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黄金渔村-第14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散在甲板和船舱里的渔民立马快手快脚的行动起来,他们上了连接在后小船,小船用卡钩挂在缆绳上,渔民们摘下卡钩,小船就可以自由航行。
敖沐阳回到他的海钓艇,敖大国跟在他身边,帮他好好看守着送上船的电石箱。
船上的游客也上了分散开的小船,津津有味的观看即将上演的沙丁鱼捕捞大戏。
敖大国将电石碾碎交给敖沐阳,敖沐阳站在小艇翘起的船头往前看,随即将碎成小块的电石洒落了下去。
电石入水,清冷的海面上出现了若有若无的热气,敖沐阳将点燃的火条子扔下去,火条子没有落入海里,整个海面忽然之间有火红烈焰熊熊烧起!
“嘣嘣、嘣嘣!”“嘣嘣嘣嘣!”
伴随着火焰,闷响声快速响起!
这就是蹦火仔这一名字的由来,火焰嘣起来,又有‘嘣嘣’的声音响起,负责点火的人便被叫做了蹦火仔。
海钓艇打了个旋,绕着火海边缘驶出去,电石放出更多的乙炔,后面继续有火焰燃烧着。
烈焰烧起,光芒四射,好像天和海都被烧红了。
随即,一条条沙丁鱼从海里窜了起来,红洋周边的沙丁鱼叫做银沙丁鱼,它们体表是漂亮的银色,有强烈的向光性。
沙丁鱼跳出海面,银色的鱼体反射着红色火光,好像无数小灯在闪烁。
一时之间,夜空中星光闪亮,海面上红光跳动,相映生辉。
看到沙丁鱼源源不断的跳出海面,后面几艘渔船立马开了过来,船上的人撒下渔网,拖着渔网开始快速行驶起来。
敖沐阳不断洒落电石,不断有火焰烧起,也不断有沙丁鱼跳出海面,连绵不绝!
沙丁鱼被火光吸引跳起,又被烈焰惊吓,这样它们落入水中后会胡乱游动甚至再度跳起,搅乱了鱼群,带动海里的沙丁鱼也慌里慌张起来。
这样洒落敖沐阳指挥渔民们找到鱼群密集处下网,往往有大收获。
渔船拖着渔网在海里行驶,只要渔网里有了渔获,就会拖慢渔船。
有经验的渔民不用下水也不用起网,单单从渔船的速度变化就能大概估算出网子里渔获的重量。
渔网收获的差不多了,渔船就去靠近大龙头号,大龙头号上有人在等着,他们放下绞盘钓钩,拖起渔网放开,‘哗啦’一声,沙丁鱼小山堆积在了船尾。
就这样,敖沐阳洒落电石给渔民们引路,渔民们开着船拖网捕鱼,渔获丰收回到大龙头号去交货,等到交完货再度带着渔网跟随敖沐阳去寻找鱼群。
如此循环,一个晚上大家都在忙活。
干到半夜,敖沐阳挥手带众人回到船上。
这时候要吃宵夜了,船上多的是刚刚捕获的沙丁鱼,正好可以现吃。
大龙头号的厨房里,油锅已经烧开了,新鲜的沙丁鱼晒干水放下去,滋啦滋啦的声音立马响了起来,油星四溅。
有人准备了盘子,每个盘子里都有椒盐和辣椒粉,沙丁鱼没有用盐腌过,非常鲜美,而且依然带有点咸味,正好适口。
敖沐阳准备了上好白酒,一人一大杯白酒,洗干净手拿起一条炸得焦黄的沙丁鱼拧掉头,用手将鱼肉揭下来,蘸一点椒盐送入嘴里,那种鲜美的味道是无法形容的。
渔民们干了半晚,已经饿得饥肠辘辘,一口白酒一口鱼肉,加上提前准备好的烧肉,众人吃的狼吞虎咽。
游客们没有吃肉,他们在一起专门吃新鲜的沙丁鱼。
沙丁鱼下锅的时候还是活的,这种鲜美滋味是其他时候品尝不到的。
吃饱喝足,渔民们有两个小时的休息时间,然后继续上船,敖沐阳洒落电石,其他人开船过去下网,又开始干了起来。
一直干到朝阳出海,滚滚海浪被阳光照耀,好像整个海面都燃烧起来。
看到太阳,疲惫的渔民们松了口气又叹了口气,松气的原因是终于可以休息了,叹气的原因则是后面再没有收获了。
阳光穿透海面,鱼群往海底潜去。
这让游客们啧啧称奇:
“真是怪了,沙丁鱼有向光性,可是对于阳光却又很忌惮,它们怎么不会被阳光吸引?”
