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文艺生活-第10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那家法国电影代理商打电话过来,咱们的片子在欧洲卖得不错,他们想投资我的新电影,我这还没想好拍什么题材呢。”姜闻犹豫道。
这个圈子就是这样,非常的现实。
你没有名气的时候求着别人投资,你有了名气就是别人找上门来投资,姜闻已经证明了他的导演能力,自然会有人愿意投资。
“行了,姜哥,你慢慢想吧,我还有事呢。”林子轩说着就要离开。
他今天就是过来看看,认认路,他和姜闻不同,事情多着呢。
“你那篇武侠小说写好了么?把稿子给我一份,我找找灵感,兴许就能想到要拍什么了。”姜闻要求道。
姜闻虽然对武侠片没什么兴趣,不过却相信林子轩的写作能力,说不定就有感觉了。
“已经寄给杂志社了,等刊载出来我拿份杂志给你得了。”林子轩回应道。
他不需要把《卧虎藏龙》全部写完再寄给杂志社,只要写上几万字,加一个大纲就行了。
杂志连载虽然比报纸严格些,却不会对作者有太多硬性要求,只要文章的质量不下降,字数方面倒是好商量。
在这个年代,作者的地位不低,尤其是像林子轩这种有了一些名气的作家。
十月底,《古今传奇》杂志社收到了一份稿子,编辑打开一看是一篇武侠小说,只有两个回目,还附有一份说明。
说明中介绍了这部武侠小说是个长篇,如果受到读者欢迎,还会写前传和后传。
编辑觉得这人有些好高骛远,你的小说还不一定会被杂志刊载呢,就想着前传和后传,感觉上有点可笑,不过当他看了下面作者的自我介绍后便不觉得可笑了。
林子轩写了自己以前写的小说,虽然不多,却都有些名气。
《顽主》和《活着》还被改编成电影,特别是《活着》,张亿谋的名头还是很好用的。
这位编辑第一个念头是有人冒充林子轩的名头投稿,这种情况不是没有。
再说了,写通俗小说的作家大都向往着朝正统文学的圈子靠拢,而写正统文学的作家基本上不会去涉及通俗文学。
随后编辑就放弃了这种想法,因为这件事很容易查证,作者还留下了他的电话和呼机。
林子轩没兴趣搞那种被杂志社退稿,再上门打脸的桥段。
原本很容易解决的事情,何必搞的那么麻烦,他用真名不是为了显摆什么,而是为了让杂志社刊载《卧虎藏龙》。
名气这种东西有时候很有用处,至少《古今传奇》杂志社不会退稿了。
慕姗姗觉得这次林子轩用一个笔名更好一些,否则又要被那些正统文学的作家骂了。
他们会认为林子轩不务正业,写起了上不了台面的武侠小说。
“我原本就不怎么在乎他们的想法,当初写《顽主》的时候,他们把《顽主》和武侠小说一起说成是四大俗,可见我就是个写通俗小说的。”林子轩无所谓的说道。
这是实话,人活在这世上没必要太在乎那些不相干的人和事儿,只要自己心里舒畅就好。(未完待续。)
………………………………
第二百四十七章 回归传统
武侠小说在香江兴起于六十年代,六十年代中后期是香江武侠小说最为鼎盛之时。
到了七十年代,香江的武侠小说陷入瓶颈,宝岛的武侠小说趁势崛起,出现了不少大家。
如果说香江的武侠小说属于正统的武侠,那么宝岛的武侠小说就明显有了变化,在故事情节和语言形式上更为现代,加入了很多现代的元素。
比如注重心理描写、侦探推理、谐趣、以及艳情等等。
可以说,宝岛的武侠小说丰富了武侠的内容,不过正因为太过现代,在八十年代后期,宝岛的武侠小说出现了不少变体,变得越来越不像武侠小说了。
他们觉得这是新派武侠小说,认为自己为武侠小说开创了一个新的时代。
实际上,武侠小说被宝岛的一帮人给玩坏了,读者不买账,书商不愿意出版,武侠小说从此进入了一个低潮期。
进入九十年代,传统武侠小说走向了没落。
这时候,香江有人尝试把武侠和科幻相结合,这种武侠小说和传统武侠小说不同,走上了一条玄幻武侠的路子。
国内的武侠小说创作从八十年代开始,大体上是在模仿香江和宝岛,并没有形成自己的体系,影响力非常有限。
而且,国内没有专职的武侠小说家,大多是业余爱好。
杂志上刊载的武侠小说以短篇为主,长篇武侠很少,质量良莠不齐,精品不多。
这和国内的创作环境有关,在国内写的武侠小说不能太暴力和阴暗,也不能太过香艳,只能是中规中矩,再者说,写武侠小说不被认为是一种正经职业。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林子轩写了卧虎藏龙,这是一部极为传统的武侠小说。
