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策行三国-第56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听说李严带着孙策的命令来了,而且是由马超率领两百白毦士护送,郭嘉很惊讶。这么反常,要么是这封命令很重要,不能有任何闪失,要么是送命令的这个人很重要,不能出意外。
郭嘉第一时间接待了李严。和李严一见面,他就注意到李严精神状态不怎么好。他和李严聊了几句,明白了其中原委,不禁哑然失笑。李严倒不是不愿意到孙策身边,只是觉得孙策有猜忌黄忠之心,为黄忠叫屈,觉得孙策中了朝廷的离间之计,有打压荆州人的想法。
郭嘉也没说什么,叫来诸葛亮和陆议,通报了相关情况。
得知黄琬主动投降,诸葛亮和陆议也很惊讶,但仅此而已。黄琬被困,或死或俘,无非这两个结果,被荀衍救出去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他们早就做好了预案,只是展开的时间比预期的进前了几天而已。
他们本来估计黄琬会多支撑几天的。
陆议没有吭声,诸葛亮先开了口。“黄琬看似请降,实则是断尾求生。山中事了,荀衍很快就会撤出鱼齿山,与麹义会师。他的损失不算太大,会师之后,两人总兵力近六万人,远胜于我。如果仓促交战,我军伤亡会很大。当此之时,我军宜以静制动,以守代攻,待其粮尽自乱。”
诸葛亮随即分析了一些数据。六万人,其中还包括四五千骑兵,每天消耗的粮食近五千石,仅凭襄城、颊县的存粮和刚收获的冬麦支撑不了多久。麹义、荀衍有两种选择:一是从洛阳运粮,继续坚守;一是主动撤退,退回洛阳就食。不管是哪一个选择,洛阳的支持都不可或缺。因此,黄忠部与其坐守鱼齿山,不如和全柔会师,去攻郏县、梁县,抢占有利地形,截断麹义、荀衍与洛阳的联络。
“从襄城北到梁县,有很多地形可以利用。”诸葛亮说道:“有鱼齿山作战的经验,黄将军完成这个任务应该不难,正方兄,你随黄将军作战,经历了此战全过程,对此有何看法?”
李严连连点头,惊叹不已。诸葛亮全程没有看一眼地图,但他对颍川地形了如指掌,不在自己之下,报出的那些数据更是精准,甚至考虑到了荀衍攻击时间的长短和伤亡增加的趋势。这些是不会写在军报里面的,但诸葛亮就像是亲历战场,估计的数字和实际相去不远。
孙将军身边果然是藏龙卧虎,一个年轻书佐都有这样的见识,简直令人难以置信。他以优等生的身份从讲武堂毕业,直接被黄忠招入军中担任军谋,一向自负,可是和这两个少年一比,差距还是太明显了。也许黄将军真的是让我来历练历练?李严的心思活泛起来。黄忠再受器重,毕竟是方面之将,周瑜本人出自世家,身边又有荀攸、辛毗两个颍川名士,不会有他出头的机会,到孙策身边来对他更有利。
郭嘉冷眼旁观,将李严的神色变化看在眼里,不禁莞尔。
诸葛亮和陆议调整了之前的计划。麹义、荀衍有襄城在手,应该不会急着撤退。撤出颍川关系重大,他们也不敢擅行其事,必然要请示袁绍,一来一去至少要三天。从袁绍的角度来看,袁绍不会希望他们就此撤出颍川,更可能安排人接管洛阳,企图一直占据颍川,牵制孙策的兵力,为他攻占浚仪创造机会。因此,黄忠还有时间,而且他主要的对手应该是从洛阳来的援军,夺取梁县可能更合适一些。在此之前,有必要加强繁邱城的兵力,遏制麹义冒险南下的可能。
这件事没有扰动军谋处,郭嘉带着诸葛亮、陆议两人就定了。郭嘉随即问李严,你累不累,要不要休息一下。如果不累,那现在就随我们起程,赶往繁邱城。
李严的确有些累,但他不愿意在郭嘉等人面前示弱,一口答应。
郭嘉请来鲁肃,通报了情况。郭嘉率主力前往繁邱城,鲁肃留下,要多加警惕。如果麹义主动进攻,他不必硬刚,必要时可以缓步后撤回颍阳城,据城而守。只要不被麹义抓住机会突袭,主动权都不会丢。
鲁肃慨然应诺。
郭嘉随即起程,率领亲卫营赶往繁邱城,与孙策会合。李严随行,看到这些江东子弟兵井然有序的拔营,列阵,开拔,看到年轻的军谋们坐车的坐车,骑马的骑马,各司其职,李严大开眼界。不过,对他最震撼的却是另外一件事,负责贴身保护郭嘉等人的是许褚率领的武卫营,而指挥两千亲卫的则是许褚的兄长许定,如果再考虑到郭嘉和大半是颍川人的军谋处,孙策等于将自己的性命托付在豫州人的手中。
相比之下,荆州那点实力又算得了什么,孙策有必要猜忌黄忠?