“被阳光吸引了能怎么样?飞上天和太阳肩并肩?”
“有阳光了海水的可视度就增加了,特别是海面上海水的可视度更高,它们要是被阳光吸引待在海面,那岂不是其他捕食者的活靶子?”
这话说的很有道理,沙丁鱼群正往海底潜呢,已经有大群捕食者赶来。
几条镰刀形鱼鳍露出海面,好像一把把快刀切开了海水。
很快,一个有着蓝黑色体色的大鱼跳出海面,它张开嘴捕捞惊慌跳出海面的沙丁鱼,利齿如匕首,森然可怖!
小船上的游客顿时吓的叫了起来:“鲨鱼!”“有鲨鱼!快回大船去!”“天啊,这是鲨鱼?”
渔船上的渔民忙碌起来,却不是开船返程,而是将准备好的袋子打开,从里面抓出一把把的大米扔到海里,有的还拿起三角旗扔到海里。
游客们一脸茫然:“你们这是干嘛?”
敖沐兵笑道:“这叫撒米施食,抛旗引路。算是个我们当地的传统吧,每年沙丁鱼春汛会吸引鲨鱼定时游来,当时祖先们不知道怎么回事,就说鲨鱼是去龙宫赶考的,还认为浮出海面是向渔民问路。于是就有了这传统,我们撒米招待鲨鱼吃饭,抛下旗子给它们指路。”
还是有游客担心:“咱们快别给它们引路了,咱们自己先找路逃跑吧。”
敖沐兵道:“嗨,你们别怕,咱们在船上呢,鲨鱼不会攻击咱们的。”
有沙丁鱼这些食物在,鲨鱼确实不会攻击渔船,可是它们不断在海里搅起浪花,将渔船拍打的摇摇晃晃,吓得游客尖叫不断。
敖沐阳挥手,示意众人开船回大龙头号,小船挂到缆绳上,大龙头号缓缓掉头,带着一船渔获开向红洋码头,接下来几天,海鲜码头上将是沙丁鱼的天下。
第343章 春耕
从二月末一直到三月上旬,沙丁鱼汛一直持续了七八天,大龙头号天天夜里出海,连续干了这些天,等到鱼汛结束,渔夫们已经累瘫痪了。
后面几天,大龙头号停在了码头上,渔民们将迎来一段休息的时间。
敖沐阳不太累,他就是撒电石给大家指明方向,这不是力气活,顶多得熬夜罢了。
渔民们休息,他回到渔场看了看情况。
这场渔汛的出现给砖头岛渔场带来了生机,渔场周边出现过鱼群,敖沐阳用金滴吸引到了渔场里。
他不指望这些沙丁鱼卖钱,而是将它们当做渔场一些大鱼的口粮,有了这批沙丁鱼,蓝鳍金枪鱼可算是有粮食了。
随着渔汛结束,海面上渔船数量少了,其他地方的渔民和龙头村的渔民一样,后面一段时间也得休息。
这样砖头岛上不必留下人来看守,敖沐阳将钟苍带了回来,让他们夫妻总算可以团聚一下。
钟苍的妻子王霞是个朴实勤劳的妇女,她修养了一个多月,伤口已经恢复的七七八八,差不多可以正常生活。
她闲不住,看到敖沐阳进门后笑道:“龙头,你看春天来了,你院里好些空地,我看你以前种菜来着是吧?我收拾一下,再种点什么吧?”
敖沐阳摆手道:“嫂子你可别忙活,你当前要务就是修养身体,这农活可不能干。”
王霞抿嘴笑道:“龙头呀,我自己都没把自己当病人,你反而把我当病人啦?”
