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文艺生活-第9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他不仅不用花钱,还能拿到报社的稿费。

    林子轩想的是拍一部大片,大投资大明星大导演和大场面,只要票房成功了,国内的电影公司就会觉得这是一条出路。

    这就是榜样的力量。

    华国的电影行业会迎来一个大片时代。

    只是想拍这样的大片首先要解决的就是资金,这不是一百万美金的问题,而是上千万美金的问题,以前林子轩没想到如何筹集资金,现在倒是有了一个办法,那就是找国外的电影公司预售海外的版权。

    有了资金才能找大导演和大明星加盟,才能拍摄大片。

    他心里已经有了一部电影,虽然筹备起来可能会很艰难,或许要用上几年的时间,不过一旦成功,就可能改变国内的电影市场。

    姜闻这几天过的很放松,阳光灿烂的日子在电影节上广受好评,获奖的呼声很高。

    这是他自从拍这部片子以来最为快活的时光,他就等着颁奖开始,然后载誉而归了。

    酒店里,他和林子轩住在一个房间,他推门进来的时候子轩正在写着什么。

    “弄什么呢?新本子?”姜闻好奇道。

    “武侠片,你没兴趣。”林子轩随口道。

    “武侠啊?这可难说,要有没有,香江的那些武侠片可不行。”姜闻一边说着,一边走过去,子轩面前的稿纸,“卧虎藏龙,这名字有点意思。”未完待续。

    本书来自  b3434440n
………………………………

第二百三十七章 武侠

    林子轩刚刚写了一个大纲,包括故事背景和人物关系。

    姜闻看了看就没有了兴趣,他感觉这只是一个传统的武侠故事。

    他感兴趣的是那种有历史感的题材,尤其是在宏大的历史背景下人物所面临的艰难抉择。

    空闲的时候,他和林子轩探讨过几个拍摄题材。

    其中有个是讲一个叛徒的故事,那个叛徒叫做汪经纬,姜闻觉得这人的一生充满了矛盾,能挖掘出不少东西来。

    林子轩劝他最好不要动这种念头,拍出来吃力不讨好,容易出问题。

    他们这种学院派出身的人总想着拍敏感题材,搞个大新闻,展现自己的与众不同。

    林子轩收起稿纸,放到行李箱内,《卧虎藏龙》这件事不急,要一步步的来。

    在好莱坞,电影公司拍摄一部投资超过千万美元的大片都会经过充分的准备,前期的市场调查,为了避免风险向外部的融资,导演和演员的挑选等等。

    这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可能要筹备几年的时间。

    对于《卧虎藏龙》来说,在林子轩的那个世界,这不光是一部电影那么简单,它的来源是五部互相有牵连的武侠小说。

    包括《鹤惊昆仑》、《宝剑金钗》、《剑气珠光》、《卧虎藏龙》和《铁骑银瓶》。

    这五部小说出自武侠小说家王度庐的笔下,讲述了几代人的恩怨纠葛,每部小说的故事情节互相联系,又各自**。

    其中人物最多,情节最复杂,展示社会风貌最为广阔生动的当属《卧虎藏龙》。

