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策行三国-第11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有何不可?”孙策拍拍手。“怕我辜负阿楚?”
  “呃……”黄承彦一时语塞。
  “我知道,有袁将军的遗命在前,阿楚做不成正妻,终究是委屈了她。可是在我的心里,她是任何人都无法替代的,我会好好待她。”孙策转头看去,黄月英已经不在窗口,也不知道躲哪儿去了。但是他相信,他现在说的每一句话,黄月英都听得见,而且听得清清楚楚。“你放心,等她年满十六,我就以正妻之礼迎她过门。”
  黄承彦叹了一口气。“袁将军虽逝,袁夫人却在,这事没那么容易,将军有这份心就够了,不必勉强。”
  孙策迟疑了片刻,语气很坚定。“我会想办法。”


第271章 生而知之
  孙策和黄承彦进了屋,黄月英不知道躲哪儿去了,不见踪影。孙策知道小姑娘脸抹不开,也没找她。两人坐在案边,孙策把长安可能有变,自己要赶去汝阳送葬,暂时避一下风头的事说了一遍,最后解释了自己修改功劳簿的原因。
  黄承彦一直静静地听着,没有发表任何建议,直到孙策说完,他才点了点头。
  “几个月之间,将军能有这样的进步,堪称一日千里,实在令人汗颜。”
  “这么说,丈人不反对?”
  黄承彦瞅了孙策一眼,欲言又止。丈人这个词既指年长者,又有妻父的意思。他刚到中年,虽说比孙策年长,却又未到被人称为丈人的地位。孙策称为他丈人,自是约定婚约的意思。虽然这不合礼,却可见孙策一片至诚。
  “我就这么一个女儿,有什么好反对的。阿楚喜欢就好了。”
  孙策点点头。“丈人如此说,我就没有后顾之忧了。我估摸着,南阳可能还会有战事,铁官那边要抓紧,尽快完成全军换装。丈人最近可有什么收获?”
  “暂时还没有。”
  “丈人可以比较一下从古至今的冶铁方法。铁器好坏,最重要是三个环节,一是能不能将生铁中的杂质去掉,使之成为纯铁。杂质越少,铁质越纯,韧性越佳;一是加入需要的成份,化铁为钢,不同的成份有不同的作用;一是淬火,使之锋利,温度以及降温速度的快慢是关键。”
  黄承彦愕然。捻着胡须,眯着眼睛,打量着孙策。他这些天一心钻研铁官的记录,有些心得,但离真正明白其中关窍还有一段相当长的距离。孙策从来没有做过一天铁匠,却一下子道出治铁成器的三个重要步骤,实在是匪夷所思。他还没有验证,但他有一种直觉,孙策说的这三点应该是他一直以来敢于将军械制造交给蔡家的最大倚仗。孙策不说,蔡家就算再折腾十年,也未必能明白这其中的道理。
  现在,他将这些倚仗交给了他黄承彦。
  “冶铁是一门很深的学问,甚至可以称为一国命脉,值得丈人研究一辈子。南阳自古就是铁官所在,又是四战之地,对优质兵器有着巨大的需求,任何一点突破都有可能迅速化为优势,这样的便利条件可不是什么地方都有。”
  黄承彦是聪明人,他立刻听出了孙策这句话背后的承诺。掌握了先进的冶铁工艺,不仅黄家在经济上会得到丰厚的回报,在军界也会得到难以想象的支持。哪个将领不想得到最好的武器?只要孙策不反对,黄家在他的治下可以呼风唤雨,没人敢欺负。
  袁家又如何?袁家只是孙策对袁术的一个承诺。
  “我立刻安排人去试。”
  “别急。”孙策抬手按住黄承彦的手臂。黄承彦立刻坐了下来。孙策说道:“做技术研究,不能只靠一个人的聪明才智,需要集结很多人的智慧。把那些具体事务交给别人去做,你才能总管全局,钻研里面的道。有道无术是空谈,白日做梦,有术无道终究是一盘散沙,无法建成高楼。”
  黄承彦扬了扬眉,明白了孙策的意思。他和普通读书人不同,他重视木学机械这样的实学,但他是单打独斗,基本还是在术的范围内打转,没有上升为道。以前是条件不具备,现在有条件了,他如果还这么干,那就太浪费了。有木学堂在手,他大可以把术的事交给学生去做,自己掌控全局,把重心放在道上。
  铁与盐并重,是关系国家兴亡的大事,谁敢说这是小术?
