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策行三国-第35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东冶就是后世的福州市。后世这里是大都市,现在这里还是蛮荒之地,东冶作为县治,小得可怜。船官稍微好一点,但也很有限。
  在商升的陪同下,孙策视察了船官,改变了主意。他让黄月英和冯宛将船官的文件打包带走,跟他一起回姑苏城,在太湖建木学堂,或者钱唐也行,反正不能在东冶,这里太乱了,万一来一伙山贼将两个媳妇祸害了,哭都没地儿哭去。
  要想开发南方,没有足够的人口是不行的。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以当下的形势来看,吴郡、会稽沿海还有不小的开发潜力,暂时没有必要强行开发东冶这样偏僻的地方,还是等将来坐了天下再说。加速开发就需要大量投入,他现在根本没这么多本钱。
  虞翻对孙策的务实非常满意。他认为孙策此时不宜分心,应该将注意力放在中原。
  追随孙策几个月,虞翻和孙策时常有争论。矛法不如孙策,他认了。易学不能压孙策一头,他一万个不服,总想扳回一城。但两人说不到一起去,他说的象数易学,孙策不懂。孙策说的易学不成体系,他同样不能认可。
  常言说得好,理不辩不明,两人虽然基本说不到一起去,常常说着说着就吵起来了,却常有启发,互相之间加深了理解。
  看着这些新船,孙策忽然心中一动。“仲翔,我们出海吧。”
  虞翻皱起了眉头,以为孙策心血来潮,要学秦始皇出海求仙。“将军,世上没有神仙的,那些不过是方术骗人。海上风浪大,船只容易倾覆,太危险。”
  “不是访神仙,是问道。”孙策轻轻地跺了跺脚,笑道:“我有办法证伪天圆地方之说。”
  虞翻疑惑地看着孙策。他和孙策论易时曾指责孙策画的太极图,孙策却说圆是最完美的形状,日月包括脚下的大地都是圆形。虞翻对此表示不屑,日月是圆的,这有目共睹,大地怎么可能是圆的。他一直觉得孙策是推论,现在听孙策说有办法证实,倒是颇感兴趣。
  可是,他又有些隐隐的不安。他和孙策辩了这么久,一直未分胜负,其中有一点就是孙策说脚上的大地是圆的不合常理。如果孙策真有办法证明他的论点,那很可能孙策所说的易虽然简陋,却更接近真相。
  “怕了?”孙策看了虞翻片刻,忍不住想笑。“仲翔,其实你早就知道我是对的,只是嘴上不肯承认,对不对?”
  虞翻没吭声。
  “仲翔,道是本,学术是末,学术的目的是阐述道,或是明其体,或是得其用。你死抱着学术不放,却置真正的道于不顾,甚至掩耳盗铃,自欺欺人,这可不是做学问的态度。”
  虞翻剑眉轻颤。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又缓缓地吐出来,像是做出了一个重大决定。
  “出海就出海。”


第863章 引路人
  碧空如洗,万里无云,海面上一片平静,碧玉般的海水轻拍船腹,长长的木楫搅起雪白的浪花,楼船缓缓向大海深处驶去。没有风,但帆升到最高处,由上到下漆成了红黄蓝三种颜色。孙权爬到了桅杆顶,一手抓着绳子,一手搭在眉上,盯着渐行渐远的海岸。
  岸边停着两艘一模一样的楼船,杨修、马超等对大海有天然恐惧的人在那两艘船上。
  飞庐上摆着案几、坐席,案上摆着瓜果。孙策和郭嘉并肩而坐,郭嘉捧着一只菠萝大快朵颐,吃得汁水淋漓,一边吃一边点头。“好吃,好吃,真甜。这南方就是好,一年四季吃不完的瓜果。等天下平定,我要迁到交州去。”
  孙策张开双臂,伸了个懒腰。正值盛夏正午,虽然有麾盖遮阳,海上也比陆地凉快,但他还是觉得闷热,很想脱了外衣打赤膊,或者干脆跳到海里游一会儿。但船上人太多,不能太放肆,即使是一向洒脱的郭嘉也只是将衣襟拉开一些而已。
  虞翻没有入座,他扶着栏杆,死死的盯着远处。他手心有些发麻,心脏不争气的怦怦乱跳。虽然结果还没有出来,可是看孙策那胜劵在握的模样,他有一种不祥的预感。
  天圆地方是人所共知的常识,如果连这都不是真的,大地真像孙策所说是圆形的,他研习了很多年的易学证明只是闭门造车,那该怎么办?
