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黄金渔村-第60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敖沐阳没听说过潮盐,贡盐他知道,但王家村也说他们古法晒出来的盐以前是贡盐,那么以前皇家到底能吃多少盐?是他们口重还是他们喜欢腌咸菜?
这是一处潮盐晒场,现在盐的命脉被国家把控,但如果不是为了食用和工业使用,那地方也可以私自晒盐,当然得向上级有关部门进行报备。
潘阿堂带他参观盐场,然后说道:“我们看到了你们那里自己晒盐卖给游客,被游客当做特产礼品买回去,于是我们也就有了这想法。”
敖沐阳明白他说的是王家村的情况,便把杨树勇的盐旅游项目给介绍出来。
潘阿堂听的很认真,他说他们也打算自己晒盐然后卖给游客,从旅游业中分一杯羹出来。
政府旅游局涉及到了岛上营运的各个行业,从生活到娱乐,主要市场都被他们占据了,这样当地人要从游客身上赚钱,那就得剑走偏锋了。
第1493章 给你拍个照
他起初的猜想是对的,潘阿堂还是挺想通过他来了解一些旅游发展窍门的。
从长期生活角度来说,潮岛不是好地方,这里与世隔绝,物资匮乏,气候终年高温且潮湿,让人不爽。
但从短期生活也就是旅游方面来说,这里却很不错,岛屿风情极为突出,有众多未经人工斧凿的自然风光。
比如说,潮岛海上有烟云望日,当地朝阳不是从海面上升起,而是因为早晨海面上雾气大,它都是驱散雾气后直接出现,这样就像是诞生于海雾中一样。
比如说,潮岛有山,山上有白峰积雪,白峰和积雪依然是雾气,当雾气浓密的时候,山峰会变成雪白色,因为独特的地理环境,雾气不会无边无际,而是在山顶位置固定下来,像是一团雪一般。
再比如夕照罗汉石,岛上山峰鬼斧神工,在西侧一面有块巨石镶嵌在岩壁上,它的样子如同老僧,双腿盘膝、双手合十,低头闭目,一切就跟人工雕刻出来的一样。
这样每当夕阳西下的时候,余晖从西方洒落下来,正好会照在这石头上,就像是佛祖撒金辉于罗汉赐以金身。
除此之外岛上还有望夫礁、霸下驼木、白马踏浪等自然景观,并称潮岛十景,各有特色,这是龙头村所不能比的。
只是这些风景并没有能在网上红起来,导致潮岛有些默默无闻。
如果潮岛在敖沐阳手中,那他肯定能让这岛屿响彻全国乃至全球。
潘阿堂带他顺山路往山上走,敖沐阳先去看了霸下驼木,这是一块仿若巨龟般的山石上长出好几棵树木的情景,山石经过人工雕琢,更像巨龟,背上驮着碧绿树木的场景令人惊叹。
他坐在石头上合了个影,然后摇头道:“是谁把这石头给雕刻过了?以前岛上的居民吗?”
“不是。”潘阿堂回答道,“是岛上老族长吩咐这么干的,原来这个石头乌龟没有现在这样活灵活现。”
敖沐阳继续摇着头说道:“错了,现在游客喜欢的就是原汁原味的自然奇观,其实不应该动它的。”
潘阿堂眨眨眼问道:“是吗?游客怎么会这么奇怪?不是这石头越像霸下越能吸引人吗?”
敖沐阳简单的说道:“神秘的不是最美的,但却是最能诱惑人的。”
潘阿堂一愣,然后顿足道:“啊呀,一点没错,这就跟女人一样,脱光了有什么好看的?得披着纱衣才好看!”
这下子轮到老敖发愣了,老爷子这悟性有点特殊啊。
沿着盘山路一直走,到了山峰西侧后便是金身罗汉庙。
庙宇依据罗汉石所建,规模不大,跟他们镇上的二圣庙差不多,院墙刷了红漆,木门刷了黑漆,倒是崭新,却失去了味道。
庙里烟雾飘渺,一座有一米高的大铜香炉摆放在大殿门口,来往的游客不少,但去点燃香烛的不多。
敖沐阳想要去上一炷香,结果他去买香烛的时候有人给他一份菜单,上面明码标价,最贵的香烛套餐2888,最便宜的细香是88,三柱起卖!
