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诸天执道-第22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难道不应该是吾身所在,即是灵山!”
 “因为向善,所以向佛,而非是因为向佛,所以向善!”
 “佛未必都是善的化身,灵山佛界也未必就是极乐净土!”
 “贫道言尽于此,三藏,三百年后,你我重逢之时,希望你不要忘记今日你我的赌约!”
 说到这里,陆凤秋看了一眼孙悟空。
 此去灵山,何止唐三藏会成佛,孙悟空也会成为斗战胜佛!
 成了佛的唐僧,不再是那西行路上有些迂腐而有着一颗赤诚之心的唐僧。
 灵山是个大染缸。
 虽然号称极乐净土,但里面的佛祖、菩萨,没点心眼儿的都已经靠边站了。
 唐僧成佛之后会变。
 成为了斗战胜佛的孙悟空,也会变。
 斗战胜佛孙悟空不会再是那个敢掀翻玉帝宝座,敢在如来手上撒尿的齐天大圣孙悟空。
 他会成为如来手中任意拿捏的棋子。
 唐三藏道:“真人放心,三藏定不会忘记今日之言!”
 陆凤秋微微一笑,紫气泛起,登云而去。
 弘福寺内一众僧人见状,当即惊呼道:“是神仙啊!”
 ……
 陆凤秋并没有离开大唐,而是继续留在长安。
 他早已经得到消息,明日一早,李世民会在雁塔寺和唐三藏谈经。
 到时候,八大金刚会唤唐僧师徒回灵山复命。
 陆凤秋打算在大唐再传一脉道统,他需要和李世民谈谈心。
 唐皇李世民超度亡魂的目的,是为了自己不下地狱。
 而西游开端,唐皇下地狱,其实是被观音恐吓的。
 李唐自开国以来一向信道,李世民亦是如此。
 唐僧西行,李世民不过给唐僧派了两个随从,虽然给了个御弟的称号,但也不过是虚名而已。
 除了赐下袈裟钵盂,一两银子都没有出。
 大唐境内素来有神灵庇佑,李唐自称为老子的后代。
 陆凤秋要在李唐再立道统,自然要找李世民说道说道。
 他这么做既是为了传道,也事为三百年后布局,当然也是做给如来看的。
 他今日和唐三藏所言,如来定会知晓。
 如来知道之后,一定会对他有所关注,但是能不能算到他的来历,就不一定了。
 陆凤秋之所以要和唐僧打赌,是为了三百年之后,无天出世之后做准备。
 无天出世,统领三界三十三年,在那三十三年间,无天注定是天命所归。
 陆凤秋的任务是将灭世黑莲拿到手,但是想要从无天手中拿走灭世黑莲,难度可以说是相当之大。
 要知道无天能成就圣魔一体,还多亏了这灭世黑莲。
 要想忽悠无天把本命法宝给拿出来,可不是随便聊聊人生谈谈理想那么简单。
 必须拿出让无天能心悦诚服的东西。
 不然的话,无天凭什么和陆凤秋瞎白话。
 无天是个有理想的魔头。
 他厌恶这世间,他觉得这世间的神佛虚伪不堪。
 他不喜欢这三界,所以他要统领三界,打造一个他理想中的三界。
 但是,到时候他就会发现理想中的三界并不是那么容易打造的,他连个孙悟空都搞定不了,连唐僧也无法策反,更别提一大帮子灵山诸佛菩萨。
 无天在三界众人眼中就是一个魔头,魔头说的话再好听,也是魔头。
 佛祖说的话再草蛋,也是佛祖。
 这就是身份的重要性。
 理想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
 所以,陆凤秋准备帮无天一把!帮助无天打造一个新的三界。
 既是合作,也是共赢!
 如来敢肆无忌惮的染指道门的地盘,太上道祖不理会,但是陆凤秋不能坐视不理。
 他要狠狠的打回去!
 让如来知道知道厉害!