  没有一个读书人不希望开宗立派,只是嘴上说得多,真正能做到的少。黄承彦也不例外。现在天时、地利、人和皆备,他如果再不能做出点成绩来,自己都对不起自已。
  黄承彦捻着胡须,一声轻叹:“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伯符,你有过人资质,千万不要浪费了。”
  孙策目光一闪,会心一笑。黄承彦是人精,他明明对他这些知识的来源生疑,却不直接问,而且给他提供了一个绝妙的借口。圣人生而知之,这的确是解释他那些来历不明的学问的一个好借口,而且能造势。五百年有圣人出,这可是儒家学问深入人心的固有观念,就和五德始终说一样有市场。自诩为圣人的不少,但像他这样具备“生而知之”这一条件的人却屈指可数。算来算去,也只有他最接近圣人。
  这事暂时就不解释了,要不然黄承彦十有八九会疯。
  孙策和黄承彦谈了很久,黄月英一直没露面。孙策也没逼她,和黄承彦一起离开了后院,来到木学堂前院,看工匠做模型。模型间有十来个工匠,算是木学堂的精英。四周的架子上放了很多模样,油灯将新刷的墙壁都薰黑了。看得出来,为了研究四轮车,木学堂的匠师们已经耗费了不少心血。
  不用精通木学也知道四轮车的优势明显,载重量大,易平衡,只要造出来,立刻就能派上用场,根本不用担心销路。到时候,木学堂又能拿到一笔丰厚的津贴。为的激励木学堂的师生,孙策规定,但凡有新成果出来,如果能立刻产生经济效益,那就转让这些技术,不管是转让给辎重营还是转让给私人,木学堂都能从中获取一定的技术转让费。如果暂时不能产生经济效益,就由辎重营出面接收,作为技术储备。
  眼下木学堂有两笔最大的收入:一是抛石机的技术转让费,那是一次性转结的,数额高达百金,孙策当时穷,付不起,就用战利品实物支付。二是蔡家的新式兵器技术转让费,是以股份的形式支付的,虽然数量不大,但每个月都有,大概有十金左右。有了这两项收入,木学堂现在有充足的资金储备,就连最普通的学徒都能维持基本生活。
  一句话:不差钱。
  有了制度性的保障,不需要任何人动员,木匠们的积极性都很高,报名求学的人络绎不绝。
  此刻,以莫择为首的匠师们很投入,十几个人挤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语,商量着怎么细化黄月英的设计。黄月英只是提出了一个思路,要想把思路变成实际可行的方案,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孙策没有打扰他们,和黄承彦约定一起去祭拜张衡的时间,悄悄地离开了木学堂。


第272章 长安有变
  太守府。
  阎象等人三三两两的站在庭中,嗅着满庭的梅香,轻声交换着意见。孙策还没有来,他们享受着难得的消闲时光。虽然孙策还没有正式宣布,但是大家都清楚,冯方由长安归来,南阳政局肯定会有大变动。
  冯方一个站在角落里,眉心紧皱,不与任何人说话,只是看到周瑜时,才会暗自叹息。
  去长安的差使没办好,还把一个好女婿溜走了。一看蔡邕和周瑜相谈甚欢的模样,他就知道周瑜要做蔡邕的女婿了。蔡邕是天下知名的名士,蔡家是陈留旺族,绝非他冯家能比。女儿冯宛是漂亮,可是论才学,蔡琰能甩她八条街,根本不是一个层次的。
  不用自取其辱了,周瑜肯定会娶蔡琰,这已经是明摆着的事,只差最后走个仪式而已。
  差之毫厘,失之千里啊。如果当初不犹豫,直接定下这门亲事,又怎么会出现这样的差错。可是谁会想到袁术会死呢。现在孙策主政,他们这些袁术旧部都成了摆设,周瑜却成了当之无愧的重将。
  天意弄人啊。
  这次出使回来,冯方愁心的事不少,不仅公务不顺,私事也不顺。趁着他不在家,冯宛没人管,撒了欢似的乱跑,不仅和张子夫等人研究什么织机,还跟着蔡邕去了一趟新野。唉,没出阁的女子,就应该老老实实的深藏闺中,学学女红,读读女诫,现在都像什么样子了。别说周瑜看不上,换了谁也看不上啊。
  一想到这件事,冯方就有些埋怨张勋和阎象,拉着冯宛乱跑的就有他们两家的秦罗和张子夫。秦罗更是出格,甘愿给黄忠一个武夫做妾,阎象为了出人投地,真是连脸面都不要了。区区一个南阳太守,值吗?