……
荀衍走出大帐,看着满身泥土的何咸,他长出一口气。这是黄琬被围以来,他看到的第一个熟人。
“子全,黄公安否?”
何咸摇摇头。“进帐说话吧,我饿坏了,麻烦你拿点东西给我吃。还有,叫两个医匠来,帮我处理一下伤口,我要赶远路,不想死在半路上。”
“子全,你要去哪儿?留在我营里吧。”
“你能和袁绍分庭抗礼吗?”
荀衍语塞。他和黄琬不同。黄琬算是袁绍的盟友,他却是袁绍的部属。何咸对袁氏兄弟怀恨在心,他是不会为袁绍卖命的。“去……长安?”
何咸点点头,没有再说什么。
荀衍将何咸让到帐中,让人取来酒食,又打水让何咸洗漱,还给他准备了几套新衣和盘缠,供他路上用。何咸很感激,洗漱完毕,填饱了肚子,把自己这几天的见闻全部告诉荀衍。他讲得很细,比荀衍的斥候打探到的消息更精准、更全面,荀衍听得非常认真,越听越不安,越听脸色越难看,最后已经完全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名士的风度荡然无存。
“是不是很绝望?”何咸有一种说不出的痛快。
荀衍垂下眼皮,避开了何咸的逼视,下意识的搓着手指。如果何咸说的是真的,那他的确应该感到绝望。当前的困难只是开始,以后的形势会越来越糟糕,袁绍战胜孙策的可能性越来越小。过了好一会儿,他重新抬起头,脸色虽然还有一些难看,神情却恢复了从容。
“子全,你所说的的确有一些道理,不过凡事不可只看当前,还要看其变化。易云:唯易不易。袁盟主因内讧而弱,难道孙策的部下就不会内讧?世家会争权夺利,寒门就不会争权夺利?他们只是没有机会罢了。一旦有机会,他们会比世家还要无耻,还要肆无忌惮。”
他深深地看了何咸一眼,笑而不语。
何咸的脸腾的红了,哑口无言。
第1373章 见利而动
送走何咸,荀衍立刻拔营出山,回襄城休整,同时派人通报麹义,黄琬已经向黄忠投降,颍川形势有崩溃的可能,不宜再与孙策纠缠,请麹义立刻撤回襄城,合兵一处,共商大计。当务之急是要护住通往洛阳的通道,避免成为孤军。
接到消息,麹义也大吃一惊,不敢怠慢,立刻拔营离开龙渊,返回襄城。
沮鹄已经准备好了酒宴,招待撤回来的麹义、荀衍。酒宴很丰盛,但麹义、荀衍却什么胃口也没有,他们都被这个突如其来的变化惊呆了。一想到黄琬被擒后的形势变化,他们的心情都非常沉重,气氛也非常压抑。
“休若,你足智多谋,接下来该怎么办,你拿个主意。”麹义举起酒杯,打破了沉默。
沮鹄也连忙举起酒杯,向荀衍致意,表示愿以荀衍马首是瞻。
荀衍苦笑,端起酒杯还礼,一饮而尽。他将杯子顿在案上,咬咬牙。“云天兄,伯志,这儿没有外人,有几句话,还有一些消息,我想告诉你们,希望你们能够保守秘密,不要外传,以免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麹义和沮鹄交换了一个眼神,异口同声的允诺。
荀衍首先解释了一下黄琬为什么会主动投降。
