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我在人间摆地摊[美食]-第8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账龋弧 ∫患胰司驮诨鹛晾镂ё弧 〈釉绲酵怼
也因此,随城人爱吃烟熏腊味,不仅仅是猪肉; 什么都可以拿来熏一熏。冬季火塘里开始生起火; 主人家就逐渐的往火塘上挂猪肉和鸡鸭鱼; 更有钱一点的会挂驴肉和牛肉。如果能挂满,就能知道这家人今年过得肯定很滋润。
和普通的风干不一样; 烟熏出来的腊味更干,在吃的时候,多了一种烟熏的香味。而在不同的腊味种类里; 叶夭钟爱的是腊肉、腊肠和腊鸭。
叶宅以前也有一间这样的火塘; 单独的屋子; 在花园的侧边,挨着做烧鹅的炉子。叶仕理建这个倒不是为了取暖,而是为了实验各种腊味的方子。他严禁叶夭和叶琪两姐妹靠近; 但她俩哪儿会那么听话?时常趁他不注意就溜进去烤个红薯烤个栗子什么的。
这些都是叶夭不能忘记的少时记忆。
看着天气逐渐转冷,她就琢磨着要开始熏腊味了。之前叶宅的那间火塘早就没了,就算是重建了,在市区里也不好动明火。但这怎么能为难住把吃腊味视为传统的随城人呢?——现在随城郊区和乡下,有很多人家专门出租火塘,还负责熏好,只要把肉买了送过去就行。
叶夭就包了这样一个小院子,是一对老夫妻住着,有三间火塘。因为要熏的量比较大,她还找了村里面的其他人来做临时工帮忙。穆成一下车,走进院子里看到的就是工人们正在腌肉的场景。
地上摆了大概几十个木盆,放着已经洗好的大快大块的猪肉,还有已经灌好的香肠,还有一只只的整鸭,看上去蔚为壮观。
“这得有多少肉啊?”他惊叹道。
“除了我夜宵摊上要用到的,还有放在珍玉楼上卖,所以看上去会比较多。”叶夭解释道。
穆成知道珍玉楼,他还买了辣椒酱和香菇牛肉酱,对它们赞不绝口,不过如果是放在珍玉楼卖的话,这些量好像又不大够了。
“对,不太够。”叶夭承认,“所以只会限量发售。今年是尝试,等成功了之后明年才会考虑扩大生产。”
本来她不想卖的,不过谢三据理力争,总算给珍玉楼争取来一点份额。
摄像师和收音师早就开始工作了。做腊肉需要先用盐来腌大概二十天左右才能挂在火上熏,现在工人们就是在做这一步。穆成饶有兴趣的看着工人们把一块块的猪肉洗好,晾干,然后再一遍一遍的把盐刷在上面,每一处小角落都不能错过。
“这是土猪肉吗?”
“两头乌,肉质比较好。”
“用来做金华火腿的那种。”
“对。”
他发现工人们用的盐好像不是生活中常见的盐,而且用的也不是同一种盐。穆成作为美食纪录片的导演,见多识广,但也只认出其中一种,因为颜色实在是太特别,而且,价格高昂,称得上是盐中的贵族!
“你用喜马拉雅玫瑰盐来腌肉?”也太奢侈了吧!
粉红色的玫瑰盐这东西,一般也只在高级餐厅中出现。但现在叶夭用来大批量的做腊肉!
看到他认出来了,叶夭兴致勃勃的向他介绍:“不止是玫瑰盐,还有这个黑色的,是夏威夷的熔岩盐,那个是塞浦路斯的海盐。”
穆成倒抽一口气:“就是传说中的‘盐之花’!”