    这个故事和电影不尽相同。

    在小说里,玉娇龙身为九门提督之女,虽爱大盗罗小虎,但为维护父兄官誉却不得不嫁给丑翰林鲁君佩,玉、鲁大喜之日罗小虎闹婚,玉娇龙出走。

    她倚仗盗来的青冥剑之利横行江湖,又因盗“九华秘籍”而受制于女贼耿六娘,为此遭李慕白、俞秀莲等侠义之士的围攻。

    后来,她得知母死家败,借机巧施跳崖之计,遁迹后与罗小虎相见。

    但又碍于封建门第观念,认为侯门之女终究不能委身盗匪,遂于一夜温存之后,仍然孤剑单骑,远走大漠。

    可以说,《卧虎藏龙》这部小说的主角就是玉娇龙。

    她是刁蛮任性、为所欲为的侯门之女,又是敢爱敢恨、豪情万丈的江湖女侠。

    她既具争强好胜的叛逆性格,不服输不信邪,所以敢于盗剑,敢于向俞秀莲挑战,却又冲不破传统名教观念的束缚,不敢“败坏门风”,只能怀着一颗破碎之心黯然离开。

    如果把五部小说联系起来看,就是一个牵扯到几代江湖儿女的侠义故事。

    《鹤惊昆仑》讲的是李慕白的师傅江小鹤成长和复仇的故事。

    《宝剑金钗》和《剑气珠光》讲的是侠士李慕白和侠女俞秀莲的爱情故事。

    《铁骑银瓶》讲的是玉娇龙的儿子行走江湖的故事。

    林子轩打算把这五部武侠小说写出来,这是为了培养观众基础。

    一般来说,看过原著小说的读者更愿意到电影院看电影,如果这五部武侠小说能在国内受到欢迎,接下来才是改编成电影剧本。

    等到小说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后,他寻找拍摄资金就会容易的多。

    否则,他单单拿着《卧虎藏龙》的剧本,别人连听都没听过这个故事,不知道拍出来会怎么样,谁愿意冒着这么大风险投资啊。

    就观众而言,没有原著小说也很难理解电影里的人物关系。

    只不过,目前的武侠电影市场并不景气,尤其是传统武侠。

    这也是姜闻没有兴趣的原因,武侠片已经被香江的电影人拍烂了,现在香江出众的武侠片很少,更别说是原创了,想要拍出新意来很难。

    武侠电影在香江经历了几个阶段。

    刚开始是单纯的武侠,讲的是武林中人的恩怨情仇,可以称之为传统武侠电影。

    后来是现代武侠,从武侠变成了武打,以打斗为主,这种类型的武侠电影在美国很受欢迎,又叫做功夫片。

    现在的香江武侠电影则倾向于脱离传统武侠的范畴,加入了家国情怀,把侠客和国家的兴衰命运联系到一起,有了一种新的发展。

    虽然说每个华人心中都有一个侠客梦,但不得不说,香江的武侠电影进入了瓶颈。

    《卧虎藏龙》这部电影属于人文武侠,或者说是文人心目中的武侠世界。

    这个武侠世界不是快意恩仇,也不是家国情怀,而是侠者自身的困境,直指本心。

    叛逆的玉娇龙在理想和现实之间难以抉择,传统的李慕白和俞秀莲为了道德,为了群体而活,挣扎在感情和道义之间。

    如何看破,什么是本心,道德的困境和悲悯的情怀,这是电影传达出的一点信息。

    王度庐以写悲情武侠著称,他生活在京城,行文中自然流露出一股京味儿,语言朴拙,或者说是粗糙,却有一种意境之美。

    他不擅长写武打,小说中最绝顶的武技就是点穴。

