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文艺生活-第14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能拿奖。
一月二十五日,《没完没了》正式下线,华影公司统计的票房成绩是两千三百八十万。
其中京城的票房占了一千万,这得益于公司在京城进行的卖力宣传。
那些不看好这部影片的媒体和圈内人纷纷分析这部影片票房成功的原因,除掉葛尤的因素,宣传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以前国内的电影行业不重视宣传,电影无论是赔钱还是赚钱,都是国家的。
现在民营影视公司想要赚钱,就要通过宣传让更多的观众知道他们的电影,只是宣传的手段有限,眼下还不流行炒作。
比如男女主角的绯闻啊,剧组的矛盾啊,怎么吸引眼球怎么来。
其实,一部影视剧在立项筹备阶段就要启动宣传攻势,从事前的选角到开拍发布会,还有拍摄期间各种小道消息的爆料,再到上映前的集中炒作。
影视圈的事儿,真真假假,观众看看热闹就好,别太当真。
林子轩倒是想安安静静的拍电影,但他清楚那个浮躁的时代终究会到来,他能做的也就是坚守底线而已,别太出格就行。
票房出来后,庆功宴如期举行。
这一次的庆功宴规模比往年要大,邀请的人更多,京城演艺圈的人来了不少,无论是前辈还是后辈,都过来捧场。
不是说林子轩财大气粗,想要显摆,而是想通过庆功宴打破外界不看好好梦公司的传言。
他还特意邀请了相熟的记者参加,让媒体看看好梦公司的朋友圈。
经过三年的发展,好梦公司成了京城民营影视公司的领头羊,发展势头良好,是时候展现一下自身的实力了。
友谊宾馆前面,铺着一张红毯,两边站着好梦公司的员工,迎接着宾客进入。
今天虽然不是电影节的颁奖典礼,但来的明星不比电影节少,还有不少影视行业的实权人物,算得上是京城演艺圈的一次大聚会。
“我看起来怎么样?”车子里,林子轩询问道。
“挺精神的。”慕姗姗微笑道。
俩人走下车,慕姗姗帮林子轩整理了一下领带,挽起他的胳膊,朝着宾馆里面走去。(未完待续。)
………………………………
第三百五十三章 几句话
庆功宴上,林子轩热情的和到场的人物打着招呼,今天能来的都算是朋友。
现场这么多人他一个人可招呼不过来,还有冯晓刚、葛尤和张国粒四处走动,不能冷落了那些老前辈,就算是圈子里的后辈也要聊上两句。
如今,他们在京城演艺圈里获得了认可,有了一定的地位和话语权。
张国粒是好梦公司的签约演员,管理层之一,不过他非常自由,自己忙活自己的事情。
“韩老板不怎么高兴,等会喝酒的时候心,我估计他不会放过你。”张国粒提醒道。
“不至于吧,就是挖个人而已,京影厂的人才那么多,韩老板心胸广阔,没那么气。”林子轩笑道。
“你这是得了偏宜卖乖呢,于是他手下的得力干将,你们不声不响的给挖走了,搁谁身上也不高兴,应该事先一声。”张国粒无奈道。
“要是了恐怕就成不了了,韩老板的脾气你还不清楚么?”林子轩回应道。
张国粒和韩三评在巴蜀的时候就认识,关系很好,在这件事情上不太好话。
自从韩三评成为京影厂的厂长后大力改革,四处找企业拉投资,拍片子,就有人他不像是个国有电影厂的厂长,倒像是民营影视公司的老板。
再加上他在京影厂的管理上颇为强势,有独断专行的意味。
于是,韩老板这个称号不胫而走,在圈子里传播开来,和他不熟悉的人私下里这么叫,和他熟悉的人当面这么称呼。
韩三评对此无所谓,只要能找到钱,称呼厂长和老板有什么关系呢。
张国粒的是林子轩把于东挖走的事情,在这方面林子轩没费太多的口舌。
于东这个人想要有一番作为,不过京影厂的体制限制了他的发展,他有想出来单干的意思,只是一直犹豫不决。
一个是没有资金支持,再,他在这个圈子里还没有积累下太多的人脉关系。
这时候,林子轩给他提供了一个机会。
好梦公司在民营影视公司里发展迅猛,外界或许有各种猜测,认为没有贺岁片,好梦公司就无法盈利,或者冯晓刚和葛尤有矛盾,他们迟早会解散。
于东和好梦公司合作过,知道这些都是无稽之谈。
没有贺岁片,好梦公司也可以通过其他渠道盈利,林子轩三人之间的交情比大家想象的还要深厚,解散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最重要的一是,媒体没有注意到好梦公司身后是京城电视艺术中心。
这家制作电视剧的国有单位一直保持着盈利的状态,有超过四千万的资产,手里有多部优秀电视剧的版权,还有一座大型的影视基地。