这样他就明白了上香游客如此稀少的缘故,除非是虔诚信徒,否则谁愿意挨宰?
他不差钱,买了三根筷子粗细的香插进了香炉里,总共花费564……
在他上香的时候,他听见有游客窃窃私语:“人傻钱多。”
上了这三炷香,敖沐阳对参观庙宇失去兴趣,反正只是一座小庙罢了,他便出去等待落日,欣赏夕照罗汉石的美景。
从山上俯瞰这座岛屿,自有另一般风情。
山上峰峦奇雄,树木郁葱,山下市井繁华,人流如织。
因为岛上潮气实在是大,傍晚时分竟然也会起雾,这在龙头村很罕见,龙头村那边是到了半夜开始起雾,持续到早上。
雾气出现的早,涨势也快,随着淡淡的雾气自海面升腾起来,海风吹拂海雾漂上岛屿,这时候从山上往下看,看到的便是一片迷离。
海上的平流雾也是一种美景,此起彼伏,笼罩住海岛后就像低垂的银幔,岛上的木楼像是挂上了白色轻纱,让人遐思联翩。
终于,夕阳开始西落。
金红色光芒照耀在西侧山峰上,敖沐阳眼前那低头的罗汉石上光芒闪闪,像是披着大红袈裟。
敖沐阳忍不住掏出手机开始拍照,实在是天上人间。
有人抱着相机过来问道:“帅哥,要拍照吗?”
敖沐阳点头说道:“好的,谢谢。”
他把手机递给那青年,青年笑着摇摇头举起相机道:“用我这个,我这是拍立得。”
青年是拍照老手,他从侧面取景,这样落日光芒便不会影响相机曝光,敖沐阳和罗汉金身同时跃上一张照片。
看着这张照片,敖沐阳满意的点头:“很棒,非常美,非常感谢。”
青年低调的笑道:“不用谢,二十元。”
敖沐阳惊愕道:“啊?还要钱?”
青年说道:“对呀,不赚钱的话谁会主动给你拍照片?裸照吗?裸照或许会,不过我们岛上没有裸照。”
事是这么回事,可老敖真以为这青年就是看他长得帅,然后主动给他跟罗汉石合影,他在村里遇到过不少摄影爱好者找他做模特。
青年催着要钱,敖沐阳心里不舒服,他不缺这二十块钱,但总感觉自己是被人算计了。
于是他索性将照片还回去说道:“那我不要这照片了。”
青年不满意了,他收起笑容道:“你什么意思?我给你拍出来了你又不要了?这是戏弄我呀?”
敖沐阳冷哼道:“你刚才也没说要花钱呀,这种涉及消费的事你好歹得征求我的意见吧?我跟你说小伙子,你这涉嫌欺瞒消费者。”
青年把相机带子挂到脖子上准备发火,不远处的潘阿堂发现了他们的冲突,迅速走来说道:“蚵仔健,你个烂仔想干嘛呀?得罪我们贵客呀?”
两人相识,看到潘阿堂出面青年便委屈的说道:“阿伯,是我被欺负啦,这哪里来的贵客?我问他拍照不拍照,他说拍,我给他拍了以后他又不给我钱。”
潘阿堂看向敖沐阳,敖沐阳便感觉尴尬了。
第1494章 协会责任
敖沐阳把事情交代了一遍,他注意到当自己说到以为这个名叫蚵仔健的青年是因为自己的英俊而主动帮忙照相的时候,青年脸上明显露出了震惊表情。
他在心底原谅了这少不更事的小年轻,如果这是在他的地盘,对方敢如此质疑他的英俊,那他会让对方在自己的社会主义新农村铁拳下鬼哭狼嚎。
潘阿堂打了个哈哈,他调和道:“这是个误会,都是误会,算了,算了吧。”
看在他面子上,敖沐阳掏出五十块钱递给了蚵仔健,后者挺不好意思的,不过还是接过了钱去,同时表示愿意再多给拍几张。
敖沐阳给了他台阶,与潘阿堂来了个合影。
但在他心里,他已经对潮岛的旅游业前景不抱以希望了。
岛上的人对旅游业有误解,旅游业是服务业,他们却当成了工业——印刷钞票的那种行业。
龙头村以一村之地却响彻全市全省,靠的不光是山景海景和海里的萌宠,更重要的是那股淳朴的渔家风情。
说的透彻一点,龙头村不是卖景色也不是卖服务,他卖的是情怀。
现在这年代什么最值钱?情怀!要不然你以为锤子那破烂儿怎么还没有倒闭?
