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盛芳-第11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用水不成?”
又道:“建平数万户人家,时间又这般短,还要一一叫他们签押,简直强人所难!下头吏员、役人如何来得及做?!”
沈念禾却不与他争执,只道:“眼下只建平未有反馈,清池、宣县两地已是收回大半,可见不是全然不可行。”
她也不去捉着郭安南不放,径直转向了一旁站着的郭东娘身上,微笑问道:“今次修造圩田、堤坝,朝中并无半点拨付,所有银钱、材料,俱是郭监司统筹筹来,除却公使库自筹自出,另有大半乃是沿线农人、百姓所给,众人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如若俱都没有,就腾挪房舍予役夫抵扣,如若郭姑娘身在其中,见得旁人什么都不愿出,将来又同样能用田用水,水够的时候还罢了,一旦不够,又会如何作想?”
郭东娘冷笑一声,道:“老天给谁生了这样大的脸?竟能如此厚颜无耻?”
沈念禾又看向郭安南,问道:“不知郭公子又如何想?”
郭安南皱眉道:“率土王民,百姓难免会互有争议,官府却不能厚此薄彼。”
沈念禾便道:“那依郭公子所想,又当如何?”
郭安南仿佛被噎住了一般,不知如何回答。
这本就是一个悖论,世间事又怎么可能做到完全均分,更何况宣州乃是沿江支流,洪涝甚多,今年涝、明年旱,旱时寻常农人连自己喝水都想省出一口来浇地,又怎么可能愿意分给旁人?
说一句难听的,真正到得那个时候,就算有钱,也未必有人愿意把水往外卖。
小公厅叫农人各自签押,其实并非想要他们将来掏钱买水,最要紧是让人想清楚,不要为了一时眼前利,不顾将来而已。
沈念禾见他半晌不语,复又问道:“不知郭公子来建平六日,去过几处村镇,见过多少个农人,有无问过他们是否愿意签押这一份契书?”
郭安南张了张口,道:“衙门自有人去,下边也已是来人说了各自请命……”
郭东娘忽然开口问道:“衙门里边谁人去的?不是那罗知县手下吧?”
郭安南心中甚是不满。
他一直觉得父亲太过注重党派之争,遇得事情时,难免过于偏颇,看人都带着先入为主,此刻见郭东娘一个女子,却把父亲多疑之心学了个十成十,便劝诫道:“农人贫苦,徭役苛重,岂非一目了然之状?怎可为一己之私,立一己之功,就要自己去拿一叶障目,不顾百姓艰难?”
又把自己在“万姓书”中看来的话学了几句,道:“建平县下头村野之间,许多农人一日连一顿糊口饮食也难得,哪里能出银钱?田亩正当农时,外出服役,谁人来看顾?家中只有茅舍两间,挪得出来,自己又能住去哪里?如此情状,谁人去问话,谁人去宣谕,那人是我派去的,还是罗知县派去的,难道会有什么区别?”
郭安南语重心长,道:“凡事要多想一想,纵然闺中千金,也不能作‘何不食肉糜’语,否则只会徒增人憎。”
说到此处,他自己都要被自己感动,又转头看了一眼沈念禾,道:“天热路远,眼下四处都在修堤造田,路上不太安定,今后若非什么要紧事,沈姑娘还是少出门的为妙。”
语毕,见得时辰不早,才道:“叫小二上菜吧,我陪你们稍坐片刻,还要回衙门忙事。”
一面说,一面招手待把小二叫来,正要开口,却是忽然听得不知何处一阵嘈杂人声,有妇人同小儿嘶声裂肺大声哭叫,喊声震天,哪怕隔着门窗,依旧清晰可闻。
外头闹了不知多久,不但声音未歇,反倒越来越大,不多时,听得咚咚声连起,竟是有人敲了建平县衙门口的升堂鼓。
此时乃是正午,这间茶楼就开在县衙不远处,一时之间,楼中嘈杂声四起,嘈嘈切切,哪怕楼上楼下,前后左右,全是人声,俱都在四下询问发生了什么。
郭安南虽是父亲安排来催办圩田堤坝进度的,旁的事情可以不管,却也有些坐不住起来,起身推开临街的窗户往外眺看。
衙门外头挤满了人,除却当中披麻戴孝的,另又有许多看热闹的聚集一旁,对着当中人指指点点。
正当此时,小二终于姗姗来迟,连声歉道:“叫贵客久等,方才下头动静太大,掌柜的怕惊了客人,叫人先把门关了,耽搁了一会。”
郭东娘奇道:“外头什么事?怎么这样大声响?”