钟苍说道:“干点活也好,上次去检查,医生说得适量的增加运动,这样可以更好的恢复肺功能。”
敖沐阳道:“运动也不必干农活吧?干农活很累啊。”
王霞道:“能有多累呢?我干了这些年觉得没啥,再说,不干活我怎么运动?去学人姑娘家做瑜伽?学老人们练太极?”
说着,她自己笑了起来,一边笑一边摇头。
后面钟苍又帮腔,说王霞生病前一直在农村种蔬菜,甚至搞过大棚,种菜对她来说是简单事,而且种下菜看着菜苗一天天长大、一天天有收获,这可以调节她的心情。
既然这样,敖沐阳便不多说什么。
春天正是种田好时机,于是他买了蔬菜种子和一些菜苗,三个人忙活起来。
重活钟苍和敖沐阳两人干,他们将地用锄头翻了一遍,该打垄的重新打垄,该改渠的就挖泥道改渠,王霞只要播种就行。
村里有人春天换韭菜,田里的韭菜老根不想要了,打算换一拨新菜苗。
敖沐阳知道后就去推了一车老韭菜根回来,这些菜根扎入地里就能活,用不了一个月又会长出新韭菜。
每年春天的第一拨韭菜最好吃,不管是炒鸡蛋还是包韭菜饺子,那股鲜味是其他蔬菜所没有的,要是往里加上海米虾米,味道就更美了。
种上韭菜,敖沐阳在水井口放了个抽水机,通电之后机器‘轰隆轰隆’的开动,清澈的井水被抽了上来,顺着水渠流淌开来。
敖沐阳冲了冲手,然后随手将金滴撒入水中,让金滴化作万千小金点分布在水里,循着井水流入小菜园中。
钟苍洗干净手后直接捧着水咕咕咕喝了几口,喝完了用手背一抹嘴,大声道:“爽!”
春天一来,天气暖和了,立马万物复苏。
院子里的莞香树抽芽发绿,虽然还没有长出绿叶来,但已经绿意盎然。
敖沐阳拖了躺椅躺在树下伸了个懒腰,将军立马钻了上去躺在他左边,元首躺在了他右边,女王飞了下来,双爪抓着椅背,用嘴巴慢悠悠的梳理起羽毛来。
看到这一幕,钟苍笑了起来:“龙头,你这是动物园啊。”
敖沐阳指了指头顶的女王道:“动物园?哼哼,动物园能有虎头海雕吗?”
钟苍道:“虎头海雕不算啥,将军才厉害,我从没见过将军这么聪明又厉害的狗,特训的军犬也比不上它。”
将军吃的金滴最多,变化最大,它甚至会察言观色,只要听到有人说出自己的名字,它就会通过观察说话人的语气和表情来判断出是不是在称赞自己。
听了钟苍的话,它歪着头看了看钟苍的表情,然后昂头挺胸摆出神骏的架势……
敖沐阳在它脑门上拍了一巴掌,嬉笑道:“行了,你个戏精!”
王霞煮了一壶茶,家里还有过年的干果花生瓜子这些东西,钟苍端出一盘来,两人坐在树下一边晒太阳一边嗑瓜子吃花生,好不舒坦。
吃到半晌,村里的妇女主任姜晓玉打来了电话:“喂,小阳哥,你在哪里呢?”
敖沐阳懒洋洋的说道:“在家里,怎么了?嫂子有啥事?”
听了他说话的语气,姜晓玉问道:“你在睡觉呀?”
敖沐阳道:“没有,晒太阳呢,怎么了?”
姜晓玉的性子风风火火,他这么一说,她的大嗓门立马响了起来:“啊?怎么了?还能怎么了,村要给人卖了,你赶紧过来瞧瞧啊!”
敖沐阳纳闷,道:“什么意思?村要被人卖了?”
姜晓玉气急败坏的说道:“不知道从哪里来了一家工厂,说是想在咱们村的地上建个厂房,正跟敖志义谈呢,听他的意思他是想搞这个事。”
“什么?”敖沐阳翻身而起,“敖志义要在村里的土地上建厂子?我过去看看。”
带着钟苍他直奔村委办公室,办公室前停着两辆奥迪A7,几个操着外地口音的男子在办公室里大声说笑。
敖沐阳靠在门口听他们聊天,敖志义回头看到了他,然后快速扭过头装作没看到。
一个大分头男子笑道:“敖村长,我们福海集团的实力你放心,你可以上网查查或者去当地的招商办了解一下,我们集团在业内实力绝对是全国前十!”