敖沐阳走下山的时候回头望,然后感觉有些遗憾。
潮岛的旅游资源真是先天强,可惜没有正确的人来掌舵。
岛上山水俱全,景观众多,且因为远离大陆,故而完好的保留了上世纪早些年代的建筑风貌,岛上村庄里的居民要是换上蓝工装或者绿军装,那村子可以直接回到上世纪的七十年代。
就说这一点便能吸引好些怀旧的人来旅游,当然要是走这个方向的话,那早期投资会更大,且得有合适的宣传工口。
岛上的旅游资源远比敖沐阳想象的更多,休息了一晚上后,他们以为第二天要正式去学习人家协会的工作流程了。
结果,穆会长亲自带队,又带他们去岛上的博物馆进行参观。
这座博物馆的全名是潮岛航海博物馆,占地面积很大,比岛上的镇政府大楼还要大,它里面舍友中国造船史、海运史、航海技术史、海上军事史、郑和纪念馆等等专题展室,总面积能有几千个平方。
被带到博物馆后,袁昧京就有些纳闷:“咱们不是来学习的吗?这是来参观旅游的吧?”
跟他走在一起的朱昌荣笑道:“习惯就行,机关外出学习都是这样,大家一起走走看看,然后不就学到了吗?”
敖沐阳看了两人一眼,朱昌荣注意到后又找了个话题,然后跟袁昧京热切的攀谈起来。
昨天他跟潘阿堂去山上游玩,另外四位副会长却两两结成了攻守一体的队伍,其中朱昌荣便跟袁昧京聊到了一起。
博物馆的正中展室面积最大,里面是一系列船只,最早的是一艘陶船,隶属于汉代,属于国宝级别的文物。
整个博物馆里的珍宝很多,所以地方武警在这里驻扎了个小队,特意来配合博物馆的保安部来保护这些古董。
他们检票进入博物馆后,穆东成充满自豪的指着面前的船舶介绍道:“大家可以随意看看,从汉代一直到近代,我们的博物馆保存了好些时代的特色渔船,比如说这个,这是隋朝的双体船,隋炀帝开大运河之后,就是这种船在河道里运作不休,将南方出产的粮食源源不断的运往了北方……”
除了汉代陶船、隋朝双体船,另外还有许多种船只,卷腰葫芦舟、独木舟、木帆船,等等等等。
他们往预展室走,里面竖立着一只巨大的双齿铁锚,锚高有一米半,锈迹斑驳,上下漆黑,附着着许多干涸的牡蛎皮。
穆东成给他们介绍,说这是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出自名门,乃是北洋水师定远号管带总兵刘步蟾当年巡防江浙海域时候,特意到了潮岛,早在明清时代这里可是国家海防重地。
刘步蟾为祈神佑,特意锻造了这样一条巨大铁锚沉入海里,上面有精心雕琢的海事兵书内容,以显示其保卫海疆的意志和决心。
当天他们就参观了博物馆,将整个博物馆给转了一圈,各种文物、典籍、航模、图片等资料研究了个遍。
转过一天来还是参观活动,这次他们改成了参观以潮岛为主体的周边海岛渔业养殖田。
群岛海域宽阔,水质肥沃,自然生长的藻类有上百种,鱼虾蟹贝的种类数不胜数,加上这里还是百鱼洄游的必经之路,海洋捕捞资源自然是得天独厚。
曾经就是这里出产的大小黄鱼最多,当年敲罟作业最凶的也是这里。
穆东成提到了这件事,当时他和潘阿堂就意气消沉起来,大小黄鱼从曾经的四大经济鱼类变为如今的四大超珍稀经济鱼类,就是拜当地渔业所赐!
