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厉医生家的饭-第1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老黑和小白不知道他们在干什么,于是也蹲在平板电脑面前,头靠头的凑过来,伸舌头舔一下屏幕,又歪着头看厉宁述。
  老黑伸出一只爪子搭在他膝盖上,满脸疑惑。
  厉宁述忍不住笑了声,摸摸它头,然后对舒檀道:“想拜读一下大作,你发给我,还是我自己去下载?”
  “……嗯、我发给你吧。”舒檀眨眨眼睛,抿着唇有些腼腆的笑笑。
  也不是第一次给别人看自己的论文,但不知道为什么,这次就是觉得有些不好意思。
  厉宁述扶着膝盖站起来,觉得腿有些麻,低头看她还蹲着,便温声问了句:“能起来么?”
  舒檀不能,她觉得腿麻,但又不好意思承认,于是点点头,“可以的,你先……回去吧。”
  她相等厉宁述走了以后再起来。
  厉宁述却没走,反而伸手去到她跟前,“搭把手?”
  他的手掌白皙修长,骨节分明,指腹有小小的薄茧,舒檀看一眼他的掌心干净的纹路,愣了一下,抬起头来,望见他眼里那点似笑非笑的揶揄。
  像在嘲笑她的逞强。舒檀的脸刷地弥漫上一层薄红,忍不住撇一下嘴。
  “快点。”厉宁述催了一声,男中音浑厚而有磁性,笑意若有似无。
  舒檀没有再拒绝他的好意,而是说了句麻烦了,就伸手握着他的手掌,借着他的力气站起身来。
  还没等她站稳,俩人就不约而同地松开手,相对无言,只有很淡淡的尴尬。
  “那……”厉宁述想说什么,只发出一个音节,就被舒檀打断了,“你快回去吧,黑煤球跟小白都等急了。”
  厉宁述看一眼已经蹲在门口等回家的两只猫,笑了声,点点头,“好。”
  “咔哒——”
  门锁响了一声,厉宁述拉开门,老黑和小白埋头往里冲,他也跟着走进去,走在前面的小白突然停下来,转身往回跑,赶在他关门之前,把雪白的脑壳挤出门缝,朝外头喵呜一声。
  像是在和舒檀道别。她愣了一下,随即眉开眼笑,都忘了自己还腿麻,一个箭步蹿上前,伸手揉小白的头。
  厉宁述只好又松开手,推开门,让她撸一下猫。
  直到小白不耐烦地挣脱她,这才啧声道:“行了,回去吧,记得给我发论文。”
  “好,好的,嘿嘿嘿。”舒檀撸到了猫,觉得真香,忍不住乐起来。
  跟个傻姑似的,厉宁述心说,然后摇头叹了口气,伸手关上了门。
  第二天上午,16床患者的淋巴结组织培养结果回报:马尔尼菲篮状菌 (3+),直接荧光镜检(+),舒檀看了以后,总算松了口气,赶紧出医嘱让护士给他把药用上:
  “临嘱,伊曲康唑注射液,200mg,q12h,2天。”
  “长嘱,伊曲康唑,200mg,qd,静滴,两天后执行。”
  正指导着唐静静开医嘱,张璇就进来了,“舒檀,16床能确诊没有?”
