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策行三国-第84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啵褂胁簧俅执蟮木藜U庵旨皇瞧胀ǖ墓竽芄簧涑龅模荒苁橇陨系那垮蟆K肀叩那孜酪丫簧涞勾蟀耄送霾抑兀蠖嗍潜痪藜创械母纱嗍橇舜肀淮诹艘黄稹
  对方这是处心积虑,就等他进入伏击圈啊。
  庞羲汗如浆出,偷眼向两侧的山坡上看去。有几队士卒正从两侧的山坡上往下跑,他们的速度非常快,根本不是一步步地向下走,而是向下跑,甚至是贴着山石向下滑,比山里的猿猴还要灵活。庞羲在汉中驻扎了两三年,也见过不少擅走山路的蛮兵,偶尔也能看到这种行走如飞、身手过人的勇士,但几十人都是如此灵活,他绝对是第一次看到。
  庞羲有一种感觉,这些人都是冲着他来的。他挣扎着想爬起来,大腿却钻心的痛,根本无法站稳,更别说逃跑了。他大声呼唤亲卫,幸存的亲卫们举着盾牌,冒着箭雨奔了过来,将庞羲团团围住。有两个亲卫架起庞羲,转身向来路撤退。
  从山坡上滑下的士卒看破了庞羲等人的意图,立刻抬起手弩,射出数十枝弩箭。庞羲身边的亲卫有人中箭倒地,盾阵变得稀疏了不少,其他人失去了掩护,又被箭雨射倒几个。紧接着,那种恐怖的巨箭再次射到,强劲的力道射破了盾牌,射破了铁甲,也射破了卫士们的身体。
  庞羲看得目瞪口呆,再次被巨箭射中,从后背入,从小腹中,又射穿了大腿。
  庞羲痛不可挡,直挺挺的倒在地上。
  箭雨停下,那些士卒也将将冲到庞羲面前。一个面皮黝黑的年轻士卒笑眯眯地看了庞羲一眼,手中的战刀一挥,割下了庞羲的首级,高高举起。
  最后那一刻,庞羲看到了全面溃败的部下。在密集的箭雨打击下,这支万人大军还没看到上庸城,还没看清敌人的影子,就损失过半,溃不成军。


第1939章 恶人做到底
  庞羲知道吴军有最好的战船,又擅长水战,顺沔水而下虽然方便,却容易成为吴军的目标,所以他放弃了常用的水路,由西陵东南行,穿过重重山岭,沿着秦古水赶往上庸。这条路不如水路方便,但是更近,不到水路的四分之一,不利于吴军的战船行驶。他也担心伏击,派出大量斥候到前面打探,没想到还是中了埋伏,自己更是成了十余具强弩的目标,在第一波打击下就送了性命。
  他到死也不明白,为什么派出去的斥候没有发出预警,为什么吴军在山地跑得比山里的蛮子还快。他更不明白,为什么围房陵一年才得手的吴军竟如此善战。难道真如许攸所说,吴军攻城不行,野战无敌?
  那些躺在山谷中的斥候也不明白,那些吴军斥候之前是躲在哪儿的,为什么会突然出现在自己周围,而且一出手就是最猛烈的攻击,数息之间就将他们全部杀死,让他们连报警都来不及。这些人是山鬼吗?要不然怎么会突然出现?