  “噫。”一旁的太史慈忽然一声轻呼,随即转头看了一眼虞翻,眼中闪过一丝同情。
  虞翻的脸色已经白了。他的目力虽然不如太史慈,虽然巨大的楼船此时也只是一点,但他还是能看得清楚,离海岸最近的一艘船就像是沉入水中一般,正在慢慢消失。先是船体,然后是飞庐,再然后是漆成三色的帆。
  蓝色先消失,然后是黄色,最后是红色。
  一切正如孙策所言,毫厘不爽。
  虞翻闭口不言,举起手臂,用袖子擦了一下额头的汁珠。
  孙权高声叫了起来。“胜捷号的船体消失了,只剩帆了。”
  楼船上沉寂了片刻,然后响起一阵叽叽喳喳的议论声,将士们面面相觑,交头接耳,甚至有人紧紧抓住身边的东西,生怕自己会突然飘到空中。
  孙策听到议论声,环顾四周,露出得意的浅笑,又看看虞翻。虞翻一动不动地站着,仿佛石化了一般。黄月英踮着脚尖,也想亲眼目睹这个神圣的时刻,但她看书太多,视力不如太史慈、虞翻,早已看不清远处的楼船,只能郁闷的跺脚。
  “怎么会这样?”冯宛凑在孙策身边,推推孙策的手臂。“如果大地是圆形,那我们一直往前走,岂不是要滑下去?”
  “这个我不知道,但我希望有一天能和你们亲眼验证这个推论。”孙策挑挑眉。“你们早点研究出更大更稳的船,到时候我们就能纵横四海了。这楼船不安全,真要遇到风浪,一个浪头就能打翻了。”
  冯宛若有所思,一双妙目露出向往的神采,有点天然呆。
  “要多大的船才能到球的那一边?”
  孙策笑而不语。据他所知,其实这不是船大船小的问题,哥伦布发现美洲的船其实并不大,至少比郑和下西洋的宝船小很多,可能和现在的楼船差不多。他如果把海船的特点告诉他们,再让他们到交州去看看夷商的船,最多十几年时间就能造出真正的海船。
  但造出海船不等于就能拉开大航海的序幕。像郑和下西洋那样的面子工程,他不想做,他需要大汉的子民主动出海,或是求利,或是求知,最好是两者兼得。他可以推动,但他不能纯粹往里面砸钱,就像开发南方一样,目前还没有这样的动力。
  就大汉眼下的经济和技术实力,世界上根本没有实力相当的对手。华夏之所以最后固步自封,不是因为弱,而正是因为太强,强到没有对手,所以就没有向外看的动力了。放眼看去全是蛮荒,鬼才愿意冒着风险去航海呢。
  他要做的不是一日之功,求的不是一时之利,他要做的是引导这个时代的精英浴火重生。
  比如眼前的虞翻。
  虞翻很聪明,也有学问,他是这个时代最聪明的几个人之一,但他引以为傲的象数易学却已经走入了末路。这不是他一个人的责任,象数易学发展到这个层次,注定没有前途,义理易学的异军突起,儒学没落,玄学兴起,这里面既有政治因素,也有学术发展的必然阶段。作为政治理论,儒学发展了三百年后已经积重难返,到了必须自我革新的时候。
  很可惜,这个革新没革好。
  学术史就是思想史,而思想史是很微妙的,既离不开普罗大众,又需要真正的精英来引导。孙策有思想,但他没足够的学术素养,开骂互怼没问题,建立新的思想体系就力不从心了。
  他只能做一个引路人。
  孙策原本寄希望于杨修,但杨修是朝廷的人,孙策不想为朝廷做嫁衣。后来他又指望顾雍,可是顾雍性格太保守,这人做道德君子没问题,革故鼎新的魄力欠缺。至于沈友等人,他们的学术又不够顶尖,而且立功心切,未必有心情做学问。至于张纮,他成名多年,思维惯性太大,短时间内很难改变,一开始就没有成为他的选择。