据何咸说,黄琬这么做有两个目的:一是想与孙策见面,亲自了解一下孙策究竟是什么样的人。现在外界对孙策的传闻很多,但真伪难辨,夸他的把他说成圣人,骂他的把他骂成恶魔,真正知道他在想什么的人却没几个。之前与他接触过的荀攸、辛毗三缄其口,书信里不肯透露一丝半毫。袁谭、何颙刚刚回到邺城,暂时还联系不上,而且他们一个太年轻,一个长期游离于朝堂之外,都没有足够的执政经验,未必能看得出孙策的底细。黄琬乃三公之后,从小生活在朝堂上,出仕四十余年,在地方上做过刺史、州牧,在朝庭做过少府、将作大匠,现在又官居太尉,不管是民政还是军事,他的经验都非常丰富。如果能与孙策见面,在汝南走一趟,应该能了解到很多普通人看不懂的东西。
另一个原因就简单了。他不希望荀衍为了救他无谓牺牲。黄忠守得很稳,荀衍没有攻破黄忠防线,救他突围的可能,为了减少伤亡,黄琬只能主动投降,结束这场没有希望的战斗。
荀衍说完,又命人拿到一个包裹。包裹里几块干粮,几片牛肉,还有一壶淡酒。酒壶不是常见的陶壶,而是铁壶,壶形扁圆,半边凹进去,应该是为了方便携带。
“这是黄忠部下将士随身携带的干粮。”荀衍夹起一片牛肉。“味道说不上好,但作为干粮而言,这是我见过味道最好的,空口吃有点咸,配上酒正好。”
麹义经验丰富,一听就明白了荀衍的意思。“这些干粮不是随便配的,而是经过仔细调配的。”他走到荀衍面前,拈起一片牛肉放进嘴里,又扫了一眼其他的东西。“这些东西可以抵一餐,但重量应该轻很多,随身携带三天的干粮几乎可以不影响作战。不对……”他突然停住,眉头紧皱。“天天有牛肉吃的士卒体力更好,耐力足,完全可以带五天的干粮。”
荀衍点点头,笑容苦涩。“你还没有计算他们的甲胄、环刀重量比我们的轻,算上那些,估计还可以多带一些。”
麹义爆了一句粗口。“这卖瓜儿真有钱啊,老子都忍不住想打劫他了。”他眼珠一转。“休若,如果我们能战胜他,这战利品岂不是很可观?”
“是的,如果你能战胜他的话。”荀衍说道。
麹义冷笑两声。他原本就有伏击孙策的心思,和孙策对峙了两天,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机会。现在听荀衍这么一说,他更加心动。如果能击败孙策,哪怕不是他本人,而是他的一个部下,缴获个几百套军械,那该多好。南阳军械天下闻名,袁绍却买不到,最多通过私人渠道买个几套几十套装备身边的卫士,或是赏给立功的将领,成批量的购买是不可能的。如果他能缴获几百套,为自己的西凉步卒换装,这些西凉步卒的战斗力会更强,就算遇上大戟士也有一定的优势。
荀衍不敢想,不代表他不敢想。他手里还握着四千多骑呢。即使是孙策,面对这四千多骑也不敢掉以轻心。孙策狡猾,还有亲卫骑保护,可是他的部下却没有啊,两军交战之际,四千匈奴骑兵冲出,管他是黄忠还是鲁肃,都只能抱头鼠窜。
麹义来回转了两圈,突然说道:“黄忠在哪儿?”
“眼下还在鱼齿山。”
“你觉得他会去哪儿?”
