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文艺生活-第19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引起国外的先进技术是一种潮流,能够引进为什么还要花钱研究呢,能用不就行了。

    讲究自力更生的一般是老同志,实用主义者是年轻一代,他们比较急,图省事,一心想要出成果,这同样是一种浮躁的心态。

    电影工业不光是拿来用就行的,要先打好基础,否则以后会一直依赖好莱坞的制作团队。

    以电影特效为例,好莱坞发展了几十年才有如今的成果,国内还是一片空白。

    你拿来用可以,短时间内或许能出成绩,可也要进行自己的研究。

    不然以后国内的影片都要到国外做特效,花钱不说,技术掌握在别人手里,国内的电影工业还怎么发展。

    这个世上没有捷径可走,现在走捷径,往后是要付出代价的。

    林子轩支持自己发展,不过作为民营影视公司,眼下还是先打牢基础再说,这种事情要未来的华影集团来做才合适。

    《泰坦尼克号》的结束,对《生死抉择》来说是个好消息。

    韩三评把《生死抉择》的上映日期提前到九月中旬,并利用自己的关系和华影公司达成了协议,影片在全国院线的排片率不得低于百分之四十。

    在北方各大城市要达到百分之五十,在京城甚至超过百分之七十。

    也就是京影厂和韩三评才能做到这个程度,其他人恐怕不行。

    京城电影制片厂的影响力覆盖北方地区,在南方的影响力稍弱。

    韩三评派出京影厂的宣发人员到南方的各大院线进行沟通,争取更多的排片。

    到时候《生死抉择》会在京城率先上映,随后在全国铺开。

    以上是建立在《生死抉择》票房大卖的情况下,如果票房不好,排片肯定会下滑。

    前期会通过各种手段把票房托起来,形成影响力,后期就要看这部片子的质量和口碑了。

    好梦公司配合京城电影制片厂的行动,全力支持。

    这部戏好梦公司投资了五百万,票房越高,公司的收益越多,如果票房能过亿,好梦公司至少从中能拿到三千万的分账。

    理论上投资回报率是一比十六,比贺岁片的回报率高多了。

    韩三评得到了名声,好梦公司获得了利益,是真正的双赢局面。

    所以,林子轩对《生死抉择》非常重视,不惜重金进行宣传,力争票房口碑双丰收。(未完待续。)
………………………………

第四百七十一章 过去的日子

    反腐倡廉题材的影视剧并不少见,以前有不少人拍过。┡Ω81中文  网

    这是社会上的热点,老百姓关心的话题,不过那些影视剧的格局太小,挖掘的深度不够。

    影视公司和编剧不敢太深入,总是小心翼翼,在下层官场打转,看的不痛快。

    《生死抉择》的优势在于格局大了,力度更深,敢于直面现实政治和经济生活中的尖锐矛盾,不回避,不遮掩。

    其中对领导班子的集体贪腐,干部子女被拉下水,哥们问题,部分官员退休前思想松懈,想捞一把的心理做了深刻的揭示。

    影片中的主角不仅坚决的和分子作斗争,还剖析了自己的心理。

    尤其是知道身边的妻子深陷其中后,他有过挣扎和痛苦。

    影片并不像以往那样塑造一个高大全的形象,没有任何的缺点,而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这显得更为真实可信。

