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九零之美味人生-第3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被重新安置在高脚椅子上的小孩,跟姐姐学做满族祭堂子的小炸食,这是一道纯手工捏出来的高级甜点,奶油和面,工序复杂,油炸前要先把手里的面皮捏成拇指大小的各种器物。
  甄珍捏一样,宝库认一样。把小巧玲珑的面食用两根手指捏住,小孩又差点瞅对眼,“这是腰鼓。”
  “不是朝鲜族的腰鼓,这是我们满族先祖祭祀常用的一种花鼓。”
  “这个是馒头。”
  “对,是馒头。再看这个,是螺壳,是不是跟咱家柜子上的大海螺一个样?这个呢,叫排叉。这些面食是我们满族人以前祭堂子时用到的食物,每一个都代表不同的意义。
  “祭堂子是什么?”
  “祭堂子就像姐姐给灶神上香、添米饭一样,是供奉祖先的意思,……”
  不忘先祖,不失良善。大年初一,在暖融融,充满奶香味的厨房里,宝库通过祭祀食物,懵懵懂懂地了解了他是从哪里来的。
  等把所有的点心做好,大半个上午也要过去了,家里迎来了第一个上门拜年的人,陈警官。
  宝库举着根筷子般粗细的勒特条跑出来迎接他,“黑猫警长叔叔过年好,我请你吃筷子饼干。”
  陈星耀知识面广,一眼认出宝库举的筷子饼干是勒特条,只稍稍惊讶了下,很快明了,会唱家神调的姑娘,怎么会不知道勒特条呢?
  就着宝库的小手咬了一口,嗯,瓷实,果然是先人打猎的必备食物。
  甄珍端着点心匣子从后厨出来,见陈警官身上崭新的棕色羊皮夹克,很是低调奢华,促狭开口:“我就不祝你发财了,祝你万事如意。”
  陈星耀看着并排站在一起的甄家姐弟,机器猫和小白鸭,笑了笑,“一屋子奶香味,过年把家过成幼儿园了?”
  甄珍见陈星耀不仅人来了,还拿了一大堆价值不菲的礼物,不说别的,那块卷起来的花胶起码有四十年了,如果她没认错,应该是鱼胶之王黄唇鱼的鱼胶。
  在识货的吃客眼中,黄唇鱼的鱼胶可是无价之宝,是可遇不可求的食材。怎么送她这了?“礼轻情意重,其他我就不说了,鱼胶你拿回去。”甄珍道。
  “过年送礼,怎么还兴拿回去的?你尽管收着,我三叔水利厅跟海事局是关系单位,能买到花胶的机会很多,现在这东西不显,价格没那么贵。送你花胶也不白送,是来换熏鲅鱼吃的,你送我的被我们全家一顿吃没了,他们都没吃够。”陈星耀不好意思道。
  她可是送了八斤啊,一顿全吃了,陈家人的胃口可真好。“我还剩十斤,等着,我给你拿去。”甄珍心里好笑。
  “还要换样东西,”陈星耀抱起宝库,“家里人让我把宝库带回去玩半天。”
  甄珍脚步微顿,“大过年的,不太合适吧?”虽然跟陈星耀和陈大爷关系不错,但宝库跟他们不沾亲带故,过年上门不太好。
  “哪来那么多规矩,我爸昨天提到宝库,我们家人好奇心重,都想见见孩子,要不是不想让你大年初一开火受累,他们全都要奔这来了。”
  “……你家人好奇心是挺重的。”甄珍无语。
  他都这么说了,甄珍问弟弟,“宝库想去陈大爷家玩吗?”
