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文艺生活-第8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实际上,一些国有单位的领导转移资金也是使用这种方式。

    让自己的亲戚开家公司,用投资的名义向这家公司注资,过个一年半载这家公司申请破产,那么这笔钱就落到私人的口袋了。

    这位领导只要说这笔投资失败了就行,不会受到严厉的处罚。

    在这个年代,市场刚刚开放,华国的金融体系还不完善,这种现象很难避免。

    林子轩和李虹这么做倒不是想中饱私囊,而是一步重要的发展战略。

    有了艺术中心的支持,还有华国电视台做背景,没人会对好梦公司采取不正当的竞争,否则会面临极为严重的反扑。

    好梦公司作为民营公司,经营上更为灵活,能够做更多方面的投资。

    “行,不过再等等吧,等公司赚了一百万,这样账面上好看一点。”林子轩提议道。

    现在好梦公司账面上只有两万块钱,如果艺术中心投进来100万,这相当于全资收购了。

    等到《炊事班的故事》卖出去,好梦公司赚了钱,至少看起来和艺术中心是合作关系,有人想查也查不出什么来。

    “你对那部电视剧很有信心啊!”李虹惊讶道。

    李虹对冯晓刚拍的电视剧有所了解,剧本就是在艺术中心创作的,她不怎么看好。

    “以前没人这么拍过军旅题材的电视剧,这次要么播不了,要么会很受欢迎。”林子轩分析道,“等今晚晚会上的小品播出后,看看观众的反应和明天报纸的评论就有谱了。”

    离开慕姗姗家里,他赶往华国电视台。

    这一回,他坐在了前面的圆桌上,身旁是华国著名的企业家,还有一些演艺圈的老前辈。

    林子轩礼貌的招呼着,等待着春晚的开播,这些节目他差不多都看过,没什么新鲜感,他主要看的还是慕姗姗。

    这是俩人一起度过新年的唯一方式。

    节目一个个过去,《一封家书》出来了,春晚导演组找的这个歌手还行,唱的挺动情,下面的观众有擦眼泪的,效果很好。

    空政中心选送的小品《真情五分钟》同样得到了热烈的掌声。

    林子轩看了看观众的反应,放下心来,说明这种情景喜剧的形式观众能够接受。

    随着时间的流逝,倒计时开始,新年的钟声准时敲响。

    这一届的春晚存在着不少瑕疵,有些演员发挥不好,不过总的来说还算不错,没有出现重大失误,让所有人都松了口气。

    春晚结束,林子轩和慕姗姗离开华国电视台。

    这时候不少观众站在外边,似乎在听着什么,不过他们什么都听不到。

    这一刻的京城,分外的安静。

    “这么安静,还真不习惯。”慕姗姗低声说道。

    “这样挺好,回去还能睡个好觉,不用担心被吵到。”林子轩拥着慕姗姗,乐观道。

    他们走向车子,坐到车子里,打开车灯,照亮前面的马路。(未完待续。)
………………………………

第二百零三章 半日闲

    年初一,是个好晴天。

    林子轩和慕姗姗起来,出门和院子里的邻居拜年,说着吉祥话。

    不用后半夜放鞭炮,也没有鞭炮声吵着,大家睡得都很好,只是这个年总感觉少了点什么,上了年纪的人开始怀念起往年的热闹。

    年轻人倒是不太在意,他们吃过早饭就跑出去玩了。

    或许正是从禁止放鞭炮开始,京城的年味变得越来越淡,老的东西被逐渐忘却,新的事物进入千家万户,社会在不知不觉中改变着。

    这时候还不觉得,只有很多年后再回头看,才会有所触动。

    在那个没有鞭炮的新年过后,华国的发展进入了快节奏,以往那种慢悠悠的日子不复存在,人们的生活状态,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都将发生变化。

    当理想和纯真远去,一切都不可挽回的走向了庸俗。

    林子轩脑海里闪过这些乱七八糟的念头,他觉得自己今天有点感怀。

    “开车呢,发什么愣?”慕姗姗用手碰了一下林子轩,提醒道,“昨儿没睡好啊,等到咱妈家再补一觉好了。”

    “没事,就是有点感慨,街上都显得冷清了。”林子轩摇头道。

    “报纸上那些民俗专家正打嘴仗呢,弄得比春晚还热闹。”慕姗姗好笑道。

    出门的时候,她买了份《京城青年报》,想看看媒体对春晚的评价,没想到不少版面都成了民俗专家的舞台。

    几拨人为了鞭炮的事情争吵的不亦乐乎,抢了春晚的风头。

    对于这一届的春晚,报纸上有批评,也有赞扬。

    演员发挥失常,有忘词的,有表演失误,主持人也出现说话不利索、打磕绊的状况,给人的感觉是大错不犯,小错不断。

    观众看起来或许没什么,就是图个乐呵,可在那些专家眼里,这就是严重失误了。

    这可是春晚的舞台,是给全国百姓准备的一道年夜饭,你把年夜饭做的夹生了,不是失误是什么,专家们逮到机会,自然要狠刷存在感。

    由于时间的关系,报纸上都是短评,可以想见,明天的报纸肯定有大量批评春晚的文章。

    有发挥失常的,就有表现优异的。

    那些老演员往往能控制住场面,还有唱美声的歌手,表演非常稳定,这就是功底。

    正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平常可能感觉不出来,一旦把两者放到真实的现场直播之中,对比会非常明显。

