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清穿之皇太孙躺赢日常-第4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辣椒炸的很香。
  只是哥哥们自己吃的额头冒汗,忒爽气;却是都生怕弘星吃多粉丝不好消化;只给他吃半碗,还不给加辣椒酱。
  淋上一点点醋;拌一拌;弘星挨个看看哥哥们看得哥哥们各个理亏;“乖巧”地吃完半小碗鸭血粉丝。
  喝一口汤;特别熬制的汤底很鲜美,一口汤下去浑身舒坦,弘星眉眼弯弯。
  弘昱看一眼弘星弟弟的小模样,感觉嘴里的鸭血粉丝更好吃了有没有:“南京不愧是‘鸭都’。”
  弘晟也笑眯眯的表示钦佩;“赞不绝口”:“吃鸭子的水平独树一帜。”
  弘晖乐呵呵地笑,若有所思:“饮食习惯不一样?鸭子的品种不一样?南方吃鸭子,和北方吃鸭子;不一样。昨儿的盐水鸭和北京的烤鸭就大大不同。”
  弘曙吃的最中意最单纯:“从来没想过鸭血这般嫩滑。”
  弘星重重点小脑袋;用一口店家送的炸鳝鱼;吃的气势磅礴,小嗓门也清脆响亮:“都喜欢。”
  哥哥们都笑出来:“好,都喜欢。”
  吃完了鸭血粉丝汤,哥几个都肚子饱饱,弘星甚至都犯困了,正好去找媚香楼的美人靠靠一靠……
  媚香楼、美人靠,歇一歇、靠一靠,就是美人儿了哦。哥几个都兴致勃勃,美啊,都喜欢哦。
  弘昱兴致勃勃,感觉又有了精神:“《营造法源》中说:栏杆常装于走廊两柱之间,以作藩屏,或装于地坪窗、合窗下,以代半墙……此乃美人靠。徽州式样宅楼上天井四周设置的靠椅的雅称。”
  弘晟想象一个美人儿靠在美人靠上,人美景色更美的韵致,就感觉鸭血粉丝带来的满足和懒劲儿都得到了升华:“美人靠也叫飞来椅、吴王靠,鹅颈椅,相传当年西施大美人最喜欢靠着美人靠凭栏而立。”
  弘晖鼻子皱皱:“南方的民居,徽式独具一格。粉墙黛瓦和北方的黑白清水墙大不同。庭院深深,内有天井,雕梁画栋、藻井花窗……是不是因为那些女孩儿们不能走下闺阁,寂寞和烦闷只能倚在闺房门前的美人靠上,靠一靠?”
  !!!
  哥哥们还没反应过来,弘星在侍卫恒哥儿的怀里迷迷瞪瞪的打盹儿,弘曙激动地跟上:“我明白了。天天呆在一个地方,那多闷啊。就是出门也不能走多久路,都在轿子里。
  那些女孩儿们,天天只能遥望天井上空的蓝天白云,窥看出入自家门楼的过往宾客。怪不得李清照说要偷看。”
  弘星动动脑袋,哥哥们一起问:“偷看什么?”
  弘曙摇头晃脑:“‘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天天不是秋千扑蝶就是读书绣花,二门都不出。”
  哥哥们细细琢磨,一起点头:“有道理。”
  侍卫们:“???”人家本来就不出门啊?人家这是娇养怎么你们做的跟坐牢似得?人家本就不抛头露面啊?
  弘星:“???”继续睡。
  几个哥哥一起说说话儿,用他们的思维指点江山,很有一番大道理的样子,待乘坐画舫、荡漾在岸柳如烟的秦淮河上,过了文德桥,就看见在岸边有一座小巧的二层小红楼。
  待来到媚香楼一看,一个个的,都有点儿,小小的尴尬,还有点儿不好意思。
  媚香楼又叫李香君故居或李香君楼,也就是李香君的闺阁楼,坐落在秦淮河畔来燕桥南端、三进两院式的小宅院。
  院中假山玲珑,芭蕉展叶。楼的北窗下便是秦淮河。坐在楼下临水走廊条椅上,俯首可见碧澄的水中鱼儿在接喋。站在楼上沿河的窗口前,放目可见文德桥上的车水马龙和夫子庙的高墙崇殿。
  青砖小瓦马头房,绣帘挂落花格窗。精致的铜手炉、铜镜、绣榻、妆台……书房壁上装饰的青龙、朱雀、白虎、玄武的汉代瓦当,琴房一间,无不说明其主人的才情绝艳,情趣高雅。
  可这,这就是一座女子的闺阁住处啊啊啊啊啊!!!