  算了,大战将起,南阳不可久留。董卓已死,王允当政,我还是回长安去吧。不管怎么说,当年也是西园八校尉之一,当此朝廷用人之际,应该能谋一官半职,总比呆在南阳做孙策的下属好。
  冯方主意刚定,孙策快步走了进来,向众人连连拱手致意。
  “诸君,怠慢了,怠慢了。”
  众人纷纷聚了过来,和孙策打招呼。打从袁术时代起,他们就习惯了袁术的说话方式,孙策和袁术相似,都没什么规矩,说话比较随便,偶尔还能开几句玩笑。和袁术不同的是孙策很少发脾气,更不会动不动就要拔刀砍人。
  当然他砍的人一点也不比袁术少,这几个月砍的人就超过袁术一辈子砍的人。
  孙策上了堂,热情地请所有人入座。放眼看去,除了周瑜和庞统,这里所有人都比他年长,有的甚至比他父亲孙坚还要长一辈,怠慢不得。
  冯方跟着众人上了堂,刚准备挑个不起眼的角落入座,孙策看到了他,连连招手。“冯君,近前来,近前来。”
  冯方犹豫了一下,还是走上前去,在孙策指定的位置入座,紧挨着阎象。仔细看,这座次其实泾渭分明,张勋、桥蕤等袁术旧部在左,周瑜、杜袭等新人在右。阎象虽然也是旧部,但他有南阳太守的实权,所以也和周瑜等人坐在一边。孙策指定冯方坐的位置就在阎象之下,还在杜袭之上。
  “冯君,什么时候离开长安的?”
  “正月初二一早。”冯方躬身回答,礼节周到。
  “初一杀董卓,初二就让你动身,王允很急啊。”孙策捻着手指,慢条斯理地说道:“劳烦你把长安的情况说一遍吧。”
  “喏。”冯方环顾四周,轻咳一声,说起了长安的情况。
  冯方到长安之后,一直就不顺。他先是拜见了王允,王允一听说袁术派孙坚取襄阳,还赶跑了荆州刺史刘表,当时就大光其火,把袁术一顿臭骂,说袁术乱来。后来的事情在座的都知道了,蔡邕为使,牛辅、徐荣两路大军杀向南阳,逼袁术送质。冯方随即就被软禁在驿馆里,不得自由,所以具体经过他一点也不清楚,直到大年初一晚上,曹操突然来访。
  冯方当年是西园八校尉之一,和曹操是旧相识,但是看到曹操出现在长安,他还是很惊讶。他离开南阳的时候,曹操已经到了南阳。不管他是胜是败,都不可能出现在长安。冯方问曹操,曹操却不说,只是说王允设计,董卓已然伏诛,现在王允主政,名士党人列朝,太平可期,让冯方赶回南阳,劝孙策上表朝廷示忠,不要再犯袁术那样的错误。
  直到这时候,冯方才知道袁术死了,孙策击败了胡轸等人,控制了武关道。他不敢怠慢,匆匆起程离开长安,赶回南阳。
  冯方还没说完,在座的人已经脸色大变,暗喜者有之,后悔者有之,担心者有之,不一而足。
  孙策静静地看着众人,心里大致有了数。这人心果然是最难琢磨的东西,能看清天下大势的人又曲指可数,不少人还对朝廷有不切实际的奢望。这样也好,强扭的瓜不甜,想走的就走吧,好聚好散,没必要搞得面红耳赤。
  “曹操在长安?”