当地渔业协会也是吃了这个教训,很早就打破了靠天吃饭的传统生产模式,实行了由自然捕捞为主向人工增养殖为主的战略转移,走上了以养兴渔的道路。
“现在我们渔业协会辖下的海带等藻类放养面积稳定在了五百平方公里的面积上,鱼虾蟹养殖田总面积也有近两百平方公里,还建起了鲍鱼越冬及养成、海参海底播养、海胆移植等场区……”
提到渔业协会这些年的成就,穆东成的脸上露出了骄傲之色。
敖沐阳几个人互相对视一眼,然后顾不上自己心里的小九九,赶紧凑到一起讨论起来:
“咱们协会的任务很艰巨啊。”
“这边的渔业协会也太能干了吧?咱们的渔业局是不是都没有这些成就?”
“回去咱们也开展几个养殖工作?怎么弄啊各位?”
听到他们的讨论声,穆东成脸上的笑容越来越浓,他又展示了一个重量级的项目,那边是鱼藻参立体养殖。
一片海洋养殖田,上层养藻,中层养鱼,下层养海参,最后可以同时进行收获。
这是个技术含量很高的项目,穆东成给他们进行了详细介绍,因为不同的鱼、藻、海参生长速度不同,为了可以同期收获,就得在不同时间段往里投放不同的种苗。
“这样有什么好处呢?那就是同期收获,可以让一片海田在某个时间段变得空白,到时候可以对多片海田开展轮耕轮植的工作,尽量的保护海洋水质……”穆东成继续介绍道。
第1495章 炖老母鸡
愉快的时间总是短暂的,一个周的日子很快结束,参观考察和学习工作就这么结束了。
他们跟着穆东成等人把群岛渔业协会给参观了个遍,这是真正的寓教于乐,他们可算是开了眼界。
踏上回程的时候,五位副主席在船头迎风而立。
海风猎猎,心念烈烈,浪潮翻涌,思绪激荡。
皮语言问沈志律道:“老沈,你在想什么?”
沈志律颇为激动的说道:“我在想咱们协会的发展宏图,这一趟咱们收获可大了,有兄弟协会的发展蓝图做指示,有他们的结果来激励,咱们可要大踏步的去发展呀。”
皮语言点点头,又问袁昧京道:“袁老师,你想的是什么?”
袁昧京感叹道:“咱们半岛资源丰沛,但有些工作起步太晚,又缺乏系统的指挥,导致咱们错过太多良机,我在想啊,咱们回去可得争分夺秒了,争取赶上兄弟单位的发展进度,争取以后能弯道超车!”
皮语言又看向朱昌荣,但他随即想到了朱昌荣来自系统内部,这种官场套话最是擅长,便赶紧转头看向敖沐阳问道:“小敖,你在想什么呀?”
“我在想我媳妇。”敖沐阳很实在的说道。
原本想要等询问过后自己再来个总结发言的皮语言无话可说了,氛围一下子变了。
敖沐阳知道这四人不喜欢自己,不欢迎自己待在队伍里,他也不喜欢这四个人,所以便主动离开船头去了船尾自己安静的待着。
渔场抵港,正好有一般轮渡前往村里,于是他直接没去找领导汇报工作,上船先回家。
皮语言四人和其他去参观学习的人员争先恐后往渔业局赶,跟秋天洄游寻找雌鱼的雄性马鲛鱼似的。
外出这一周时间不算长,但中秋进入深秋,这是时令发生了变化。
可能是习惯了群岛一带的温热气候,突然回到红洋,敖沐阳便感觉天气有点冷了,恰好这是下午时分,他带的衣服不够,回到村里后就缩着脖子、抱着膀子往家里走。
正在码头上摆摊的敖沐东看到了他,咧嘴笑道:“呀,龙头回来啦?龙头你终于回来啦?龙头你可算是回来啦!”
敖沐阳问道:“你就这么想念我?”
敖沐东点着头嘻嘻笑道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