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文艺生活-第1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作为被御的对象,林子轩倒没什么感觉。
男人和女人是这个世界上永远解不开的谜题,他认为只要遵循着本心就好,过自己觉得舒服的生活,不必理会别人的看法。
比如,这个时代有个流行语叫做“妻管严”,就是怕老婆。
在别人看来这男人真窝囊,但只要他自己过的舒心就好,生活是自己的,和别人没关系。
如果说慕姗姗从李虹那里学到了对付男人的绝招,那么林子轩就是无招胜有招,他付出了一颗真心,这是最难抵御的武器。
由于给慕姗姗讲童话的触发,林子轩决定写几篇童话故事。
他在少儿栏目组看了不少本童话杂志,大致了解此时华国的童话现状。
这时候的童话故事很教条和刻板,总想给儿童灌输思想,却忽略了童话的趣味性。
和前些年的英雄主义电影一样,都像是一个模板刻出来的,不够生动。
这和目前的童话作家有关,这些作家大多都在五六十岁的年纪,写起童话故事来就像是给儿童上课一样,而不是从儿童的角度来看待世界。
而且,他们的思想有点落伍了,太重视童话的教育功能。
林子轩选择了几篇在思想上没有太大争议的故事,其中一篇就是在他那个世界家喻户晓的《葫芦兄弟》。
《葫芦兄弟》最开始以动画片的形式出现,绝对是经典之作,是儿时美好的回忆。
故事讲述了在葫芦山里关着蝎子精和蛇精,一只穿山甲不小心打穿了山洞,两个妖精逃了出来,从此祸害百姓。
穿山甲急忙去告诉一名老汉,只有种出七色葫芦,才能消灭这两个妖精。
老汉种出了红、橙、黄、绿、青、蓝、紫七个大葫芦,七个葫芦成熟后,相继落地变成七个男孩,穿着七种颜色的服装reads;。
红娃是大力士,但有勇无谋,落入泥潭被擒。
橙娃是千里眼和顺风耳,却被妖精的魔镜射瞎了眼睛。
黄娃是硬铁头,被妖精用刚柔阴阳剑束缚住。
绿娃会火功,又被妖镜的冷泉清凉酒灌倒。
青娃有水性,被妖精用如意*酒醉倒。
蓝娃有隐身术,去偷妖精的如意,解救了前五个兄弟。
然而,紫娃的心已变黑,成了妖精的孩子,不仅不和兄弟相认,还将六个哥哥吸进自己的宝葫芦,自己也被妖精活捉。
妖精把七兄弟送进炼丹炉,想炼成七心丹。
这时,老汉把七色彩莲的莲子投入炼丹炉,使他们联合起来,发挥各人的法术,冲出炼丹炉,终于打败妖精,把妖精收进宝葫芦里。
这个故事不仅有趣,还表达了正义战胜邪恶,众人联合力量大等等道理,充满了正能量。
林子轩写的稿子第一位读者都是慕姗姗,他想听听慕姗姗的意见。
“你觉得有没有问题?”林子轩询问道。
“故事很有趣,这些葫芦娃各有本领,性格也不同,就连妖精都有特色,肯定会受到小朋友的欢迎。”慕姗姗称赞道。
“不过……”林子轩接茬道,“我就知道你会转折一下。”
“倒不是大问题,就是国家正在提倡少生少育的政策,你写的葫芦七兄弟是不是有点多啊?指不定就有人从这方面说事呢。”慕姗姗担心道。
“这也算是事么?太上纲上线了吧。”林子轩惊讶道。
“不是你让我挑毛病么?我就给你提个醒,你又不是不知道,有些人就是喜欢小题大做,我穿套衣服还被说成是资产阶级思想呢。”慕姗姗委屈道。
“好啦,让你受委屈了。”林子轩安慰道,“咱们是新时代的青年,别和他们一般见识,走自己的路,让他们说去吧!”