    其他人物都有自己的特点,不是那么的脸谱化。

    虽然不能说做到了最好,也有不足,却比以前那些反腐倡廉的影视剧高出了一个档次。

    怎么宣传一部主旋律影片是好梦公司要解决的问题。

    到了这个年代,老百姓对主旋律影片基本上失去了兴趣,八十年代,观众看主旋律影片会被感动的落泪,如今连电影院都不愿意进了。

    主要原因是主旋律影片内容太过空洞,以说教为主,很难取信观众。

    老年观众或许还会买账,青年人则毫无兴趣,再加上好莱坞大片的冲击,对比明显。

    想要吸引观众,需要从几个方面入手。

    先,让片中的演员在全国各大城市跑宣传,和当地的观众见面,扩大影片的影响。

    其次,花钱在报纸和电视上做宣传,制造话题,进行炒作,不过这种影片炒作要适度,不能过火,否则容易出问题。

    最后,请影评人和业内的专家对影片做出正面的评价,影响观众的观影选择。

    当然,如果能得到上面的支持比什么宣传都强大。

    只要登上了《华国日报》或者晚上七点的《华国新闻》,这部片子基本上就有了保障。

    那是韩三评要考虑的事情。

    林子轩只负责宣传方面,他可没有那样的人际关系网,也不值得下那么大的气力。

    好梦公司会安排演员参加地方台的电视节目,讲述拍摄过程中的趣事。

    比如在拍摄工厂戏份的时候,请了数百位的群众演员,当时正值夏天,树上的知了叫个不停,干扰拍摄现场,拍了一遍又一遍。

    最后没办法,摄制组的工作人员全都去抓知了。

    林子轩强调在宣传的时候把重点放在电影的“真实性”上,影片真实的反映了现实生活中干部的贪腐问题,这是它有别于其他主旋律影片的地方。

    这种真实只能说是相对的真实,是吸引观众的一个噱头。

    这边的宣传工作如火如荼的进行,姜闻那边的情况不太乐观。

    他用了十天时间修改了一个版本,把《许三观卖血记》第二次送审,结果还是不行。

    电影审查就是导演和审查委员们的互相较劲,总局的官员起到监督和拍板的作用。

    相对于《活着》,《许三观卖血记》的剧情并不尖锐,但也牵涉到了一些历史问题,如果碰到有担当的总局官员,或许就过审了。

    显然,这次总局的官员不愿意承担这个责任,影片还要继续修改。

    林子轩打听了一下,应该是没戏了,就算再改恐怕也过不了,除非动大手术或者重拍。

    那样姜闻肯定不干,何况这也不是他能决定的,电影版权都不在他手上,能获得剪辑权已经不错了,否则欧洲的投资人会找其他人来剪片子。

    “那就这么着吧,这次先这样。”林子轩无奈道,“你要去威尼斯么?”

    “我为什么不去?”姜闻反问道,“葛尤不愿意去,我要是再不去,获了奖连个领奖的人都没有,那多没劲啊。”

    葛尤不去一个是不想坐飞机,再说片子弄成这样,他有点小郁闷。

    上次葛尤去法国的戛纳电影节是因为张亿谋没法去,就托付葛尤走一趟。

    葛尤这才和巩莉去了戛纳,拿到了最佳男主角。

    姜闻是自己想去,实际上,即便他不去,《许三观卖血记》的女主演陈憧也会去威尼斯。

    陈憧在好莱坞混,不用担心受到总局的处罚。

    姜闻觉得《许三观卖血记》在威尼斯电影节上可能会有戏,有机会拿奖。

    《阳光灿烂的日子》没有拿到大奖,他或多或少的有些遗憾。

    只是,这时候去威尼斯较为冒险,林子轩觉得姜闻留在国内比较保险,不过他知道姜闻一旦做了决定,不是一个肯听人劝的主。

    “要不你找个其他的理由出国?”林子轩建议道。

    “这么遮遮掩掩的没意思,还是算了。”姜闻拒绝道,“我去就是参加一电影节,咱们别把事情想的太重了,说不定什么事儿都没有呢。”

    “好吧,有事儿到时候再说。”林子轩点头道,“小玲也会去威尼斯,她要先去香江。”

    在哥伦比亚亚洲电影公司的运作下,《回家》入围了这一届威尼斯电影节的主竞赛单元。

    林晓玲、刘霖和徐晶蕾三人会在月底前往香江,和芭芭拉一起去威尼斯。

    相对于那些成名的导演,林晓玲的名气一般,《我们俩》虽然在东京国际电影节上获奖,但那只是在亚洲地区有影响力。

    在欧洲,她还是一名新人导演。

    芭芭拉认为能够拿到一个奖项就不错了,除了最高的金狮奖,还有不少奖项。

    比如评委会特别奖、新人奖、意大利影评人奖和意大利议会金牌奖等等。

    这些奖项不像金狮奖那么引人瞩目,也不是每一届都有,却能提升影片的身价。

    “想不到小玲都到这个地步了,这才几年时间,总感觉她还是当初在剧组里跑来跑去的小女孩。”姜闻感慨道。

    “有五六年了吧,九二年咱们在纽约拍戏,我才知道她考了电影学院。”林子轩回忆道。

    两人聊了几句过去的日子,就分开了。(未完待续。)
………………………………

第四百七十二章 名流

    这天晚上,林子轩和慕姗姗参加了一场慈善晚宴,参与的都是京城的社会名流。

    主要是商界和文艺界的知名人士,大家聚在一起闲聊,组织者为某个慈善基金会募捐。

    “社会名流”这个词汇在旧社会极为盛行,指在社会上有一定地位和影响力的人物。

    这些人或有钱财,或有才华,过着灯红酒绿,纸醉金迷的生活,属于社会的中上层,和底层的百姓形成鲜明的对比。

    解放后,这个词汇成了被批判的对象。

    不过随着当下社会的发展,一部分先富起来的人形成了一个新的圈子,被称为新贵。

    说土一点也可以称为大款和暴发户。

    其中不乏从海外归来的商业精英和从体制内走出来的经营人才,他们和暴发户有所区别。

    这帮人有了财富,下一步自然想彰显自己的身份,提高在社会上的影响力,在有心人的操作下,他们成了新的社会名流。

    慈善晚宴这种模式是从香江传过来的。

    香江经常举办这种名流聚会,以各种名目把商界大亨和文艺界的名人聚在一起。

    如今内地也开始了这种操作模式,民间的慈善组织逐渐活跃起来。

    说实话,内地百姓对慈善捐款兴趣不大,一个是老百姓的收入还不高,还有就是对慈善组织的不信任,内地的慈善组织不够公开透明。

    举办慈善晚宴的慈善组织更多的把目光投向了内地的新贵们。

    慈善晚宴不光是吃饭,还会举行一些小活动,比如慈善竞拍。

    这帮人想要出名,为此不惜一掷千金,尤其是暴发户,喜欢拿钱砸人,与人置气。

    当然,这些人只是内地富豪中的少数,大部分富豪保持低调,讲究财不露白。

    在这场晚宴上,林子轩不算有钱人,他的总资产不过两千多万。

    能够受到邀请更多的是因为他是著名作家的缘故,慕姗姗是著名主持人,两人在京城具有不小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对于慈善活动,林子轩并不热衷。

