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策行三国-第86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淙黄食鲋冢氯笕缬瘢疵馓诹擦诵萌嗣磺逅烤乖谙胧裁矗幌裉熳诱饷刺孤省
  当然,他更听得懂天子的言外之义。既然天子能因为长公主而饶孙策一命,自然不会因为姊姊嫁给了陈群而降罪。这当然是个好事,荀家分属各方,几个叔伯也就罢了,那是父辈的事,对他而言,最挂念的就是嫁给陈群的姊姊。陈群虽然在吴国没有做什么高官,但他毕竟依附了吴王,和朝廷对立。
  “陛下胸襟过人,诚为不世英主,中兴可期。”
  天子斜睨着荀恽,似笑非笑,却没有君主的高深莫测,只有二三知己间的戏谑。“当真?”
  “千真万确。”荀恽也笑了,心头的阴霾也散了些。
  “若能中兴,必不负令父子。”天子拍拍荀恽的肩膀。“暂且委屈你做个散骑郎,陪朕读书习武,将来做朕的爪牙。”
  “喏。”荀恽大声应喏,随即又意识到失礼,尴尬地看了天子一眼,见天子并无忤意,反有几分喜色,这才松了一口气,改口道:“唯!”
  “做爪牙,可不能只是唯唯诺诺,要敢进谏,能进谏。只要言之有物,有益于治,毋须顾忌太多。”
  “唯!”荀恽心中快意,第一次觉得来长安是个正确的选择。和天子相比,袁绍、袁谭的确相去甚远。至于风头正劲的吴王,他没见过,但听人说吴王虽然爱民,敢为天下先,却好勇好色,学问德行略有不足,为一方诸侯尚可,为德被天下的圣主就勉强了。
  己不正,何以正人?
  刘晔拿着几份公文进来,正好看到天子与荀恽谈笑,不免一愣,随即恍然。荀彧负讥,将长子送到天子身边为质的确是个好办法,既证明了自己的忠诚,又顺势加强了和天子的联系。天子的书信前天刚刚送出,荀恽今天就到了潼关,中间几乎不曾有任何耽误,这位闻香令君果然是个当机立断的狠人。
  “陛下又得英才,可喜可贺。”
  天子哈哈一笑,向荀恽介绍刘晔,最后又说道:“刘令君是宗室中的俊杰。正是因为有一批他和令尊这样的贤臣相助,朕方信中兴可期。”
  刘晔心里暖洋洋的,躬身再拜。荀恽对这位与父亲齐名的秘书令早有耳闻,只是没想到刘晔这么年轻,不仅比袁谭的智囊沮授年轻很多,甚至比父亲还要年轻几岁。他一直以为刘晔与父亲荀彧年岁相当,甚至更年长一些。
  想到当初袁绍不肯重用父亲就是因为他太年轻,荀恽不禁暗自发笑。袁绍败得不冤,被一群昏愦老朽围着吵,头晕脑袋,岂能不出昏招。希望袁谭能比他强一些,不要败得太容易。
  宣喧了几句,荀恽出去领官服、印绶。刘晔将手里的公文递给天子。天子一看,是韩斌从河东来的,心情有些复杂。两天前,韩斌奉诏赴河东,礼聘李儒。这么快就有消息来,也不知是顺利还是不顺利。如果不顺利,李儒不肯应征,河东的事就有些麻烦。如果顺利,李儒入朝,以后要经常见到这个鸩杀兄长的逆臣,这心情实在好不起来。
  荀彧虽然说唐夫人顾全大局,没有反对,但他能想象得到唐夫人的悲哀。即使迫于无奈,他还是觉得愧对这位像母亲一样照顾他多年的王嫂。
  天子收拾起心情,拆开公文,扫了一眼,随即皱起了眉头。韩斌信中说,李儒已经离开河东,不知去向,诏书无处可投。根据打听到的消息说,李儒可能去了南阳,就是几天前的事。
  “这可怎么办?”