  只有徐晃知道答案。这一年来,他有一大半时间在山里,已经将上庸附近的地形摸得一清二楚。徐庶负责统筹规划,他负责具体执行,麾下的将士整天在山里侦察与反侦察,伏击和反伏击,练习各种战术,百炼成钢,对付这些敌人就像戏耍小儿一般轻松。
  胜之不武啊,这庞羲也算是统兵的将领吗?反应这么迟钝。徐晃一边感慨着,一边指挥部下进入山谷,进行最后的收尾。在连续三个波次的箭阵攻击下,山谷中的敌人已经溃不成军,至少有一半倒在血泊之中,剩下的各自寻找藏身之处,已经无法统一行动。对付这些被吓破了胆的对手,需要的只是时间,一个点一个点的清扫过去,所有的战术都是平时演练过无数次的,不需要再另行吩咐。
  山坡上的吴军将士潮水般的涌了下来,分散包围。即使是在大获全胜的形势下,他们也没有草率行动,一切都按照规范的战术,弓弩手抢占制高点,居高临下,既用弓弩进行压制,又为同伴指引方向。刀盾手在弓弩手的指引下,从不同的方向包围过去,以优势兵力先围住对手,然后喊话劝降,先用官话喊,再用土话喊,如果还没动静,再用蛮话喊一遍。这些土话、蛮话虽然不算标准,却足以让对手听懂。如果对手识相,主动放下武器投降,那就万事皆休,如果负隅顽抗,那就只好来硬的,格杀勿论。
  俘虏也是有用的,地里的庄稼还没收割完,打造攻城器械也需要人伐木,攻城时也需要苦力,这些都需要人手。让俘虏去做苦力,将士们才能一心一意的作战。术业有专攻,农夫耕地,工匠打造军械,医匠治病,将士就应该战斗。
  在吴军的迅猛而精准的打击面前,藏到大石后、树丛中的汉中将士迅速被一一击溃,陆陆续续的走出藏身地,放下武器,自缚双手,用一条长绳前后相连,垂头丧气的做了俘虏,在山谷中形成一条长龙。
  几乎在同时,徐庶也完成了对辎重队伍的攻击,庞羲千辛万苦从西城带来的辎重、粮草全成了他的战利品。他的任务比徐晃还要轻松。庞羲用征来的船运辎重,在沿途保护的士卒被杀得鬼哭狼嚎时,被征发来撑船的民夫们面带笑容,安安静静地蹲在船上,一边看戏一边等候处置,战斗结束之后,徐庶一宣布政策,他们就欢天喜地的做了吴军的力伕。
  他们早就听说吴王优待百姓,为吴军运送粮草的不仅管吃管住,还有工钱拿,每天有一二十钱。虽然不多,做上十天半月,也能攒下一点钱。如果有机会去襄阳,为家人扯上几匹布,做上两件新衣,或者买点生活用品回去,那就完美了。实在不行,也可以和吴军淘换一些旧的。听说荆州的布又好又便宜,比汉中的布厚实多了。
  回到大营,徐庶不仅没闲着,反而更忙了。将俘虏分类,安排医匠为受了伤的俘虏处理伤口,安抚他们的情绪,交待政策,审讯重要的俘虏,收集情报,了解西城的形势,一项项的工作有条不紊的展开。好在这些事都已经形成制度,他手下有大量熟悉业务的掾吏协助,处理起来并没有什么难度。
  忙到深夜,徐庶综合了整理出来的情报,来到中军大帐。
  黄忠也没睡,正在听取掾吏的汇报。看到徐庶进来,他摆了摆手,示意徐庶稍候。徐庶会意,走到一旁的案上,装了一碗肉粥,又夹了两块芥菜,填填肚子。从前天收到消息,准备伏击庞羲开始,他们就没真正睡过一个好觉,作为主将的黄忠更是如此,大帐里随时准备着粥、点心,以便来汇报工作的将校文吏可以趁着等待的时间吃点东西,补充体力。
  徐庶喝完第二碗粥的时候,黄忠走了过来,给自己倒了一杯药茶,呷了一口。徐庶看了一下黄忠的嘴角。黄忠最近太忙,睡眠不足,有些上火,嘴角溃烂,一直没好。
  “都督在担心什么?”
  黄忠也不掩饰。“拿下上庸之后,我们就要西进,一路进攻到成固。近千里路、十余座要塞,过了安阳之后还要留意子午谷方向。元直,我们不能出一点差错,否则就是前功尽弃。”
  徐庶抹抹嘴角。“没错,我们不能出错,如果要大王派兵增援,那也太丢脸了。所以围上庸的时间非常关键,太短了,吴懿的主力来不及增援,太长了,诸塞守卫太严,我们攻城的难度增加。如果没把握,不如不出手,在上庸多住一段时间,将诸县好好整顿一下。我估算了一下,上庸周边的耕地比房陵多,如果利用俘虏耕种,再招募一些百姓,基本能满足我们的日常需要,只要从襄阳运一些应急的粮食就行。”
  徐庶随即将自己的计划呈递给黄忠,详细解说。黄忠静静地听着。这一年合作下来,他非常信任徐庶的能力,也对孙策的安排钦佩之极。用精兵,对粮食的需要大大减小,后勤压力得以降低。两次抢在秋收之前围城,收获的秋粮足以解决大军几个月的开销。围而不攻,伏击援兵,减少己方伤亡的同时又练了兵,维持战斗力,用一年时间将部下一万多人训练成真正的山地战精锐,这一切之前是由军师处的参军们提供规划,现在则由徐庶具体负责。
  将一切因素都算到极致,尤其是人的智慧,这就是吴王用兵、理政的精髓,他和徐晃都不陌生,但掌握得最准确,执行最到位的人却是一直在武关的徐庶。
  徐庶解释完,停顿了片刻,突然说道:“都督,我听说秦夫人最近很忙,究竟在忙什么?”