号称盐中的劳斯莱斯,吃高级西餐的时候,主厨往往会在烹饪好的食物上洒那么一点儿。
“对,我用了不同的盐来做实验,然后设置了不同的比例。另外我还打算用不同的木头来熏。像随城这边一般喜欢用柚子树的树枝,我又买了荔枝木和松木,看看最后出来的味道区别大不大。”叶夭说出自己的计划。
穆成第一次见到她就惊讶于她的美貌,并疑惑于有如此美貌竟然还愿意待在厨房?但此刻看到她饱含热情的在对自己介绍这些东西,整个人仿佛在放着光。他这才真正的意识到,她是真的热爱厨房,热爱美食,并且将自己的身心百分百的投入其中,这让他为之感动。
《夜宵江湖》在全国各地拍了很多夜宵摊主,这里面的摊主大多都有一项自己的独门绝艺,但摆地摊对于他们来说,更多的是作为谋生手段。热爱这个词,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很奢侈的。所以能够拍到叶夭,对于这个纪录片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补充,从不同的角度来阐述这个江湖。
穆成觉得自己圆满了。
“这个腊肉会在什么时候上架?”他忍不住问。
叶夭正戴着一次性手套在检查一挂已经腌好的肉是不是达到了标准,闻言推算了一下:“腌渍要二十天左右,熏的话也要大概二十天左右,上架应该在十二月底一月初。”
“那我到时候可得再跑一趟随城。”他笑呵呵,太好奇这些被不同的盐腌出来的腊味是什么滋味了。
“过不来也没关系,我每样给你寄点过去。”叶夭对于会吃的人总是很大方。
穆成高兴的应下来。
拍完了这一处之后,他和摄制组回酒店休息了会儿,等着晚上去拍夜宵摊。既然要拍工作场景,叶夭就没空招呼他们吃饭了,于是一行人吃的就是普通的快餐,不过想着待会儿还能趁着工作的时候吃夜宵摊,大家都有意识的少吃了一点儿,把肚子留出来等待晚上。
虽然不是第一次来夜宵摊,但看到在小广场上等待的食客时,他依然要感叹美食的魅力。夜宵摊的食客看到摄像头很热情,还主动的过来打招呼,知道这是拍摄美食纪录片的时候还对摄制组伸出了大拇指:“你们有眼光,早就该来拍这家了!”
穆成让助理随机采访了一位:“您这是第几次来了?”
姜哲没想到来吃个夜宵摊还能被揪住采访,问清楚是干什么后,他赶紧先整理了一下发型和衣着。要是被自己那群粉丝看到自己的邋遢样,他这C站最帅测评类UP主的名头还要不要了!
“我来实地吃不算多,大概一个月来一次,因为住得太远了。不过每个礼拜我都有叫外卖。”
助理问他:“您住哪儿?”
“城北,过来坐地铁的话要差不多一个小时了。”
“是挺远。不过一个礼拜叫一次外卖的频率其实也挺高的了。”
姜哲微笑:“如果不是这家定价比较贵,一天吃一次也可以。”
“那你觉得这家好吃的点在哪里?”
姜哲秉持着自己IT科技类博主的严谨,侃侃而谈:“第一吧,是叶老板的手艺真的没得说,这个比较主观也比较个人,我不好详细说,不过你看这些排队的人就知道了;第二是叶老板经常换菜单,所以对我比较有吸引力。第三呢,是叶老板做生意真的非常讲良心,不仅食材当季,非常新鲜,油啊这些也都用得很好。我拿她的东西去做过测评,各项数值都很优秀,甚至优秀得过分,所以我点这家的外卖,我爸妈一点意见都没有。最后就是,叶老板的细节真的做得很无敌,我在城北叫城南的外卖,一个小时车程,但拿到手的时候都还是热的,就很赞。”
一二三四,安排得明明白白。
助理暗自感慨,所以成本高不高、食材好不好、做生意良心不良心,食客其实是可以感受得到的。
他又采访了另外一个食客。
“您也是老食客吗?”
“对,我每天都来。”
助理有点吃惊;“每天都来?”
“对啊。”食客理所当然,然后对着他吐槽:“你是不知道,我上个月就比消费金额的第三名差了一百多块钱!就因为这一百多块钱,约不上叶老板的私宴!”简直是要怄死了!所以这个月他坚持每天都来消费,然后买买买,一定要挤进去前三名!当然,作为有钱人士,不用自己每天来,有时候让跑腿来,让他登陆自己的会员后台扫码买单就行。
助理充分了解过夜宵摊,自然知道叶宅小宴这个区块,他好奇的问食客:“您是想要预约1999的那个套餐吗?”
