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文艺生活-第2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陈常乐会不时照顾林子轩,把大家谈论的话题告诉林子轩。
他没忘记给林子轩介绍香江的投资人,这人叫周达明,四十多岁,面相上看起来有点傲气,名片上写着达明影视公司的总经理。
在花城,董事长和经理不值钱,只要开公司,都能给自己安置一个名头。
有个段子说的就是这件事,说是从花城的楼上扔下来一块砖头,砸死十个人,有九个是经理,还有一个是经理助理。
林子轩和周达明聊了聊,大概明白了这人的身份。
这个时代正是香江娱乐行业大爆发的时期,电影票房屡创新高,单部电影的票房突破了四千万,可以说是一个黄金时代。
香江娱乐圈真正的大老板不在乎内地的市场,当然也是因为香江的电影进入不了内地市场,所以他们主攻的是东南亚和欧美市场。
来花城投资的香江人大多是在香江娱乐圈不得志的边缘人物,想到内地投机捞钱。
他们在香江有一定的人脉,能够介绍香江的演员来大陆,也可以投资花城的影视剧。
说到底只是个中间人的角色,实力并不雄厚。
这种人在京城就是顽主和混混之流,凭借着自身在京城的关系帮着外地人跑关系。
周达明嘴里说认识香江的那些明星和大老板,这无疑是心虚的表现,真正有实力的人不需要借助别人来彰显自己。
这时候的花城因为对外开放,香江和宝岛的人涌了进来,鱼龙混杂,泥沙俱下。
李虹想找的是有实力的投资人,不是这种会随时跑路的中间商,林子轩表面应付着,心里已经把这人剔除掉了。
周达明原本对林子轩不怎么在意,听陈常乐说起林子轩剧本写得好,不由得来了兴致。
“林小弟,我在香江有关系,你要是有好本子拿给我看,我帮你介绍给大导演,那些导演和我都很熟,拍成电影大家一起赚,现在电影市场那么火爆,什么片子都会赚。”周达明傲气道。
他也是一时兴起才这么说,毕竟大陆的电影和香江的电影类型完全不同。
在他的印象中,大陆的电影都是那种严肃的片子,沉闷无比,不过这么说说又不费事,既给了陈常乐面子,又显得自己很豪爽。
如果林子轩真写了剧本,看着不错的话就卖出去,不行的话直接扔掉好了。
林子轩同样没有把这话当真,一个中间人能有多大能量,就算香江的电影处在爆发期,也不是拿着剧本就能拉投资的,还是要有人赏识才行。
“那真要谢谢周生了,以后有机会合作。”林子轩敷衍道。
晚上九点钟,林子轩和陈常乐离开夜总会,返回招待所。
这一次并非一无所获,至少了解到了花城影视行业的现状,这个行业的确在蓬勃发展,只是较为混乱无序,不如京城那么规矩。
………………………………
第五十八章 花都生活
第二天,林子轩进入了工作状态。
《外来妹》的制片人是陈常乐,林子轩是联合制片人,两人以陈常乐为主,林子轩有提出建议的权利,他们互相合作,也互相监督。
制片人的工作通俗的讲就是“挑本子、找款子、组班子、卖片子”,也可以说是一部电影或者电视剧的最高管理者。
这是艺术中心和花城电视台的第一次合作,双方都不想搞砸。
如果这次合作愉快,会给下一次合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然而,刚刚开始就遇到了问题,剧组里演员对台词的时候从京城来的演员遇到了难题,她们听不懂粤语。
特别是和来自香江的男演员对戏,完全不知道对方在说什么。
这位来自香江的演员叫做汤震宗,外形俊朗,在香江算是二线明星,一直都是演配角,没有大红大紫过,这才来到花城发展,也是最早一批来大陆发展的香江演员。
他尝试说普通话,不过那蹩脚的普通话更像是粤语。
花城本地的演员说起普通话虽然不标准,但好歹能够听懂,汤震宗的普通话听着特费劲。
陈晓艺和汤震宗的对手戏最多,第一次对台词的时候就懵了,好像听天书一样。
林子轩听了之后很是感慨,哥们,你别说普通话了,还是说粤语吧。
好在汤震宗的性格不错,愿意配合,他和陈晓艺按照剧本走了几遍,别管能不能听懂,各说各的,在拍摄的时候把自己那一部分做好就成了。
拍摄完成后只能后期配音了。
剧组里大多数都是花城人,他们平时说话都用粤语,这样一来,来自北方的陈晓艺她们被无形的孤立了,有时候会发生不愉快。
林子轩觉得既然带着她们出来,就要保证她们不受到伤害。
他提出剧组在工作期间都用普通话,至于下了班那林子轩管不着,不能因为语言问题闹出矛盾来,影响拍摄进度。
林子轩想和汤震宗聊聊,他看过汤震宗的履历,这位在香江和宝岛都拍过戏。
