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直播之工匠大师-第27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耳边却冷不丁传来一道几乎不带一丝情绪的声音:“没有了。”
  “嗯?”沈曼歌微微皱了皱眉,不解地抬起头看向他。
  陆子安神情看似平静,但这波澜不惊的表层下面,蕴藏着淡淡的悲凉。
  他仿佛在刻意地压抑着什么,以一种让沈曼歌听着非常揪心的声音慢慢地道:“我说,不用了,多少订单都没有用了……坎温老人,去世了。”


第547章 无关年龄,只是信仰
  怎么会这样……
  不仅沈曼歌怔住了,连电话那端说得正起劲的张导演也哽住了。
  他仿佛用力地吸了口气,才极力让自己冷静了几秒:“抱歉,我先挂了。”
  虽然不甚明显,但沈曼歌还是听到了他声音里的颤抖。
  陆子安拉开车门,低声道:“我抽支烟。”
  “……哦。”沈曼歌拿着手机的手慢慢滑了下来,眼睁睁看着陆子安走到屋檐下,一脸沉静地点了支烟。
  烟头一明一灭,虽然隔得有些远,但她却好像看到了他额上滴落的汗水。
  她不知道陆子安心里有多难过,但是即便是她,此时也像是浸在了碱水里一样。
  一种苦涩的感觉,从胃里翻涌上来,堵在喉咙口。
  无处宣泄。
  明明再晚一点点就好了呀!为什么就差了这么一点点。
  五十三把伞啊,坎老先生一定会非常开心的……
  一支烟抽完,陆子安重新上了车,身上染了烟草气息,面无表情地发动车子。
  沈曼歌眼巴巴地看着他,但又不知道怎么安慰:“子安哥,你还好吧……”
  “……没事。”
  出乎意料的是,陆子安并没有原路返回,而是继续前行。
  走了一小段,沈曼歌终于忍不住了:“这是去哪儿?”
  “我准备去看一下坎老先生。”陆子安背上有些汗湿,但神情还算冷静:“总得给人家上柱香……来都来了。”
  于是在离开小镇前,沈曼歌找了处店子买了些香烛。
  坎老先生的家里,此时已经没人居住了。
  他的儿子办完葬礼就带着妻女回去上班了,倒是坎老先生的邻居还算是热情地招待了他们。
  “找老坎啊?”老人家巴哒巴哒地抽着旱烟,眉宇间散不尽的悲愁:“晚了点,可惜了。”
  “是啊,我们来晚了。”陆子安彬彬有礼地提出请求,说想去坎老先生坟前上柱香。
  听了他的话,老人家倒是高看了他们一眼。
  怔了怔,他才摇头笑着叹了口气,嘀咕着:“倒是……难得。”
  坎老先生葬在后山,虽然隔的并不远,但是山路不是很好走。
  加上现在已经到了午饭时分,老人家便留他们吃中饭:“山上凉快得很,树荫多,不急着这一时半会儿的。”
  陆子安起身致谢:“那就麻烦您了。”
  “嗨,说不得麻烦不麻烦的,应该的。”
  老人家手脚不灵便,沈曼歌便去帮忙烧火做饭,不一会便热得一身的汗。
  “你出去摆碗筷吧,这边我来。”陆子安接过她手里的柴火,直接不顾她的反对把她推了出去。
  老人一边抽旱烟,一边瞅着他直乐:“疼媳妇啊,不错,有我年轻时的风范!”