    他的书里没有过于离奇的情节,没有神秘技艺,甚至是各种帮派,看起来平平无奇。

    小说中的人物也不是叱咤风云的江湖好汉,而是常常唉声叹气,困在自己的一方天地里。

    林子轩清楚这样的武侠小说不会像香江那种快意恩仇的小说流行,受到青年人的追捧,但它更具有人文内涵,只要能看进去,就会让人感同身受。

    写小说只是整个计划的开端,如何让小说火爆,如何改编电影,如何拉投资……

    这是一次难得的历练,如果林子轩能完成这个计划,那么他在电影行业就站稳了脚跟,他会成为一名国际性的制片人。

    这和拍摄《京城人在纽约》一样,都是他人生中的一次挑战。

    威尼斯电影节接近尾声,林子轩和姜闻参加了颁奖仪式,欧洲的电影节颁奖都很简单,不像奥斯卡那么的花哨。

    《阳光灿烂的日子》拿到了最佳男主角奖,姜闻代表夏宇上去领奖。

    由于这部电影在威尼斯反响很热烈,他乐观的估计能拿到两到三个奖项。

    他满心希望能再拿一个最佳导演或者金狮奖,就算是银狮奖和评委会大奖也好,可惜最后都没有,这让他有点泄气,感觉不太完美。

    不过在回到酒店之后,姜闻就放下了,他一向是个拿得起放得下的人。(未完待续。)
………………………………

第二百三十八章 踏实

    九月中旬,京城国际机场。

    林子轩和姜闻刚出机场通道就见到几名记者围了上来,他停下脚步,落在后面。

    这时候,姜闻才是主角。

    《阳光灿烂的日子》虽然只拿了一个最佳男主角,却让夏宇成了威尼斯最年轻的影帝。

    国内的媒体对于这种打破记录的东西尤为感兴趣,消息刚传到国内,就有记者到青岛采访了正在上学的夏宇。

    夏宇对这个奖项比较懵懂,还不太明白威尼斯影帝对他的重要性。

    想想看,葛尤跑了十年龙套才拿了一个戛纳影帝,他参演第一部电影就拿了威尼斯影帝。

    华国男演员想在欧洲三大电影节上拿影帝非常的困难,这基本上是欧洲人的主场,但在这一年,出了两名影帝。

    葛尤那个影帝因为《活着》被禁映,没办法宣传,夏宇没事,这让媒体非常的兴奋。

    不过夏宇还只是一名学生,可采访的内容不多,媒体就把焦点对准了电影的导演姜闻,并把这部片子前前后后的故事打听了一遍。

    这是姜闻第一次执导电影,拍摄期间发生了剧组罢工事件,因为缺少资金而多次停拍,在圈子里不被人看好,甚至认为片子根本完成不了。

    就是在这种恶劣的条件下,电影拍完了,还参加了电影节,拿回了一个最年轻的影帝。

    听起来就像是一个励志的传奇故事,记者们会有很多的素材可以写。

    前来接机的不光是记者,夏宇和一些演员也来到了机场,还送上了鲜花。

    姜闻应付这种场面驾轻就熟,他从行李箱里拿出了威尼斯影帝的奖杯,并和夏宇一起高高举起,让记者们尽情的拍照。

    在满足了记者的要求后,他们才出了机场,坐车离开。

    “载誉而归的感觉怎么样?”林子轩打趣道。

    “还行吧,没有想象的那么好,接下来肯定还会有各种采访,明天晚上咱们请剧组的人吃顿饭,算是庆功宴了,这阵子怕是都不清闲了。”姜闻回应道,“回头咱们再聊聊电影公司的事儿。”