荀衍想了想。“两种可能:一,南下与孙策会合。二,北上,攻击郏县,断我后路。”
“南下就不谈了,他和孙策会合,兵力近三万,我们难以速胜,一旦被缠住就是两败俱伤之局。如果他北上,我们的机会就来了。离开了鱼齿山,我们完全可以围住他,为黄公报仇。”
荀衍眼睛也亮了。他明白麹义的心思,但他也清楚,他们需要一个胜利,哪怕是吃掉孙策一部也是好的。到目前为止,他们还没有任何拿得出手的战绩,却折了黄琬这个主将,无法向袁绍交待。就算可以将责任推到黄琬身上,也无法洗清他们无能的耻辱。
“云天所言甚是。”荀衍抚着颌下短须,沉吟道:“孙策此刻应该既不希望我们南下汝南,又不希望我们退出颍川,最希望我们守住襄城不动,然后派人取郏县、梁县,断我们后路。如果我们突然撤出襄城,他来不及反应,应该会追上来,至少会派人抢占有利地形。可是,论速度,两条腿的人又怎么跑得过四条腿的马呢?”
麹义得意地笑了。荀衍所言,正是他想说的。不管他们以后能不能成为朋友,此时此刻,他们有共同的目标,他需要借助荀衍的聪明智慧,荀衍也要借助他的强悍武力,一拍即合。
“谁留下守襄城?”麹义说道,毫不掩饰自己不想留下的想法。他要那些战利品,当然不能留下守城。他一边说,一边看向沮鹄。沮鹄心知肚明,主动请缨。“我留下吧。野战有两位将军携手,我帮不上什么忙,守城应该还勉强能胜任。”
荀衍心知肚明,麹义不可能把襄城让给别人,他也不可能留下守城,适合的只有沮鹄。可是对麹义如此明目张胆的争权夺利,他还是非常不舒服。
“那现在只剩下最后一个问题,要不要向主公请示?”
麹义眼珠一转,很大度的说道:“休若,这件事你来拿主意。”
荀衍气极反笑。“麹云天,难怪你们麹家能在凉州活下来,大智若愚啊。”
第1374章 儒门的迷惘
玩笑归玩笑,要不要向袁绍汇报的确是一个大问题。黄琬投降这么大的事不能不汇报,既然要汇报,那这个作战方案就不能不提,否则就成了故意隐瞒。
袁绍最讨厌人欺瞒。
汇报需要时间,一来一去至少要两天,万一中途耽搁,甚至有可能走漏消息,被孙策截获。既要安全到达,还要考虑袁绍会不会同意这个方案。他们的目的是将功折罪,取得战利品,但袁绍关注的重点不是这些,他更希望他们向孙策发起进攻,牵制孙策的兵力,而不是退回洛阳。
袁绍绝不会让麹义或者荀衍镇守洛阳,他会重新选择一个人。这一点,荀衍从通报黄琬的那一刻就有心理准备,他只是想不出合适的人选。
两人有分歧。荀衍觉得应该先汇报,麹义则强烈反对,但他又不肯做主。按理说,黄琬投降了,麹义又成了主将,荀衍是副将,但麹义自知不是汝颍人,荀衍才是袁绍信任的人,他不愿意承担这个责任,无端惹袁绍猜忌。
两人相持不下,不欢而散。
……
郭嘉赶到繁邱城。
与孙策见面后,郭嘉说的第一件事就是对李严的评价。孙策派李严去传令的目的正在于此。郭嘉不会相面,但他擅长察颜观色,深谙人性。郭嘉对李严评价不怎么高,认为他自负,与同僚相处比较难,适合独当一面,做一郡太守或者一军之将都可以,唯独不适合军谋处这种强调团队协作的地方。
孙策暗自佩服。郭嘉果然是看人入骨,他准确的把握住了李严的性格特征。
孙策叫来了李严,宣布对他的任命,回黄忠麾下任司马,具体工作由黄忠安排。李严知道孙策对黄忠并无猜忌之心,带着那一百亲卫骑,开开心心的走了。阎行与他同行,负责护送黄琬来繁邱城。
处理完了黄忠的事,孙策又向郭嘉通报了他让文丑去江陵的决定。说到这件事,他的心情就有些沉重。虽然他觉得周瑜不会有二心,但他也不敢确定周瑜在想什么。封赏下达这么久了,周瑜一直没有反应,是没看出其中的问题,还是他不在乎,又或者是有其他的想法?
他不清楚,也不敢轻易下结论。人心隔肚皮,这又是一个已经被他改变的历史,天知道周瑜会不会也被改变了,成了一个腹黑男。他身边那两个谋士可都不是什么省油的灯。不过话又说出来,颍川的谋士有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