敖志义笑道:“高经理哪里的话,福海集团的大名我听说过,我对咱们的合作是充满信心哪。唉,盼星星盼月亮,我们村总算盼来了发展的好机会!”
阴沉着脸的姜晓玉也看到了敖沐阳到来,敖沐阳出现后,她的腰杆就硬了起来,直接起身道:“村长,这是什么好机会?福海集团干啥的?搞塑料生产的,这玩意儿污染多厉害你心里没点比数吗?”
一名妆容精致、身上西装剪裁有致的女经理皱起眉头,道:“姜主任,您这说话太粗俗了吧?”
姜晓玉道:“俺们没文化的人说话就这样,你要是想跟俺们打交道,要么教俺们跟你们一样有文化,要么就习惯俺们说的话!”
第344章 奔小康
福海集团的大名,敖沐阳听过。
这是红洋本地著名的私企之一,前身是红洋第一农资厂,主要从事农药、化肥、尿素和塑料薄膜等农用产品的生产。
九十年代企业改制,第一农资厂被当时一位领导的小舅子以半买半送的方式拿到了手,然后进行了改业发展,减少了农用产品的生产,生产线改成了处理垃圾废料。
恰好,九十年代开始中国经济和实业开始了腾飞,塑料垃圾大量出现,垃圾处理行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黄金时代。
借着这机会,福海集团捞到了第一桶金。
不过,这公司赚钱是靠着制造垃圾来处理垃圾,靠产生污染来解决污染,当时厂区在红洋郊区,将周围居民害的苦不堪言。
后来国家整顿这种重污染公司,福海集团一看事不可为,就将生产线进行改造,改成了生产塑料制品。
但生产塑料制品也是重污染行业,红洋政府盯上了这企业,他们没办法,只好将厂房往外搬迁。
毫无疑问,他们是走到哪里污染到哪里,抗议和投诉也出现在哪里。
现在福海集团没办法了,他们决定将生产线搬迁到一个交通不便的山沟沟里,最后经过选择,有海洋和湖泊两个污水处理点的龙头村进入他们视野。
姜晓玉气势汹汹的话让气氛一度尴尬,大背头高经理是个厉害人物,他装作没看出姜晓玉的怒气和怨气,先笑着给了双方台阶:“姜主任别生气,我们洪经理就是开个玩笑,其实我就喜欢姜主任的说话方式,直来直去,痛快!”
说着,他转头看向敖志义:“不过,敖村长,这件事做主的是您还是姜主任?”
敖志义道:“当然是我。”
他瞪了姜晓玉一眼道:“小姜你怎么回事?坐下,别丢人现眼!”
姜晓玉狠狠一摔笔记本,梗着脖子走了出去。
出门之后她走向敖沐阳,脸上露出不满表情:“小阳哥,你光在这里看什么?你怎么什么话也不说?”
敖沐阳无奈道:“我说什么呀?我以什么身份来说话?”
姜晓玉一怔,然后悻悻道:“唉,你怎么就不是村长呢?”
敖沐阳笑道:“嫂子,这事你别担心,它成不了,我是不是村长没事。”
姜晓玉道:“他敖志义都答应下来了,怎么就成不了?”
敖沐阳道:“嫂子我问你,就算敖志义答应下来了,就算他签了合同,你说他怎么执行?在村里盖厂房得要地吧?村委有地吗?”
姜晓玉恍然大悟,道:“对对对,我昏了头,咱们跟村里人说说让大家都别把地交出来,这事它就成不了!”
这个道理敖志义也懂,当天晚上他就用村委大喇叭广播起来:
“咳咳,咳咳,各位村民请注意,各位村民请注意,我是村支书敖志义,咳咳,今晚在村委前面召开全体村民大会,每家至少出一个人参加,时间是晚上七点半。咳咳,重复一遍……”
晚上七点半,天色已经黑了,家家户户吃完饭没事干,龙头村的村民们就三五成群的来到村委办公室前聊起天来。
办公室旁边电线杆上的碘钨灯铮明瓦亮,敖富贵抬头看了看,笑道:“这灯不错啊,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