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文艺生活-第17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如今随着南方经济的发展,这种苗头有抬头的迹象,比如北方出了个国际影星巩莉,现在我们南方有了俞菲鸿。
南方的演员到京城发展,存在着一个融入圈子的问题。
为什么有的演员能和大导演合作,一路顺风顺水,有的演员却被排斥在外,没有机会。
这背后有资本的因素,还因为没有混进他们的圈子,这是演艺圈里潜在的规则,弄懂了这些规则,才能过的如鱼得水。
两天后,沪城国际电影节落下了帷幕,林子轩和慕姗姗回到了京城。
冯晓刚的《一声叹息》在修改后通过了审查,这部片子存在的争议不小。
比如夫妻之间存在的只有亲情,情人之间存在的才是爱情。
这个观点没有得到大部分电影审查委员会委员的认同,亲情和爱情的关系,要是讨论起来就没谱了,好在并不影响电影的价值观。
影片很好的塑造了一个在妻子和情人之间疲于奔命的中年男人形象,能起到警醒的作用。
这是审查委员会一位委员给出的评语。
接下来,冯晓刚和张国粒等主创人员前往埃及,参加开罗国际电影节。
林子轩粗略计算了一下,这一年好梦公司仅仅是参加电影节的花销就接近百万,还好通过卖片子能挣的回来,否则就亏大了。
临走前,他请大家伙吃了顿饭。
“冯哥,祝你们旗开得胜,多多拿奖。”林子轩祝贺道。
“承你吉言了,拿奖不拿奖的再说,咱们这是和非洲人民进行文化交流,非洲兄弟这些年在国际事务上帮咱们不少,不能忘了他们。”冯晓刚调侃道。
“别听晓刚的,他昨个还嘀咕着要拿什么奖呢。”张国粒揭穿道。
“我那是为你们着想呢,怎么不知道好人心呢,再说了,咱们辛辛苦苦弄了大半年,也该拿个奖慰劳一下自己不是。”冯晓刚不慌不忙道。
“行了吧,你那点心思谁不知道啊,别解释了。”徐繁取笑道。
这次前往开罗的还有徐繁和刘焙,她们在影片中的表现不错,把妻子和情人两个角色诠释的很到位,去参加电影节算是一种放松,公费旅游了。
林子轩没有去,他去了用处不大。
开罗国际电影节吸引不了国际上的大片商,就不用想着卖片子了,大部分是来自亚非拉等地的电影人,卖不出好价钱来。
《一声叹息》能拿奖回来就行,主要还是看国内的票房。
冯晓刚和张国粒两人在国内都有票房号召力,这次的合作应该能吸引观众进入影院。
就算观众看到的不是一个纯粹的喜剧故事,但也不是悲剧,票房想必不会太差。
正如电影的名字一样,看过之后,观众或许只会发出一声叹息。
吃过饭,冯晓刚的心情不错,喝的有点多,徐繁把他送了回去,两人现在的关系已经明朗化,圈内的朋友都心知肚明。
“他们俩啊,也不知道以后怎么着,晓刚还有个女儿呢。”张国粒感叹道。
张国粒是离过婚的人,倒是能理解冯晓刚,这种状态他也有过,他是和前妻离婚后,才和邓洁结婚的,不过他和前妻有个儿子。
夫妻之间离婚,孩子是最不好安排的,在演艺圈,这种情况会越来越普遍。
正因为如此,张国粒在电影里演的特别好,不仅在妻子和情人之间来回奔忙,还有对影片中孩子的愧疚,尤为真挚。
林子轩不好说什么,只能是一声叹息。(未完待续。)
………………………………
第四百二十章 时代和生活
为了拍公益广告,林晓玲忙碌了起来。
她打算拍一部十分钟左右的短片,再剪辑出三分钟作为公益广告,如果放到电视上播出的话,或许还要剪辑的更短。
以华国电视台为例,一支普通时段播出的三十秒广告就要收费几十万。
如果不是总局的强制要求,电视台根本不愿意播出公益广告,公益广告收不到钱,还占用本来能赚钱的广告位。
即便播出公益广告,也会尽量的简短,林晓玲要做出各种准备。
对她来说,拍广告不是难事儿,每支广告都会有一个主题,她要先把主题给定下来。
这和普通的商业广告没什么区别,商业广告是为了推销商品,公益广告是为了宣传理念。
两者的共同点是怎么拍才能打动观众,让观众对这件商品或者某个理念感兴趣。
林晓玲原本觉得这个主题很简单,就是呼吁社会关注犯人出狱后的生活,帮助他们适应社会,不过随着构思的深入,她想到了更多。
犯人无法适应社会,是因为他们和社会脱节了。
这种情况不单单发生在犯人身上,在普通人身上同样随处可见。
近十年来,华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事物和新科技层出不穷,四十岁以上的人普遍不会用电脑,不会用手机,在银行不会用自动取款机。
还有社会上正在讨论的下岗工人。
这些人在工厂里工作了大半辈子,现在下岗了,没有技术,跟不上时代,找不到工作。
