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黄金渔村-第1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敖沐阳在水里看的服气,这人模狗样!
  将军额头的白毛不知道怎么回事,长的速度很快,可能是它身上其他地方的毛会根据季节退换,这白毛没有掉过,一直野蛮生长,如今得有他小指长了。
  不过考虑到这撮毛应该攒了五六年,其实长的也不算快。
  他潜水下去,在一片海底的礁石区发现了大片牡蛎,也就是俗称的海蛎子。
  这东西长的跟礁石很像,个头大的跟成人巴掌似的,它们汇聚在一起成群成片,很是可观。
  牡蛎喜欢生活在坚硬的海底区域,这叫牡蛎床,一般位于或深或浅的海水或有盐味的河流入海口。
  和鱼虾不同,牡蛎是可以雌雄同体的,它们一次可以产卵数十粒,然后在外套膜中受精、孵化,最终幼虫脱离母体固着到海底,开始它们的一生。
  另外它们一生就两件事:开合贝壳捕食和繁殖。这种繁殖和生长方式决定了一旦出现牡蛎床,就会有大量牡蛎出现。
  现在他就碰到了一个牡蛎床,这里海水不深,只有七八米,平时来来往往的渔船可不少。
  一直以来没人发现这个牡蛎床,很可能是人们习惯性认为近海没有什么渔获,就没有去海底搜索过,侥幸给敖沐阳留下了这么个赚钱机会。
  “经验主义要不得啊。”敖沐阳摇摇头,然后从船上拿起一把锤子和铁凿子潜入海底。
  野生牡蛎价值很高,毕竟这是一种营养特别丰富的海鲜,素有海中牛奶之称,富含大量蛋白质和人体所缺的锌,在市场可以卖出不错的价格。
  牡蛎床上,大量牡蛎缓慢的开闭贝壳,在闭壳肌支撑下,它们过滤海水,通过振动腮上的纤毛在水中产生气流。
  这样水进入腮中,里面的悬浮颗粒被粘液粘住,腮上的纤毛和触须按大小给颗粒分类,小颗粒是食物,大颗粒是垃圾,会运到套膜边缘扔出去……
  敖沐阳潜入海底,他带动水流出现剧烈变动,牡蛎们敏感的发现了环境变化,立马闭合了贝壳。
  捕捞养殖的牡蛎很简单,牡蛎床是人工制作,上面有很多结实的网子和绳子,最终收起来就行。
  但捕捞野生牡蛎就比较费劲了,它们牢牢贴在礁石上,如果是潜水捕捞,那一口气只能够捞上两三个。
  敖沐阳没有这个担忧,他在海底将凿子插进一块礁石中,贴着礁石用凿子一下下凿了起来。
  锤子在水中有浮力,他不便用力,有点事倍功半,不过比起普通人来说他这已经很轻松了。
  手里握着锤子和凿子,他腰上有个网兜,凿下来一个牡蛎就装起一个,等到装上一批后,他就浮起来将网兜托出水面。
  剩下的事就是将军的了,它会叼着网兜爬上船,将网兜拉上去,这是水猎犬从小训练学会的技能,它们是渔民的好帮手。
  不过将军没接受过训练,不太懂这个,看着敖沐阳将网兜递给自己,它就用爪子拨开了:不要,我不要这个。
  敖沐阳指着船上道:“叼上去,你得拖上去,这个也不会?这个不是天生的吗?”
  将军一脸懵逼,看着敖沐阳反复做手势,它用舌头舔舔嘴巴游回去爬上船,然后回头看主人。
  敖沐阳无奈的招手:“你过来,你叼着这个回去,你自己回去干吗?”