  “要不怎么说是媳妇呢。”
  刚准备进来的沈曼歌俏脸一红,又折身去了堂屋摆筷子。
  虽然没有什么大菜,但这菜都是自家种的,倒是清爽可口。
  只是陆子安心情不怎么好,颇有些食不下咽,所以吃的并不多。
  “你是老坎什么人啊?”老人家拿着一双洞悉事态的眼睛看着陆子安:“他儿子都没你这么难过。”
  捧着碗的陆子安怔了怔,摇了摇头:“事实上,我和坎老先生素昧平生……我只是遗憾,在他老人家在世的时候,我没能与他见上一面。”
  “……哦,是这样。”老人家静静沉思着,忽地笑着摇了摇头:“你有这份心就好,也不用多难受,老坎是个老好人,如今寿终正寝,在我们这儿算是长寿的了,走时也没吃什么苦,按我们说法,是有大福气的。”
  与很多人的想法不一样的是,在老人家的眼里,像坎老先生这样,不受病痛折磨,也没有瘫痪在床什么的,不声不响一觉睡过去了,那简直是天大的福气,那是这辈子做多了好事的结果。
  陆子安若有所思地点点头:“倒也是。”
  聊得开了,陆子安心情也轻松了些,便忍不住叹息了一声:“其实原本这一趟,也有一部分的原因是受人之托,就是之前来拍那部影片的张导演,他有几十个订单,想和坎老约油纸伞来着……”
  “伞?”老人家烟斗在边上磕了磕,定定看了他一眼:“你随我来。”
  陆子安连忙把手头的事情快速地弄完,和沈曼歌打了声招呼就跟着老人家走了出去。
  却原来这位老人家是有坎老家的钥匙的,推开厚重的门,光线透过窗户漏进来。
  屋子里打扫得很干净,但是依然有些略显昏暗。
  陆子安微微眯着眼睛,等到适应了以后,眼前的一切顿时和影片里的许多场景联系起来。
  原本堆在地上的许多竹蔑竹片儿,都已经拢成了一堆,搁在原本吃饭的桌上,草草拿竹条儿捆在一起。
  旁边的柜子上,有一把长长的尺子漏了出来,因此也就没能关紧柜门。
  见陆子安看向这掉漆了的红木柜子,老人家巴哒巴哒抽了口烟:“咳,本来他们准备烧了的,我觉着吧,老坎这辈子,没能收着徒弟,还是挺遗憾,他从前还跟我念叨过,这老伙计可惜了,都没能经第二人的手,我就琢磨着,万一以后有人学了这门手艺,我就把这套工具送他,也算是圆了老坎一个心愿吧,所以就留下来了……”
  “原来是这样……”
  陆子安手指抚过这长案,这木几。
  他眼前仿佛看到坎老先生是如何拉紧竹条,绷伞面的场景。
  竹条薄厚均匀,竹蔑细而纤薄,有些细致的地方甚至有些透,可想而知这其中的功夫有多深。
  如果这一切,出自一位正当盛年的工匠手中,不足为奇。
  但是如果这些精细到如同天裁的作品,出自一位年近古稀的老人手中呢?
  不管别人怎么想,陆子安只觉得肃然起敬。
  无关年龄,只是信仰。
  这种精益求精的感觉,他比任何人都懂得,也因此而更加感受深刻。
  看到陆子安忽然上前把各种材料都抱下来,老人家连烟都忘了抽了:“你这是……”
  “您不是说坎老有未了的心愿吗?”陆子安微微一笑,心中竟无比宁静:“我想,我能完成他剩下的作品。”
  油纸伞。
  他曾经也做过,如果以坎老独特的工艺制作,虽然只看过几遍视频,但陆子安觉得,他应该能够将其重现。


第548章 工序七十二道半,搬进搬出不肖算
  做油纸伞,首先要考虑的就是其工序。
  民间有谚语言:工序七十二道半,搬进搬出不肖算。
  意思是什么呢?