  “确诊了,马尔尼菲篮状菌病,医嘱正开着呢。”舒檀忙应道,边将医嘱单塞进打印机,边让张璇看检验结果。
  张璇看了一眼,点点头,“待会儿我们查一下这个,叫学生们都去,难得见到这样的病例。”
  顿了顿,又道:“陆标,邱文,你们也都去,虽然你们不像舒檀运气好能早早就亲自管一个,但多去看看总没错的。”
  于是等到查房,一大群人呼啦啦一起往病房涌,声势浩大得很,将病房站得满满的,一直站到了门外。
  “先跟你们说个好消息,检查结果出来,基本确诊了,不是结核,是马尔尼菲篮状菌病,现在的治疗方案是……”
  舒檀在跟患者和家属交代最新病情结果时,厉宁述正趁着门诊病人还没来,一目十行地浏览着舒檀发给他的那篇论文。
  然后打开电脑上的住院医师工作站,用自己的工号和密码登陆进去,搜索五年前的那份病历,发现一件很有意思的事。
  明明是舒檀管的病人,却挂在张璇的床上,原来当年那个值班医生是她。
  都说呼吸科的张主任看病时很大胆,有时候甚至剑走偏锋,让人看着害怕,却又偏偏能取得很好的效果。
  或许也只有这样大胆的人,才敢在明确病情后,仍然将这个病人交给一个研究生,不仅仅是有史教授在背后支持的缘故,还因为她对自己的技术足够自信,相信若是舒檀搞砸了,自己也能马上纠正方向。
  所幸没有,厉宁述浏览着页面上漂亮的病程记录,遇到张璇,对舒檀来说,或许也是相见恨晚。
  他忽然又想起自己借出去的那本笔记,也不知道她看得怎么样了,又能不能看懂。
  要不然,找机会问问她?厉宁述想道。
  “医生,厉医生,您快给我看看……太难受了……”门口这时匆匆走进来一个中年男子,手里抓着纸巾,不停地擦鼻子,鼻头被擤得通红,还不停地流清涕,坐下就开始不住打喷嚏。
  他是厉宁述的老病人了,每次季节一转换,一准会出现在医院,看着不是什么很大的问题,却着实恼人又麻烦得很。
  “来,搭个脉。”厉宁述笑着示意一下,,又问了些症状,觉得问题不大,便道,“先不给你开药,回去拿生姜和葱白武火煮沸,温服,喝了没效再过来。”
  说着将写了方子的病历本又递回去。


第十六章 倒打一耙你最行。
  四月一日,周一,昨夜刚下过一场雷雨,早起便觉得空气中弥漫着一股凉意。
  “还有两个学生,你多要一个?”一大早,中医科的教学秘书杨大可就带着两个学生挨个门诊地询问。
  一附院毕竟不是中医院,轮中医科的学生不多,有时几个月不来一个,有时又一次来一群,分起学生来就很让人苦恼。
  问到的都说自己有学生了,“一个就够,多了怕带不好。”
  杨大可心说屁的怕带不好,就是觉得学生多了麻烦,但也没办法,厉宁述隔壁诊室的同事陈子仪干脆建议杨大可自己都带了,“三楼操作不是挺多的么,有学生多方便。”
  “我们都好几个学生了。”杨大可笑道,“你真不要?多一个人能多帮你干点活啊。”
  陈子仪摇摇头,“诊室就这么大,人多了不好问诊,要不你问问厉师兄,他是不是还没学生?”
  杨大可闻言一拍脑门,“哎哟,上周五他不在,我就把他给忘了,看我这记性!”
  说着立刻往隔壁走,碰上从里面出来的门诊护士章秋月,拉住她袖子问了句:“里面没病人吧?”
  “没,咋了?”章秋月反问一句,又看一眼他身后的两个学生,“我们科来实习生了?”
  杨大可点点头,带着学生进去厉宁述办公室,“老厉,我给你送学生来了。”
  厉宁述正在泡茶,闻言抬头,愣了一下,“。。。。。。两个?咱们科这个月人丁兴旺?”
  杨大可眼珠一转,嘿嘿笑了两声,“可不是么,我特地给你留了两个学生。”
  说着指指两个学生,“康华,规培的,唐静静,实习的,都是中西医临床专业的,你都带呗?”
  厉宁述将杯盖合上,让茶汤焖一会儿,然后似笑非笑地看一眼杨大可,“老杨,你这就没意思了,这么多年同事,我还能不了解你想什么?”
  顿了顿,又问:“别人都有学生了?”
  杨大可点头,“除了主任和不要学生的,都有了,这最后两个,你干脆一起带吧。”
  厉宁述看看自己也并不宽敞的诊室,叹口气,点点头,“行吧,那这个月就让小章轻松点。”
  诊室不大,平时都是厉宁述负责看诊开方,章秋月负责其他诸如跟患者解释怎么吃药的杂事,病人进来了,有需要的把门一掩,空间刚刚好。
  可要是再多两个学生,未免太挤。
  章秋月知道这个月两个学生时,也愣了愣,然后问道:“那……厉医生,我先跟他们讲讲诊室的工作制度?”