  “是的,我亲眼所见,绝不会错。”
  “他现在身居何职?”
  “荡寇将军,领司隶校尉。”
  “吕布呢?”
  “吕布?”冯方愣了一下,连连摇头。“这个倒不清楚。吕布是董卓义子,应该……死了吧。就算不死,也很难得到重用。哦,对了,他也是并州人,说不定王允会饶他一命。”
  孙策没有再问吕布的事。冯方在长安这么久,基本上没有接触到什么机密,他就是做囚犯去了。
  “你在长安的时候,没有听说与徐荣有关的消息?”
  “没有,我是到了武关才知道徐荣已经被将军击败。”
  孙策点点头,结束了对冯方的询问,转头看向阎象。“阎君,虽说朝廷的诏书还没有到,但应该也快了。你有什么看法?”
  阎象缓缓直起身子,向孙策施了一礼。“将军,既然董卓已诛,天子重新主政,将军自然应该上表祝贺,以尽臣节。不过,将军年幼,尚未接受朝廷的正式官爵,所以这事不应该由将军去做,而应该由令尊孙豫州去做。至于将军本人,倒是有一件事必须亲往,那就是将军答应后将军的事,送他入土为安。不仅将军应该去,我等身为后将军故吏,都应该去。”


第273章 来去自由
  阎象的发言有些意外,但在情理之中。
  他这句话避重就轻,实际上把冯方带来的消息扔在了一边,却扣住了他们都是袁术故吏这个身份,让桥蕤、张勋等人都不能反驳。
  送葬绝不是送袁术入土这么简单,有一个问题必须先解决:如果朝廷认定袁术占据南阳不对,那他们应该怎么做,是接受朝廷的评价,承认袁术错了,还是奋起抗争?
  承认袁术错了,那袁绍也错了,袁家都错了,那董卓杀袁家满门的事怎么解决?就算袁家的事可能放在一边,他们这些人的切身利益怎么办?他们是袁术故吏,袁术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有他们的影子。袁术错了,他们就错了,这个污点很难洗刷干净。
  所以不用孙策动员,他们自己就必须先考虑清楚后果。
  孙策暗道,这是王允作死第一步。不过南阳只是一郡,袁术旧部中也没什么实力超强的名门或者旺族,有一个比他们更吸引目光的巨无霸在河北。不知道王允准备如何对待袁绍。如果也是这种态度的话,袁绍会不会把诏书当厕纸?
  不过世事难料,谁知道王允是不是挑软柿子捏,先拿南阳来试手?曹操是袁绍的旧部,王允能接受曹操,并任命他为司隶校尉,也许就是想表示与袁绍和解,为袁绍解决南阳这个麻烦。
  总之别人都靠不住,关键还是自己。
  孙策静静地坐着,打量着阎象等人。阎象与其他人都不同,他不仅是袁术旧部中最有实权的一个,而且是袁术临终前见到的两个大臣之一,他的外甥秦牧掌管着孙策的亲卫骑,他的外甥女秦罗刚刚嫁给孙策麾下的大将黄忠,不可能说撇清就撇清。
  听了阎象的话,张勋、桥蕤等人沉默不语,各自思索。冯方却有些着急。他咳嗽了一声,提醒众人注意,接着说道:“将军,虽说诏书未下,只是曹操代传口讯,但天子当政,君臣之义分明,如果坐视不理,恐怕不太妥当。再者,董卓已诛,长安安定,人心思归,于情于理,皆不宜强行设阻。”
  阎象冷冷地瞅了冯方一眼,哼了一声:“冯子正,将军什么时候说不准你回去了?你放心,我已经奉将军之命筹措款项,凡是想回家的人,我们都会礼送出境,沿途各县和关隘亭邮会提供食宿方便,条件差的,我们还会资助一些旅费,一定不会让你们回不了家。不过,长安是不是从此太平,恐怕还有待观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