快回西域,沿路寻访名医,再通知各处商队帮我收集奇药。三郎吉人天相,或许自有机缘。”
  也就是说,一切都只能看运气,等奇迹了。沈英心情愈发沉重,默然良久,终于开口:“若是如此,我想与萨宝同路而行,不知萨宝方不方便?”
  她居然想跟自己一道去西域找药?何潘仁惊讶地瞧向了沈英,脱口道:“前辈何必如此辛苦?我自会尽心尽力。”
  沈英话一出口,心念便更加坚定,闻言只摆了摆手:“我当然相信萨宝,只是我早就想着要多去外头走走了,这游山玩水是走,寻医问药不也是走?不到最后,谁能知道会有什么样的机缘?”
  何潘仁不由愣了愣,心底深处有什么地方被撞了一下,这感觉他一时也分辨不清,嘴里只能继续劝道:“可如今西域局势动荡,路上也并不安生。”
  沈英笑了起来,扬眉瞧了瞧窗外:“大萨宝,难不成你觉得,中原的局势就不动荡了?留在这里就会很安生了?”
  此刻的窗外,晚霞还未完全散去,一抹红色依旧烧得如火如荼;而新月已静静地挂上了树梢,一弯淡白说不出的美好安宁。在这白昼和黑夜的交界处,在这朦胧恍惚的暮色里,一切仿佛都在无可挽回的逝去,一切仿佛都有可能来临。
  何潘仁目不转睛地看着天边,那道霞光正在变得越来越黯淡,可在他心里,却仿佛有什么东西一点点地重新燃了起来,是啊,怎么走都是走,怎么过不也都是过?放下执念、黯然远走是一生,心怀妄念、肆意而为,不也是一生?不到最后,谁知道会有什么样的机缘?因为这中原的局势,就像沈英说的那样,已经乱起来了,而且必然会越来越乱。
  而在乱世之中,一切都有可能!
  垂眸看着手里的酒杯,他的脸上终于慢慢绽开了一个奇异的笑容。
  对着沈英微微举杯一晃,他的声音也带上了掩饰不住的笑意:“多谢师傅指点!”
  师傅?指点?看着何潘仁的笑脸,沈英只觉得满屋的烛光都暗淡了下去,心头不由得倏然而惊:自己难道说错什么了吗?他的神色,他的态度,怎么突然间就彻底变了?
  她定了定神,皱眉问道:“大萨宝此言何意?”
  何潘仁笑得愈发愉悦,一双眸子里简直光华璀璨:“也没什么,只是师傅的话提醒了我,中原也会越来越不安稳,在乱世之中,有一门生意,我竟还从来都没有做过,待得寻医问药之后,我打算回来试着做上一做。”
  因为那门生意,才是乱世之中的最大的生意,是孤注一掷的冒险,也是谁都不知道结果的机缘。
  反正他也没什么可失去的了,为什么不回来试一试呢?
  试着,造一次反。
  ※※※※※※※※※※※※※※※※※※※※
  大萨宝的番外结束。
  还有一个柴绍的番外,上半部就结束了。
  佛教认为人生有七苦(也有说八苦的),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
  感谢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第162章 番外三 患得患失
  位于光德坊的柴府已经很久没有打开过正门了。
  这座府邸就坐落在坊东的南大街上; 跟京兆府隔得不远; 当初顶着钜鹿郡公府的名头时; 也曾是花团锦簇气象不凡;然而随着郡公柴慎的去世,门前很快就变得车马稀少; 府里也再没传出什么大的动静。
  人人都知道,柴家只怕是不行了。
  他家这两代原是人丁单薄,郡公一走,府里就只剩下了十几岁的柴大郎和一个遗腹子柴二郎。
  这柴大郎么; 说得好听是个侠肝义胆的少年英雄;说得不好听; 那就是个专爱打架生事的刺头。之前好不容易做了元德太子的千牛卫备身,倒是消停了几天,结果不过一年多的时间; 元德太子居然也去世了!
  柴大郎自此愈发没了约束,每日不是在市井之中厮混,就是和一帮子弟喝酒打架,那“侠义”的名头也是愈发响亮。长安城里,上至权贵子弟,下至市井好汉,谁不服他几分?但上头却再也没有重用过他。
  至于柴府的后院; 那就更是一团糟:柴郡公大概生来克妻; 发妻生下柴绍没多久就病逝了; 后头娶的两任更是一个比一个命短; 他没敢再娶妻室; 后院事务索性都交给了妾室打理; 可一个妾室,如何上得了台面?
  到了柴大郎这里,事情就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