  哥几个好不羞燥!
  即使他们还没有大明白名妓和女子的区别,单纯就是自觉懂事了,“男女有别”。
  幸好里头没有住人,还有不少其他游玩的男男女女,专门来“靠一靠”的人们。
  靠一靠,美人靠。一种下设条凳,上连靠栏的木制建筑,因向外探出的靠背弯曲似鹅颈,其优雅曼妙的曲线设计看着就舒心,靠坐着十分舒适。亭阁围槛的临水一侧,休憩之外,更兼得凌波倒影之趣,飘逸抒怀……
  哥几个有模有样地坐上去靠一靠,侍卫恒哥儿也抱着弘星上去靠一靠……午时来临,小雨初停太阳露头,弘星睡得更香,几个哥哥也都困意来袭,觉得躺一躺更康健……
  他们这边靠一靠躺一躺,听着水声和风声,闻着秦淮河上的荷花香,特舒坦。奈何其他游客的声音钻进耳朵。
  “相传李香君娇小玲珑,冰肌玉肤,有‘香扇坠’之美誉,可惜,吾等无缘分一见。”
  “自幼入门青楼,却饱读诗书,精通音律,因色艺双全受宠受难,却以血溅诗扇与之抗争,吾辈不如也。更难得的是,在丈夫侯方域归顺后,斩断情缘,遁入空门……”
  “百年乱世,铁骑南下。可惜了秦淮八艳。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
  弘昱实在听得忍不住,看向恒哥儿。恒哥儿眼皮一抬,开始背书。
  “天启四年,李香君生于苏州阊门枫桥吴家,有两位哥哥。其父亲原是一位武官,因系东林党成员,被魏忠贤一伙治罪后家道败落,飘泊异乡,随养母兼鸨母李贞丽改吴姓为李。”
  “李香君和侯方域定情,但侯方域贵为大家公子没有银子。阮大铖本是明末戏曲家和文学家,人品却十分低下,接资助侯方域的机会拉拢他……三人交恶,阮大铖怀恨在心。
  福王朱由崧在南京登基后,起用阮大铖,阮大铖趁机陷害侯方域,迫使其投奔史可法。阮大铖怂恿朱由崧宠信的田仰,田仰吹吹打打地来迎接李香君做妾。李香君坚决不从,一头撞在栏杆上,血溅在侯方域送她的扇子上……”
  “侯方域的朋友杨龙友利用血点在扇中画出一树桃花……顺治二年,李香君在栖霞山葆真庵,与秦淮八艳另一人卞玉京相伴为尼。顺治三年,侯方域找到李香君,携手渡江北上,前往老家商丘……”
  “各位,后面李香君一代美人的结局,还需要细说吗?”
  一些个游客都小小尴尬地笑。
  李香君隐瞒秦淮歌姬身份,以吴氏女子妾的身份进入侯家,一开始一家和美,妻妾和乐。后面身份暴露,侯家那样的大家族岂能容忍?驱逐李香君去了乡下庄子,李香君三十岁郁郁而终。
  却是卞玉京看破红尘,摈弃前缘做女道士,得了一个善终。
  其中一个中年读书人摸着胡子哈哈哈笑:“这位兄台啊,不是我们要论辩此事。实在是,南明是真实存在的,不是伪政权。那什么,那什么……”
  一句“朱由崧建立的弘光政权……”还没出口,弘星午休醒来,感受到气氛变化,迷迷瞪瞪的在恒哥儿怀里一个翻身,睁开眼睛……
  “刷”地一下,人都跑了!
  哥哥们:“!!!”
  恒哥儿:“!!!”
  弘星:“???”