  小孩一听有陈大爷,立即点头,“嗯嗯嗯,宝库想陈大爷了。”
  这才几天没见就想了,你俩不会是前世失散的祖孙吧?甄珍给弟弟拿来棉袄和帽子,嘱咐道:“去了要问好,想回来就跟陈大爷说,别人给压腰钱咱不能要。”
  小孩乖巧地点头,“不要。”
  上门得带礼,甄珍收拾了熏鲅鱼,还给装了两匣子点心,宝库格外要求,把姐姐昨天多画的那张财神画拿过去送给陈大爷。
  这才多大点,竟然学会派送形象海报了,甄珍虽然心里好笑,还是应小孩的要求把画卷起来拿红绳绑了,交到他手里。
  “放心,没多远,街上没人,我给他系上安全带,最低速开回去,他要是想回来,我立即把人送回来。”陈星耀提着点心,抱着宝库出门。
  甄珍嘱咐完小孩,没忘了叮嘱大人,“玩玩可以,别给红包。”陈家人出手大方,人家孩子不登门,她还不回去,还不如不收。
  陈星耀只笑笑,啥也没说。
  小孩走了之后,甄珍也没闲着,又蒸了好多鱼糕,挤了好多鱼丸,皇寺门前有庙会,甄珍请宋所长帮忙打了声招呼,租了个摊位,准备初三去庙会圈钱。
  天黑之前,宝库被送了回来,陈星耀忙着去单位值班,没有停留。出了趟门的宝库兴奋地跟姐姐比比划划,说起陈家的种种。
  “有思密达大爷,大妈,还有婶婶和叔叔,哥哥和姐姐,我吃巧克力啦。”说完小手灵活的拉开夹克衣兜的拉链,掏出一卷百元大钞,“给!”
  数了一下足有八百块,甄珍问弟弟,“不是不让你要红包吗?”
  “打麻将,赢的。”宝库大眼睛弯弯,“我厉害,会赢钱。”
  甄珍:看把你给能的,刚刚四岁就会上听了。
  钱确实是宝库赢的,时间回到几个小时之前。
  陈家人初一吃完早饭,老三陈彪招呼老二媳妇,“干不?”
  “必须干。”
  其他人立即行动起来,搬桌子,找麻将牌,一分钟不到已经把麻将摊支巴开。
  四人麻将局,老陈是铁定要上的,另一个名额在内部展开激烈竞争,已经开始剪刀石头布定输赢了。
  之所以如此踊跃,是因为这是一年一度的“老陈扶贫时间。”
  老陈这人除了爱看韩剧、港片,另一爱好就是打麻将,平时没时间,过年的麻将局逢赌必上,牌技还贼烂,手臭、炸胡、漏牌一条龙。
  老陈见全家视他如冤大头,立即想起他的圈钱搭档了,好几天没见,还怪想的。叫来儿子,“你去杏花巷串个门,如果他们不出去拜年,把宝库接咱家玩一天呗?”
  其他人也跟着撺掇,老陈挂在嘴边的小孩他们也好奇,都想看看真人。
  陈星耀没反对,半个小时不到就把孩子给带回来了。
  小孩跟大黄鸭梨似的圆圆滚滚进了门,在大渔见惯了陌生人,陈家人多他也不认生,小炮仗一样冲进老陈怀里,“思密达大爷,我可想你了。”
  老陈笑出一脸大褶子,“陈大爷也可想可想你了。”
  从陈大爷怀里挣扎出来,小孩想起还没拜年,团团肉手原地转了一圈,每个人都没落下,“过年好,恭喜发财。”
  全家人都被小胖孩的可爱征服,连陈星耀常年肃着脸的母亲,脸色都缓和了。
  “哎妈呀,怪不得大哥说生个宝库这样的小孩,瞅瞅人家这小模样长的,我要是有这么个孙子,做梦都能笑醒。”陈星耀二婶瞪了大儿子一眼,“去给我找个阿拉斯加的,人家都说混得越远越聪明。”
  陈星辰吊儿郎当,“怪不得你总说我笨,你俩一个三马路一个五马路,原来是我混得不行。”
  他娘俩斗嘴,陈家老二鼻子灵,点心盒子散发的奶香被他捕捉到了,“现烤的吧?买现成的可没这个味。”
  打开匣子拿了块萨其马吃了一口,“酥松,奶味足,比南方人做的好吃多了,这才是正宗的老味道。哪来的,星耀?”
  “宝库姐姐做的。”
  “怪不得小孩长得好,原来是吃得好。”
  两匣子饼干,不一会功夫被陈家人吃了个精光。
  李淑珍是满族人,吃了个花鼓形状的小炸食目露怀念,去世的父亲肯定会喜欢这种传统食物,指着勒特条,抬头问儿子,“搁几十年前,这个东西知道的人也不多,宝库家是满族的?”