食客一脸莫名其妙:“都花这么大力气了,肯定是预约9999一位的私宴啊!我家里一堆人都等着呢。”上次没挤进前三,害他被家人臭骂了一顿,连这么点小事都办不好,以后还怎么能担当起家业!太难了!
助理抱拳:原来是富二代,失敬,失敬!
摄制组为了拍够素材,在夜宵摊上整整拍了两天。第三天的时候,终于等到夜宵摊推出了新品——炭烤生蚝!
第128章 炭烤生蚝
欧洲人对生蚝也就是牡蛎爱得非常深沉; 有专门的生蚝餐厅,各种不同的生蚝种类,而那边更习惯和喜欢的是吃原味。“她们的吃法很文雅; 用一方小巧的手帕托着牡蛎,头稍向前伸,免得弄脏长袍;然后嘴很快地微微一动,就把汁水吸进去; 蛎壳扔到海里。”①虽然现在华国人也逐渐的接受了这种生食法; 但对于普罗大众,尤其是对于宵夜界来说,最受欢迎的还是蒜蓉烤生蚝!叶夭综合一下各方因素; 最终决定做成三种不同的口味和不同的价格:一是竹笼蒸生蚝; 直接用之前蒸扇贝的竹笼,一笼十二个,不放任何调料; 但配秘制的蘸料; 吃的就是生蚝的原汁原味;一是炭烤生蚝; 放上蒜蓉和剁椒,不用再另外配蘸料; 这两种的价格都是188。最后是她挑选出来的超大号生蚝,一只能有5…6两左右,用灵珠水浸泡去掉里面的杂质; 客人可以自由的选择是生吃还是蒸还是烤; 按只限量卖; 每只98,这个价格比市面上常见的法国进口吉娜朵生蚝要略贵一点。
穆成本来以为食客们会先观望一下的,但没想到杜望才刚把小黑板放下; 开始放号点单,这边排队的顾客就几乎点的都是新品。每天限量五十只的大生蚝,一会儿功夫就卖完了。
这速度,连他这种走遍无数餐厅食肆的老饕都不得不竖起大拇指。
“叶老板的新品,完全不用怀疑,点就完事。”有食客告诉他,“唯一要担心的,是后面还能不能点得到的问题。”
助理照常和前几日一样,随即采访几位食客。食客们知道是拍摄美食纪录片,都很乐于出镜。
“这个蘸料好吃吗 ”他看到有食客点了竹笼蒸生蚝,正在夹着一个肥嘟嘟的乳白色生蚝蘸着小碟子上的酱料,送入口中。
食客还来不及吞咽,脸上全是满足感,伸出大拇指。等到吃完后才回答他:“绝了!超级好!我以前不太爱吃生蚝的,觉得有点腥,但这个,我能吃掉一整盘!”
“那你还点?”
食客嘻嘻笑:“这不是相信叶老板嘛。”
这份信任是从吃过了无数次从来没有踩过雷而一点一点累积起来的,尤为珍贵。
“那是原味蒸出来的好吃,还是蒜蓉烤出来的好吃?”助理继续问。
“都好吃。”
旁边听到的食客叽叽喳喳凑上来:“最好是一样点一份!”