  弘星眼神儿疑惑,可是他习惯于午休起来用晚膳,不饿也要用。小鼻子嗅嗅,小耳朵一动一动,小胖手一指:“哥哥们,第三艘船上的曲儿好听。”
  哥哥们一个个“鲤鱼打挺”起身,气势如虹:“弟弟说好自然是好,我们去听曲儿顺带用晚膳。”
  “躬耕南亩乐如何?吃也靠着,衣也靠着。力勤粪多作生活,麦也添多,谷也添多。耕三余一细斟酌,丰也不错,欠也不错。浪荡吃喝与赌博,家也消磨,产也消磨。乞求邻家借升合,张也推拖,李也推拖。赤手空归泪如梭……”
  十五六岁的小姑娘和一个拉琴的中年男子,没有唱那些你侬我侬,反而有点儿看透世情的味道在里面,在这花香人香醉生梦死的秦淮河上,确实与众不同。
  不光弘星,弘星的哥哥们都说“有趣有趣”,恒哥儿也觉得这样的曲子小殿下听来没事儿。
  做法看似简单,实际暗藏玄机的盐水鸭,鸭子皮白肉嫩,肥而不腻,香酥美味。
  “轻轻提,慢慢移,先开窗,后喝汤”的鸡汁汤包,汁多味美,晶莹剔透,小巧可爱。
  每天用最好最新鲜的后腿肉调馅,蛋皮清莹透亮,弹牙有咬劲,闻起来肉的鲜夹杂着鸡蛋的香,清新扑鼻……的蛋饺,烤得恰到好处,豆腐皮包肉皮薄软嫩的饕餮盛宴。
  大芋头上掰下来的小芋艿,剥皮后加上特制桂花糖浆和藕粉慢慢熬煮,煮出来的芋艿红彤彤的,香滑软嫩,入口即化,还有芋艿特有的拉丝和浓郁的桂花香气。
  赤豆煮到酥烂,放入弹牙滑嫩的小圆子,糖水要用少量藕粉勾芡,加入上等酒酿和桂花蜜,吃起来不会太甜,浓浓的桂花香,满是江南的味道,这是南京的赤豆元宵。


第52章 小肥么么哒
  一路惊动天下的花石纲;一曲梁山传奇。时光流转,岁月变迁。多少风流人物化为云烟,留下的却是这些;石头、河水,一砖一瓦。
  等到哪一天;天地沧海桑田的变换,河流改道,砖瓦消失,石头枯烂……这些所有的风流故事,也就真的消失不见。
  皇上站在这座代表南京千年变换的府邸里;眼望虚空,好似看到再千年后的后人站在这里;指着这座府邸说它的历史;说那大清的康熙皇帝带着一家人,入住这里。
  皇上忍不住笑出来。
  哪个做皇帝不希望自己家的江山永在?可他们比谁都清醒地知道;这只是一个梦罢了。
  大清入关逐鹿中原的一幕幕仿佛还在眼前;皇上一时感触颇深;冷不防身边的陈廷敬开了口:“臣相信;皇上和小殿下的功绩,后人铭记。”
  “哦,怎么说?”
  “大智者诸葛先生说,‘天下大势;分分合合,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臣认为;分是必然;合;也是必然。
  春秋战国是分,大秦统一六国,证明统一是大趋势。魏晋五胡乱华,带有胡人和汉人血统的李家建立大唐,也是一个大趋势,是,文化和血统大一统的大趋势。
  五代十国、宋元明,大清一统关内关外,各样人在生活的各个方面融合,这就是大趋势……”
  陈廷敬的脸上有一种光彩,那种一种对于自己终生所为不后悔的光彩,那是一种穷尽一生证明自己所选择无错的光彩。
  “大势所趋,奉天,承运。大清彻底改变天下人的衣食住行,统一六合,当之无愧。”
  大势所趋、奉天、承运。皇上不知道时代走到这一步,下一步是不是更多方面的大融合,更不知道还有多少事儿,需要他们提前做好准备。
  皇上默然片刻,只有叹气。
  “朕八岁登基,到如今,说一句定了天下,不算自夸。可是子端啊,你们的小殿下的想法,远超我们所想。”
  陈廷敬保持倾听的安静。
  皇上的语气愈加低沉:“大清没有了天花,吃饱了肚子,修了路……修了路,吃饱了肚子,是不是就要出去转一转那?
  开海了,海边兴旺了,是不是人就要从大运河移到海边了?即使我们极力维持大运河的兴旺,又能坚持多久?
  老大在南边大海里打的兴起,打完马六甲海峡,就要去和苏禄群岛的西班牙人打仗,和印度的英吉利人法兰西人打仗……
  大清的地盘越来越大,称霸大海洋……岂是简单?水师要不断地扩军,战船要不断地修建,火器要不断地改进……还有后方的军饷等等都要跟上。可是你想过吗?
