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文艺生活-第24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和餐饮企业的加盟连锁店是一个性质。
好梦院线在资金和人员储备不足的情况下,采用加盟的方式能够快速的扩张,在全国各大城市抢占先机。
同时也可能带来管理上的混乱,发生纠纷。
那是以后的事情了,林子轩要做的是先把根基打下去,把好梦院线这个品牌建起来,在观众中造成影响力。
等有了充足的资金和实力后再加强管理,去芜存菁。
院线的建设较为复杂,这是实体经济,和影视行业不同,不是说花钱建了电影院就行了,还要能吸引观众进去看电影。
一座城市有多家影院,有的影院赚钱,有的影院亏本。
这和影院所处的地段,影院内的设施,以及影院的经营手段都有关系,还有一点就是这家影院有没有人脉关系。
林子轩对加盟商的选择非常慎重。
加盟商最起码要在当地有一定的经济实力和社会地位,才能保证院线的顺利发展,否则容易因为经营不善而倒闭。
那会影响到好梦院线的声誉。
陈常乐是一个合适的人选,他是圈内人,在花城有影响力,花城是一座高消费的城市,建设豪华影院会有很大的市场前景。
好梦院线主打的是豪华影院,和那些设施老旧的影院区分开来。
豪华影院票价高,放映设备好,能给观众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这是在一线大城市的做法。
对于二三线城市,目前还是以普通影院为主,建设一两家豪华影院就足够了,要考虑到观众的实际消费能力。
同样一部电影,普通影院一张票卖到十二元,豪华影院要卖到二十元。
“林老弟,实话实说,如今的电影市场行情不太好,建豪华影院行不行啊?”陈常乐犹豫道,“观众宁愿在家里看电视,也不愿意进电影院,除了你们公司的片子赚钱,其他影视公司能保本就偷着笑了,他们今年都去拍电视剧了。”
陈常乐说的是实情。
这几年国内的电影产业的确没什么发展,拍电视剧比拍电影赚钱,不少电影人转型拍电视剧,电影院改成了歌舞厅。
“那是因为一个没有好片子,还是电影院的设施跟不上。”林子轩回应道,“你想啊,国家会让电影行业就这么半死不活么?肯定不会,这时候正是进入院线的好机会,过两年可能就来不及了。”
“林老弟,你是不是听到什么风声了?上面的政策要变了?”陈常乐怀疑道。
“这个老哥以后就明白了。”林子轩淡然道,“我就是告诉老哥一声,别错过了机会,我这边已经动起来了,先从大城市做起,再朝着周边城市布局,沪城和花城是我们的首选目标。”
陈常乐想了想,以林子轩的身份和地位没有必要骗他。
再说,好梦公司的发展势头很好,进入院线领域这一步虽说大胆,却也正常,影视公司都不想被院线卡住喉咙。
要不要投点钱进去试试水呢?
陈常乐有两三千万的身家,从制作《外来媳妇本地郎》起家,一路走来,抓住时代的机遇,成就了一番事业。
他在谨慎的同时也不乏冒险精神,尤其是有了林子轩带头。
林子轩这些年一直顺风顺水,投资眼光精准,给了陈常乐信心,就当是长期投资了,不过几百万而已。
一旦有了自己的院线,底气足了,在粤省影视圈的地位就不同了。
“那行,我就陪着林老弟干一把,花城这边交给我好了。”陈常乐决定道。
“谢谢老哥支持,咱们共同发财。”林子轩如此说道。
两人有了口头上的约定,具体的事情要下面的人详细谈。
到了晚上,陈常乐设宴款待林子轩。
前来的还有陈常乐公司的主管,包括导演和演员,演员陪酒吃饭在娱乐圈相当普遍,活跃气氛。
对此演员一般不会拒绝,特别是像林子轩这种影视行业的大佬。
能认识圈内有影响力的人物有助于他们的事业发展。
如果被林子轩看中出演一部大制作影视剧,或许就这么红遍全国了。
这些演员主要来自《外来媳妇本地郎》的剧组,这部剧是陈常乐公司的招牌,在粤省周边区域具有很大的影响力。
为了保持新鲜感,陈常乐想出了一个简单的法子。
就是不停的在剧中增加新的角色,甚至是拍衍生剧,把其中几个最受观众欢迎的角色单独拿出来制作一部剧集。
场地不局限在花城,还会让角色到各地出差旅游,从而增加戏剧冲突。
他打算把这部剧拍上二十年,直到观众厌倦了为止。
其中有的演员新加入剧组,看得出地位不高,座位安排的离林子轩较远。
陈常乐为林子轩一一介绍。
这是他值得骄傲的时刻,他花了将近十年时间创下的基业。
“那是刘滔,刚进入剧组,是个新角色。”陈常乐指着一名女演员,简短道。