  刘晔倒是很从容。“陛下礼征李儒,并非指望李儒能够为陛下效力,只是顾全大局。李儒来与不来,其实无妨。只是要辛苦韩斌,让他多跑几步路。既然如此,索性让他多去几个地方,到中原、河北都转一圈,尤其是兖州。”
  天子心领神会。兖州夹在兖豫之间,形势很关键。曹昂是曹操之子,兖州世家又因为土地的事不愿与孙策合作,正是朝廷可以争取的对象。如果能让兖州配合朝廷的行动,围攻孙策的计划无疑又多三分胜算。
  天子与刘晔商议,迁韩斌为太仆,持节徼关东,以天子的名义征辟关东的名士贤才。他们来不来且两说,至少要让他们知道天子并没有歧视关东人的意思。
  考虑到李儒去了南阳,贾诩又称病不肯入朝,董越拱手交出河东的可能性不大,冯翊的得失至关重要,天子随即委任皇甫坚寿驻守潼关,自己则率主力移驻临晋,就地屯田积谷,做长期对峙的准备。并拜阎温为冯翊都尉,统兵三千,驻夏阳,以备不测。
  ……
  徐盛途经砥柱时耽搁了一些时间,座舰触礁搁浅,不得不更换战船,又派人将受损的座舰拖回陕县修理。等他返回洛阳,转入洛水,刚进入宜阳县境就收到宜阳长周生的消息:高顺率领一万步骑,刚刚攻取了卢氏,正顺洛水东进,准备进攻宜阳。
  徐盛大吃一惊,不敢怠慢,立刻命令部下弃舟登岸,全速前进,同时派人通报驻守洛阳的吕蒙,让他做好接应的准备,并将消息送给都督鲁肃。
  一千五百将士携带随身武器,带三日粮,沿着洛河展开急行军,在两个时辰内强行军百里,落日前赶到宜阳城下。周生听说高顺来攻,正急得上火,见徐盛率部赶到,喜出望外,立刻将徐盛迎入城中。
  徐盛查看了宜阳的城防后,长出一口气,对周生非常欣赏。周生已经做好了坚守的准备,只是兵力太少,未必能守得住宜阳城。只要有足够的兵力,即使徐盛不来,周生也能守住宜阳,坚持到援兵的到来。
  周生是河内人,读过几年书,但出身比较差,原本对仕途没什么指望。前几年逃难到南阳,正好碰到孙策在南阳开设学堂,扩大招生,他入郡学读书,师从胡昭,后来发现自己对古文字没什么天赋,便转入讲武堂学习兵事,三年毕业后转入洛阳战区,在鲁肃麾下做一个曲军侯。不久前,鲁肃进兵弘农,他留守洛阳,听吕蒙指挥,董越不战而走,吕蒙派人进攻洛水打探消息,他主动请缨,来到宜阳,成了宜阳长。
  与他一起出战的还有一个军侯邓信,原本是射手营的一等射手,官渡之战立了功,转到鲁肃手下做军侯。他率部去了卢氏,高顺来袭的消息就是他送出来的,不过看这形势,估计凶多吉少。
  徐盛很惊讶。他知道吕蒙和蒋钦一样,是孙策亲手带出来的小将,在官渡之战时立过功,见识了蒋钦的能力之后,对吕蒙已经有一定的认识,不敢有任何轻视,却没想到吕蒙还有这样的胆略,居然自作主张,安排人进入洛水,接收卢氏、宜阳。
  徐盛接管了宜阳城,又派斥候出城打探消息。周生自告奋勇,他一直在城内休息,体力充沛,在宜阳待了大半个月,地形也比较熟悉。他和邓信关系不错,如果有可能救出邓信,他也愿意吃点苦,受点累。
  徐盛同意了周生的要求。周生带着部下出城,乘着夜色,赶往卢氏。
  第二天清晨,徐盛收到了周生传来的消息,他在金门山遇到了邓信。邓信刚从卢氏撤出来,高顺追得很紧。高顺有骑兵,没有接应,他们很难顺利撤到宜阳,估计路程,他们将在白马山被高顺赶上,他们打算立阵阻击,请徐盛派水师接应。


第1974章 对峙
  金门溪,高顺勒住坐骑,面色难看。
  李肃站在一旁,摸着额头,心有余悸。陷阵营步卒散在四周,警惕地注视着一草一木。十几名骑士坐在地上,正由医匠拔箭包扎,有两人要害中箭,怕是活不成了。
  攻破卢氏城并没有费太大功夫,李肃率骑兵入境,城中的江东军见形势不妙,随即放弃了卢氏城,一把火烧了库房,还在城中散布谣言,说匈奴人杀来了,结果城中百姓大乱,纷纷出逃。李肃开始搞不清状况,见是百姓,不敢轻易杀戮,只是派骑兵四处拦截。江东军趁着骑兵分散的机会,突围而去。
  李肃发现中计,带着骑兵追击,没曾想这些江东军奸猾得很,打了他一个伏击,弓弩乱发,射伤了十几名骑士,连李肃都中了两箭,如果不是他在精甲里面又衬了一套环甲,说不定就死在这儿了。
  即使如此,十余名骑士伤亡,还被对方抢走了几匹马,对士气也是很大的挫伤。他们再也不敢放肆的追击了,眼睁睁地看着对方消失在山林中。等高顺率部赶到时,对方连影子都没了。
  高顺抑制要骂人的冲动,转头看了李肃一眼。“伤口如何?”