    那些表现稳定的演员得到了媒体的赞扬。

    慕姗姗昨晚同样出现了卡壳,只好低头看放在手里的小卡片,好在次数不多,加上那位男主持人犯错更多,就不太显眼了。

    目前报纸还没有提到备播带的事情,不过这件事瞒不住。

    为什么往年的春晚那么完美,今年的春晚却状况不断,肯定会有人提出这个问题,春晚节目组也要做出解释。

    这在圈子里不是秘密,总会给爆出来,老百姓也就会知道了。

    说起来不算多大的事儿,观众或许根本不会在意。

    “我估计明年就不会这么真实了,这春晚导演任性起来也挺可怕。”林子轩玩笑道。

    在这种批评的声浪中,明年的春晚想必会换导演。

    再说,这么搞港台的歌星不敢来,怎么能体现一家亲的氛围,怎么能向海外华人传播大团结的理念,怎么能吸引年轻人看春晚的兴趣。

    春晚不能光讲艺术,还牵扯到很多其他方面的因素。

    “这不是咱们操心的事儿。”慕姗姗淡然道,“那首《一封家书》获得了音乐人的好评,还说这是城市民谣,应该很快就有人找你谈版权了。”

    “年前不来谈,非要等唱红了才来谈,这些人还真是,先耗着他们吧。”林子轩无所谓的说道,“那个小品怎么样,报纸上怎么说?”

    “还行吧,就提了两句,没过多评论。”慕姗姗翻了翻报纸,没找到相关的文章。

    春晚上那么多节目,不可能每个节目都受到报社的重视,有些节目需要上面定调子,有些节目没什么可说的。

    “没批评就行,估计明天才能看到了。”林子轩放心道。

    这个小品能上春晚就说明问题不大,给《炊事班的故事》通过审查提供了保障,这部电视剧只要能在华国电视台播出,他就有资金进行后续发展了。

    来到家里,林子轩和慕姗姗给父母拜年,陪着说说话。

    过去的一年,林伯清和郑秀莲觉得满足,儿子开了公司,女儿上了大学,家里的日子一年比一年好,知足常乐。

    两人不能在家里呆太久,吃过中午饭就离开了。

    现在和刚毕业那会不同,他们的人际关系不再那么的简单,而是有了自己的朋友圈,人情往来,交际应酬,过年这几天是聚会最频繁的时候。

    仅仅是半天的时间,林子轩的呼机就响了好几次,应该都是饭局。

    自从开了公司,他买了台呼机,方便别人联系。

    这关系到公司的形象,一家公司的老板不要求有大哥大电话,至少要有台呼机,这是标配,否则人家会看轻你公司的实力。

    “过年这几天的饭局能推就推吧,别喝那么多酒,对身体不好。”慕姗姗不满道。

    “那你可要给我打掩护,家里的电话你来接,碰到那些个不着四六的家伙就回绝他们,不用给我留面子。”林子轩提议道。

    “那我不是成恶人了,你就不怕被人说成妻管严啊。”慕姗姗无语道。

    “你看着吧,随着时代的发展,妻管严是流行趋势,我只是走在了时代的前列。”林子轩调侃道,“再说了,以后什么事都能推到你身上,我不愿意做的事就说你不让做,多好的借口。”