  厉宁述点点头,“麻烦你了。”
  刚说完话,就有病人来了,唐静静跟康华就被章秋月带到门口,简单说了一下厉宁述本人的工作安排,“周一到周四,上下午都有门诊,周五一整天都没有门诊,因为厉医生要回去学校上课,周末也是休息的,我们科会诊可能多一点,还有就是周一到周三,病人也比较多……”
  等他们说完话再回到诊室,就听见厉宁述对坐在旁边的病人道:“给你开的是葛根乌梅饮'1',煮好以后当茶喝,没有改善再过来拿药。”
  病人拿着处方去取药了,一边出去一边打喷嚏,康华见状就大着胆子问道:“老师,刚才那位病人是过敏性鼻炎?”
  厉宁述闻言笑着点头说是,又道:“我这儿地方小,也没有太多要你们做的事,这样吧……你们一会儿去找陈护长,让她给你们拿把椅子,以后每天你们俩就轮流帮我开处方,刚好四天门诊一人两天,怎么样?”
  康华和唐静静都应了,厉宁述又道:“至于给你们讲课,我可能讲不了太多,要是看诊时你们有疑问的地方,一定要提出来,这样才能学到更多东西。”
  两个学生一起应了,厉宁述也没有多说什么,只说后面的柜子里有书,平时没事可以看看。
  正说着话,由于有病人来了,恰是前几天来过的老病人,说自己已经好多了,“就是想来问问,还要继续喝生姜葱白水么?那玩意儿不太好喝。”
  “药哪有好喝的。”厉宁述笑了一下,又重新给他把脉,确认他的鼻炎已经进入稳定期,然后开了新处方,这次是玉屏风散。
  白术、防风、黄芪,另外交代道:“你回去之后去买点粳米,注意不要买成籼米或者糯米了,然后呢,一剂汤药你煮两次,每次煮开后再小火煮二十分钟,倒出来晾一下,两次加起来能有一千毫升左右,用药汤来煮粥吃,可以长期吃的,改善体质增强免疫力。'2'”
  病人点点头,“那。。。。。。一次要用多少米?”
  “50克。”厉宁述应道,又交代他,“你要是吃着还可以,以后就拿这个处方去中药房捡药,急性期发作的时候,还是要上医院来,这个只能是你急性期过了,没什么明显症状的时候巩固药效吃的,记得了?”
  厉宁述怕他记不住,还又特地写在他的本子上,等他出去了,才转头问康华和唐静静:“玉屏风散的方歌记得么?”
  俩学生愣了一下,最后还是康华反应得更快些,忙张口就背:“玉屏风散用防风,黄芪相畏效相成。。。。。。呃、白术益气更实卫,表虚自汗服之应。”
  “背得不错。”厉宁述满意地点点头,又嘱咐道,“一些常用的汤剂,比如麻黄汤、桂枝汤之类,还是要熟记,回去多背书,遇到了类似的病人我会抽查的。”
  要是顾琅在此,肯定会说果真是罗老爷子的学生,爱抽学生背书这件事,可能是师门传承。
  四月,按照原来的工作安排,舒檀要开始出门诊,以前也出过,但都是替同事顶班,这次不一样,是固定工作安排了。
  她的门诊日恰好安排在周一下午,短暂的午休过后,刚刚下午两点,还未到下午开诊时间,她就已经到了诊室。
  这是一间狭小的诊室,进门靠墙放着桌椅,三把椅子,椅子后面没多远是蓝色的帘子,窗边是检查床,靠墙的角落放着一个铁皮文件柜,里面放着许多检查用具和药品——一附院绝大多数诊室都是这样的布置。
  唐静静出科后,舒檀这个月新带了一个规培生,她叫她小林。
  正是春季花开时节,早晚温差还是有些大,加上临近清明,雨水渐多,来呼吸科看感冒、哮喘和鼻炎的患者多不胜数,两点半还没到,门外就已经排起了队。
  舒檀看看时间,回头问小林:“准备好没有?我们要开工了。”