  “不碍事。”李肃暗自松了一口气。他虽然是吕布的亲信,却一直对高顺有些畏惧。如今高顺加官晋爵,更得吕布器重,他看到高顺更心虚。况且这一仗也打得窝囊,近千骑兵没能堵住几百步卒,还被打了伏击,连自己都中了两箭,这要是传回去,吕布肯定要骂人。
  “中原地形与并州不同,你要多留意。”高顺指指四周。“这一路走来,有多少山,多少水?处处都是可能有伏兵的地方,江东军又擅弓弩,千万不能大意。”
  “喏。”李肃连连点头,深有同感。这中原的河谷与并州的河谷的确不同,溪流多,草木丰茂,到处可以藏人。他就是被埋伏在草丛中的江东军伏击的,对方在百步外发箭,连射三枝,两箭命中,其中一箭射中他的胸口,劲道极强,轻而易举的射穿了胸甲,幸亏被里面的环甲挡住了。另一箭从额头掠过,刮掉一层皮,也吓出李肃一身冷汗。
  “回卢氏休整吧,留一些骑士保持联络。”
  “喏。”李肃再次躬身领命,一句话也不敢多说,转身领着部下走了。高顺没有回头看。他有些不安。这里的地形与并州区别很大,却与关中差不多,尤其是他们所驻的细柳大营。李肃在关中驻扎了那么久,又经常随吕布出猎,对这种地形应该不陌生,却还是中了伏。这么粗疏的人,能统领骑兵单独作战吗?
  李肃如此,秦谊恐怕也好不到哪儿去,这些吕布身边的近侍武艺都不错,也很勇猛,但独立统兵的能力太差。吕布派他们来协助他固然是好事,但帮不上太多忙,反而要他分心去照顾。如果按他的想法,他更希望让薛正、冯成独领一部。
  但是他非常清楚,他不能这么做。
  高顺叫来冯成,让他做前锋。对方只有一曲,冯成有四曲,又刚刚在弘农战斗了大半个月,经验和士气都不错,冯成为人又谨慎,中伏的可能性不大。即使遇到麻烦,也能及时送出消息,坚持到他增援。从李肃的描述来看,那些江东军虽然训练有素,却算不上精锐,除了有几个射艺高明的射手之外,和他在衡岭遇到的江东军不能比,应该是洛阳附近的屯田兵。也正因为如此,他才对李肃格外失望。
  冯成领命去了。高顺又叫来薛正,让他就地扎营,休整一日,打探好地形后再前进。冯成谨慎,薛正聪明。与蒋钦交战近半月,薛正进步很快,很清楚在这样的地形扎营应该注意什么。
  卢氏入手,却是一座空城。江东军兵力有限,守不住卢氏,却败而不乱,逃跑时还能反击得手。这让高顺对这次任务的艰巨性有了新的认识。特别是想到一山之隔还有孙策及其百战百胜的中军精锐,他就不敢有丝毫大意。
  ……
  徐盛率部赶到白马山,周生与邓信已经立好了阻击阵地,却没有看到他们担心的并州骑兵。
  听了邓信的报告之后,徐盛有一种预感。高顺怕是不会来了,至少不会轻率的追击。他很想和陷阵营较量一下,但双方兵力悬殊,对方又有大量的骑兵,阵而后战,他没有取胜的把握。万一战败,折损过重,还会影响宜阳的防守。宜阳是沿洛水进入河南的门户,一旦失守,河南腹地就危险了,鲁肃会非常被动。
  他承担不起这样的后果。
  不出徐盛所料,第二天中午,斥候陆续送来消息,有千余并州军正在赶来,但是走得不快,很谨慎。在他们的身后二十里左右,还有高顺率领的中军,总兵力在三千人左右。邓信遇到的骑兵不见了,除了一些来回传递消息的信使以外,没看到成建制的骑兵。
