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文艺生活-第2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比如大明星们不满意自己的戏份,比如投资方要加入一个新人,比如香江帮派的原因。
在港片繁荣的背后,可以说是乱象丛生。
林子轩看了不少香江的娱乐杂志,上面有一些爆料,只是没想到现状更为混乱。
汤震宗的这番话让他清醒不少。
他想依靠剧本在香江赚钱的想法淡了,还是脚踏实地的在京城发展为好,贸然踏入一个不熟悉的领域很不明智。
或许是在花城呆的时间长了,受到这个城市大环境的影响,周围的人谈论的是股市和今天赚了多少钱,加上陈常乐在一旁的鼓动,让他有点动摇和浮躁了。
这是一座能改变人的城市。
“汤哥,以后要来京城的话记得找我,绝对把你招待好。”林子轩保证道。
“一定记得。”汤震宗答应道,“我觉得你刚才说的那个故事很好,拍出来应该很感人,你想投给哪家香江的电影公司?”
“前天碰到了杜奇峰,准备给他的,不过还是算了吧。”林子轩摇头道。
“我认识杜导,要不你写个大纲,我帮你改成繁体字,再交给杜导。”汤震宗提议道。
这不过是举手之劳的事,他是打算好事做到底,把这份人情做实reads;。
林子轩想想既然把《阿郎的故事》写出来了,那就把大纲交给杜奇峰吧,至于结果如何,听天由命好了。
说实话,和汤震宗的交流挺费劲,两人忙活了大半天才完成简体字到繁体字的转换。
到了五月下旬,林子轩准备离开花城了。
和他一起来花城的四个女孩子如今只剩下了陈晓艺,其他三个女孩子因为是配角,已经拍完了戏份返回京城了。
他和陈晓艺的年龄相仿,只比陈晓艺大上个把月的时间,两人相处的不错。
由于都不习惯花城人的饮食口味,他们经常一起到外边吃饭,是很单纯的朋友关系。
对陈晓艺来说,《外来妹》的拍摄相当轻松,一方面有林子轩的照顾,另一方面和她演对手戏的汤震宗很配合,和剧组虽然会有小摩擦,但没有大矛盾。
一切进行的都很顺利。
“不能晚点回去么?”陈晓艺请求道,“我可不想回去还要辛苦排戏。”
京城戏剧学院表演班毕业的时候会排一出大型话剧作为毕业演出,陈晓艺这段时间刚好来花城拍摄《外来妹》,错过了毕业大戏。
“不会吧,现在回去还排戏,看不出你的人缘挺差啊,班里的同学都不打算放过你。”林子轩取笑道。
“我是因为人缘好才这样的,这说明大家都没有忘记我。”陈晓艺得意道。
“真不想排戏的话就请假,反正你还要给电视剧配音呢,到时候我给你开证明,这下够意思吧。”林子轩建议道。
他是不想在花城待下去了,早已归心似箭。
1991年5月27日,《外来妹》最后一个镜头拍摄完毕,剧组在一家饭店吃了杀青宴。
第二天,林子轩带着拍摄完成的带子,还有在花城购买的录像机,以及各种南方土特产踏上了返回京城的火车。
《外来妹》拍完,汤震宗返回香江家中休息。
除了拍戏外,他还会接一些广告,参加综艺节目,增加曝光率,他正在考虑一个问题。
他知道《外来妹》这部剧会在华国电视台播出,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平台。
作为这部戏的男主角,如果能一炮而红,他就会考虑把工作重心放到大陆,要是连这样都红不了,他就要考虑自己的发展前途了。
汤震宗没有忘记《阿郎的故事》,回到香江后就联系了杜奇峰。
他和杜奇峰认识,不过不是很熟,杜奇峰接到电话后很诧异,他早就忘掉了在花城的事情,对他来说,那只是客套而已。
汤震宗在电话里一再保证这是一个很好的故事,杜奇峰不好拒绝,便约了见面的地点。
两人见面后,汤震宗把故事大纲拿了出来,杜奇峰翻看着。
大纲不长,不到五千字,杜奇峰看的很慢,这个故事渐渐吸引了他。
这时候,林子轩和陈晓艺带着行李,下了火车,走出通道口的时候,他看到了慕姗姗。
回到熟悉的环境,见到熟悉的面孔,他的心一下子踏实了。
………………………………
第六十三章 二人世界
ps奉上五一更新,看完别赶紧去玩,记得先投个月票。现在起…点515粉丝节享双倍月票,其他活动有送红包也可以看一看昂!