  小林点点头,走过去打开门,舒檀伸手点了一下叫号系统上显示的递一个名字,没一会儿就看见一个穿着鹅黄色裙子的女生走进来。
  一整个下午的忙碌从此开始。
  下午四点多,小林发现系统上排号已经到了六十,忙提醒一句:“师姐,已经拍到六十号了。”
  舒檀打门诊一开就只顾着埋头看诊,来一个看一个,一个出去又紧接着进来一个,她不记得看了多少个病人,只觉得好像永远都看不完似的,直到小林这声提醒。
  她忍不住吸了口气,低声道:“你去跟护士说一声,让挂号处停我的号。”
  小林应了声出去,和一个病人擦肩而过。
  “医生,我来看看哮喘。”病人一坐下就迫不及待地说了句,“看过好多医生了,都那样,我就想换个医生继续看看。”
  这是个三十出头的女病人,有些偏胖,脸上有零星散在的红疙瘩,据自己所说,是自幼患有支气管哮喘,伴有荨麻疹,“到了读中学的时候,发作得更厉害,三天两头就要来一次的。”
  “也住过还几次院,开始还行,后来次数多了,不知道是不是有了耐药性,吃得药慢慢不太管用了,药量也加大。。。。。。”
  舒檀顺着她的讲述,已经翻阅了大半她带来的就诊资料,从记录里看,她用过的激素真不少。
  于是问了句:“你月经怎么样?”
  病人顿了顿,摇摇头:“这些年就没准过。”
  舒檀点点头,给她开药时谨慎许多,不愿意轻易给她加药,因为副作用避免不了,“晚上更严重么?”
  她一边写病历本,一边询问着想知道得情况,然后记录下来,小林一边看她写了什么,一边将她写的内容记录上电脑。
  舒檀写完处方,将本子递给小林录入电脑,然后有些犹豫地多问一句:“你以前看过中医么?”
  病人愣了一下,随即点点头,又摇摇头,“很久以前吃过一段时间,但没什么用,就不吃了。”
  舒檀点点头,又道:“那。。。。。。你现在愿意再去看看中医么?说不定你以前只是没有碰到对的医生。”
  顿了顿,她实话实说道:“你现在的问题,西医的治疗方法有限,能缓解,但断不了根,你也看到了,经常反复发作。”
  大多数病人来了医院,都是很信任医生的,自然是医生说什么他们就听什么,当即便点点头,“您有医生可以推荐么?”
  舒檀闻言莫名松了口气,笑道:“我们医院就有,中医科的厉宁述厉医生,我先前在他那里看过几例像你这样哮喘了几十年的病例,效果都不错,说不定对你也有帮助。”
  病人闻言顿时一喜,眼睛都亮了,忙点头应道:“那我等下就去。”
  舒檀微微一笑,点点头应声好,又叫她注意多休息,云云。
  下午五点过一刻,中医科门诊的病人渐渐都散了,厉宁述同两个学生说着话,问一下他们的学习安排之类的问题,单等着五点半一到就下班走人。
  “老师,有新病人。”唐静静闲着没事做,刷新着系统,无意中看到一个刚挂上的号。
  厉宁述一愣,有些惊讶,“刚挂上的号?”
  唐静静应了声是,紧接着他们听见门外的走廊响起一阵脚步声。
  “请坐,哪里不舒服?”厉宁述示意对方坐下,看她有些喘气不匀,可能是走得太着急了,便不急着给她把脉。
  问了现病史,发现这个患者的问题有些棘手,等稍后再把脉,又发现她两边的脉象不太一样,是又弦细左沉细,听诊喉中又很响亮的哮鸣音,结合她说自己发作时是夜间加重,甚至不能平卧,再看舌苔,厉宁述总算心中有数。
  他翻开患者的门诊记录本,意外地看到了舒檀写的诊疗记录,时间就在今天,顿时愣了一下,“你今天还看了呼吸科?”
  病人点点头,“是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