  徐盛综合了斥候的情报,判断伏击的可能性基本不存在,进攻卢氏更不现实,野战也没什么优势,索性撤回宜阳防守。周生、邓信不是徐盛的部下,但徐盛军职高,接照军法,这种情况下他们自动归属徐盛指挥,听徐盛的命令行事,自然没有意见。
  徐盛主动撤出白马山,回到宜阳城,将相关的情况写成报告,通报都督鲁肃,并抄送暂时接管洛阳防务的吕蒙。吕蒙靠得近,很快给出回复,要求徐盛固守宜城待命,伊阙关、陆浑关的防务由他负责,徐盛毋须担心后翼。
  高顺收到消息,命令秦谊率领千人驻守卢氏,其他人赶到宜阳城下,准备展开对宜阳的进攻。李肃也率领骑兵赶来,负责对周边形势的侦察。上次吃了亏,他小心多了,倒也没再出什么纰漏。
  三天后,高顺率领五千步骑到达宜阳城下,向徐盛发出邀战。徐盛根本不理他,高挂免战牌,连个面都不露。面对如此好脾气的徐盛,高顺也无可奈何。五千步骑攻城是不可能的,伊阙关、陆浑关又被吕蒙守得严实,他根本无法进入河南腹地。
  无奈之下,高顺只得派人禀报天子,通报战况。
  ……
  建安四年冬,腊月初,鲁肃留下两千人守陕县,率领主力退守函谷关。
  了解相关的形势后,鲁肃决定暂时休整,年后再考虑重夺卢氏。弘农的战事已经证明,高顺是吕布麾下的重将,值得慎重对待,仓促反击卢氏绝非明智之举——高顺有六千人,至少要集结二万人才有把握顺利攻取卢氏,这不是一场小的战事,绝非他现在能够完成的。且孙策传来消息,袁谭正在集结人马,随时可能发动对平原的进攻,届时荀衍也可能对河南发起攻击,配合袁谭的行动。此时此刻,他不能被高顺牵制住,必须保证河南万无一失,让孙策不用分心关注河南。
  收到鲁肃的报告后,孙策非常满意。有鲁肃在,河南可以放心。战局的重点转到东方,他随即起程,返回建业。


第1975章 新风尚
  楼船顺水而下,在沔口与黄月英汇合。
  黄月英在洞庭住了小半年,与秦罗试验新船,估计是经常游泳、晒太阳的缘故,原本就不算特别白的皮肤晒成了小麦色,身材也更加健美,即使穿着厚厚的冬衣也掩饰不住青春活力。
  孙策看到黄月英就笑了。这可真成了金不换了。
  黄月英向孙策汇报了这半年的试验结果,重点是水排的重新发明。她原本的计划是增加橹的数量,在船尾增加了两架大橹。橹的效率比桨高,但船尾空间有限,效率提高不能令人满意,如果在船两侧增加橹,又要增加额外的空间,方案一改再改,进入了死胡同。后来秦罗查阅典籍,发现故南阳太守,河南汲县人杜诗曾经设计过水排,用来鼓风铸铁,只是失传了。秦罗根据一些零星的记载,又走访了一些老工匠,尝试恢复了水排,试验之后觉得效果不错,准备明年装上船,下水测试。
  孙策看了图纸,却一点也不意外。这个水排很接近水轮,不过现在的方案出于传动方便,还是平放的,什么时候能竖起来,就是轮船的雏形。轮船离这个时代并不远,祖冲之的千里船据说就是一种轮船,不过轮船明确载入典籍却是唐朝的事,而真正大展神威已经到了南宋初年。
  在知识分子视工匠为贱业,刻意远离技术的情况下,技术发展就是这么佛系,能不能成,全看运气,成功了也不代表就能推广应用。杜诗发明了水排都能失传,轮船从发明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