  黄忠讶然,想了一会儿,摇摇头。“这个我倒是不太清楚,离家这么久了,她书信里从来不提公事。我出征之前,她应黄大匠之约去了洞庭,听说有一个项目要合作。”
  徐庶笑笑。“如果我猜得不错的话,我们很快就有新的利器可用了。”
  黄忠不解。“此话怎讲?”
  “黄大匠这些年一直在研究海船,海船要稳、要大,但是海船大到一定程度,如何推动就成了问题,黄大匠在洞庭试船,试的就是新的推动方式。可是在洞庭试船,自然不仅仅是为海船服务,更应该兼及江河。我们进攻汉中,周都督进攻益南,都是沿水道进兵,我推测,她们最近在研制的技术也可以用于沔水、沅水的战船。如果这种船的推动力更强,那汝南木学堂研究的巨型抛石机也许就可以装上船了。”
  黄忠仔细一琢磨,随即恍然大悟。他知道汝南木学堂研制了巨型抛石机,使用一百多斤的铁弹,射程高达三百步以上,据说可以直接攻破城门,只是体型过于巨大,移动起来很麻烦,制作要求也高,不适合现场制造,一直没有机会实战。如果能直接装在船上,解决了移动问题,这种巨型抛石机走上战场,大展神威的时刻就不会远了。
  徐庶又拈了一块点心扔进嘴里。“都督,有机会问一下夫人吧,如果能成,我们抢过来先用。”
  黄忠瞅瞅徐庶,转了转眼珠,微微一笑。“徐元直,你好大的胆子,连周都督的机会都敢抢?洞庭在江南,你我知道的事情,周都督、荀军师能不知道?”
  徐庶挑挑眉。“正因为他们也知道,所以我们才要先下手为强,抢先向大王提出申请。”徐庶转身走到地图前,微微眯着眼睛,心驰神往。“有了这种利器,战船才是真正的战船。”他又转身看着黄忠。“都督,温良恭俭让的君子有周都督就够了,你不用学,学也学不像。”他歪歪嘴,又笑道:“既然汉中的任务都抢了,索性多抢一些,恶人做到底。”
  黄忠心领神会,抚着颌下短须,放声大笑。“说得有理。”


第1940章 雾里看花
  西城方向来的援军全军覆没,被缴获的旌旗、战鼓,数以千计的俘虏被推到城下,城里的守军面色如土,士气大落,谁也不敢出城邀战。许攸眼睁睁地看着黄忠收割城外的庄稼,用的还是庞羲带的将士和民夫,郁闷得要吐血。如果不是庞羲已经战死,首级就挂在城外,他甚至怀疑庞羲是不是为黄忠送劳力来的。
  好在还有城。吴军再善战,能在山坡上健步如飞,也不能直接飞上城头。许攸鼓舞士气,全力防备。他相信吴懿一定会再派援军来。上庸不是房陵,一旦黄忠占据上庸,就有可能翻越巴山,绕过三峡,对扞关造成威胁。如此一来,益州就危险了,吴懿承担不起这样的责任,他一定会全力来夺上庸。
  许攸是河南名士、老牌的党人,申仪很崇拜他,言听计从。
  出乎许攸意料的是数日之后,黄忠将城外的庄稼收割完毕,走了。
  看到城外的大军渐渐远去,许攸一头雾水,不知道黄忠又在耍什么诡计。他派人出城打探情况。在一年多的交战中,吴军斥候的赫赫威名已经无人不知,出城打探消息和送死无异,许攸威逼利诱,甚至不惜亲自带队,用了几天时间,总算搞清楚了大致情况。
  黄忠留下徐晃守白马塞,自己率主力沿堵水而下,看样子可能是去取钖县了。