由于带的行李比较多,林子轩在花城就打电话让电视艺术中心找辆车过来接一下。
京城电视艺术中心还没有自己的车子,这是向华国电视台借的一辆面包车,现在是两家单位了,资源不能共享,很不方便reads;。
慕姗姗就是坐面包车来的,三人把行李搬到车上,车子向着京城戏剧学院驶去。
要先把陈晓艺送回学校。
“林哥再见,嫂子再见。”在戏剧学院下车,陈晓艺告别道。
现在车里只剩下前面四十多岁的司机大哥,林子轩原本坐在副驾驶的位置,下车帮着陈晓艺拿行李之后就顺势坐到了后排,和慕姗姗坐到了一起。
“叫的挺亲热啊,这一路就听她说你好了。”慕姗姗低声道。
“人家这不是礼貌嘛,出门在外互相照顾一下是应该的,刚才你们不是聊的挺好么?怎么转眼就不对付了。”林子轩解释道。
“你说呢,我一个人在京城累死累活的,你们在花城还哥哥妹妹的叫着,我能好受才怪。”慕姗姗抱怨道。
“就这啊,电话里不是挺坚强么?像革命女英雄一样,这会变脆弱了。”林子轩取笑道。
“那不是怕你担心么?你太没良心了。”慕姗姗埋怨道。
只有她一个人的时候自然要坚强起来,现在林子轩回来了,有了依赖,她就不需要坚强了,这么说不过是一种表达感情的方式。
“知道你辛苦,剩下的事情交给我,你做总指挥,我就是马前卒。”林子轩保证道。
林子轩握住慕姗姗的手,慕姗姗挣扎一下,没挣脱,也就算了,她看了前面的司机一眼。
司机大哥在前面,通过后视镜能看到后面的情况,俩人不好表现的太过亲热。
来到华国电视台,林子轩先把《外来妹》的带子放到艺术中心,这是重中之重,价值好几十万呢,绝不能出问题。
接着,他找李虹简单的交代了一下在花城发生的事情,包括投资商和拍摄中的问题。
“行了,小轩,先回去休息吧,明天再来上班。”李虹关心道。
坐火车的确很累,林子轩没有坚持继续上班,而是回到家里洗澡休息。
他迷迷糊糊的睡着,不知道过了多久,闻到了饭菜的香味,随后听到说话的声音,听声音应该是郑秀莲和慕姗姗的说话声。
她们的声音很低,恐怕是不想把他吵醒。
林子轩起身,来到外边洗把脸,外边天已经黑了,有七点钟的样子。
“终于起来了,正说叫你吃饭呢。”慕姗姗来到他身后,把毛巾递过去。
“还是家里睡着舒服,清静,花城那地方太吵了,晚上也不消停,都是汽车喇叭的声音。”林子轩接过毛巾,擦把脸,满足道。
“我还以为你见识了外边的花花世界,不想回来了呢,”慕姗姗打趣道,“没看新闻上报道么,今年辞职南下形成了风潮,大家都一窝蜂的朝花城跑。”
“哪能呢,我这个人你还不知道么,意志坚定似精钢,一心向着红太阳。”林子轩信誓旦旦的说道,“一想到你在京城,就是前面有刀山火海,我不穿鞋也要跑回来啊。”
“少贫吧,过来吃饭了。”慕姗姗笑着说道。
房间里,林伯清正在看报纸,郑秀莲把饭菜端上来,知道儿子今天回来,她特意做了两道林子轩爱吃的菜reads;。
林晓玲还在学校,要上晚自习,一般就在学校里吃了。
饭桌上,林子轩说着在花城的轶闻趣事,当然他只挑好玩的讲,没说乱七八糟的东西。
听着这些新鲜的事物,林伯清和郑秀莲都觉得新奇,花城可是全国的焦点。
从今年开始,媒体上大力宣传花城模式,准备在沪城搞试点,把改革开放从沿海地区发展到长三角,沪城成为下一个试验田。
在京城的百姓能够感受到这种明显的变化,以前谈起花城还遮遮掩掩,还有批判的声音,现在似乎一下子就放开了。
吃完饭,慕姗姗想要收拾,被郑秀莲拦住了,让他们自己出去玩。
俩人一个多月没见面,总会有太多的话要说。
林子轩和慕姗姗出去,骑上自行车,朝着一个地方而去,那里是他们的新家。
五月底的天,京城还不算热,夜风吹着很惬意,不过俩人的心里却是火热的。
大半个小时后,他们来到一间四合院,这里林子轩以前来过,那时候是偷偷摸摸,现在可以光明正大了。
慕姗姗从衣兜里掏出钥匙,来到一栋房子面前,打开门锁,进去后拉开电灯,房间内瞬时明亮起来,可以看到屋内的陈设。
房子有两间,还有一个客厅和小厨房,这和林子轩家的格局差不多。
四合院的房间内部空间很大,一个房间可以隔成两个小间,在林子轩家就是这样,他和妹妹林晓玲算是一人住半间房。
地上还有些杂物,没有收拾干净。
他们来到卧室,家具都布置好了,有一张床、大衣柜、梳妆台等等,看起来有了家的模样,只是少了棉被和日用品,显得空荡不少。
墙上贴的是那种带斜纹的浅蓝色壁纸,这个时代没有太过鲜亮的颜色,这种就挺好,看着很舒服,心里安宁。
“怎么样?还行吧?”慕姗姗得意道,“另一间房先当作书房,等以后布置。”
“你要是不做主持人,完全可以去做室内设计师。”林子轩夸奖道。
“室内设计师?”慕姗姗疑惑道。
如今华国处在房子紧缺的阶段,大家还没有装饰房子的概念。
有条件的家庭会刷上一层石灰粉,四壁雪白,不容易掉灰,更多的家庭保持原始的状态,或者用废旧的报纸糊墙。
贴壁纸是慕姗姗在欧洲看到的,觉得不错,就尝试一下。
“花城已经有了,就是帮着设计装饰墙壁的。”林子轩说明道,“终于有自己的房子了,这就是咱们以后的家了。”
“是啊,这就是咱们的家了。”慕姗姗看着自己亲手布置的房间,幸福的说道。
他们有了自己的房子,能过上二人世界,这就足够了。
俩人并排坐在床上,紧靠在一起,心里极为满足。
………………………………
第六十四章 最好的时代
ps奉上五一更新,看完别赶紧去玩,记得先投个月票。现在起…点515粉丝节享双倍月票,其他活动有送红包也可以看一看昂!