  看到他招手,将军摇摆尾巴开心的游了过来,绕着他一边游一边舔他的脸。
  “行了行了,不是叫你下来玩。”敖沐阳将网兜递给它,塞进它嘴里,“叼着这个回去,上船上去。”
  将军又用爪子推开,不要,不要这个……


第39章 修学校
  费尽心思教导将军学会了拖网兜,一人一狗合作着撬了好些牡蛎下来。
  后面,一辆铁皮船拖着舢板开到红洋市,敖沐阳给了两百块的拖船费,然后自己划着舢板去了老孙头小厨所在的海域。
  海边沙滩上有不少人在玩,看到敖沐阳划着船、船上坐着水猎犬,有些人颇为羡慕,纷纷拿出手机相机来拍照。
  等到了老孙头小厨所在位置,他划船靠岸后,这里海滩也有游客,有人就羡慕的说道:“哥们,你是来卖鱼的吗?你们日子真好,欣赏着海景就把钱赚了。”
  听了这话,敖沐阳苦笑着摇摇头道:“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什么意思?”那人不懂。
  敖沐阳没解释,懂的人自然懂,不懂的多说也没用。
  其实生活和工作都是这样,只看贼吃肉没见贼挨打,这东西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结果游客们把他的行为当做是渔人的风范,认为有一种超脱凡尘的洒脱,于是更加羡慕了:“真有范儿!”
  他给老孙头打了电话,老孙头擦着手跑出来。
  看到一船的牡蛎,老孙头眼睛一亮道:“野生的?”
  敖沐阳拍拍船头道:“全野生的,你自己来看。”
  海边的人都知道,养牡蛎不需要什么饲料,它们靠滤食海里的浮游生物为生,这样也就无所谓养殖与野生的区别了。
  实际上这只是对外说辞,养殖牡蛎还是要投入饲料的,一定海域中的浮游生物含量是定量的,光靠海水中那点浮游生物能养活多少牡蛎?
  海洋养殖场里,一片牡蛎床上的牡蛎数量得是野生牡蛎是数十倍,密度非常大。
  为了让它们长得快,肯定得让它们吃饱喝足,这种情况下海水中的天然浮游生物不足,需要往海水中添加。
  吃牡蛎一吃营养二吃口感,养殖牡蛎生长快,营养含量自然少,而且长得太快导致口感也不好,咀嚼起来跟面团似的,缺乏嚼劲。
  老孙头随意选了几个牡蛎用撬刀打开,里面是带黑边的白黄色嫩肉,他挖了一个塞进嘴里,然后一脸赞赏的点头:“好,怎么卖?”
  敖沐阳道:“你看着给吧,反正咱们不是一锤子买卖。”
  老孙头大笑:“我以市场上的价格给你,一斤十五块钱,行吧?”
  敖沐阳点头:“可以。”
  牡蛎这东西不是爱好者或者有钱人一般不会去吃,它就是个大壳子,两边贝壳跟石头块似的,买一斤牡蛎,有八两是贝壳。
  野生牡蛎的贝壳更厚,因为它们得防御天敌攻击,一斤里面更没多少东西。
  但即使这样也是野生的更贵,这季节普通牡蛎十五块能买两斤、三斤甚至品相差点能买到四五斤,可野生的只能买到一斤,而且在市场上很难买到,一般是直接供应酒店,然后酒店论个卖。
  老孙头按市场价买下而不是批发价买,算是有良心。
  这一船牡蛎有三百斤,老孙头给了他四千五百块。
  牡蛎要吃新鲜,但它不是出水死,可以用海水暂时养起来,这批牡蛎足够老孙头的小店消化几天了。
  看到他送来一船野生牡蛎,旁边的饭店老板闻讯而来,纷纷递给他名片和小礼物:
  “兄弟,再有好货给哥哥个电话。”
  “明天还有海蛎子吗?给我准备个一百二百斤。”
  “钱好商量,兄弟,鱼虾蟹贝,只要野生货,你带过来我都能吃。”
  随着老百姓逐渐有钱,吃货陡增,大家对于食物开始考究起来,野生海鲜越来越受欢迎。
  敖沐阳收起名片笑道:“我会给你们电话的,不过得让你们自己去拉了,我可不会再送过来。”
  他这次来就是打响名气的,要是让他每次都来回奔波,那太浪费时间和力气了。
  又去买了一些东西,再随着一艘渔船回到龙头村,这样时间就是下午了。
  敖沐阳上岸后碰到渔家乐的老板敖沐风,后者说道:“咦,阳子,你没去学校?”
  “去学校?去什么学校?”敖沐阳纳闷。
  敖沐风道:“这不是九月要开学了吗?鹿老师觉得得提前收拾学校,上午村委大喇叭喊过了,让咱们去帮忙收拾学校,可他妈的没钱谁去啊?”
