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文艺生活-第8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怎么?你要扬名国际影坛了?”林子轩取笑道。
“那倒不至于,不过以前都是那些大导演的片子参加国际电影节,这可是学生作品,我们是华国电影的新生代。”林晓玲自豪道。
“晓玲出息了,要不要来我的节目,谈谈自己的导演经历。”慕姗姗说笑道。
“还是过几年再说吧,等我拍第一部电影的时候。”林晓玲自信道。
“你这话可别在姜哥面前说,第一部电影拍成这样,他现在的情绪特低落,别刺激他。”林子轩叮嘱道。
好梦公司的位置有点偏,他们到的时候已经九点多了,冯晓刚和葛尤正在闲聊,不一会张国粒和赵宝钢也过来了。
说起来,他们都是京城电视艺术中心的人,那里才是林子轩的根据地。
作为一家小型的影视公司,开业仪式并不复杂,他们提前过来准备着,等人来了就带着四处参观,中午到友谊宾馆里吃顿饭。
主要是图个喜庆,没准备大张旗鼓。
如果是两个月前还能放鞭炮热闹热闹,不过今年京城下达了文件,从1993年12月1日起京城市区禁止燃放烟花爆竹。
以前还只是限制,现在则是明令禁止。
过了十点钟,陆续来了不少人,姜闻和刘晓青,陈晓艺、徐繁和江姗,还有梁添、王志闻和陈导明等人。
这些人和好梦公司的几位领导关系好,大家有这份交情。
一般来说,交情深的人都会早来,当自己是半个主人,会帮着招呼客人。
交情浅的,或者辈分高的都会卡着点过来,走走过场,说几句场面上的话就走,人家就是表示个意思,卖个面子,不贪图你这顿饭。
这就是讲究。
王钟军来的挺早,不到十一点就来了,对于林子轩的邀请他觉得挺意外,不过这是好事,多个朋友多条路,能多认识演艺圈的人挺好。
开业仪式在中午12点举行,他琢磨了一下,去太早没那份交情,太晚了显得生疏。
那就十一点过去,如果和好梦公司的人谈得投机就留下,尝试融入那个圈子,感觉不好的话过了12点就和其他人一起离开。
林子轩邀请王钟军参加公司的开业仪式没存什么心思,想到就做了,很简单的事儿。
“王总,生意怎么样?”林子轩寒暄道。
“刚开始,还没起色,小生意,不像林总做影视的,动辄上百万。”王钟军谦虚道。
“我这儿也是刚开张,还没赚钱呢,净往里花钱了。”林子轩随意道,“来,我给王总介绍几位朋友,都是圈子里的好哥们。”
王钟军生在京城,大院子弟,口才不错,聊起来很快就能攀上关系。
过了十一点,来的人就多起来。
林子轩和葛尤几个人站在院子的门口,一边聊天一边等着,这里面他和王志闻见过几次,和陈导明还不太熟,不过他们都算是一个圈子里的人。
王志闻和赵宝钢交情不错,陈导明和冯晓刚熟识。
圈子就是这样,朋友的朋友就算是朋友了,多多交往也就熟悉了。
他们邀请的大多是圈子里的人,也有官面上的人物,碰到男的就自己带进去,遇到女的就招呼慕姗姗和陈晓艺她们陪着。
这时候,葛尤家的老爷子带着几位演艺圈的老前辈过来了。
这显然是给葛尤撑场面呢,葛尤赶忙把人请了进去,好好伺候,这大冷天的别给冻着。
总局来了一个人,林子轩陪着在公司转了转,参观指导一番,人家就走了。
这是现在影视总局的副局长吴振辉的意思,林子轩请了吴振辉,但吴振辉不可能亲自来一趟,派个人过来就算是给面子了。
空政电视艺术中心的人也来了,他们正在和好梦公司合作,过来捧场非常正常。
不过在外人看来这就是公司实力的体现,能让总局和部队单位过来捧场,一般的影视公司可没有这个能耐。
到了十二点,院子里来的有四五十人,开业仪式正式开始。
林子轩简单的说了几句话,接着就响起了鞭炮声。
虽说不让放鞭炮,可他们是搞影视的,随便在影视剧里剪辑一段放鞭炮的片段,通过录像机播放出来,像真的一样。
大家一开始还纳闷呢,知道真相后都乐了。
林子轩这么做也是为了好玩,这个时候,京城人对于过年不让放鞭炮还挺有意见,毕竟是一种习俗,听不到鞭炮响,感觉年味就淡了。
开业仪式结束,愿意到饭店吃饭的去吃饭,想离开的可以离开了,结果人跑了一半。
年底的时候京城的饭局多,大家都比较忙,留下来的都是和林子轩他们关系特别好的。
一行人来到友谊宾馆,订好的饭菜又退不掉,不吃浪费了。
剩下的二十几个人摆了两桌,一桌是男人,一桌是女人,大家说说笑笑的挺开心。
“咱们照张相吧,算是开业留念了。”吃的差不多了,喜欢热闹的刘晓青提议道。