或者说,他们被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给抛弃了。
林晓玲想把公益广告的主题变成“时代和生活”,展现那些被时代抛弃的普通人,让大家关注这些人生存的困境,给予帮助。
这个主题要比单纯表现犯人的生活更大一些,需要准备的拍摄工作更多。
同时,拍摄资金也要增加,以前可能几万块就能搞定,现在要十几万才行。
“你这个有点偏题吧?咱们这个广告是为了电影服务,你这么做……”林子轩犹豫道。
“我觉得这么拍更有深度,一下子就敞亮了,电影的主题不光是理解和包容,还有大时代下普通人的生活变迁,我想拍出一种时代感来。”林晓玲解释道。
“那行,先拍出来看看效果,不过你这么弄,想过怎么收尾没有?”林子轩提醒道,“公益广告的结尾很重要,你把这个问题提了出来,总要给观众一个交代,要么振奋人心,要么发人深思,要么令人感动,不能太平淡了。”
优秀的公益广告往往有点睛之笔,或者一段话,或者一个镜头,能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
如果观众看了一支公益广告,什么都没记住,那就太失败了。
广告虽然时间短,但拼的是创意,用三十秒的时间打动观众,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
“我再想想吧。”林晓玲点头道。
林子轩给妹妹拨了十万块做为启动资金,先筹备起来,剧组不用太大,几个人足够了。
林晓玲的本子里有三个故事,包括刚出狱的女犯人、下岗职工和年纪大的公司职员。
女犯人在监狱里坐了十几年牢,出狱的第一天,她买不了票,挤不上车,过不了马路,面对城市里的高楼大厦,街道上拥挤的车流,她茫然无措。
城市的大和个人的小,对比明显,她甚至想重新回到监狱里去,那儿才最为安全。
四五十岁的下岗职工在劳动力市场找工作,招聘方问他有什么文凭,懂什么技术,他都回答不上来,他就是车间里一名普通的工人。
他离开劳动力市场,茫然的走在人群中,不知道未来在何方。
当铁饭碗被打破,上千万人面临着艰难的抉择。
一位五十岁上下的公司职员,在单位不会用电脑和复印机,在银行里不会用自动取款机,面对科技的改变,他只能被动的接受,处处碰壁。
林晓玲找了以前的同学,摄影师,道具师和录音师等等。
如果是在电影学院的话,拍这种短片大家或许就不拿薪酬了,可现在他们踏入了社会,就要签一份合同,讲好报酬。
林子轩提醒过妹妹,一定要签正规的合同,不要以后陷入纠纷。
在演艺圈,这种事情很常见,这个圈子充满了诱惑,老一辈人或许还讲究规矩,如今的人为了名利做事情没有底线。
剧组搭建起来,下面就是找演员了。
徐晶蕾把她的同班同学拉了过来,是一位叫做刘霖的女演员,在上大学期间就拍过电视剧和电影,只是没什么代表作。
刘霖来扮演那名女犯人,如果合适的话,以后会出演《回家》里的女主角。
下岗工人和公司员工需要找上了年纪的老演员,最好是不怎么出名的。
林晓玲不希望由于演员的名气从而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这个公益广告更多的是展现普通人的生活,越普通越好。
演员找好以后,进入拍摄状态,预计半个月的时间拍完。
这时候,冯晓刚一行人从埃及风光的回来了,《一声叹息》拿到了开罗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金字塔金奖,最佳编剧,最佳男女主角和表演鼓励奖。
没有最佳导演奖。
其实最佳影片算是给导演的,冯晓刚不是没有收获,只不过不如最佳导演名正言顺。
这让冯晓刚在高兴之余难免有一丝失落,这可是他最好的一次机会。
“我明白电影节组委会不会把所有奖都给咱们,总要给其他人留几个是吧,不能让人家白来一趟,说实话,能拿这么多奖已经超出预期了,还是非洲兄弟给面子,下回有机会还去他们哪儿。”冯晓刚如此说道。
正如冯晓刚所说,《一声叹息》能拿到几个大奖,超出了大家的预期,国内的媒体进行了大篇幅的报道。
开罗国际电影节毕竟是国外的电影节,这算是为国争光。
好梦公司今年投资的两部文艺片都在国外获奖,一部影片获奖或许是运气,两部都获奖那就不是运气那么简单了。(未完待续。)
………………………………
第四百二十一章 从头再来
媒体试图找出这两部影片在国外获奖的原因,除了导演和演员的因素外,他们现小城之春和一声叹息都是有关婚外恋题材的影片。
于是,有人猜测莫非这类题材的影片在国外的电影节更容易获奖。