  “嗯,他姐姐饭做得好。”陈星耀解释道。
  想起丈夫说起的那个厨艺有古风的高人,李淑珍没再说什么,想着哪天有时间,也去尝尝这姑娘的手艺。
  吃饱了糕点,血战到底。
  老陈搂着宝库跟他做一张凳子,对怀里的小人儿豪气道:“给陈大爷摸牌,赢了都给你。”
  其他三人心里好笑,赢?大哥你大白天说梦话呢。
  牌桌上其他三人,老三陈彪,顶头上司是个麻将迷,陪领导玩麻将,陪出高水平,自称麻坛不倒翁。
  老二媳妇,老公主业开公司,她主业垒长城,打遍三马路无敌手。
  猜拳猜赢了的老三家上大学的大儿子星熠,科技大学数学的,等了一个寒假,就等过年赢大爷的钱好攒台电脑。
  周围群狼环绕,没麻将桌高的宝库一脸天真无邪。
  第一把老陈坐庄,只打了三圈牌,宝库张着小手摸了个一饼,“思密达大爷,我摸了个大饼。”老陈仰天长笑,“胡了,胡边,自摸。”
  第二把老陈还坐庄,这把打得久,四家全上听,宝库小手一摸,摸了张他最喜欢的牌,“给,小鸟。”
  老陈推牌,“清一色,胡啦。”
  连坐四庄,其他三人脸都绿了。
  把陈星耀都吸引过来,站后面看老陈打牌,他爸打牌还是一如既往不过脑子,好好的对牌都被他拆了,宝库也绝,老陈打错的牌,他都能给摸回来,这小手果然是圈钱的手。
  打了七圈,数学系高材生财力不够了,找他大堂哥星辰上,七把牌老陈胡了六把。
  赶上这把大家又同时上听,陈二婶一条龙,陈三叔清一色,陈星辰夹当,都胡八条,三人眼露热切,偏不信那个邪,总该我胡把大的吧。
  “来,宝库,给大爷摸。”
  宝库站起身,扯着胳膊摸了对面一张牌,小胖手牌没握住,哐当掉在桌子上,小手点了点,开始数,“一二三四……”
  陈二婶眼露笑意,陈三叔摸了摸下巴,陈星辰勾了勾唇角。
  宝库:“八根油条。”
  老陈:“哎呀,又胡了。”
  “不玩了,从今天开始戒麻将。”
  作者有话要说:  感谢在2020…10…20 19:08:32~2020…10…21 19:18:04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投出火箭炮的小天使:今天气场两米八、孤独卡布其诺 1个;
  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眉间喜气、、明明、海蓝苍穹 1个;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23412631 20瓶;水彩墨迹 15瓶;大爱uie~、今天气场两米八、灵泉百亿 10瓶;少年有鱼饼 8瓶;隨心隨意、想吃肉的兔子、百香果 5瓶;是橙子啊、一勺甜汤 3瓶;想做一条咸鱼啊、轻蝉尧 2瓶;小白兔、叶子26、梦倾幽 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50章 新春庙会
  省城的实胜寺距杏花巷直线距离一千米; 因为是满清皇室的家庙,也叫皇寺,距今已经有三百多年的历史; 从建寺初始每年寺门前的广场都会举行新春祈福活动; 庙会绵延到现在也有三百多个年头。
  庙会人多; 甄珍一个人忙不过来,刘叔过年不休息; 赵姨要在家里带红梅,甄珍的帮手这次只有刘家上高一的红枫。
  逛庙会的人不急,卖东西的要提前过去做准备; 天刚蒙蒙亮,甄珍和红枫就用三轮车把液化气罐、锅碗瓢盆和食材往皇寺那边推。以为来得早; 好多商贩的摊子已经支巴上了。
  除夕下的那场雪被工作人员打扫干净,寺门前的主会场已经挂上五彩的经幡,皇寺东边的一条长街则是庙会的商街; 上空挑高挂满了红红的大灯笼; 映着街两旁屋顶上的白雪,红的更红,白的更亮。