    “你就得意吧,我也这么做,把坏事都推到你身上。”慕姗姗不忿道。

    说做就做,他们回到家里,弄了些零食,依偎在沙发上,看着电视,随意的闲聊着。

    期间,慕姗姗接了几通电话,对于不重要的电话她用不同的理由给回绝了,那些熟人的电话还是要答应下来。

    就这样,他们度过了一段悠闲的时光。(未完待续。)
………………………………

第二百零四章 相识于微时

    过年期间难免给亲戚朋友打电话拜年,林子轩的朋友大多在京城,不过也有外地的,比如巴影厂的导演米佳山。

    当初米佳山从巴蜀跑到京城找林子轩拍摄《顽主》,为此还和巴影厂签了一份责任合同。

    结果《顽主》的盈利没有达到预期,他被扣了两年工资,两年之内不能拍电影。

    后来听说因为《顽主》在加拿大多伦多电影节上获了奖,巴影厂补发了米佳山的工资,这让林子轩觉得好受一点。

    在拍摄《顽主》的那段日子,林子轩还在广播电台上班,空闲的很,没事就去剧组耍耍。

    他和米佳山、葛尤、张国粒等人就是这么混熟的,米佳山为人实在,够意思,值得结交。

    “米哥,过年好啊。”林子轩寒暄道。

    “小林,你也过年好,我听国粒说你们办了家影视公司,这是准备大干一场啊,以后发家了记得找我拍戏。”米佳山玩笑道。

    “小打小闹,才刚开张,米哥要来我肯定欢迎。”林子轩谦虚道。

    “说笑呢,你们在京城就是好,那里的影视人才多,不缺导演,我还是在巴影厂呆着吧,在这儿住着习惯了。”米佳山回应道。

    这倒是实情,京城是华国的影视中心,聚集着大批的影视人才,还有各类艺术院校源源不断的提供着新鲜血液,的确是不缺人手。

    京城有不少电影厂和电视剧制作单位,有戏拍,有很多的机会。

    这正是各地的演员都想来京城发展的原因,能融入京城演艺圈,就有成名的希望。

    “米哥,你谦虚了不是,你的本事我还不清楚么,我们正准备拍一部和《顽主》类似的片子,还要你来指导呢。”林子轩称赞道。

    他说的是好梦公司准备拍摄的第一部电影,这部片子和《顽主》的题材类似。

    说的是四个年轻人,都是自由职业者,整天无所事事。

    有天他们突发奇想,准备开办一个“好梦一日游”的业务,承诺帮助人们过上梦想中的生活,于是,各种稀奇古怪的顾客找上门来,想实现他们的梦想。

    有大款想过穷日子,有普通人想成为将军,有大明星想做回平常人……

    似乎每个人都不满足于现状,都想尝试过上另一种生活。

    这就是林子轩打算拍摄的喜剧电影,叫做《甲方乙方》。

    这个套路和《顽主》是一样的,不过《顽主》偏向于写实和讽刺,《甲方乙方》更讲究调侃和荒诞,更为喜剧化,在讽刺的力度上削弱不少。

    这是担心审查的问题,林子轩不希望好梦公司的第一部电影出现意外。

    《顽主》当时的票房成绩不错,说明年轻观众喜欢看这类型的电影,这给了他们信心,相信《甲方乙方》也应该能够赚到钱。

    “我就不参与了,手头还有个片子要拍呢。”米佳山婉拒道,“对了,你们准备和京城哪家电影厂合作?”

    米佳山这么问很正常。

    作为一家小型的影视公司,只能策划和制作电影,不能出品和发行电影。

    这些权利掌握在国有电影制片厂的手里,一部电影要有国有电影制片厂的厂标才能获得在影院放映和在市场上流通的资质。

    厂标就是电影开头的那个标志,某某电影制片厂。

    这个厂标可以花钱买,也可以和国有电影制片厂合作得到,前提是你的电影能通过审查。

    在这个时期,民营影视公司想要发展只有和国有电影制片厂合作。

    “米哥怎么问起这个了?”林子轩好奇道。

    “我有个朋友,今年要调往京城电影制片厂当副厂长,你们要是和京影厂合作的话可以去找他。”米佳山解释道,“他叫韩三评,原来是巴影厂的副厂长,国粒和他熟悉,他刚到京影厂,需要一部好片子站稳脚跟。”

    韩三评是巴蜀人,大学毕业进入巴影厂,从照明工做起,做过场记和副导演,后来成为巴影厂的副厂长,分管电影创作和音像方面。

    米佳山和韩三评的关系很好。

    他们不仅都在巴影厂工作,在1983年,两人一起到京城电影学院导演系进修班学习。

    这个导演系进修班适合有一定电影工作经验的人员,其实就是个短期培训班。

    两人算是同事和同学,还合作拍摄过几部电影,关系不同一般。

    韩三评能从一个照明工成为巴影厂的副厂长,说明这人的能力很强,可他还能调到京城来,成为京城电影制片厂的副厂长。

    这不是能力的问题,而是关系很硬。

    外地干部想要调到京城很难,京城电影制片厂是华国电影行业的龙头企业,能调到这个单位当副厂长更难。

    林子轩挂了和米佳山的电话,给张国粒打了过去,问了问这件事。

    “韩厂长,我熟悉啊,以前给他做过副导演,他应该快来京城了。”张国粒回答道。

    张国粒以前在巴影厂的时候,和米佳山、韩三评都很熟。

    三人没事就一起到茶馆喝茶闲聊,那时候他们还是无名之辈,一个小演员,一个美工,一个副导演,一起谈电影,聊人生。

    后来,米佳山和韩三评去电影学院进修,说好了回来大家一起拍戏。

    也的确如此,随后他们拍了几部电影,张国粒既是演员,也是副导演。

    张国粒小有名气,米佳山从美工变成了导演,韩三评走上了仕途,成为巴影厂的副厂长。

    到了现在,张国粒在京城闯出了名堂,米佳山成了知名导演,韩三评调到了京城。

    “米哥说他调任京影厂的副厂长了,咱们正要和京影厂合作拍部电影,有空认识一下呗。”林子轩说明道。

    其实,林子轩在京影厂有门路,拍《大撒把》的时候认识了几个领导,有了上次的合作,这次的问题不大。

    不过多认识个人没坏处,听米佳山的意思,韩三评也需要尽快开展工作。

    “小事情,等他到京城的时候咱们聚一聚,三评这人挺有意思。”张国粒应允道。(未完待续。)
………………………………

第二百零五章 就等着这一天了

    过年期间,华国电视台在非黄金档播出了一部来自韩国的电视剧,叫做《嫉妒》。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