那小二叹道:“好似是下边村里头打死人了,这才闹来县里头……”
又道:“听说是为了修水柜的事情。”
他这话一出口,房中三人俱是不约而同转头看了过来。
郭安南讶然问道:“哪里出的事?难道是修水柜的工地上打起来了?”
他顿生紧张之心。
如果工地上出了事,被闹得大了,少不得又要算在郭保吉头上。
那小二摇头道:“哪能啊,修水柜都是上头派人下来管的,做得好的话,下头个个有粮食发,谁人敢去闹这个事,手来不及抬就被边上人摁下了!”
他叹一口气,略有些唏嘘地道:“听人说是里正瞒着村里人,不肯给人晓得修水柜的事情,谁知最后还是走了风,他不肯承认,最后闹得起来,人一多,一时失手,竟是打死了。”
郭安南只觉得莫名其妙,问道:“这有什么好瞒的?”
小二笑了笑,道:“公子看着像是个读书人,想来不知道,今次朝廷修水柜,征了一批役夫,如若家里没有人丁,就出钱买断,要是钱也没有,可以把房舍腾挪出来,但凡做了这些,将来水柜、堤坝修好,遇得旱时就能用水,可要是一应不出,将来旱时只能花钱买水,还要原本那些个出钱出力的人同意肯卖给你。”
“你且想,真要旱了,哪个傻子肯卖水的?眼下只要出一丁点,将来百倍千倍都买不回来,农人把田地看得比命还重,那里正这样要紧的事还敢瞒着,岂不是找死?”
郭安南只觉得对方说的话句句他都能听到了,可合在一处,句句的意思都听不懂,忍不住把声音升高了好几分,问道:“难道他们竟是抢着想出钱出力修水柜不成?不是说去岁干旱,各处都穷,饭都吃不起了?”
小二奇道:“正是连着旱了好几年,才知道水柜要紧,堤坝要紧罢?好容易衙门今次肯帮着修了,咬咬牙,今岁修好,将来一劳永逸,又不是蠢的,谁只贪这点小利?实在挪不出人手,也没钱,不是还能把房舍让出来嘛?”
又道:“听得说州中肯出头修水利,农人没有不高兴的,勒紧裤腰带都要先凑着修了,况且要是出得多,将来说不得还能分圩田——听老人说,前朝丹阳圩田时好大一片上等地,眼下都被水淹了,等开出来,怎么也不会差,大家都抢着要想办法分哩!”
郭安南听这言语甚是荒谬,几不愿信,厉声道:“你这话哪里听来的,可有什么证据?”
那小二听他语气不太好,定睛一看,却见得郭安南身上穿着官服,登时吓了一跳,哪里还敢多言,急忙摆手道:“小的胡乱说,官人点菜,点菜!”
第244章 念禾喜欢什么样
郭安南先前才当着妹妹同沈念禾的面大言不惭,断言建平县中绝无半个农人愿意修造圩田、水柜,话才落音,就被小二当面把刚盖好的房子拆了个稀巴烂,一来觉得十分没面子,二来也生出些狐疑。
他从前看野史也好,听先生、教授说民间故事也罢,乃至之前在清池县做官,也看到过不少官府给百姓下封口令,或禁止他们在外边讨论朝廷政令,或只准众人说好话,不给他们说坏话。
此时见得小二滔滔不绝,屁股全然坐在小公厅那一边,他本就不信,越想越觉得其中有诈。
——好好歹歹自家也做过户曹官,知道大多数时候,衙门的利益,同百姓的利益是矛盾的。朝廷要收赋税,农人难道会高兴自己辛辛苦苦种的粮谷就这般缴上去?