记者还现这两部片子的编剧中都有林子轩的名字,或者说好梦公司的电影都和林子轩有关,是林子轩创作了这个故事。
张国粒在接受采访的时候,说了两部影片的联系。
一声叹息是小城之春在现代的翻版,就是把一个故事搬到现代再讲一遍。
虽说故事类似,不过因为时代不同,其中的细节自然不同,说起来应该是两个故事。
这是经过林子轩同意的,趁着电影获奖,好梦公司的宣传攻势要跟上来。
一声叹息这部影片不在贺岁档上映,而是放到过年之后,避开那些冲击贺岁档的喜剧片,兴许能取得不错的票房成绩。
今年的贺岁档竞争相当激烈,为了争取院线的排片量,各大影视公司使尽浑身解数。
就连花城的陈常乐都坐不住了,跑到京城,想找找关系。
事实上,外来媳妇本地郎这部片子只要能在粤省拿下大部分影院的排片场次,就能取得不俗的票房,但人心不足,陈常乐觉得还可以争取一下。
大家都是这么想的,当初冯晓刚的贺岁片,林子轩就想着怎么打入南方的电影市场。
可结果呢,效果不大,这种带有浓重地域色彩的片子很难在全国铺开。
林子轩劝陈常乐冷静下来,这只是第一部电影,要把根基打牢。
外来媳妇本地郎的根基在哪儿,就在粤省,只要抓住这一点,就能立于不败之地。
这是他做了三年京味贺岁片得到的宝贵经验,别太贪心,要一步步的来。
对于一声叹息这部片子,宣传工作可以展开了,开罗国际电影节的奖项虽说含金量不高,圈内人不怎么看重,不过糊弄媒体和观众足够了。
再说,这次拿的奖有点多,数量上占了优势,媒体喜欢报道。
张国粒和徐繁拿到了国际电影节的影帝和影后,身价要涨起来了,他们俩是宣传的重点。
慕姗姗的姗姗访谈录将邀请一声叹息的主创们做客。
大家是朋友,没什么不能聊的,只是慕姗姗还是避免过多提及婚外情方面的话题。
“我怕会尴尬,徐姐和冯哥俩人这个样子,问太深入了不好。”慕姗姗体谅道。
“这部片子讲的就是婚外情,你不问这个问什么?”林子轩好奇道,“他们是专业的,应该没多大问题,只要不是太尖锐就好。”
“那你呢?你怎么想的?”慕姗姗询问道,“媒体上说能写出这类题材的剧本,说明你心里有这种想法,或者是潜意识里有这个念头。”
“那些不良媒体,纯属瞎扯,我都想告他们诽谤。”林子轩郁闷道,“艺术来源于生活,不一定是自己的想法,平时听到的,看到的,都能拿来放到剧本里。”
有媒体分析了小城之春和一声叹息后,猜测林子轩能把婚外恋这个题材写的这么细腻感人,估计心里有这种想法,或者有这种经历。
这属于娱乐八卦。
“别解释了,人家夸你写的好呢。”慕姗姗取笑道。
“这真冤枉我了,我就弄一大纲,细节都是冯哥填进去的,这片子能成功,是冯哥的功劳,他那是真有生活。”林子轩说笑道。
“我看他们这么僵着挺不好受的,还是快点解决的好。”慕姗姗摇头道。
慕姗姗和冯晓刚的爱人认识,实在是不好说什么。
冯晓刚拍完一声叹息后,准备休息一段时间,明年没安排拍摄计划,一个是为了解决家庭问题,还有身体负荷运转,需要休养。
导演和演员都属于生活不规律的职业。
没出名的时候拼命拍戏想出名,出名之后为了保持名气还是要拍戏做宣传,比以前更忙。
在演艺圈生存,心态很重要。
无论是不是出名,都用平常心对待,不浮躁,这样才能红的长久,否则只能是昙花一现。
“放心吧,冯哥这人咱们了解,平时说话或许不太靠谱,不过做不出太离谱的事儿,肯定能给妥善安排。”林子轩保证道。
“希望如此吧,晓玲的短片你看了么?我觉得还行。”慕姗姗转移话题道。
林晓玲的短片拍了出来,虽说和当初的意图差别很大,可看着还不错。
“这么拍的话观众看的时候会把重点放在下岗工人身上,和电影的关系就不大了,起不到宣传电影的效果,而且时间太长,不适合做成公益广告,还是弄一个公益短片算了。”林子轩安排道。
如今下岗是社会的热门话题,观众看到这段短片,会把注意力放在下岗工人身上,从而忽视女犯人的遭遇。
“那不如分成三支公益公告,这样观众就不会弄混了。”慕姗姗提议道。
“这样也行,让晓玲做出来看看吧。”林子轩同意道。
林晓玲把三个故事分开,每一个故事大概三分钟的时间,这样一来,重点就突出了。
“老哥,这样重点是突出了,可我的主题是时代和生活,只有放在一起才有感染力,这样结构太松散了,观众不知道讲什么的啊。”林晓玲抱怨道。
“要不用音乐吧,用同一歌曲把三支公益广告的主题联系起来。”林子轩如此说道。
他看到其中下岗工人的片段,不由得想起了一歌曲,叫做从头再来。
“心若在,梦就在,天地之间还有真爱。看成败,人生豪迈,只不过是从头再来。”
这歌曲和这部短片贴合,无论是女犯人还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