    “等资金过来再说吧,又不急于一时。”林子轩劝说道。

    进入九四年,京城的民营影视公司越来越多,有时候几个人凑一块就注册一公司,找到资金就开始拍影视剧,极为盲目和混乱。

    姜闻打算开一家电影制作公司,主要是为他个人服务,相当于是个人工作室。

    事实上,国内还没有个人工作室的说法,像张亿谋这样的大导演,不属于任何一家电影公司,极为自由,平时的事情比较多,手下会有一帮人帮着他处理各种事务。

    有人专门写剧本,有人负责看外景,有人联系国外的投资商等等。

    这些人有些是固定的,有些是临时的,跟着张亿谋混饭吃。

    姜闻就想弄一个这样的公司,找一帮熟人组建自己的班底,有人帮忙,以后拍电影就不会这么混乱和忙碌了。

    这一次的成功给了他极大的信心,《阳光灿烂的日子》卖得不错,他有了资金,就想自己当家作主,掌握主动权,拍自己想拍的片子。

    在拍电影方面,姜闻是个掌控**极强的人。

    他想按照好梦公司的模式打造自己的班底,这是他要和林子轩商量的事情。

    林子轩和姜闻告别,回到家里。

    电影学院开学,林晓玲搬到学校去了,慕姗姗在上班,家里没有人,院子里稍显空落。

    他先打了个电话给慕姗姗,告诉她自己回来了,让她放心。

    然后把行李整理好,泡了杯茶,坐在沙发上休息,他翻了翻家里订的几份报纸,看看最近国内有什么新闻。

    今年是华国建国45周年,还要召开十四届四中全会。

    这是一次很重要的会议,是华国第二代领导集体向第三代领导集体胜利过度的一次大会。

    林子轩在娱乐版看到了张亿谋对《阳光灿烂的日子》的评价。

    此时,张亿谋正在沪城拍摄新片,这不是记者采访的结果,而是从剧组流传出来的消息。

    前天,张亿谋和剧组里的一帮人半夜一点多钟出去吃宵夜,熬夜拍戏对剧组来说非常正常,电影剧组的作息都不怎么规律。

    国内电影圈已经知道《阳光灿烂的日子》获奖的消息,大家免不了议论一番。

    “我喜欢这部片子,首先这部片子很激情。”张亿谋评价道。

    “我不喜欢。”他身旁的文学策划王宾说道。

    这个王宾就是在筹备拍摄《活着》的时候和林子轩意见分歧很大的人。

    所谓文学策划并不是编剧,而是帮着在剧本的语言和艺术性上进行深度加工的人。

    王宾原来是个作家,不过在作家的圈子里没有混出名堂来,便找了个机会进入电影圈,跟着张亿谋讨生活,他最擅长的就是把别人的小说改的面目全非。

    “的确不错,姜闻很懂戏,在一些镜头的处理上,往往很多老导演也难以控制。”张亿谋继续道,“另一点,这部片子拍的很有个性,激情和个性很重要。”

    林子轩看了张亿谋的评价,就知道他们这帮拍艺术电影的都是一个思维。

    冯晓刚就不会追求激情和个性,他追求的是市场,是观众的满意度。

    报纸上大都是对姜闻和夏宇的赞誉之声,就连女主角宁菁都红了起来,不过真正电影圈里的人看的是幕后。

    有人说是张亿谋捧红了葛尤,姜闻把夏宇推上了威尼斯电影节影帝的宝座,但仔细研究就会发现《活着》和《阳光灿烂的日子》有一个共同点。

    那就是都有林子轩的参与。

    正是这两部片子出了两位欧洲电影节的影帝,以前没有过,以后恐怕也很难重现。

    眼看着快到下班的时间,林子轩起身,到厨房开始做饭。

    慕姗姗下班回来,听到厨房里的响动,就倚在门口看着林子轩忙活,俩人也就是七八天时间没见面,倒不是多么想念。

    这些天,她自己一个人住在偌大的院子里,总觉得空荡,不安稳。

    她想把母亲叫过来一起住,又觉得有点可笑,现在好了,心里踏实了。(未完待续。)
………………………………

第二百三十九章 闲言

    晚饭的时候,林子轩把在威尼斯电影节上的情形大略说了一番。

    他在威尼斯一直很忙碌,要么是和片商谈价格,要么就是和电影人会面,只有在颁奖过后才真正的放松下来。

    几个人花费一天的时间游览了一下当地的名胜古迹,拍了些照片,不枉出来一趟。

    “这次拿了奖,接下来就是在国内上映了。”林子轩询问道,“你觉得让他们上你的节目做宣传有没有影响?台里怎么看?”

    这部片子毕竟讲的是七十年代的故事,在电视上谈论不太合适。

    “台里新闻上提了夏宇拿奖的事,不过没有太大动静。”慕姗姗回应道,“你也知道,大家都很谨慎,就算是上节目也谈不深入。”

    “那就算了,别惹麻烦。”林子轩决定道。

    “我估计在国内上映也会出问题,你要有心理准备。”慕姗姗提醒道。

    这个倒是,别看媒体报道得很欢,都是圈外人在瞎闹腾。

    娱乐记者虽然认为自己是影视圈里的一份子,可影视圈里的人从来都不把他们当作自己人,不过是一群依附影视圈混饭吃的人罢了。

    影视圈需要记者帮着宣传不假,但他们内心里并不如何看重记者,会有排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