在古今传奇杂志社的主编看来,这部小说有“古意”。
这个古意不是指承接了六十七年代的香江武侠小说,而是指带有三四十年代内地武侠小说的韵味,是最为正统的武侠小说。
在三四十年代,华国出现了一批武侠小说大家,写了不少经典的武侠小说。
国内的人总是在模仿香江和宝岛的武侠小说,却没有从华国的传统武侠小说中吸取精华。
近代的武侠小说从根本上讲出自内地,而不是香江和宝岛。
这部卧虎藏龙虽然只有两个回目,却带着浓重的京味,一看就知道作者有在京城生活的经历,有着京城特有的生活气息和语言风格。
这种感觉是读港台武侠小说所没有的。
主编觉得林子轩走了一条不同的路子,不一味地模仿港台武侠,而是在传统中汲取养分,光是这一点就值得推荐了。
更何况,这部小说写的不错,看架构就是一部长篇。
如果加上前传和后传,会成为一个系列,国内还没有如此规模的武侠小说,或许这部小说能够给没落的传统武侠小说带来一点转机。
古今传奇杂志社联系了林子轩,和他确认了卧虎藏龙的连载事宜。
双方口头约定,两个月交稿一次,一次大概七八万字,差不多占了杂志十分之一的篇幅,杂志社会给这部小说做宣传,并推荐给相关的出版社。
杂志社的动作很快,他们调整了最新一期刊载的内容,把卧虎藏龙加了进去。
这一期杂志会在十一月十日全国发行。
古今传奇这份杂志在全国有四十多万的订阅用户,这些人中大多数是武侠小说的爱好者,卧虎藏龙一经推出就有了一批相对忠实的读者。
在这一期杂志的封面上,印着一行字“回归传统,最正宗的京味武侠小说”。
林子轩拿到最新一期的古今传奇,看到这句话,有种吐槽的冲动。
感觉像是介绍京味小吃一样,那么甲方乙方能不能介绍成最正宗的京味电影呢。
算了,只要小说能推广开来就行。
他想得到读者的反馈还要等上一段时间,读者看了杂志觉得不错会写信给杂志社,这个过程至少需要半个月。
再说了,卧虎藏龙刚刚开头,情节还没有展开,估计引起读者反响的可能性不大。
这是一部长篇,林子轩并不着急,半年后再看也不迟。
即便这部小说在读者那里反响平平,他还有其他的推广手段,在卧虎藏龙这部小说连载结束,好梦公司会适时推出卧虎藏龙的电视剧。
电视剧的观众可比杂志的读者多上无数倍,加上各种宣传和炒作,要把这个故事做到深入人心,培养观众群体,也就是粉丝。
在这个过程中,再把卧虎藏龙的前传和后传写出来,出版成书,构成一个武侠系列。
接着拍摄前传和后传的电视剧,打造一个超长的连续剧,把小说和电视剧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形成一种潮流。
有了这些前期的铺垫,基本上就可以着手拍摄电影了,那时候拉投资也相对容易些。
这就是林子轩的五年计划。
这种推广方式在他那个世界并不新鲜,比如一款带有神话色彩的仙剑游戏,后来拍了好几部电视剧,有了粉丝基础,再拍大电影,票房绝对会大卖。
粉丝看电影看的不是剧情,而是一种情怀和回忆。
林子轩用卧虎藏龙做一次实验,好梦公司有了这次的经验,以后可以开发更多类似的影视剧,打造一整套的产业链。
当然,那是以后的事情了,现在他更关注的是好莱坞大片亡命天涯的上映情况。
在京城,亡命天涯受到了强力抵制,被各方联手狙击。
不仅电影只能在海淀区的影院放映,其他地区的电影院放映的都是很有分量的国产电影,这是要压缩好莱坞大片的票房。
更有意思的是,在亡命天涯电影海报的上方印有一行字。
“改革年代,激烈论争,电影市场,风险上映。”
这里的“风险”指的不仅是商业风险,还暗指其中的政治风险,由此就能看出,京城的电影行业对好莱坞大片的态度。
对于华国的电影行业来说,亡命天涯是第一声枪响,要么被打死,要么被惊醒。未完待续。
………………………………
第二百四十八章 提前下线
华影公司把亡命天涯的档期定在了十一月十二日,正好是礼拜六,明天不上班,大家晚上可以到电影院享受好莱坞大片带来的刺激。
由于报纸上的争论,京城的百姓大都知道这件事。
年纪大的人听听也就过去了,真正活跃的还是年轻人,他们喜欢新鲜事物。
看好莱坞大片无疑成了一种时髦,如果能带着女朋友一起去看感觉会倍有面子。
不过买票成了一道难题,尤其是在京城,放映的影院不多,电影院外边排起了长队,电影票极为抢手,由此催生了票贩子的出现。
票贩子把一张15块的电影票炒到了50块,就这样还供不应求。
这在以前是不可能出现的。
说起来和新闻媒体的宣传有很大关系,争论越大越能引起观众的兴趣,当然,好莱坞大片本身就具有吸引力,谁都想看个稀奇。