  许攸疑惑不已。他知道钖县虽然没有上庸的地理位置这么重要,却关系到汉中的财政。楚地有两处重要的产金地:一个是汝水,一个是汉水,汉水产金地就在钖县至郧阳的这一段河滩。因为流速变缓,含金的河沙积累在河滩地,淘金是本地的重要产业。可问题是就算黄忠占了这片产金地又有何用?汉中又不会立刻崩溃,受影响也是几年之后的事。
  黄忠难道又想重施故技,攻不下上庸就长期围困?又或者他想控制这片产金地,然后逼当地的豪强做出选择,依附孙策?本地豪强的产业大多与淘金有关,黄忠有这样的想法也很正常,只是未免迂缓。除非他明抢,否则淘金的收益并不能抵销大军出征的开支,反而可能影响粮价。
  黄金再多,也不能充饥。
  许攸虽然觉得黄忠不会是捞一把就走,但他也想不通黄忠的用意究竟是什么。无奈之下,只得派人通报吴懿、张鲁,让他们做好应变的准备。庞羲全军覆没,辎重、粮草都被黄忠劫了,上庸城内缺粮,吴懿必须尽快再派援军送粮来,否则他只能弃城,将上庸这个战略要地拱手送给黄忠。
  无粮不守,这是用兵常识。
  考虑到徐晃守在白马塞,卡住了经秦古水通往西城的路,黄忠的大军又堵住了水路,许攸派出十几批使者,分作两路,一路走沧浪山,去木兰塞,一路翻越巴山,去巫县。他怀疑吴懿和张鲁的能力,觉得有必要将汉中的情况直接通报曹操,让他及早准备。
  ……
  八月末,鱼复。
  这一年多来,曹操本人一直驻扎在鱼复,除了去年夏秋之际去过一次涪陵。原因无他,孙策本人就在襄阳,汉中方向无疑更重要。周瑜虽然来势汹汹,可是贺齐被阻清浪滩一年未能前进,和当年马援如出一辙,虽说有所斩获,终究还是无法克服地理环境的不利。可以想象,周瑜就算能击破五溪蛮,通过清浪滩,想通过武陵进入益州南部也绝非一日之功,危胁有限。
  汉中则不同。一旦孙策控制了汉中,再与马腾勾结,控制了凉州,益州就被从三个方向封锁,只能坐以待毙。威胁仅次于正面突破三峡,直入益州腹地。
  接到许攸的消息,得知房陵被困一年后失守,庞羲又全军覆没,上庸形势危急,曹操非常焦灼。不仅为汉中形势着急,更增添了几分对武陵的担忧。
  “江东军善战如斯,奈何?”曹操将军报扔给法正,连声叹息。
  法正看完,也有些不安。江东军在山地作战的能力远远超出了他的估计,应该是这一年强化训练的成果。黄忠能练兵,周瑜当然也可以,如此一来,周瑜在益州南部突进的速度将会大大超出预期,整个战略要重新规划,至少当初以为能一直如此对峙下去的可能性已经不存在了。
  南北夹击,似缓而急,形势对他们很不利。
  “汉中虽然危急,一时还不至于影响到益州腹地,君侯毋须担忧。”法正沉吟良久。“依我看,武陵更危急。一旦周瑜突破清浪滩,曹洪、张任未必能守住涪陵(今彭水县)、鄨县(今遵义市)。”
  曹操转身看着法正,浓眉紧蹙。问题他都知道,他要的是解决方法。
  “通报朝廷,我们已经尽力了。如果冀州方向不能发起进攻,牵制孙策的兵力,益州支撑不了太久。”
  法正捻着手指,有些为难,欲言又止。曹操看得真切,眼神闪了闪。“你担心我儿子修?”
  法正点点头,轻声叹道:“孙策狡黠,与令郎结婚姻,兖州就成了缓冲,袁谭只能从两侧进军,兵力分散。袁谭必然以此为由,消极怠战。若令郎能与孙策决裂,与袁谭联手,形势则大不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