骗傻子罢?
秉着这种想法,他看向店小二的眼神里就多了几分俯视与忍耐,先让人把包厢的门关了,复才道:“你不必瞒着,是谁人给你们通了气,要你等鼓吹修水柜事?你且直说,我不会追究。”
那小二被问得莫名其妙,又猜不到郭安南来历,只好打个哈哈道:“官人说笑了,小的不过在茶楼跑堂,也不在村里头,不知何时听哪一个多嘴的说了几句话,也不知真假,胡乱学了过来,还请官人不要计较!”
又急急道:“小的请掌柜的过来给诸位贵客点菜!”
口中说着,到底害怕惹事,急急退了出去。
郭东娘看着长兄这般反应,只觉得他实在偏颇得过分,忍不住道:“大哥,事情都摆在面前了,你还不肯信吗?你究竟被谁人在耳边吹的风,旁人说什么都是假的,那罗知县说一句两句就当做真的?今次都闹出人命了,你难道还要帮他瞒下去??”
郭安南不满地道:“但凡修水利事,从无不出人命的,此刻又当酷暑,哪个工地上不会死几个人?前岁石参政治黄河,死了两千多名民伕,今次不过出了一点小事,其中究竟什么缘故,犹未可知,路人说一句两句,你就听进耳中,难道竟不会用脑子好好想一想?”
然则嘴上如是说,他心中也觉得甚是烦闷,纵然有沈念禾在边上作陪,也有些坐立不安起来,索性道:“我就不多坐了,你们吃了东西,趁着天色早快些回去……”
沈念禾早料到今次会无功而返,只她来这一趟,却不全是打算好声好气地劝说,便道:“建平县中进度如此慢,再拖延下去,定会耽搁整体进度,郭家大哥既是觉得难以做成,担心影响下头农人,不妨将此事同郭监司说一声,免得小公厅左右为难。”
郭安南正是担心父亲会强令推行,引起民变,这才答应罗立的建议,哪里敢回去把实情和盘托出,一口就否认道:“建平县的事情,我心中有数,沈姑娘不必多虑,如若真的出了事,我这一处也会担着……”
沈念禾郑重道:“公子可知建平县中拖延敷衍,会有什么后果,又可想过自己能否担得起?监司为甚这样赶着催着小公厅征召民伕,还要三县同时推进,难道公子竟会不知?”
她一面说,一面又将自己从小公厅带来的宗卷摊开,把数据一一列出,说明建平县的行径会导致什么后果。
沈念禾对小公厅事可谓了如指掌,说话时先摆数字,再说道理,把各色情况全数说明,建平县按进度征召民伕、房舍、粮谷会能如何,只按一半进度会如何,什么都不做又会如何,一五一十,清清楚楚,哪怕半点没有接触过此事的过来,只要认真听她说了,都能听懂。
朝中态度转瞬即便,前一日还同意江南西路修圩田堤坝,后一日下了文要将成命收回,郭保吉为了能尽快将木成舟,已是亲自去得小公厅监坐,更是想方设法以身相抗皇命。
可他这个儿子不但不帮忙,还在后头拖后腿。
建平县拖延推诿,不单影响自己一县,还会影响整体进程,要是因进度过慢,最后被朝中将此事叫停,郭保吉怕是把儿子杀了的心都有了。
郭安南并非不知,想到后果,忍不住打了个寒颤,只是再一细想,比起父亲功业,不出大错、拖累一族上下才是最要紧,心中那念头倒是又坚定了三分,抬头昂然道:“沈姑娘此言差矣,其中道理,你毕竟不在官场,就是与你解释了,你也未必能懂,此事我自有分寸,你不必多说了。”
沈念禾毕竟只是个外人,她能说的都说了,能劝的都劝了,郭安南不听,自然也不能拿他怎么办,只好转头看了郭东娘。
郭东娘满脸的忧色,此时倒像是拿定了主意似的,起身同沈念禾道:“我有些话想与兄长说……还请……”
沈念禾站起身来,寻个理由出得门去。
对面郑氏一直把门半开着,就站在门后,见得沈念禾出来,连忙将她让了进去,问道:“怎么样?这郭家老大是个什么情况?”