“林总,您好。”刘滔站起身,伸出了手。
两人隔得有些远,林子轩打量了一下,和她握了握手。
………………………………
第五百九十三章 启蒙课
刘滔是演艺圈的新人,以前在军区文工团当过文艺兵,后来拍了几支广告片,这是她第一次出演电视剧。
外来媳妇本地郎是一部群戏,她饰演一个配角。
握手之后,林子轩没有和她交流,也没有特别关注。
如果他表现的热情一点,还不知道会出现什么事情,花城这边娱乐圈的风气相对开放,他多年前就知道了。
他不想引起误会。
席间,陈常乐再次谈起了和林子轩相识的经过。
这件事他在不同的场合说过很多次。
随着林子轩的名气越来越大,登上了富豪榜,他提到林子轩的次数更频繁了。
区别是他不会再提起是他领着林子轩入行这种话了,而是感慨早年认识林子轩是多么幸运,两人的交情多么深厚。
林子轩对此并不反感,人生的际遇就是如此。
那些相识于微末的朋友,大多都四散飘零了,还有些疏远了,倒不是刻意的疏远,只是很难再找到共同的话题。
能一起走下去,到现在还能坐下来畅聊过去时光的人不多了。
陈常乐或许注重利益,讲究实际,但不可否认,他们是朋友,值得珍惜。
林子轩配合着闲聊,说起九十年代初期的花城,那是花城高速发展的阶段,走在了全国前列,存在着无数的机遇。
老百姓讨论的都是投资和股票,大批外地人涌入花城淘金。
只要胆子大,敢冒险,就有发家致富的可能。
然而,这几年花城的发展显然比不上沪城,进入新世纪,华国的经济重心从珠三角向着长三角转移。
花城不再具有那么大的吸引力,连娱乐产业也陷入了困境。
举个例子,九十年代内地百姓习惯听粤语歌,看香江影视剧,录像厅里最受欢迎的是粤语电影,粤语歌曲的磁带最畅销。
年轻人嘴里时不时的蹦出一两句粤语,大家觉得这是潮流。
花城作为和香江临近的城市成为了娱乐潮流的中心。
如今粤语歌曲不再成为主流,内地的娱乐产业迅速崛起。
随着内地经济的高速发展,老百姓的自信心增强,这是一种大趋势。
从席间众人的态度中就能察觉,他们对于京城演艺圈的向往,仔细听着林子轩讲述京城圈子里的轶闻趣事。
今年二月份,巩莉成为柏林电影节的评委会主席。
她是首位担任欧洲三大电影节评委会主席的华人,有意思的是张亿谋的新片在这届的柏林电影节上拿到了评委会大奖。
李桉执导的卧虎藏龙将在戛纳电影节上首映。
姜闻的新片进入了戛纳电影节的主竞赛单元,没有通过总局审查,违规参赛。
性格决定命运!
林子轩觉得这句话有道理,姜闻的性格就是如此,他不是一个守规矩的人,总想着打破点什么,不能和别人一个模样。
这些是今年影视圈里最为热门的话题,适合拿来作为酒桌上的谈资。
林子轩没有详细的讲,只是大略的说了说,比如他和冯晓刚去劝说姜闻,就没必要提起,传出去被记者知道了不好。
他只说了一些无伤大雅的故事。
即便如此,也让在座的众人大开眼界。
像是柏林和戛纳电影节,好莱坞大导演李桉的拍戏习惯,冯晓刚和葛尤的日常趣事,都是他们平常接触不到的层面。
听着林子轩侃侃而谈,有种参与的满足感。
“林总,媒体上说卧虎藏龙要参加奥斯卡是不是真的?”有人好奇道。
“美国的电影公司正在运作,李桉导演在好莱坞有一定的影响力,不过结果还不好说,华语影片在奥斯卡上没有优势。”林子轩保守道。
坐在边角上的刘滔没有参与话题讨论,在这种场合,她说话的机会不多。
她刚进演艺圈,还在为得到出演热播电视剧里的配角而兴奋。
今晚的这场饭局让她开阔了眼界,很显然,林子轩所处的演艺圈和她所在的演艺圈不在一个层次。
作为一名新人,对这个圈子还很懵懂,林子轩相当于给她上了一堂启蒙课。
刘滔生出了前往京城发展的念头,北漂虽然辛苦,却会有很多的机会。
吃过饭,林子轩回到酒店。
想起刚刚见到的刘滔,他有了重拍白蛇传的想法。
国内对涉及到鬼怪题材的影视剧有严格限制,光是宣扬封建迷信这一条就能直接禁播,影视公司大多选择现实主义或者历史题材。
不过对于经典名著或者古代传说故事改编影视剧的审查相对宽松。
距离新白娘子传奇的播出已经过去七八年的时间,那是宝岛人出资制作的剧集,当时一千多万人民币的投资算得上是大制作了。
然而,在拍摄期间,剧组中宝岛和内地的工作人员矛盾不断。
双方合作的不太愉快,后期宝岛的制作公司拒绝把内地的演职人员加入到电视剧片尾的字幕里,出现了各种乱七八糟的纠纷。
这是林子轩不愿意和港台方面合作的原因,那些人只是想在内地捞钱。
但是,这是一个开放的世界,合作共赢才是主流,如果真要合作,他只会选择倾向于内地的人员合作。