  就是说,搬进来搬出去的环节不用算在内,做一把伞出来粗算也有七十二道工序。
  仅此一句,油纸伞制作的繁琐程度,可见一斑。
  陆子安走了几趟,才把所有材料都抱到墙角。
  这里,是曾经的坎老先生坐得最久的地方。
  他在这里,度过了他的大半人生,坐到身形佝偻,直到离世。
  做得好的油纸伞,经得住三千多次的聚合散开。
  陆子安不紧不慢地拿着削制得非常好的竹条,仔细看了看。
  这是经过了水浸、日光晾晒后的竹条,他满意地将其钻好孔,才开始拼架。
  “陆生这手艺挺熟练啊。”隔壁的老人家看得微微有些惊讶,目光顿在他利落的手指上:“我瞧着,倒和老坎的手艺有些相似。”
  “嗯,我曾经看过坎老的作品。”陆子安微微垂着头,细致地进行穿线,然后便是串联伞柄伞头,制成骨架:“这种宁静古老的工作,其实我一直很向往。”
  油纸伞是纯手工的艺术。
  嘴上是轻轻巧巧的一百来道工序,换到陆子安的手上和眼里,就是在时间浸润中的一点一滴的精心雕琢。
  他绷线的时候,动作轻巧而灵活。
  曾经坎老先生绷了几次都失败的动作,在他做来游刃有余。
  但陆子安却并没有什么得意的色彩,甚至眼中还含了一丝淡淡的怅惘。
  屋外,起风了。
  过堂风微微掀起竹条,吹得众材料簌簌作响。
  老人家拎了条小杌子在旁边坐了下来,巴哒巴哒看着他做。
  他回头望了眼屋外逐渐阴沉下来的天空,若有所思地抽了口烟,神情凝重:“陆生,你莫不是……老坎在外头收的徒弟?”
  “不是。”陆子安弯唇笑了笑:“不过天下技艺皆成大家,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也可以算是坎老的徒弟吧。”
  至少,这一手技艺,确实沿自坎老先生的手笔。
  谈笑间,陆子安开始制作伞面。
  他把坎老先生留下来的纸,缓缓铺开,一张一张裁好。
  然后将它们慢慢地一张张粘上骨架,修边、定型。
  “怎么不继续了?”见陆子安掉头去做伞骨,老人有些惊讶。
  “做完了啊。”陆子安扬起手里的竹条,往屋外一指:“应该要经过曝晒的,但是现在外头怕是要下雨了。”
  “么得事么得事。”老人眯起眼睛,缓缓地笑了:“这六月的天啊,就是孩子的脸,说变就变,但下不了多长的,一会儿就晴。”
  手指拿起一把竹条切好,并排陈列着。
  数了数确定没问题了,陆子安才点点头:“那就最好了,刚好我趁着这会儿把这些剩下的做完,到时可以一起拿出去晒。”
  这天儿的太阳,辣得很,想必很快就能行了。
  “那成。”老人扶着膝盖慢慢站起来:“你搁这做着,我回头瞅瞅去,等会叫你家妮儿叫你吃饭。”
  这句妮儿当真是叫得接地气得很,不知道曼曼听了是何感想,陆子安忍不住笑了笑。
  此时沈曼歌正一个头两个大地做着饭,热得不行,这屋里通风也不怎么样,尤其又是在火边。
  好在老人家刚好回来了,直接把她推了出来:“你这样不成的,我来做饭,你赶紧去歇歇,瞧你这一头一脸的汗。”
  沈曼歌脸通红,纯粹是热的,见老人家一接手,刚才她做得手忙脚乱的事情很快就变得井井有条,她也大概明白自己在这儿挺碍事的,讪讪地说出去喝口水。
  出来之后她直接喝了一大杯水,被外头阴凉的风一吹,整个人仿佛重新活过来了一样。
  “舒服!”
  她正准备去隔壁看看陆子安在干啥,结果陆子安放在她这儿的手机忽然响了。
  见是卓鹏打过来的,沈曼歌便停下了步伐,在屋檐底下接了起来。
  卓鹏没有想到会是沈曼歌接的,顿了顿才道:“曼歌,子安呢?”
  “子安哥在做东西呢,我现在准备过去,你有事和他说吗?要不你稍等一下……”
  “没事,他在做事的话还是别打扰吧,我这事和你说也一样的。”卓鹏难得的犹豫了几秒,才比较慎重地道:“你最近,是不是没有看新闻?”
  新闻?
  沈曼歌怔住了,最近事情好多,他们一路除了手工艺就是各种拍摄,然后她还得负责整理照片传给邹凯。
  ——每天省下来的时候恨不能都用来睡觉,哪有时间关注什么新闻?
  “确实没有。”沈曼歌皱着眉头,颇为疑惑:“怎么了?”