  虞翻可以完成这样的重任。他刚刚而立之年,有狂士之名,但仅限于会稽,足够聪明,又有深厚的学术素养,口才还特别好,不做思想者太可惜了。孙策花了这么多心思,又特地安排了这么一场实验,就是要扭转虞翻的思维惯性。以他的智商,只要方向对了,很快就能有重大收获。
  有了浴火重生、精明务实的虞翻坐镇东南,他才能放心北上,争霸中原。
  孙策看着虞翻的背影,就像农夫看着沉甸甸的庄稼,心中充满收获的喜悦。
  虞翻一直没有说话,直到两艘楼船相继消失在海平面下,他也没说话。
  实验顺利完成,孙策返航,回到船港的时候,杨修、马超等人前来迎接。杨修的脸色也不太好,可是和虞翻比起来还是小巫见大巫。他对孙策和虞翻论易的细节了解不多,对他来说,这只是孙策又赢了虞翻一个回合而已。他和虞翻不怎么对付,看到虞翻吃瘪,他心里开心多于震惊,甚至还有一点幸灾乐祸。
  上了岸,虞翻离开了喧闹的人群,一个人找了一个地方,面对大海,静静地坐着,任由晚风吹起衣襟,吹拂面庞。


第864章 海上生明月
  夕阳落山,灿烂的晚霞照亮了虞翻的背,却照不亮他的眼睛。倦鸟归林,山林间一片热闹,当这些热闹也慢慢消失,海面暗了下来,天地间一片漆黑。
  虞翻一动不动,眼睛瞪得更大。
  又过了一会儿,天地之间出现了一团淡淡的光晕,如夜色中的萤火,微弱却又分明。光晕越来越大,渐渐露出一道银白色的弧边,月亮升了起来,在海面上照出一条银色通道,一直延伸到山崖下,照亮了海港,照亮了虞翻的眼睛。
  虞翻笑了,泪水却夺眶而出。他一动不动,任由泪水沿着脸庞流淌,湿润了胡须,浸湿了衣襟。
  过了许久,月亮浮出了海平面,海面吹起了微风,波光遴粼。凉风习习,吹干了虞翻脸上的泪,也吹开了他的心。他缓缓站了起来,转过身,却发现孙策背着手,静静地站在远处。
  虞翻迟疑了片刻,走上前,拱拱手。“将军。”
  孙策的目光从虞翻的脸上挪开去,看着将圆的明月。“收获颇丰吧?”
  虞翻一声轻叹。“醍醐灌顶,只是眼下还有点乱,不知从何说起。”
  “不急,慢慢想。”孙策走了过来,与虞翻并肩而立。“仲翔,有人说,易者,上日下月,圣人仰观天地,最容易看到的就是日月,阴晴圆缺,周而复始,看起来简单,但里面却蕴藏着真正的道。真正的学问不在那些残篇断简里,而在我们看到的这天地万物里。但愚夫愚妇为生活奔波,就像在草丛里寻找草籽的鸡,他们无法脱离大地,也就看不到大地。只有真正的智者才能像扶摇直上九万里的大鹏一样,跳出这大地的局限,看到道的真相。”
  虞翻转头看了孙策一眼,习惯性地哼了一声,讥讽的话语涌到嘴边又咽了回去。他沉默半晌。“将军所言虽然离经叛道,却能直窥大道,这是生而知之,非后天所学能致。如果真有圣人,非将军而谁?”
  孙策斜睨着虞翻,撇了撇嘴,又忍不住笑了起来。但他没有反驳虞翻,他的确有点像是生而知之,真要解释给虞翻听,虞翻也未必相信,不如保持一点神秘感,将来有机会再慢慢解释。
  “你虽然不是天而知之的圣人,但你有足够的智慧,可以通过后天的学习成为圣人。不是有贤者说么,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目标再远,只要你一步步地走,总会越来越近。”
  虞翻习惯性的抬杠。“就像这月亮,也能走近吗?”