  老百姓出海的机会也越来越多,大海的另一边,没有世家,没有作坊,没有文化……任何一个大清人到达那里,就是人上人,我们真有约束住他们不去做海盗烧杀抢掠吗?
  若有一天,朕也要和英吉利的伊丽莎白女王一样,不顾名誉招揽这些人……”
  皇上无法想象,大清这般发展下去,会是什么模样?皇上第一次感受到,他老了,胆子不够大了。
  可是陈廷敬明白皇上的意思,也有他的看法。
  “皇上,臣认为,大清人和英吉利人,欧洲人,终究是不同。大清人讲究故土难离,讲究‘父母在不远游’,而欧洲人,血液里天生带有闯荡漂泊冒险的不安因素。”
  皇上轻轻摇头,背负双手走过仙人峰,心里的担忧也理清。
  “朕也想过这个方面。但没有侥幸。一旦大清的作坊越来越多……玻璃、大机器、播种机……作坊里需要越来越多的匠人,匠人的待遇越来越好,愿意留在土地上的人还有多少?”
  “而一旦人离开土地,家族宗族乡里制度也就瓦解,人口流动必然就会成为新一种大趋势……一旦人口流动起来,就没有了地域限制……”
  皇上说一半没说下去,当南方人和北方人没有了地域限制,祖祖辈辈的生活模式打破,这天下会变成怎么样?皇上想象不出来,陈廷敬也想象不出来。
  与此同时,弘星和哥哥姐姐们正在陪皇太后,听南京人编写的八角鼓段子。
  两个人一身戏服,一个唱,一天跳;皇太后他们一个个都听得认真稀奇,唱法舞步还真和京城天桥上说书唱戏的差不多,就是内容嘛……咳咳。
  “门前一阵骡车过,灰扬。哪里有踏花归去马蹄香?棉袄绵裙绵褂子,膨胀。哪里有佳人夜拭薄罗裳?生葱生蒜生韭菜,腌脏。哪里有夜深私语口脂香?开口便唱冤家的,歪腔……”
  说实话,唱得两个人都心肝儿直跳,生怕脑袋眨眼没了。可皇太后就要点这些个小曲儿——们。
  皇太后听得哈哈哈大笑,皇子福晋们也听得哈哈哈大笑,弘星乐得眉眼飞扬,弘星的哥哥姐姐们也乐得笑出一口大白牙。
  皇太后一点儿也没有南方人在骂北方人应有的“自觉”,就觉得这些南方人怎么这么多促狭鬼:“听听,这是骂北方人赶骡车,穿大棉袄,吃大葱大蒜,一开口就是歪腔?”
  太子妃附和:“骂北方人是其次,孙媳听说,重点是骂河南人。那书本上说,诸子百家在学术和政见上百花争鸣,但对于嘲笑宋国人却共享默契。宋国人,就在河南境内。”
  大福晋乐哈哈地笑:“这我想起来了,宋国的邻居郑国也遭殃,‘买椟还珠’‘郑人买履’‘卜妻为裤’……骂的都是郑国人。”
  三福晋在众位福晋中学问最深,乐哈哈地笑:“有原因的。宋国是商朝后裔,而春秋诸侯多为周朝的王室宗亲,或者是灭商的功臣。自然地,都喜欢歧视宋国人一把。”
  皇太后笑着摇头:“那先秦诸子不都是圣人吗?”
  八福晋快人快语:“皇太后,圣人也是人。”
  皇太后就乐哈哈地笑:“说得对。”
  这个时候曲子唱到:“……哪里有兰陵美酒郁金香?头上发髻高尺二,蛮娘。哪里有高髻云鬟宫样妆?行云行雨在何方?土炕。哪里有鸳鸯夜宿销金帐?五钱一两等头昂,便忘。哪里有嫁得刘郎胜阮郎?……”
  皇太后忍不住就好奇了:“南方人为何要骂北方人?”
  四福晋笑眯眯的回答:“皇太后,我听说,这南北互骂由来已久。历来就这样。”
  五福晋跟上:“对头对头。东夷西戎南蛮北狄,中间就是河南那块地方,河南被骂的最惨。”
  七福晋乐哈哈地笑:“我记得有个典故,说北宋的时候,开国所用将相皆北人。那宋太~祖还刻石禁曰:‘后世子孙无用南士作相、内臣主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