这个提议得到了认同,出去一问,友谊宾馆就有照相机,在座的人都是影视工作者,家里不缺照相机,不过回去拿太麻烦。
他们商量了一下,决定分成前后两排,男人站在后排,女人站在前排。
林子轩作为公司的董事长站在了后排的中间。
他的左边是葛尤和姜闻,右边是冯晓刚和赵宝钢,还有张国粒、王志闻和陈导明,王钟军和贾章柯站在了最边上。
前排是慕姗姗和刘晓青等人,林晓玲半蹲在最前面。
拍摄照片的是友谊宾馆的经理,随着闪光灯的亮起,这些人的面容留在了胶片之上。未完待续。
………………………………
第二百零一章 常客
办完开业仪式,好梦公司今年的工作告一段落。
由于《炊事班的故事》中那几名演员要参加春晚彩排,电视剧的拍摄暂停下来,过了年继续,只剩下两三集的内容,不用太赶进度。
忙碌了一年,也需要放放假,缓一缓。
接下来的时间,林子轩推掉了不少饭局,他的日常工作就是接送慕姗姗上下班。
早上把慕姗姗送到华国电视台,然后开车到双方的父母家里,看看有什么要帮忙的,或者就是坐下来说说话,聊聊天。
自己开公司就是好,不用按时上班,可以自由的支配时间。
有时候他就在华国电视台待着,坐在下面当一回观众,看着春晚的彩排。
他是华国电视台的常客了,熟人很多,台领导都认识他,在里面进进出出的也不会有人管,一些节目组的编导甚至会和他谈谈节目策划的事情。
慕姗姗在《我在美国的180天》这本书里提到了不少旧事。
像是《方大综艺》的开播,虽然只有寥寥几笔,写的不很详细,却让人看到里面有林子轩的影子,包括《文化访谈》也是林子轩一手策划。
这让他在华国电视台内部小有名气。
当然,这只是一个原因,还有个原因是因为他毕业于京城广播学院。
毫不夸张的说,在华国电视台工作的人员大多都毕业于京城广播学院,一个是专业对口,还有就是这是国家分配的结果。
电影学院的学生分配到各大电影厂,广播学院的学生归广播系统管理。
在华国电视台,京城广播学院毕业的学生组成了一个圈子,他们占据了各个重要的岗位,虽然内部也有矛盾,但总是一致对外。
对林子轩来说,这些人都是校友,很容易混进这个圈子。
这两年,华国电视台做出了不少改变。
综艺类节目越来越丰富,新闻类节目变得鲜活起来,不再那么呆板。
比如早间大型新闻类节目《华国时空》,更为专注于平民百姓的日常生活。
这次找林子轩的人是华国电视台新闻评论部主任孙玉圣,新闻评论部刚刚成立,在华国电视台二楼的一个角落里办公。
《华国时空》正是孙玉圣一手策划和制作,在1993年5月播出,受到观众的欢迎。
他们想要推出一档新闻类访谈节目,类似于慕姗姗主持的《文化访谈》,深度解析和评论当下社会上发生的新闻热点。
由于林子轩提出了《文化访谈》这个创意,就被孙玉圣找过来问问意见。
慕姗姗的《文化访谈》虽然也紧跟时代潮流,不过时效性不强,偏重于事件后面的故事。
“我觉得这个节目不能采用《文化访谈》的模式,新闻讲究时效性,要用最快的速度反映社会问题,针对性更强,不要光是在演播室采访,还要有现场记者的采访,进行互动。”林子轩说着自己的意见,“新闻媒体要起到舆论监督的作用,不能光说好话,更要揭露社会上不良的一面。”
“这当然,我们做这档节目就是要进行舆论监督,为老百姓说话。”孙玉圣沉声道。
这档节目叫做《热点访谈》。
林子轩离开新闻评论部,返回春晚彩排现场,此时离除夕夜还剩下三天时间。
在候场区,他看到一个女孩正准备登场彩排,这女孩他认识,是一位挺有名的歌星,叫做王靖纹,或者叫王霏。
王霏是京城人,后来随父母移居到香江,在香江唱歌出了名。
这一年的王霏很红,红到她自己都很烦恼,我怎么会这么红。
她出专辑,演电影,举办演唱会,她的歌曲在内地和港台广为传唱。
按照香江歌坛的叫法,她被称为歌坛小天后,她正走在登上天后宝座的路上。
今年的春晚因为导演的艺术追求,港台歌星没有人过来。
港台歌星和大陆歌手参加春晚的目的不同,大陆歌手会认为参加春晚是一种荣誉,港台歌星一般来说都是为了发展自身的演艺事业。
所以,面对真唱,他们不会选择冒险,即便是有实力的歌手也不例外。
春晚节目组能把王霏请过来应该下了一番功夫,还有三天就是除夕夜,这时候才来彩排算是非常晚了,其他歌手半个月前就在准备了。
林子轩坐在观众席上,看着王霏登台,乐队伴奏,这是真正的现场乐队。
王霏唱的是她的成名曲。
林子轩相信这位准天后的实力,只是不知道是不是没准备好,还是有点紧张,总觉得她唱的和乐队不太合拍。
王霏准备了三首歌,唱完就下场了,其他演员还要彩排呢。
等到慕姗姗忙完,两人一起回家。