有了这家资本雄厚的单位做后盾,即便好梦公司暂时出了问题,也能东山再起。
还有林子轩等人在这几年内建立的关系网,这些都是好梦公司的隐形资产。
只有和好梦公司有过密切合作的人才能弄清楚其中的脉络,于东就是这样的人。
在京影厂,于东的确被韩三评看重,是最年轻的副科长。
可他上头的人实在是太多了,作为一名副科长,只相当于最底一层的管理人员,上面还有科长、主任、副厂长等人。
国有企业的体制束缚了个人的发挥,感觉一都不自由。
还有就是个人待遇的问题,他的父母都是普通工人,能支持他上电影学院已经不错了,没有余力提供更多的帮助,他只能靠自己。
在京影厂上班拿的是死工资,跑宣发是一个四处求人的活,捞不到多少好处,只能从民营影视公司身上吃回扣。
作为年轻人,于东想要过上好日子,有自己的房子,不用住在单位宿舍,有自己的车子,在女孩子面前有面子。
林子轩开出的条件不错,能够管理一家有发展前景的公司,比在京影厂上班更有前途。
何况,好梦公司明年拍的是文艺片,走的是国际发行路线,于东对国外的市场很有兴趣。
经过慎重的考虑,他答应了林子轩,准备年后来好梦公司上班。
于东想从京影厂辞职,需要得到韩三评的批准。
韩三评一向鼓励年轻人出去闯闯,那是因为京影厂的人员太多了,厂子里没有那么多的片子可拍,很多人光拿工资不干活。
于东的辞职出乎他的意料,但也在情理之中。
相对于国有电影制片厂,民营影视公司更有前景,关键是能改善自身的生活。
韩三评只能感慨没能力的人赖在厂子里混日子,有能力的人一个个的都离职了。
不过他对于东到好梦公司上班这件事略微不满,原本他想挖林子轩的墙角,把冯晓刚和葛尤招过来,没想到先被林子轩挖了墙角。
好在韩老板是个有大局观的人,不会真的因为这件事和林子轩闹僵。
这毕竟是于东自己的选择,没什么好的。
再了,那样做显得他太没气度,只是发发脾气,灌林子轩几杯酒在所难免。
林子轩琢磨着不会有什么事儿,当然,这件事他做的有不地道,等下赔罪就是了。
能在酒桌上解决的事情就不算是大事。
等到客人来齐,在庆功宴开始前,他们三人要几句话,为了庆祝好梦公司成立三周年。
林子轩站在台上回顾了好梦公司这三年的发展历程,提到了几年前,三人决定开一家影视公司的时候,那时候上面的政策还没有放开,他们只是空想而已。
“我们是赶上了好时候,现在电影行业的环境比过去要好,希望以后会更好,这个行业越来越繁荣。”林子轩总结道。
冯晓刚起了当初给公司起名字时候的故事,电影是一个造梦的艺术。
“我想给观众制造的是好梦,无论是拍娱乐片还是文艺片,都是如此。”冯晓刚发言道。
“我希望这场好梦会一直做下去,永远都不要醒过来。”葛尤补充道。
三人的这番话无疑粉碎了不合的传言,好梦公司还将继续下去。(未完待续。)
。。。
………………………………
第三百五十四章 各怀心思
看着站在台上的三个人,下面的众人各怀心思。
六年前,这三人还处在圈子里的底层,默默无闻,他们从电视剧起家,一路走到现在。
虽然还没有国有电影制片厂的深厚底蕴,但已经崭露头角,足以引起各方面的重视。
像这种具有创新活力和发展潜力的民营影视公司,总局想必会采取扶植的政策,正如林子轩说的那样,他们遇到了好时候。
对于国产电影来说,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
说是最好的时代,是因为政策放宽了,创作环境更自由了,各种类型的影片都可以做出尝试,不像以前只有主旋律影片和文艺电影。
最坏的时代是指电影市场的全球化,好莱坞大片来袭,让大家看到了巨大的差距。
好梦公司的三部影片接连取得了票房成功,虽然还无法和好莱坞大片相比,但总算是看到了希望,这种具有创作能力的公司或许才是国产电影的方向。
不少影视公司的老板都在思考林子轩等人的成功模式,以便复制借鉴。
作为和好梦公司关系密切的人员,王钟军很早就开始研究,当其他人在分析冯晓刚和葛尤这对组合创造的票房神话时,他注意到林子轩才是其中的核心。
从拍电视剧的时候就是如此,几乎每一个项目都是由林子轩推动和策划。
在王钟军看来,林子轩对于市场有极为敏锐的触觉,知道观众喜欢看什么类型的影视剧。
正是由于林子轩在后面的全力推动,这家公司才能如此快速的发展,从当初十万元的注册资金到现在超过千万的总资产,只用了三年时间。
王钟军听说好梦公司要请一位管理人员,他犹豫过,要不要加入到好梦公司。
最终,他决定继续和好梦公司保持这种密切的合作关系,积累在影视制作方面的经验,以后再发展自己的影视业务。