林子轩上班的时候,被艺术中心的人不断的恭喜。
都在一个单位,就没有什么秘密可言,他和慕姗姗结婚的消息早就被人知道了。
单位的房子是被人关注的焦点,那些等待分房的人非常清楚前面有多少人,还有多少能腾出来的房子,大家都算计着呢。
正因为如此,一套房子被分配出去,消息根本瞒不住reads;。
只是,别人不好说什么,京城电视艺术中心是新单位,林子轩是这个单位第一个结婚的员工,自然能获得分房的资格。
顶多是钻了一个空子,并没有违规操作。
不少华国电视台的年轻人开始琢磨要不要调到艺术中心来,他们以前是担心艺术中心没有发展前途,可在分房的诱惑下,他们有些动摇了。
林子轩笑着回礼,他清楚有人是真心的恭喜,有人是带着酸味,这是人之常情。
他现在要做的是把《外来妹》的后期制作完成,这样才能安心的和慕姗姗结婚,在结婚后俩人请假出去旅游。
这时候流行旅游结婚,在国外叫做度蜜月,到风景优美的地方度假。
在华国并不是这样,没有那么奢侈,大多数年轻人结婚后会选择来京城旅游,看看这个国家的首都,拍几张照片拿回去留作纪念。
首都在华国人民的心目中有着重要的意义。
这或许是他们一生唯一一次来京城的机会,能让他们回忆一生。
林子轩和慕姗姗本身就是京城人,他们准备到江南水乡去旅游,也就是几天的时间,放松一下,留下一段美好的回忆,仅此而已。
在这个既没有金钱,假期也不充足的年代,能暂时抛下工作,过几天悠闲的生活,已经非常满足了,所以他要把手头的工作做完。
《外来妹》的后期制作并不复杂,一个是剪辑,一个是配音。
京城电视艺术中心就有剪辑师,把拍摄的素材剪辑成10集的内容,动作快点几天就能完成,这不是电影,不需要考虑太多,只要情节大致连贯,没有漏洞就可以了。
配音的话需要从华国电视台找人,电视台有一批非常专业的配音演员。
这些人为外国电影和电视剧配音,还有纪录片和动画片。
这时候配音很讲究,配音演员在配音前必须对原片的故事、艺术样式、风格、时代背景等作充分的分析,然后拟定出自己对某一角色的配音方案。
比如《外来妹》里的汤震宗。
他扮演的是一个来自香江的老板,那么配音的时候就要带着香江的腔调,给观众真实的感觉,不能让他说一嘴字正腔圆的普通话。
京城广播学院就有培养配音演员的专业,林子轩想省钱的话可以把学弟学妹们拉来。
不过这部戏的预算足够,还是精细一点的好,这毕竟是他作为制片的第一部戏。
他要做的是联系华国电视台的配音演员,谈妥酬劳,如果是以前都是一个单位,不用那么复杂,现在就要算清楚了。
好在这些都是琐事,只是费点精力,并没有难度。
林子轩抽空到摄影棚看了看,那里正在拍摄《编辑部的故事》,这部剧共有25集,刚刚拍摄到一半,进度不快不慢。
葛尤和冯晓刚都在,他还看到了张国粒。
张国粒已经从蓉城调过来了,在京城租了房子,目前在《编辑部的故事》剧组客串。
他以前做过副导演的工作,刚好在剧组里帮把手reads;。
《编辑部的故事》每一集都会请几位演员客串,有话剧演员,也有电影演员,甚至是小品和相声演员,有出名的也有新人。
这样能给这部剧增色不少,看起来有点星光璀璨的感觉。
这些演员大多是靠圈子里的关系请来的,大家聚在一起乐呵乐呵。
也谈不上钱不钱的,戏份多的演员会谈酬劳,戏份少的演员都是象征性的收一点烟酒钱,有的演员干脆就不要了,或者吃顿饭就成。
不夸张的说,这部剧里包括了半个京城演艺圈。
这时候京城演艺圈的氛围不错,都是互相捧场,撑台面,大家低头不见抬头见,要的是一个面子,这是一个面子比钱重要的年代。
想在这个圈子里混下去,人缘很重要。
就像现在拍的这一集叫《歌星双双》,就有出身演艺世家的电影演员刘焙,还有相声演员郭东临,摄影棚里很热闹。
林子轩的到来让摄影棚里的拍摄暂时停了下来。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