“你说的轻巧,台领导让我下一期节目换一套衣服。”慕姗姗郁闷道。
林子轩终于知道问题所在了。
慕姗姗没办法穿那件职业套装主持节目了,华国电视台也不想因为一套衣服惹麻烦,这才下了通知,下一期节目慕姗姗改穿华国女性的传统服装。
这个时代就是如此,新旧思想在不断的交锋。
“没关系,咱不在节目里穿,可以在家里穿,我给你当观众。”林子轩开解道。
“去你的,在家里穿像什么样子,我有那么虚荣么?”慕姗姗不满道。
倒不是虚荣,就是有点臭美,林子轩在心里这么想,不过他打死也不会说出来。
“这怎么能是虚荣呢?不是说女为悦己者容么?你穿给我看很正常啊,他们不懂欣赏,我懂欣赏,要不咱们去试试?”林子轩提议道。
“一看你就没安好心,我才不上当呢。”慕姗姗鄙视道。
“你这就冤枉我了,我只是想和你探讨一下华国女性以后服装的流行趋势而已。”林子轩一脸无辜的说道。
………………………………
第三十章 家的味道
无论是葫芦娃的数量,还是慕姗姗的服装都不是大事,他们只是抱怨一下,宣泄一下情绪,日子还是要继续过下去。
这就是谈对象的好处,不高兴的时候可以诉苦,能获得安慰,省得憋在心里难受。
十月底,京城广播电台少儿组的组长病退,胡影如愿的升任组长,林子轩还是打杂reads;。
少儿栏目组不被台里重视,也没安排人进来,或者说没有人愿意调到这个冷门的栏目组。
原本三个人的活两个人干,林子轩的工作量增加不少,而且,胡影准备让他播音了。
电台播音分为直播和录播两种,那种需要接进热线电话或者和听众互动的节目都是直播,其他节目则是录播。
京城广播电台目前还没有采用直播的方式播音,因为直播容易出错,会影响到电台形象。
在南方沿海地区的城市已经开始采用直播的方式,直播的时效性强,贴近生活,主持人的声音更为自然和平实,富有感情,容易被听众接受。
两种播音方式各有优缺点。
可以预见,以后的电台播音会以直播为主,对主持人的要求更高。
少儿栏目组只是负责给小朋友讲故事,录音过程非常简单,只要按照稿子念就可以了。
林子轩怎么说也是播音主持专业毕业,这点小事难不住他。
他的开场白是这样的。
“小朋友们,你们好,我是你们的新朋友,你们可以叫我轩子哥哥,以后我会经常和你们见面,今天我给大家讲一个有趣的故事……”
胡影对林子轩的表现很满意。
她在少儿组呆了将近十年的时间,讲故事都讲厌烦了,很难带着感情,不像林子轩感情饱满,讲的绘声绘色,活灵活现。
年轻真好啊!
当初她也是这么认真,可随着时间的推移,对这份工作越来越没有动力,就是为了挣工资而已,能有什么激情。
如果她没有升任组长,不会给林子轩播音的机会,现在她只要负责审核播音内容就好了。
对于林子轩的第一次播音,慕姗姗同样没有错过,他们一起听了这档少儿节目。
“轩子哥哥?我还姗姗姐姐呢,小朋友估计都要哭了。”慕姗姗听到第一句就开始吐槽。
“过分了啊,我可没说你的开场白太土。”林子轩反击道。
“那是我的表现好,没给你挖苦的机会。”慕姗姗得意道,“真替京城的小朋友们悲哀,以后要遭受你的折磨了。”
“其实,有人比小朋友更悲哀。”林子轩神秘道。
“谁啊?不是说你自己吧?”慕姗姗疑惑道。
“远在天边,近在眼前,小朋友只是受折磨一时,你这辈子都跑不掉,你说谁更悲哀。”林子轩洋洋自得道。
“咱们谁折磨谁还说不定呢。”慕姗姗反应过来,不服输道。
不管怎么样,林子轩通过电波对这个世界发出了自己的声音。
他不知道京城的小朋友有没有哭,不过胡同里的街坊邻居见面的时候都会说上两句,夸奖他故事讲的好,家里的小孙子喜欢听。
这让他觉得人生的价值得到了体现。
林子轩已经把所写的童话故事寄给了位于沪城的童话杂志社《文艺少年》reads;。
这是一本创刊30多年的儿童杂志,坚守纯文学的理想,以培养新人作家著称,被称为“作家的摇篮”,可以说是华国当代儿童文学的诞生地。
他写的故事有像《青蛙王子》一样的西方童话,也有像是《葫芦兄弟》这样的国产作品。
沪城相对于京城来说更为开放,没有太多的条条框框,人们容易接受新鲜的事物。
这是林子轩选择《文艺少年》的原因,他的童话故事更容易发表。
说起来,在华国的文学界,童话作家一直处于边缘地位,不被正统文学所认可。
林子轩写童话故事是为了丰富儿童的生活,不是为了出名,不过能够赚些稿费总是好的。
按照两家的商议,他和慕姗姗的婚事放在过年之后。
李虹认为到年底《渴望》播出后,获得成功,过了年就能把林子轩调动华国电视台工作。
林子轩和慕姗姗俩人都在电视台工作,对分房子有利,否则结婚后只能和父母住在一起,或者租房子居住,这都不太合适。
只要解决了房子问题,其他都好办。
至于结婚的花费,两家各出一半就行,一家也就是一千多块钱。
林子轩写了《渴望》和《顽主》的剧本,差不多有五六百块钱的收入,加上这几个月的工资,到年底应该有一千块钱以上。
他和慕姗姗商量过,结婚的花费他们自己出,就不花家里的钱了,尽量节省一点。