目前华宜广告公司的业务做的不错,在京城的广告行业打响了名头。
他们不再做那种小广告,都是接大订单,从事银行和航空等领域的广告业务,获利丰厚。
有了这样的基础,他更愿意把自己的公司做大做强,而不是加入别的公司。
王钟军早年参军,是部队里的侦察兵,军事素质出色,这养成了他善于观察的习惯和军事化的作风,随后在美国的留学生涯造就了他的商人习性。
这两者结合在一起,他给人留下的印象是做事干练果断,同时以商业利益为重。
这是一名优秀的企业家应该具备的素质,不过却不合林子轩的胃口。
事实上,在好梦公司总经理这个职位上,林子轩考虑过王钟军,当然,他只是考虑而已。
一个是王钟军本身就是公司老板,估计不愿意屈居人下,再者说,王钟军的管理风格颇为强势,磨合起来较为困难。
说到底,林子轩希望好梦公司是一家有人情味的公司,不要过于商业化。
韩三评看着这三个人,想起了一些往事。
他来京城那一年好梦公司成立不久,正筹备拍第一部电影,整个公司只有三四个人,连拍摄器材和剧组的工作人员都没有。
拍摄资金只有五十万,还是卖掉一部电视剧的版权赚来的。
在张国粒的牵线下,大家在一起吃了顿饭,聊了聊天,他们的合作就这么开始了。
没有人看好这三个人,或者说根本没什么人关注他们要拍的影片,就连韩三评也有这种想法,冯晓刚是拍电视剧出身,不怎么了解电影行业。
事实证明,他们成功了,并且创造了一个相对成熟的,能够盈利的低成本喜剧片模式。
京城电影制片厂已经有了拍这类喜剧片的计划,韩三评本来想请葛尤出演,却被婉拒了。
他想着既然冯晓刚不拍贺岁片了,那葛尤的档期就空了下来,和韩三评有同样想法的人不少,他们不在乎葛尤的高片酬,只要葛尤愿意出演就行了。
只是,这时候的葛尤厌倦了拍喜剧片,他想尝试拍不一样的片子。
慕姗姗心里在自豪的同时颇为感触。
其他人或许只看到林子轩三人成功的一面,却没有看到他们辛苦忙碌的时候。
一部电影从筹备到拍摄大概半年的时间,中间会遇到各种问题,更别说是后期的宣传了,在宣传期间,他们各个城市的跑,和观众见面,有时候连饭都顾不上吃。
所以说,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需要付出诸多的艰辛。
她还记得林子轩当初的犹豫,要不要离职创业,如果留在艺术中心,可以过上相对安稳的日子,不需要那么奔波忙碌。
当然,也不会有今天的成功。
人生就是一个不断选择的过程,是选择安稳的生活,还是冒险的旅程,会有不同的收获。
李虹作为艺术中心的领导,也参加了今天的庆功宴,对于好梦公司的成功,她很欣慰。
只要接下来好梦公司的转型能够顺利完成,这家公司在国内的影视行业就算站稳了脚跟,艺术中心就能形成一条从电视到电影的完整产业链。
她要做的是在各种资源上继续支持林子轩,至于林子轩最终能走到哪一步,她也想知道。
想想当初正是她把林子轩拉进了这个行业,如今看来,就像是个奇妙的巧合。
庆功宴正式开始,林子轩和韩三评喝了几杯酒,化解了芥蒂,以后大家还要继续合作,不能总这么僵着,于东也不好开展工作。
什么事儿说开了就好办了。
酒席结束,把客人送的差不多了,留下来的都是好梦公司的员工和真正的朋友。
照例会拍照留念,这次的人虽然不多,却都是自己人。
大家按照次序排好队,林子轩和冯晓刚等人的位置不变,主要是安排新加入的成员。
比如于东,作为公司未来的总经理,他站在了张国粒的身边。
目前,好梦公司的经纪部门还不完善,签约的演员不多,去年只签了俞菲鸿一个人,徐晶蕾还没毕业,不能签约,不过也算是好梦公司的一员。
这些人就是好梦公司的班底了。
照片记录下的是好梦公司的过去,也是未来。(未完待续。)
………………………………
第三百五十五章 朋友圈
临近春节,公司没什么事情,林子轩原本以为会清闲下来,谁知道惹来了不少记者。
由于媒体的报道,好梦公司的庆功宴成为了娱乐热点。
林子轩的豪华朋友圈给参加庆功宴的记者不小的震撼,庆功宴上的宾客不仅是那些影视公司的老板,还有老一辈的艺术家。
第四代和第五代的导演,虽然没有张亿谋那种大导演,郑洞添和田状状也有相当的分量。
演员方面没有巩莉那种国际影星,却也不乏众多当红明星。
还有一些身份不明的官员,看起来不起眼,可在电影行业握有实权。
这次的庆功宴更像是一场好梦公司的大派对,展现了好梦公司在演艺圈的人脉关系和自身的实力,引起了多家娱乐媒体的报道。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