这次重拍白蛇传,将完全由内地制作,内地的演员和制作团队。
林子轩暂时不会和刘滔谈这件事,他要回京城先把筹备工作做起来。
再说,他心目中还有其他饰演白素贞的人选,比如俞菲鸿,
俞菲鸿的古装扮相适合白素贞的端庄大气,唯一的问题是在卧虎藏龙后,她成了国际影星,片酬过高。
如果出演电视剧的话,她一个人可能就拿走了四分之一的投资。
五月十五日,陈导明和俞菲鸿等人来到了法国戛纳。
在哥伦比亚电影公司的安排下,和媒体见了一面,明天卧虎藏龙将举行影评人和媒体的试映会。
影片虽然没有参加电影节的主竞赛单元,但在哥伦比亚电影公司的宣传下,成为了这届戛纳电影节最受关注的影片之一。
采访结束,主演们站在戛纳的沙滩上供记者拍照。
背景是卧虎藏龙的大幅海报,俞菲鸿和徐晶蕾在这一刻成为了焦点。
………………………………
第五百九十四章 包装
卧虎藏龙在戛纳的试映会相当成功,口碑很好。
影评人和记者原本是冲着李桉的名头去的,看过之后非常惊讶,和他们印象中的东方武侠片截然不同。
不是李晓龙那种凶悍凌厉,也不是程龙的搞笑风格。
唯美的画面,精彩的打斗,凄婉的爱情,带有浓厚的西方浪漫主义色彩。
有影评人评价这部电影就是一首美妙的爱情诗歌。
演员在竹林上的打斗场景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老外眼中,那就是一场优美的舞蹈,他们觉得不可思议,那种镜头是怎么拍出来的。
来自好莱坞的记者认为是特效的功劳,后期制作时把演员和竹林合成在一起。
否则他们很难想象怎么让演员在竹林顶端翩翩起舞。
这说明李桉把握住了西方观众的观影心态和审美趣味。
卧虎藏龙是东方的武侠故事,李桉则用西方人的视角进行了讲述和包装。
在电影里,李桉没去讲什么门派纷争或者各种招式。
他用爱情故事和好看的打斗场面吸引西方观众,他清楚老外对什么感兴趣,讲门派老外根本弄不懂。
就算不看字幕,卧虎藏龙也能让西方观众看得下去。
这是李桉的本事。
华语电影要想走向世界,被各国的观众接受,需要这种改编和包装。
不然,就像大腕的葬礼一样只在国内受到欢迎,一旦走出国门就会碰壁。
大腕的葬礼在北美地区的票房不到九百美元,美国的电影票价大概在五美元左右,就是说只有两百名观众看了电影。
可谓极其惨淡。
华语电影在好莱坞的发行模式是由小到大,由点及面。
先在一两家电影院上映,如果单馆的票房成绩不错,才会扩大上映的影院。
好莱坞的院线有严格的标准,票房成绩差的影片会被强制下档。
院线追求的是利益,不能给他们带来利益的电影没有价值。
大腕的葬礼在美国的两家影院上映,三天后就被下档了。
由此可见,华语电影在北美地区的遭遇,票房几千或者上万美元的影片很多,冯晓刚刷新了华语影片在北美票房最差的纪录。
李桉的电影在北美的票房都不错,就在于他了解好莱坞和西方观众。
他拍的文艺片即便是讲述东方的人际关系,也会习惯性的用西方的思维考虑问题,想一想这么拍会不会被西方观众接受。
李桉在五月十七日从纽约赶往戛纳,和演员汇合。
刚下飞机就是一连串的访问,包括时代周刊和新闻周刊等众多媒体,记者有太多的问题想问李桉。
见到这种情形,李桉就放心了。
第二天是卧虎藏龙面向观众的首映,观众的反应同样热烈,用长时间的掌声表达了他们的喜爱之情。
随后剧组在戛纳卡尔登饭店前的海滩上举行了庆功宴,大家的情绪都很高涨。
通过这次首映,美国的电影公司对这部电影的信心大增。
影评人和观众的口碑很好,说明这部华语片符合西方观众的口味。
好梦公司的人员把消息和图片传回国内,迅速的登上了国内各大媒体的娱乐版面,这是很好的宣传素材。
五月二十日,卧虎藏龙在国内上映。
在好梦公司的公关下,报纸上充斥着各种溢美之词,大多是外媒对于卧虎藏龙的报道,一边倒的赞扬之声。
一部连老外都被征服的电影还不值得花钱去看么?
凭借着陈导明和俞菲鸿等人在国内的号召力,加上各种宣传造势,不管怎么样,先让观众进电影院再说。
至于电影好不好看,那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林子轩估计那些文艺片爱好者肯定喜欢,普通观众就难说了,他们可能忍受不了电影中演员的文艺腔调。
这和他们平常看的武侠片不是一个套路。
看惯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