这日的营业一直到晚上一点半才渐入尾声。摄制组也拍到了一点半,叶夭让杜望挂了个打烊的牌子,招呼他们下来吃东西:“今天结束了,给你们留了饭,一起吃吧。”
几位工作人员本来一边录制一边看着食客大快朵颐,就已经是无上的煎熬,大家都在强忍着口水。这下听到叶夭一招呼,兴奋得赶紧放下手中的机器,围坐在空下来的桌子前等着投喂。穆成看得失笑,这几人从第一季的时候就和他一起在全国各地拍美食摊,可能是吃多了,已经很久都没有见过他们对吃的东西如此兴奋和期待了。
叶夭每一样都给他们留了一点。羊肉汤、迷迭香烤羊排、以及各式生蚝。杜望和小幽把几张桌子拼在了一起,桌上摆得满满当当,看上去就很幸福。
“这个大生蚝,你们要怎么吃?我建议你们生吃。”叶夭笑眯眯的道,她觉得既然是做美食节目,那对生食的接受度应该更高。
“对对,应该生吃。”穆成搓搓手,无比期待。另外有一两个工作人员本来还在犹豫,但想着如果选择蒸或烤,还得麻烦叶老板一次,于是也面不改色的答应了下来。
小幽递给他们一人一把小巧的生蚝刀,之前每桌也都有配两把,因为竹笼蒸生蚝是整只来蒸,需要食客自己打开。
穆成绝对是吃生蚝的高手,他拿起刀,从生蚝的边缘戳进去,一撬,生蚝的壳就微微的张开,然后两只手往外掰,整只大生蚝就打开了。他切断贝柱,取出整只蚝肉,柔和的乳白色,看着肥嘟嘟。
“这是乳山生蚝的三倍体吗?”他比了一下,连蚝肉都有自己的半只手掌那么大。
叶夭点头:“三倍体中最大的那一批。”
三倍体,是改良品种,品质更好,个头也要更大一些。
穆成很老道的先把蚝汁给吸了,汹涌而来的是海水的咸味,仿佛置身于海浪之中,但从这之中能够品尝到绝对自然的原汁原味。然后他把整只蚝肉放入嘴中,感受那份肥美而柔嫩的口感。穆成很惊喜的发现,丝毫没有任何的腥味,反倒十分的鲜甜,并且有一种类似于果冻的Q弾感,来自于海水的清冽新鲜与甜味交织在一起,就像是在和大海接吻。而且吞下去后还有着悠长的回甘。
“太好了!”他不禁喟叹道。
看到有工作人员眼巴巴的看着自己,他失笑道:“真的一点都不腥,放心大胆的吃。倒是一开始的汁水,如果不适应的话就尝一点就好,还挺咸的。”
叶夭也慢悠悠的尝了一个,经过灵珠水浸泡后的生蚝,品质完全不比进口的顶级生蚝差。她解释道:“盐度越高,生蚝的肉质就越鲜美。所以欧洲人喜欢先品鉴蚝汁。”
几位原本还有点忐忑的工作人员见状,也不由得起了好奇之心,撬开后品尝,顿时有惊为天人之感!
“真的!一点都不腥,而且好甜!”
吃完一只还想吃第二只,可惜没有了,呜呜呜。
叶夭莞尔。
几人向蒸生蚝和蒜蓉烤生蚝进发。这时候摄像师发现小幽和杜望根本不用生蚝刀,直接两手一掰,就已经开了。他暗自嘀咕,原来这么容易开的吗?这俩看着就是纤秀少年模样,自己五大三粗的而且常年扛着摄像机,力气大,肯定也可以。
摄像师信心满满的拿了一只生蚝,一掰,没开;再一掰,还是没开;不信邪,使出了吃奶的力气往外掰,不行!还是没开!
小幽笑眯眯的从他手里接过来,轻轻的往外一掰,开了。
大家哄笑起来。
摄像师对小幽抱拳:“原来是壮士!失敬!”
小幽和杜望索性把桌上的生蚝都给开了,也省得大家动手,一时之间惹得穆成团队里的女孩子眼里冒星星。
不过,即使美色当前,大家也更上心眼前的美食。蒜蓉烤生蚝带着烟火气,金黄色的蒜蓉被炸过,带着微微的焦香,和剁椒一起配合着蚝肉送入嘴中,满口生香,微辣中带着鲜甜。而生吃的时候有些咸味的蚝汁此刻也成了美味,让人一滴也不想错过,恨不得连生蚝壳都舔一遍。
蒸生蚝蘸一点叶老板的秘制调料,放入口中,来自于酱油的咸鲜和小青柠的明亮的酸味,以及隐藏着的一丝丝辛味,将生蚝的鲜味突出得更为极致,也更富有层次感。
“是芥末?”穆成很敏锐的抓住了那一丝辛味,眼睛一亮。
叶夭摇头:“是山葵。”味道更温和,而且回味也更长,带着植物的清新香气。
“叶老板真是不吝惜成本。”这句话在穆成心中已经萦绕很久了,这次终于感叹着说了出来。山葵可比普通的芥末要贵多了。但想想叶老板之前的做法,用山葵来做调料,似乎也是在情理之中。
“我卖得也贵嘛。”叶夭丝毫不讳言自己的定价高,在大家看起来颇有几分坦荡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