  敖沐阳皱眉道:“没钱就不去?在学校上学的还不是咱们村里的孩子?”
  敖沐风讪笑道:“阳哥你别对我发火,我家娃才两岁,还不到上学年纪。再说,即使到了上学年纪,我也要把他送去城里,这在村里上学能行吗?”
  然后,他又贼笑道:“你不也没去吗?”
  敖沐阳被噎了一下,道:“我这就去。”
  学校小学在村后大龙山的山腰上,那可是有段历史了,以前是村里的私塾,后来成为小学,周边三村五寨的人几乎都是这里毕业的。
  选址于山腰,这是基于风水考虑,高山挡邪风、迎面水送才,另外学校建在山上,学生们的位置就高于地上的人,这叫‘压人一头’,寓意是出人头地。
  敖沐阳知道这没用,否则龙头村小学多少年了也没出个高官巨富?
  踩着山路,学校出现在他视野中。
  校园的铁栅栏大门正对山路,大概有四五米宽、三米多高,栏杆上锈迹斑斑,内外长满杂草。
  门口两边的影壁上各有一行模糊的字,风吹雨打之下字迹已经看不清楚,不过敖沐阳知道写的是什么,他早就牢记于心:
  “路虽近,不行不到;事虽小,不为不成!”他喃喃说道,入目所及之处,皆为破败。
  看着这破烂校园,敖沐阳心里有一种无力感。
  就这样的学校,怎么让孩子们回来上学?他以为县里拨款已经将学校修缮过了,现在看来所谓的‘复学’就是个噱头罢了。
  不过此时校园里好歹有一些活力,有几个少年在里面忙活,带队的是鹿执紫。
  此时的鹿执紫和他刚见面那会不一样,她头上包了块布做头巾,身上换了一套迷彩服,手上戴着劳保手套,俏脸上有一块块灰尘,哪里还有之前风采动人心的姿态?
  敖小牛看到了敖沐阳,叫道:“阳叔,你来了。”
  鹿执紫回过头来笑道:“太好了,又多了一个人。”
  敖沐阳苦笑道:“抱歉,我很早就出海了,不知道这档子事,要不早来帮忙了,对了,就你们几个?”
  “还有我。”灰头土脸的敖富贵从窗户冒出头来,他直接光着膀子,汗流浃背,好像泥人。
  既然来了学校,那没说的,他得下手帮忙收拾。
  可这一下手他有点懵,学校太破烂了,要收拾出来太难了!
  而且这活也不应该是老师带着学生干,他掏出手机道:“先不用干了,我给村长打电话,看看这到底什么意思,复学就这么复?这不是胡闹吗?你们休息,回去洗刷,晚上我给你们做好饭吃!”


第40章 野菇子
  电话打过去,一直提示不在服务区。
  敖富贵擦着脸上的灰道:“不用打了,那老货肯定出海去了,它酿的他哪天不出去?反正龙头号从来闲不住。”
  敖沐阳道:“当着孩子的面别说脏话了,得,咱们下山准备吃晚饭。”
  鹿执紫招招手道:“先帮我把屋后头收拾一下,有不少木头堆在那里,我怕这刚下完大雨这里潮湿,吸引蚊虫、滋生太多细菌病毒。”
  学校很小,操场和房屋各占一半面积,操场在东边、房屋在西边,之间有一道带拱门的墙壁间隔。
  房屋布局是田字形,‘田’字内的‘十’字是两条路,南北走向是主路,路的北面入口就是校门口,南边是个大影壁,上面绘有雷锋同志抱着冲锋枪战风雪、卫边疆的图像。
  然后,以这条路为界分别有两排房屋,西边两排面积较小,前面一排是教师宿舍、后面一排是办公室和会议室。
  路东边两排是教室,每一排有三个房间,合起来六个房间就是六个年级,每个年级一个班。
  木头堆积在教室房屋后面,敖沐阳去看了看,多是杨木和槐木,已经堆积好些年了,虫蛀鸟啄,破败不堪。
  这里阴暗潮湿,加上刚下完雨,木头上长了好些蘑菇。
  蘑菇从树皮上长出,菌盖有大有小,大的有六七厘米,小的跟指甲盖似的,这些菌盖表面光滑,上头凸起来很像斗笠,颜色是浅土黄色和奶油色。
  看到这些蘑菇,鹿执紫说道:“先把蘑菇清除掉,大家小心,可能有毒。”
  敖沐阳摇头道:“没有毒,不光没毒,这些蘑菇还特别好吃,咱们晚饭有着落了。”
  大龙山上树多木头多,雨后总能长出野蘑菇,他们叫这种蘑菇为野菇子,认为是草菇的一种。
  但敖沐阳在京都混过之后,他觉得这蘑菇更像是一种名菌,那就是享誉中日韩的鸡枞菌!