    不是说他没有爱心,让他捐款没问题,却不会深入的参与,更别说组建自己的基金会了。

    国外的富豪和大明星基本上都有自己的慈善基金会,他们通过基金会可以避税,在帮助其他人的同时还能在社会上获得好名声。

    林子轩会参加慈善活动,但不会成为管理者,国内的慈善组织总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

    晚宴结束,两人开车回家。

    “以后这样的场合怕是不会少了,这些人哪儿是做慈善,就是斗富呢。”慕姗姗感叹道。

    “没办法,都是熟人,总要给人几分脸面。”林子轩回应道。

    在京城混的越久,认识的人越多,人面越广,这种应酬就越难避免。

    随着好梦公司的发展,以及林子轩自身社会地位的提高,在别人眼里,能够邀请他出席活动是很有面子的事情。

    他和慕姗姗也成了所谓的社会名流。

    人际关系同样是生活的一部分,慕姗姗明白这个道理。

    “你回头劝劝咱妈,让小雪去幼儿园,过些天就要开学了。”慕姗姗转移话题道,“小孩子最好是和同龄的孩子玩,小雪没有几个同龄的玩伴。”

    小雪前两天刚过了三岁的生日,差不多该上幼儿园了。

    郑秀莲觉得孙女的年龄还小,等明年再说。

    而且,一旦小雪上了幼儿园,她在家里没事可做,有点舍不得。

    现在的家庭大多是独生子女,如果是住在大杂院里,孩子多,不缺少玩伴。

    像林子轩这样住的独门独户,小雪很难找到玩伴,小孩子还是和小孩子更有共同语言。

    幼儿园招收三到六周岁的小孩子,小雪的年龄够了,在幼儿园不仅能交朋友,还会做游戏,开发智力,锻炼孩子各方面的能力。

    慕姗姗说的有道理,不过郑秀莲的心情也要理解,该怎么做,他真没什么头绪。

    “行,我试试看。”林子轩答应道。

    “你可别忘了,我和咱妈说过几次,她舍不得小雪我能理解,可也要让小雪学会自己独立,不能老这么下去。”慕姗姗叮嘱道。

    “老年人就是这样,喜欢孩子,要不怎么会有隔代亲的说法呢。”林子轩解释道,“别着急,到时候就好了,总能明白过来。”

    “希望如此吧。”慕姗姗无奈道。

    “对了,冯哥和嫂子办理了离婚手续,准备年底和徐姐结婚,你抽空去嫂子哪儿看看,有什么需要帮忙的。”林子轩提醒道。

    冯晓刚还是离婚了,年底和徐繁的婚礼不准备大办,在京城就是请相熟的朋友聚一聚。

    过年的时候和徐繁一起回她老家,在老家办一次酒席,也就成了。

    两人在京城花了上百万买了一套房子,正在装修。

    离婚后,冯晓刚不能住在家里,这几天都在宾馆,说是要安下心来琢磨剧本,其实是躲记者和那些乱七八糟的事情。

    记者不知道从哪儿得到了消息,都追到好梦公司来了。

    冯晓刚和徐繁都是影视圈的名人,这年头名人离婚不算新鲜。

    记者更想知道的是冯晓刚和徐繁是什么时候好上了,是不是婚外情。

    如果被证实冯晓刚在婚内和徐繁好上了,这就是一条大新闻。

    读者对这类新闻一向喜闻乐见。

    还有记者怀疑其中是不是有潜规则,否则徐繁怎么会看上冯晓刚呢,当然,不排除郎才女貌,人家就是看对眼了。

    不少和冯晓刚熟悉的人都遭到了记者的采访,林子轩也不例外。

    “能有什么忙可帮,嫂子那人坚强着呢,她是看没法挽回了,这才同意离婚。你说现在的社会怎么了,不少平时看着挺好的一对说离就离了,一说就是感情不合,感情不合能过那么多年?”慕姗姗不解道。

    “谁知道呢,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林子轩如此说道。

    现在社会上离婚的越来越多,以前离婚被认为是丑闻,能凑合过就凑合了,如今风气开放,在大城市离婚逐渐被接受。

    说不上这是好还是坏。

    林子轩摇摇头,不再想这个问题,他看着车窗外,不知不觉已是深秋。(未完待续。)
………………………………

第四百七十三章 未映先火

    冯晓刚离婚的事情闹得有点大,好梦公司代表冯晓刚表了一个声明。81Δ中文Δ网

    大意是夫妻双方自愿离婚,和徐繁属于情投意合,谢谢媒体朋友的关心。

    这相当于危机公关,意思是我们这儿都商量好了,没有新闻可挖,你们该干嘛干嘛去吧。

    即便没有这份声明,等到冯晓刚和徐繁结婚后,各种传言也会自动消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