当然,父母肯定会有所表示,添置些家里的物件就好。
俩人没事的时候就会合计一下。
比如照片的钱可以省下来,电视台有现成的相机,就不用到照相馆了。
还有电视机和电冰箱之类的家电,这些厂家都在华国电视台打广告,找熟人可以用工厂内部的价格购买,会便宜不少。
家具的话还是要到家具厂定做,一定要结实耐用,这可是要用一辈子的。
林子轩虽然知道以后不再时兴这种老旧样式的家具,会有越来越多美观的家具出现,但他没有反对,因为在这个时代就是如此。
家具代表着一种生活的态度。
你选择结实耐用的家具,代表着你想踏踏实实的过日子,你选择简易的家具,说明你并没有长久的打算,只是想暂时凑合一下。
他和慕姗姗都想认真的过下去,所以周日的时候会到家具厂看木料。
这时候的家具厂提供定做业务。
你可以选择不同的木料和家具样式,付定金后家具厂给你打造出来。
不用担心家具厂会偷工减料,都是货真价实的东西,要是他们敢做手脚,一旦被发现,名声就臭了,他们基本上就要告别这个行业了。
说实话,林子轩和慕姗姗都不太懂木料的好坏,但挑选的很认真。
他们牵着手,看着面前成堆的木料,想象着做成家具的样子,就有一种成就感。
俩人从木料中能闻到家的味道。
………………………………
第三十一章 探班
林子轩来到华国电视台的摄影棚看《渴望》的拍摄,他毕竟是前面二十集的编剧。
电视剧自九月底开拍,已经过去一个多月了,拍摄过程中磕磕绊绊,并不顺利。
《渴望》是华国第一部室内剧,绝大多数场景都是在室内进行,也就是说有非常多的近景和特写镜头,这很考验演员的表演和台词功底。
电视台以前没有拍摄室内剧的经验,摄像机的拍摄角度和演员的走位都需要摸索。
台里虽然重视这部电视剧,但资金有限,只提供了100万的经费拍摄50集的内容。
拍摄环境相当艰苦,摄影棚阴冷潮湿,尤其是进入秋冬季节之后,更是要命reads;。
为了省钱,也是由于技术限制,这时候拍摄电视剧都是现场录音,没有事后配音之说,无论是背景音乐还是台词都不能出错。
这就需要演员事先做足功课,排练多次才能开始拍摄,争取一遍通过。
现场有三台摄像机,都比较老旧,还偏色,三台摄像机拍出来三种色彩。
为了保证色彩的稳定,就要给摄像机降温,这样每天能保证有十个小时的正常拍摄时间。
正是在这种条件下,《渴望》开机了。
到年底只有不到四个月的时间,想要拍摄完成需要加班加点的工作,演员要高度集中。
这个年代的演员严肃认真,有职业道德,不糊弄事,也没有耍大牌的说法,就是认认真真的表演,当然也难免会有小抱怨。
那位扮演刘慧芳的演员就时常抱怨,她是主演,戏份最多,要一直待在摄影棚里。
其他演员不拍戏的时候可以出去溜达,或者休息,而她却要忍受着阴冷的环境,每天工作在十二个小时以上。
当然,有付出才会有收获。
这时候她还没有意识到《渴望》会给她带来什么,剧组里的其他人也没有意识到。
他们只想着把这部电视剧拍好,仅此而已。
李虹是这部电视剧的制片人,负责电视剧方方面面的工作,非常忙碌。
林子轩领了一张临时的通行证,来到摄影棚,站在一边观看。
摄影棚里的场景是临时搭建而成,拍完之后还要拆掉,用拆掉的材料搭建其他场景。
剧组里没有人知道林子轩是李虹的准女婿,只有《方大综艺》的一些人清楚林子轩和慕姗姗的关系,他们对这位年轻人并没有在意。
看着场景中演员的表演,把林子轩带入了回忆之中。
等到这一段结束,导演宣布休息几分钟,准备下一场拍摄。
林子轩本来想上前介绍一下自己,不过看到导演忙着指挥人员布置场景,有种分秒必争的劲头,他就停下了脚步。
这时候,扮演宋大成的演员走了过来,这位演员叫做李雪建,三十多岁,面相老成。
“李老师,上哪儿?”身后扮演刘慧芳的演员询问道。
她叫张凯莉,不到三十岁,容貌姣好,性格和剧中扮演的刘慧芳不同,较为活泼。
“出去转一圈,透透气。”李雪建沉声道。
“那我跟你一块吧,咱们顺便再对对词,下一场可不容易。”张凯莉说着也走了出来。
林子轩为了不影响拍摄,就站在门口,俩人出来的时候刚好和他照面。
“请问,你找谁?”张凯莉看着林子轩这个生面孔,带着三分警惕的问道。
“我就是随便看看。”林子轩指了指自己的临时通行证,示意自己不是坏人。
张凯莉看了看那张通行证,有印章,不是假的,也就放松下来。
这种情况并不少见,有电视台的员工对拍摄电视剧感兴趣,时常会过来看看热闹reads;。
她和李雪建一起出去,俩人一边走一边对着台词,商量着说台词的时候应该用的感情和语气,比较着哪一种更为贴切。
张凯莉从衣兜里拿出这两集的剧本翻看,忽然发现剧本上的一个名字。
“李老师,刚才那年轻人的通行证上写的是林子轩,这本子的编剧也叫林子轩,他们会不会是同一个人?”张凯莉猜测道。
“是么?”李雪建疑惑道,“那人太年轻了吧,我看也就二十出头。”
“谁知道呢,这位林编剧可是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