  地理百科上说,鸡枞菌在中国生产于云贵川地区,其他地区罕见,敖沐阳现在细看,觉得这就是‘罕见’的鸡枞菌。
  特别是这些枯木上有白蚁窝,很多白蚁在攀爬,这更能证明蘑菇的鸡枞菌身份:
  据他所知,鸡枞在自然界中会和白蚁共生,白蚁构筑蚁巢的同时培养了鸡枞的菌丝体,形成一个共同的生态系统。
  如果这确实是鸡枞菌,屋后的木头就很珍贵了,只要有菌丝保存下来,那条件合适的时候就会源源不断有鸡枞长出来。
  鸡枞号称百菌之王,营养丰富、味道超美!
  他亲自出手,将长大的菌子都摘了下来,不管它们是鸡枞还是野菇子,总之特别美味,这是珍贵的食材。
  摘下菌子,他找了个叫敖小娣的姑娘小心拿着:“别弄坏了,咱们今晚就吃这个。”
  鹿执紫担心的问道:“真的能吃吗?”
  敖沐阳笑道:“待会你再问。”
  发现了野菇子,这些木头就不能随便扔掉了,敖沐阳让敖富贵回去推了车子,将木头小心的搬上车子推下山,放到他家老宅院墙后面。
  老宅院墙背面更是潮湿,很适合野生菌生存。
  沿路下山,他们去了敖沐风的渔家乐。
  村里的渔家乐收拾的别出心裁,敖沐风家的院子上没有遮阴网,而是扯起了绳子,上面爬满了葡萄藤蔓。
  这样夏季葡萄藤蔓茂盛可以遮阴,冬季枝叶落下不会挡光,秋季还有葡萄可吃,春季又有绿叶绿芽欣赏,一年四季都可享受它带来的好处。
  看到敖沐阳和鹿执紫带着十多个孩子到来,敖沐风笑道:“两位老师,这是搞啥?校园活动?”
  鹿执紫去洗澡,敖沐阳道:“风子你少叨叨,去弄点水果犒劳一下孩子,你们这觉悟还比不上个孩子,人家孩子都去干活,你们不去?”
  敖沐风尴尬的转移话题:“呵呵,我不是要看店吗?不过鹿老师厉害,这才来了两天就把学生给串起来了?”
  一个孩子说道:“是小牛找我们的,鹿老师给我们买冰糕和零食来着,真好。”
  敖沐风去洗了苹果桃杏和樱桃之类,敖沐阳拿了菌子去他厨房,道:“我用一下,今晚在你家吃饭。”
  “顺便帮我弄几个菜呗?”敖沐风腆着脸笑道。
  敖沐阳没理睬他,将野菇子迅速清洗干净后放在架子上沥水。
  他看到厨房里肉菜齐全,就做了两道鱼、炒了一锅辣子鸡和一锅混编舰队。
  所谓混编舰队,就是各种贝类下锅做大锅饭,用的贝类有扇贝、青口、蛤蜊、贻贝、蛏子、文蛤等等。
  正好,这些菜做完,野菇子的水分沥干了,他撕成一条条,问道:“风子你家的猪油呢?”
  敖沐风指着架子道:“干啥?沃日我就熬了那一点猪油,你可省着点。”
  敖沐阳挖了一碗倒进锅里,只要小火这些猪油就融化了,散发出一阵动物油独有的浓香。
  油锅沸腾,他放入野菇子使劲炸,顿时,一阵噼里啪啦的油爆声响起,原本铮亮的鸡油变得浑浊起来。
  这是野菇子在出水,敖沐阳让它自己炸,转身准备调料,顿时,干辣椒、鲜辣椒一起上阵切成段,再就是花椒、花生碎和芝麻。
  调味料准备好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