  这条长街也有历史,东入口有个高大的石牌坊; 上书北市场,北市场跟甄珍的第一世同龄。最兴盛时期包括大渔所在的西塔商圈的十公里范围内都是北市场的地界; 内里商铺林立; 中原百货,大观茶园,中央大戏院,药铺; 古董铺子,也有几十家营业的饭馆。可惜当年的名店基本都消失不见了。
  赶庙会挣钱,甄珍早起兴致高,对帮忙从车上卸东西的红枫说道:“北市场当年可是跟北京前门齐名的商圈,要是能留存到现在就好了,逛起来估计特别带劲。”
  瘦瘦高高的少年低着头回她一句,“嗯,一百多家妓馆呢,逛起来肯定带劲。”
  甄珍:“……”这臭小子成天不说话,说一句能把人噎死。
  见旁边的馄饨摊煮馄饨的大锅已经汩汩往外冒热气,早晨空着肚子出来的,甄珍招呼红枫,“咱没多少东西,一会再弄,先过来喝碗馄饨暖和暖和。”
  卖馄饨的大爷一脸严肃,留着花白的小平头,跟红枫一样不爱说话,在大个二号碗里点一丁点猪油,几滴酱油,撒紫菜碎和榨菜丁,从翻开的锅里捞出十个大馅馄饨放入碗中,给两人端过来。
  先喝一口滚烫的馄饨汤,甄珍咬了一口馄饨,皮薄馅大,油而不腻。
  敢来庙会卖东西的都有两手,大爷的馄饨馅里的猪肉是提前煸炒好的,跟城里那家著名的老边饺子异曲同工,猪肉经过煸炒,油脂被煸出,再放骨汤里煨一晚,呈颗粒状的小肉馅跟提鲜的韭菜搭配,别具一格。味道一样好,馄饨价钱只有那家名店的零头。
  三张小桌子坐满了来庙会摆摊的商贩。
  “曲大爷,每年就指着庙会这两天喝一碗你家的馄饨,跟你的馄饨一比,家里过年的饺子都没那么香了。”
  “是啊,老曲你那个早点小摊离我家太远了,赶紧开家店,我们去吃馄饨也方便。”
  别人怎么说,老曲都不搭腔,是个很有个性的老头。
  今天庙会日子特别,实胜寺钟楼内悬挂的千斤铸铁大钟整点时被敲响,浑厚悠远的钟声,让众人停了话头,少年红枫与曲大爷望向钟楼的方向,声音低沉开口念:“五更起钟声,鲸吼宵沉沉。城市日渐高,何来风中音……”
  还能记得清代诗人缪润绂为盛京八景之一“皇寺鸣钟”作的这首诗的人,在这个城市里已经没有几个了,知音难觅,少年和老头隔着冒着热气的馄饨锅对视一眼,同样鲜有表情的面庞露出会心一笑。
  甄珍红唇翘起,两人年龄不同,但心中对这座城市历史的热爱却是相似的。
  把自己的摊位整理好,天色已经大亮,离庙会正式开始还有一个多小时,留红枫看着摊子,甄珍回家把宝库从床上叫醒。赵姨看红梅就没精力照顾宝库,小孩今天得跟她一起出摊。他当然乐意极了。
  咕嘟也带上,小猫也喜欢看热闹,今天人多,让它一次看个够。
  庙会是一项祈福民俗活动,不光小孩子,甄珍这半吊子东北人借今天的机会也了解了些关东文化的内核。
  一段东北大秧歌拉开庙会的序幕,把气氛也炒了起来。
  排在前面的是辽南高跷队,最高的一米高的高跷上站了个孙悟空,全程张着小嘴的宝库被孙悟空发现,冲他挥了挥手里的金箍棒,小孩脸上表情如梦似幻,他把这个孙悟空当成电视里的孙悟空了,美得冒泡,不拦着,下一秒就要跟去花果山称王称霸了。
  小咕嘟对高跷队身后的地蹦子感兴趣,尤其是那个拿着烟袋锅,脸上还有个大痦子的奇怪的人,宝库对孙悟空的兴趣转瞬即逝,也看到了扭屁股的媒婆,被红枫哥哥科普后,告诉猫兄弟,“她是给人介绍对象的。”
  “喵喵。”对象是什么?
  宝库还能跟小猫对上话,信誓旦旦,“对象就是好吃的。”
  甄珍:“……”好可怕。
  秧歌队走完,庙会正式迎来游客,以前在中兴食街摆摊纯属小打小闹,这下甄珍终于见识到五百万人口的大城市人潮的汹涌。
  今天虽然晴朗,但是并不暖和,并没阻挡市民逛庙会的热情,携家带口,喜气盈盈,宽敞的商街很快被挤爆。
  逛庙会除了溜腿看热闹,最主要的目的还是吃,吃还是以小吃为主。
  甄珍小摊只做两样,炸鱼丸和烤鱼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