  “这事,其实算是好事……吧……”卓鹏抓了抓头发:“就邹凯做了些小视频和一些海报,是用的你们传给他的资料整理的,挂在网站上面卖,目前销量挺好,我也根据你们给的联系方式和对方有沟通,签定了合同。”
  这确实是大好事啊,双赢的局面!
  “你一次说完吧,我能承受的,我知道你一般铺垫这么长一段,后边肯定有个但是。”沈曼歌早已看透!
  “嗯,确实有但是。”卓鹏被她轻松的语调,也带动得放松了些:“就子安粉丝后援团自发组织了一次活动,叫《千山万水》,他们跟随着你们的脚步,在逐渐往你们的方向赶来。”
  “……”
  “另外,初时只是五个人参与了这次的活动,因为都是自费,但是他们也全程直播,因为过程闹了不少笑话,还挺有意思的,所以目前不仅观看量大幅增加,甚至还有不少人自发自主地参与其中。”卓鹏翻了一下面前的报告,给了一个肯定的数字:“已经有七十九个人了。”
  七十九。
  看着不是很多,但是要知道这一路他们跨越了整个华夏,其中周折自是无需言说。
  他们之所以能说走就走,是因为他们都有强大的财力支撑。
  但是那些粉丝,有的甚至还是学生,他们的经费从何而来?
  沈曼歌如今见识得多了,想得也就更加深远一些,不禁微微色变:“他们哪来的钱?不是,这些人都成年了吗?”
  这可不是一天两天就能搞定的事儿,他们只有两个人,轻车简行所以速度能快一点。
  粉丝们人越多事就越多,万一这拖成三五月……
  “对,你说到点子上了。”卓鹏头疼的也是这一点:“其中高中生有三个,两个未成年,大学生五十五个。”
  现在是暑假,还勉强能撑得住,暑假结束之后呢?
  更麻烦的是,他们可是打着追随陆子安的脚步来的,万一途中出点什么事……
  “简直胡闹!”沈曼歌心里不禁有些焦躁,在屋檐下来回走了几步:“我们当时还有去几个山区找老手艺人,还高薪聘请了熟悉路段的老乡带的路,他们如果经费不足,想省这些钱怎么办?”
  在不熟悉路段的深山老林里迷路,尤其是如今这种说下雨就下雨的天气,还是一群什么防护措施都没有的生手,简直是找死!
  过去沈曼歌就看过一些驴友迷路求救无门的新闻,讲真,她完全不同情。
  明明有些地方是明令禁止进入的,但有些人为了“挑战自我”,偏偏要跑去送死,最让人愤怒的是,他们确定遇险了,就会拨打求救电话。
  曾经有一次,有群驴友在深夜里,大雨倾盆的山上求救。
  遇到这种情况能怎么办?不救吗?当然是不可能的,只能动用各种资源前往营救。
  最可恨的是,那群驴友最后安然无恙,却害死了前去救援他们的战士!
  这些事情历历在目,直到现在沈曼歌都记得那种愤怒的心情。
  子安后援团是在她眼皮子底下建立起来的,前期倾注了她大量心血。
  虽然后面因为实在忙不过来,她几乎全部放权了,此时听到这种消息,听着她喜欢的人们变成了她曾经憎恨的那种,她真的无法接受。
  “你说的这些我都知道……我也有安排人私下观察和跟进,但是收效不大,而且这事我没法阻止。”卓鹏有些头疼:“目前的问题是,加入的人越来越多,万一……”
  不怕一万,就怕万一。
  别看眼下乐滋滋的万事大吉,大家都在吹捧陆子安如何如何好,但如果真的出了什么事,众人的责难便会如暴雨倾盆,陆子安首当其冲。
  “必须得阻止他们。”沈曼歌当机立断:“让邹凯把视频图片什么的都编辑掉,别再发布我们去过的地方,我们也会注意隐蔽行踪,等下我再和子安哥好好商量一下。”
  “行。”
  挂了电话,沈曼歌没有立即去隔壁看陆子安。
  她深吸了几口气,平息了一下情绪,才转过身。
  却看到握着一柄油纸伞的陆子安就站在屋檐下,神情黯然地看着她。
  哗啦一声,暴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