沈念禾摇了摇头,道:“像是被人下了蛊似的,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倒像整个站到杨知州那一派。”
郑氏却是半点不觉得奇怪,叹道:“这三兄妹小时候,郭监司常年在外征战,经年也未必能见子女几回,又兼原配早亡,现在腾出手来要管了,一向是松的,忽然紧了起来,他又是个严父,儿子不肯听,闹脾气也是有的。”
她口中说着,忽然心念一动,若有所指地看着沈念禾道:“倒是他家大哥,当初看着倒是挺稳重一个,不想遇得事情,就这般靠不住。”
从前郭向北与谢处耘两相缠斗的时候,郭安南多是出来劝架的那一个,还常常代替弟弟道歉,或是过来请谢处耘回去,当时郑氏对他的印象不差,眼下来一回建平县,见得其人如此行事同态度,对他的好感却是一下子打了个对折还多。
沈念禾若有所思,道:“他是长子,同弟弟差了好几岁,如果真的稳重可靠,就不至于回回都是郭家人挑事了。”
谢处耘与裴继安并无半点血缘,可那裴三哥说话,前者几乎没有听的,同郭向北几番起冲突,全是对方闹事,被逼到底线了,才不得不奋起反抗。
如果郭安南有心要管,只要约束弟弟,叫郭向北不要去招惹谢处耘,两边就不会起什么大冲突。
像他这般嘴上劝,劝得又不上心,等到事后,却回回跑来道歉、说和,除却叫旁人看着觉得这个兄长做得好,其实对事情本身并无什么作用。
郑氏本来前头提郭安南,也不是为了夸他,听得沈念禾这般一说,心中甚是满意,又道:“哪有那么容易管的?况且他少年丧父,也不容易,当初你裴六伯不在之后,继安他也……”
她提了两句裴继安,又去看沈念禾,果然见她仿佛有所触动,虽然面上看不出什么,只神情间,已是有几分不忍之意,脑子里略想了想,忽然问道:“念禾,你瞧着那郭东娘人品如何?”
沈念禾倒没有想太多,道:“她为人大方,并不是那等小家子气的,倒是值得交往一番。”
郭东娘性子直爽,并无那等居高临下的做派,与人相处,以诚相待。
而除此之外,郭向北爱闯祸,又不爱做事,她这个姐姐能做到日日跟着,不叫他乱来。
郭安南为人执拗,又见识浅薄,她这个做妹妹的,又在后头想方设法把他扭转过来。
且不管最后结果如何,郭东娘能有这个心倒是不难,难的是真正行动起来,当真算是罕见的能干了。
郑氏就把刚刚倒好的茶水推到她面前,道:“你三哥年纪也不小了,正是说亲的时候,眼下咱们府上同郭监司一家也算得上来往密切,你同她见面、说话都多些,依你看,这郭东娘配你三哥,合不合适的?”
沈念禾才把茶盏接过,正要喝,却不料忽然听得郑氏这番言语,登时身体一僵,那茶盏就持在手中,半晌没有动弹。
过了好一会,她才干巴巴地回道:“婶娘……”
然而想要说什么,那话却卡在喉咙里,许久吐不出来。
要说不合适,可又实在找不出哪里真的不合适。
她才夸了郭东娘的好,脾性是好的,为人是大方的,人品是出挑的,眼下要说不好,哪里能昧着良心说出来?
要说两家不合适,裴家而今状况不好,可上回去京城,宫中的意思传出来,分明是告诉两人只要再熬一熬,迟早能见天日。而郭保吉也不是一个只看出身的人,来宣州这一年多,诸多尝试,又对裴继安大为器重,简直把他当做左膀右臂一般。
可想而知,只要今次圩田修好,要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