虽然是配角和龙套,不过履历很丰富,应该非常了解香江和宝岛的娱乐圈。
每个圈子都不同,站在圈子外边只是雾里看花,只有圈子里面的人才能明白。
然而,他和汤震宗的交流并不顺利,不仅语言隔阂,还有文字的问题,香江使用的仍然是繁体字,就算想用手写交流也有困难。
他暂时放弃了这个打算,反正也不急着向香江娱乐圈发展。
林子轩这几天在花城逛了逛,让他惊奇的是花城竟然有双层巴士,这恐怕是从香江借鉴过来的,大陆其他城市很少见到。
在花城,能看到香江的娱乐杂志,录像厅里有香江最新上映的电影,还有各种流行歌曲的磁带,可以说香江的娱乐圈全方位的影响着花城。
林子轩找陈常乐借了一台录像机,从外边租了录像带来看,了解香江电影的情况。
香江电影以武侠片和功夫片为主,警匪片和喜剧片也是常见的类型,神怪片和恐怖片虽然小众,也很有市场reads;。
当然,同样少不了那些风月片,风月片甚至成为香江电影的一种暴利产业。
陈晓艺她们知道林子轩这里有录像机,有时候拍完戏会到林子轩房间里看电影,如果林子轩有事情的话会把房间的钥匙交给她们。
有天林子轩发现陈晓艺看他的眼神怪怪的,有点纳闷。
“你没事吧?”林子轩疑惑道。
“没事啊,给你钥匙。”陈晓艺把钥匙还给林子轩,扭头走掉了。
林子轩觉得莫名其妙,等到晚上回去,他想看电影的时候才发现这次租来的录像带中有一盒正是风月片,看样子还被打开过。
我只是用艺术的眼光来研究研究而已。
他很想这么解释,不过想想还是算了吧,这种事解释不清楚。
林子轩在打长途电话的时候把这件事说给了慕姗姗听,以证明自己的清白。
“这下被人看出你流氓的本质了吧,以后肯定不理你了。”慕姗姗幸灾乐祸道。
“你的关注点不对吧,不应该质问我为什么租那盒录像带么?”林子轩疑问道。
“我早就看穿了你的本质,所以一点都不惊讶。”慕姗姗大度的说道,“反正离得这么远,你想做什么我也管不着,一切都要靠你自觉,否则出了问题后果自负。”
“我真是想研究艺术来着,不管你信不信,我自己是信了。”林子轩不怕死的说道。
“你就狡辩吧,总有露馅的时候,到那时我再和你算总账。”慕姗姗警告道,“对了,你说咱们要不要买一台录像机,没事可以看电影。”
林子轩想了想,录像机似乎用不了多长时间就会被淘汰,几年之后就是影碟机的天下了。
不过管他呢,这几年不能光看电视吧,有台录像机也能增加平日的娱乐。
“那行,我在这边买吧,还能便宜点。”林子轩答应道。
“那你注意点,别买到假货,听说花城的假货挺多的。”慕姗姗嘱咐道,“家具已经做好了,我去看了,还不错,过两天就让他们先送到我家来,等咱们的房子下来再搬过去。”
“先放着吧,等我回去再搬,别把你累着。”林子轩不放心的说道。
“我有那么娇气么?反正都是指挥别人干活,我还能有成就感。”慕姗姗不服气道,“你就好好的呆着吧,别惹事就行。”
“知道了,你小心一点。”林子轩低声道。
放下电话,他有一种想要尽快回去的冲动,外边的世界再美好,也不如家里温馨。
进入五月份,电视剧拍摄过半,一切正常。
这一天,陈常乐带着林子轩来到一家音乐公司,要给《外来妹》这部电视剧配上片头和片尾的歌曲,他们是来试听的。
这家音乐公司叫做花城新潮流影音公司,公司推荐了两名歌手,一男一女。
男歌手叫做毛柠,女歌手叫做张莹莹,两人一个高大英俊,一个甜美可人,站在一起很像是一对金童玉女,他们是新潮流公司力推的新人歌手。
………………………………
第五十九章 靡靡之音
花城是华国流行音乐的大本营,聚集了一批热爱流行音乐的创作人,因为这里有宽松的创作环境,还有接触外界不同类型音乐的渠道。
流行音乐刚刚传入华国的时候被称为“靡靡之音”。
在那个提倡“一心一意搞建设”的时代,这种音乐被认为是消磨劳动人民斗志,内容低级庸俗的大毒草reads;。
那些情啊爱啊的歌词,让人骨头酥软的旋律,给华国人民带来巨大冲击的同时自然成了被批判的对象,认为这是国外的反动势力试图腐化华国人民的新手段。
到了现在,华国国内虽然不再禁止流行音乐的传播,但旧有的观念依然存在,流行音乐在很多人眼中仍旧是低俗的象征。
在华国的音乐界,搞流行音乐被认为是不务正业,传统的美声唱法才是正道,才是艺术。
林子轩要是走歌星这条路,林伯清和郑秀莲肯定会反对。
其实,美声唱法和通俗唱法就像是大酒店和路边摊一样,各有各的吃法,随着时代的发展,流行音乐的兴起已经不可避免。
花城新潮流影音公司成立于1984年,是花城市文化局的下属企业,相当于挂靠的关系。