“以前节目单里好像没有王霏吧,怎么突然过来彩排了?”林子轩好奇道。
“听说是王霏的经纪人一直在犹豫,香江那边的歌手都很担心,几亿观众在电视机前面看着,这可比演唱会还有挑战,一旦唱错词或者跑调肯定会被批。”慕姗姗解释道,“你喜欢王霏的歌,没见你平时听啊。”
“走在街上都能听到她的歌,红成这样想不认识都难。”林子轩打趣道,“那你们主持人怎么办?真没有备播带啊。”
“这次主持人的台本没有严格规定,碰到突发状况可以随机应变,导演想要一台‘真实’的春晚,早知道就不答应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太难了。”慕姗姗抱怨道。
这很考验主持人临时救场的能力。
“你要相信自己,真碰到应付不了的事情,你可以说,观众朋友们不要走开,广告之后节目更加精彩。”林子轩开玩笑道。
事实上,经过这么严格的准备和彩排,出错的几率很低,没有慕姗姗想的那么严重。
不过作为主持人,她的压力的确很大,林子轩握住了慕姗姗的手。
第二天,林子轩来到华国电视台,听到了一个消息。
春晚节目组因为王霏彩排时表现不佳把她给刷下去了,告别了这一年的春节联欢晚会。(未完待续。)
………………………………
第二百零二章 这一刻的京城
又到了除夕这一天,今年和往年不同。
街道居委会严格执行市委下发的文件,挨家挨户的通知不要放鞭炮,私藏鞭炮要上交,谁放鞭炮谁负责任,邻里之间互相监督。
京城电视台每天都会在新闻上宣传燃放烟花爆竹的危害,用翔实的数据和实例证明烟花爆竹是危险品,会对人造成严重的伤害。
交警部门对于进入京城的车辆进行严查,抓获了不少私运烟花爆竹的犯罪分子。
正是因为市区禁止放鞭炮,这些人才会想着偷偷运进去,准备高价出售。
整个京城进入了紧急状态,把禁止放鞭炮当成一项政治任务来抓。
生活在京城的老百姓都习惯了,在京城,无论多么小的事情都能弄出大阵仗来,大家伙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淡定。
目前的规定是市区不准放鞭炮,想过年放鞭炮的可以到郊区。
林子轩没这个兴趣,不放鞭炮照样过年。
他早上把慕姗姗送到华国电视台,然后去了父母家,晓玲同学对今年的春晚兴致缺缺。
“我才不去现场看呢,都没什么明星,还不如早点睡觉。”林晓玲埋怨道。
这恐怕是大多数年轻人的想法。
报纸上有关于春晚的报导,没有港台明星,吸引不了年轻人看春晚的兴趣,不过这倒是给国内的流行歌手提供了出名的好机会。
只要有实力,敢真唱,就能够出人头地。
林子轩看过彩排,这一届的春晚相当朴素,没有炫目的舞台灯光,也没有艳丽的服装,有的只是真实的演出。
导演不想让那些花里胡哨的东西影响到观众,他要让观众沉浸在演员的表演之中。
下午林子轩去了慕姗姗家里,和李虹闲聊。
京城电视艺术中心今年取得了不小的成绩,怀柔的影视基地过了年就能分批投入使用,李虹准备和华国电视台脱离上下级的关系,成为京城市委宣传部下属的单位。
一旦走出这一步,李虹就不用受华国电视台的制约,真正的当家作主了。
当然,华国电视台在艺术中心仍然占有股份,有话语权。
如果上级有拍摄电视剧的任务,还是会交给艺术中心,这种拍摄任务往往都是主旋律电视剧,不拍不行,拍了又卖不出去,所以说是任务。
每年艺术中心都会有一两部类似的电视剧。
“过了年艺术中心会先期投资100万到你的好梦公司,这样华国电视台、艺术中心和好梦公司就算是联系在一起了,谁也动不了。”李虹计划道。
艺术中心入股好梦公司,这件事林子轩和李虹以前就商量过。
像好梦公司这样的民营影视公司,在京城就有七八家,过了年估计还会增加,商场如战场,竞争相当激烈。
民营公司和国有单位不同。
国有单位是体制内的竞争,大家要脸面,都比较克制,民营公司可能会使用一些非常规的手段,让人防不胜防。
一旦艺术中心入股好梦公司,好梦公司就不再是单纯的民营公司。
林子轩可以光明正大的借用艺术中心的资源,像是演员和幕后人员,影视基地等等。
艺术中心通过好梦公司延伸了业务范围,从而进入了电影行业。
这就是国有单位和民营公司的互利共赢。
这种投资方式并不少见,不过也只有像是李虹和林子轩这样的亲人关系才能合作无间,否则会为了占股比例的问题内斗不休。
实际上,一些国有单位的领导转移资金也是使用这种方式。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