“老哥,你能不能弄到内部的票子?那些票贩子太不靠谱了。”林晓玲抱怨道。
“怎么?你们电影学院的学生也有兴趣?你们不是搞艺术的么?”林子轩取笑道。
“我们是带着批判的眼光去看的,不去看看怎么知道该怎么批判。”林晓玲辩解道。
“别找借口了,我这儿可没票,反正我看过了,也就那么回事儿,没什么可看的,一点艺术性都没有,不适合你们看,你还是该干嘛干嘛去吧。”林子轩说笑道。
“你蒙我呢,我们学院的一位教授提前看了,据说挺震撼的。”林晓玲不信道。
“我这儿有张票,是礼拜天晚上的,你要不要?”慕姗姗插话道。
“那嫂子你呢?”林晓玲不好意思道。
“我不爱看这类犯罪题材的片子,都是打打杀杀的,没什么意思。”慕姗姗解释道。
“那谢谢嫂子了。”林晓玲高兴道。
慕姗姗手里的电影票是华影公司的人送的,前几天文化访谈邀请的嘉宾正是华影公司的副总经理王赠夫,此人是一位改革派。
引进好莱坞大片是社会热点,文化访谈自然不会错过。
有时候,林子轩看到某个新闻,觉得有挖掘的价值,就会推荐给慕姗姗。
事实证明,这么制作的文化访谈播出后,会产生不小的社会反响,或者是刚好和国家要下发的某个文件不谋而合。
这无形中增加了文化访谈的份量,这档节目总是能和这个时代的脉搏合拍。
华国电视台的同事知道慕姗姗的父亲是文化部的官员,倒是不会有什么想法。
“你真不去看啊?片子挺好看的,都审查过了,没什么太血腥的镜头,就是怕小孩子也去看。”林晓玲走后,林子轩询问道。
“你又不去,我去干嘛。”慕姗姗反问道。
“早说啊,我是不想看第二遍,再好的片子看多了也难受。”林子轩醒悟道,“要不这样,咱们去支持国产电影得了,明儿晚上有几部不错的片子,我记得有部是爱情片,名字挺文艺的。”
为了狙击亡命天涯,几家电影制片厂拿出了自己厂子制作的电影。
这些片子在国产电影里质量算是很好了,不过大多是文艺片和主旋律电影。
就这样,在礼拜六晚上,当别人都兴冲冲的去看好莱坞大片的时候,林子轩和慕姗姗前往西城区的一家影院看电影,票价是六块钱。
和好莱坞大片需要排队买票不同,这里的观众并不多。
俩人走进电影院,放映厅里连四分之一的位子都没有坐满,显得空荡荡的。
他们挑了个位子坐下,等待着电影放映,不远处有个女孩抱怨男朋友没有买到亡命天涯的电影票,才不得不来看国产片。
林子轩和慕姗姗对视一眼,笑了笑。
两个人来看电影,看什么片子不重要,重要的是两人在一起看,这就够了。
电影开始,放映厅内安静下来。
看得出,这部片子的导演下了一番功夫,不过还是有点老套了,要是在八十年代或许会受到欢迎,现在的观众可不会买账。
这说明国有电影制片厂的体制陈旧,导演的思想僵化,不去学习新的东西,跟不上时代。
这还是计划经济时代遗留下来的问题。
如今好莱坞大片进入华国,逼着电影厂进行改革,逼着电影导演和演员们解放思想,否则就会被观众所淘汰。
电影放到一半,观众纷纷退场。
林子轩和慕姗姗看到最后,虽然结局早在意料之中,不过反正是消磨时间,难得的周末。
离开电影院,俩人去吃了宵夜,这才返回家里。
随着亡命天涯的上映,让华国观众大开眼界,据说在看那场火车和囚车相撞的片段时,不少观众用手紧紧抓住椅子,紧张的不行。
无论是紧凑的故事情节,还是其中大量的特技镜头,都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时间,通过口口相传,京城的百姓争相去看这部好莱坞大片。
他们以前看的都是三四流的国外电影,是华影公司用两万美元的买断价引进的西方烂片,这一次他们看到了真正的好莱坞大片。
到了周一,影院外边排起了长龙,人头攒动,电影院好些年没有这种热闹的场景了。
根据华影公司的不完全统计,光是周六晚上和周日一天的时间,亡命天涯在京城的票房就超过了70万。
不可否认,周末的观众会相应多一些,可就算是这样,亡命天涯放映一周,仅仅是京城的票房就可能突破400万。
全国六座城市,沪城和花城都是经济发达地区,面对好莱坞大片观众会更为热情。
这么粗算下来,亡命天涯一周的票房可能会突破3000万。
这个数字就算是华影公司都没有想到,他们觉得能有一千多万票房就不错了,他们低估了老百姓对于娱乐生活的强烈需求。
这个票房传出去后,在电影行业内部引起了强烈反响。
好莱坞大片一天的票房比国产电影一个月的票房还要高,这种差距太让人沮丧了。
正因为沮丧,才更加坚定了他们抵制好莱坞大片的决心。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