  孙策眨眨眼睛。“我不知道能不能,但我可以去试,对吧?”
  虞翻终究还是没忍住,“嗤”了一声。“将军,愚公挖山最后还是靠天神帮忙才将山搬走。仅凭他们一家人,不知道要挖到什么时候呢。”
  “不管到什么时候,挖一点总会少一点吧?”
  虞翻皱皱眉,欲言又止。
  孙策又说道:“当然了,我也不赞成挖山,如果仅仅是因为出行不方便,可以有更好的办法去解决,但你不得不说这也是一个办法,在你没有更好的办法之前,还是不要嘲笑愚公为好,解决不了问题,只会站在一旁说风凉话的人最讨厌了。”
  虞翻翻了翻眼皮,又忍不住笑了起来,笑了两声,又是一声轻叹。“我也觉得只会坐而论道的人很讨厌,只是不知道自己也是这种人。现在看来,不过是五十步笑百步罢了,贻笑大方。”
  孙策沉吟片刻,伸手拍拍虞翻的肩膀。“你能这么想,总算我没看错人。行了,关于大道的事先放一边,你慢慢去悟。有一些俗事,趁这个机会和你交个底。”
  虞翻精神一振。“请将军直言。”
  “你文武双全,应该能明白欲外强必先内壮的道理,荆州、豫州就是我的拳脚,吴会却是我的脏腑。蔡瑁好利,但见识有限,顾雍稳重,但能力不足,都不足以主持吴会。豫章未平,袁绍又出兵青州,我随时要出征。我需要一个既有见识,又有能力的人为我坐镇吴会。而这个人,非仲翔莫属。”
  虞翻微怔,随即屏住了呼吸,心脏跳得比看到楼船慢慢消失还要快。他知道孙策这句话意味着什么,这可比牧守一方更重要。他知道孙策会用他,但他没想到孙策会将这样的重任交给他。
  “相比于中原、河北,江东不论人口还是财赋都有所不如,战马更是短期内无法解决的痼疾,欲想逐鹿中原,我们能倚重的只有这儿。”孙策抬起手指指自己的太阳穴,目光灼灼地看着虞翻。“我想仲翔应该明白我的意思。”
  虞翻沉吟片刻,郑重地点点头。“唯道是从,以术证道。”
  孙策轻轻捏了捏虞翻的肩头,非常满意。“如果说东南有王者气,那仲翔就是应时而生的江东王佐,堪与张子纲比肩。”
  ……
  盛宪下了车,走进了沈家大门。
  盛氏听到消息,匆匆赶了出来,远远地便躬身行礼。“阿翁,女儿正准备写信回家呢,没想到你就来了,真是事遂人愿。”
  盛宪瞅了女儿一眼,心里有点不是滋味。他知道女儿为什么这么开心,他向孙策低了头,沈直被孙策委以重任,坐镇乌程、富春一带,统兵数千人,已经是一方重将。虽然这也是他的希望,可是想想被孙策逼着写自省文章,他还是觉得很难忍受。之所以离开会稽,就是因为他无颜面对旧日乡党,生怕他们知道那篇文章而耻笑他。
  “伯平可有消息来?他的鸿鹄壮志实现了,最近很开心吧?”
  盛氏抿嘴笑道:“他再开心,也不过是统任一方,立功而已。阿翁却是立言,开一代风气。比起阿翁,他要学的还很多呢。”
  盛宪心中一惊,眉心蹙起,有一种不祥的预感。“什么立言,什么开一代风气,你听到什么了?”
  盛氏以为盛宪谦虚,笑着将他请到堂上入座,又派人取来一份文章,摆在盛宪面前。“阿翁的这篇大作如今已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几乎家有一纸,就连街头小儿都会吟诵几句,我刚刚正教瑜儿背诵呢。阿翁,阿翁,你……怎么了?”
  盛宪拿着文章,脸色苍白,额头全是细密的汗珠,哑声道:“这篇文章,姑苏……家有一纸?”


第865章 被出名
  盛宪出了名。
  作为曾经的吴郡太守,沈直的丈人,盛宪在吴郡本来就有名,说是家喻户晓可能有点夸张——毕竟普通老百姓根本没心情关注太守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