像这种有政府背景,又有较大自主经营权的企业在这个时代较为普遍,和京城电视艺术中心类似,都是一种尝试,只是花城走的更早,走的更远。
花城电视台和新潮流公司合作过很多次,陈常乐和他们很熟悉。
电视剧中的歌曲说重要也重要,说不重要也不重要。
观众看电视剧主要看剧情,听歌只是附带,看完电视剧很少能记住歌曲,不过一首和故事情节高度契合的歌曲能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提升电视剧的档次。
这就很考验词曲创作者的能力。
《外来妹》的剧本早就送到了新潮流影音公司,他们要根据故事情节来创作歌曲。
新潮流公司对此非常重视,据说这部电视剧很可能会在华国电视台播出,这无疑是一个好机会,公司正准备推出两位新人歌手。
如果《外来妹》能引起全国轰动,那这两位歌手也能顺带被全国人民所熟知。
毛柠和张莹莹是新潮流公司的签约歌手,是重点培养的对象。
签约歌手在华国是个新鲜事物,一般来说,华国的歌星和演员的组织关系都是挂靠在单位里,比如各地的文工团或者艺术团体,而签约歌手属于公司,是合同制。
在这个时代,有编制的人就有铁饭碗,不能随意解聘,除非犯了重大错误。
合同制则不保险,只要违反合同就可能遭到解聘,一切按照合同办事。
这种模式是从香江和宝岛的音乐公司借鉴而来。
好处是避免人事上的麻烦,专业化运作,以利益为主,能赚钱的歌手就力捧,不能赚钱的歌手就辞退,让市场来做出决定。
坏处是缺少人情味,都是利益关系,歌手一旦红了就可能跳槽,哪家给的钱多就到哪家。
林子轩和陈常乐听了已经录下来的磁带。
陈常乐不怎么懂音乐,但作为制片人,他对音乐和电视剧的关系把握的很到位,听了之后皱起眉头,感觉不对。
张莹莹的嗓音甜美,模样清纯,很适合唱甜歌。
新潮流公司也是这么打算的,准备让她走甜歌路线,这首歌曲就是如此,曲子不错,只是过于舒缓和甜美。
《外来妹》是一部以女人为主的戏,在戏里展现了出来打工的姐妹们不同的人生命运。
酸甜苦辣,人生百态,让人可悲可叹reads;。
歌曲中应该带着生活的心酸和无奈,而不是一首单纯的甜歌,新潮流公司显然更注重旗下歌手的形象,而没有太过考虑电视剧的剧情。
陈常乐和林子轩对视一眼,他对林子轩使了个眼色。
两人合作了大半个月,对彼此有一定的了解,林子轩明白这是让自己当恶人了。
陈常乐是花城本地人,和新潮流公司有过合作,不好直接拒绝,林子轩是外地人,说说倒是无所谓,这就是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
“林老弟觉得怎么样?”陈常乐询问道。
“这首歌曲风和歌词都不错,张小姐的嗓音也好,是首好歌,只是和电视剧的剧情有点不搭调,总觉得少了点什么。”林子轩委婉的说道。
“你这么一说我也有这种感觉。”陈常乐配合道,“林老弟从京城来,是这部剧的制片,你们还有其他的歌么?”
两人否决了这首歌,新潮流公司的人也不好说什么,只能继续创作。
林子轩回到招待所,想了想,决定把记忆中《外来妹》的主题歌写出来。
他不是一个喜欢乱插手的人,比如《渴望》,他就写了剧本,后续的制作都没有参与,因为华国电视台有自己的制作团队,包括音乐创作等等。
他要是插手,就有抢人家饭碗的嫌疑,或许显得自己很能耐,有才华,但肯定遭人恨。
做人要多交朋友,少树敌,这样才能越走越远。
这次也是一样,他来花城主要是配合陈常乐制作好《外来妹》,并不打算插手其他事情,万一陈常乐和新潮流公司有利益瓜葛呢。
他贸然写了歌曲,一来显得新潮流公司没有实力,还可能破坏和陈常乐的合作关系。
两人合作需要考虑对方的感受,他们不是竞争关系。
现在陈常乐同样不满意新潮流公司的曲子,林子轩又想赶快把《外来妹》制作完成,他好回到京城,这才要把记忆中的歌曲写出来。
再说,这关系到李虹交代的任务。
这次来花城,找投资的事情没有眉目,这个情有可原,毕竟花城的投资环境混乱,要是过于轻信,容易上当受骗。
可若是连电视剧都制作的乱七八糟,那就说不过去了。
一首经典的歌曲能够给电视剧增色不少,林子轩既然负责《外来妹》的制作,就要尽可能的精益求精,给李虹一个完满的交代。
两天后,他拿着写好的词曲来到花城新潮流影音公司,找到公司的负责人和张莹莹。
“张小姐,麻烦按照这个曲子唱唱试试。”林子轩要求道。
张莹莹看了看,这是一首歌的简谱,歌曲叫做《我不想说》,她望了望公司的经理,经理点了点头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