 陆凤秋不怕得罪如来,多元大宇宙的世界演化,本来就是充满了不确定性,说白了就是靠本事说话。
 对付如来这样的佛祖,只能是以彼之道还施彼身。
 即便是盘古大陆的如来本尊知晓此事,也不能说半个不字,顶多是会在心里记住这件事,将来可能会给陆凤秋下绊子。
 但是陆凤秋也不怕他如来,作为太上道祖唯一真传,人教二号人物。
 他也是多元大宇宙之中有头有脸的人物,便是如来本尊见了陆凤秋面子上也要客客气气。
 更何况,陆凤秋帮助无天也可以说是顺此方世界的天命而为之。
 无天虽然是魔界大圣,但并不是滥杀无辜的黑暗化身。
 若是黑暗化身,便不会去造出那么多一模一样的神仙来去维持三界的秩序。
 他只是想改变三界,改变高高在上的仙佛。
 让这世间能容得下弱小的存在。
 陆凤秋要做的就是,在这三百年间,将他的道统传遍南瞻部洲,无论世间王朝如何更替,有道统在,三百年后,陆凤秋想要做事时,自然能如臂挥使。
 更何况,陆凤秋如果帮助无天打造新的三界,便是在推动这方世界新的变化,等同于演化世界。
 于多元大宇宙来说,是十分值得肯定的。
 所以,陆凤秋的把握还是十分大的。
 总之,灭世黑莲,他是一定要拿到手的!
 ……
 翌日,唐太宗李世民在雁塔寺和唐三藏谈经,引得长安城中百姓纷纷奔走相告。
 “听说圣上要将三藏法师取来的真经传流天下,今日特意在雁塔寺中和三藏法师谈经呢。”
 雁塔寺。
 戒备森严,大唐御林军早早的就在此地设防。
 此时,寺中的一座高台之上,经卷铺设整齐,唐太宗李世民坐在上方。
 下边是一帮大唐臣子,还有唐僧师徒四人,外加一匹白龙马。
 此时,李世民一脸喜意,唐三藏手捧经卷,正在给李世民和一帮大臣诵经。
 就在这时,忽然香风缭绕,半空之中有金光闪烁,八大金刚现身于云端,高声呼道:“诵经的,放下经卷,跟我回西去也!”
 没几个呼吸,唐三藏师徒便腾空而去,随着八大金刚离开。
 唐太宗李世民和群臣见状,感慨不已,朝着那西方天际参拜。
 就在这时,紫气东来,弥漫天际,仿佛祥瑞降临。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一个仿佛从九天之上降临的仙音从云端响起。
 下一刻,一个骑鹿的身影从云端徐徐出现,出现在了唐太宗李世民和群臣的眼帘之中。
 唐太宗李世民和群臣见状,脸上都露出喜色,当即拜道:“见过仙长!”
第4章 三百年后
 雁塔寺上空,紫气东来,引得长安城中诸多百姓纷纷侧目。
 陆凤秋骑鹿而来,于云端降落在高台之上。
 唐皇李世民带着群臣稽首,陆凤秋气度不凡,仙神气质尽显。
 李世民和群臣刚刚送走腾云驾雾的唐僧师徒,再见陆凤秋显化于世,倒也没有多少慌乱之色。
 反倒是个个脸上露出欣喜之意。
 仙佛显化,这于大唐来说可是好寓意。
 要知道此方天地之中,身为大唐人臣的魏征还同时在天庭任职。
 大唐虽然不像封神大战之前的人间王朝那般厉害,但现在也是人道大昌之地,是四大部洲之中颇为强大的国度。
 李世民朗声道:“不知是哪位仙君下凡?”
 陆凤秋降下云端,目视四方,脸上带着轻轻的笑意,与李世民说道:“贫道青云子,今日前来,是给皇帝送一桩缘法。”
 李世民疑惑道:“不知仙君有何缘法要送与我?”
 陆凤秋笑道:“近来,唐宫之内,是否丢了一柄龙泉宝剑?”
 李世民倒也不觉有多少惊讶,毕竟神仙之流,法术高深,道:“确有此事。”
 “仙君是为此事而来?”
 陆凤秋摇头道:“此事唐皇已经差人去办,贫道却是不好插手了。”
 “贫道此来是为皇帝而来。”
 李世民蹙眉道:“请仙君赐教!”
 陆凤秋掐指一算,道:“贫道略通天机测算之术,算得大唐国祚有二百八十九载。”
 此话,陆凤秋用传音入秘只与李世民一人而言。
 其余周遭大臣都被陆凤秋隔绝在外。
 李世民一听大唐国祚只有二百八十九载,立马愣了愣,然后有些不太相信,反问道:“仙君此话如何说起?”
 陆凤秋微微颔首道:“此乃天道定数!”
 天道所化世界,人间王朝自有气运,像大唐这种人道大昌的王朝更是如此。
 大唐国祚二百八十九载,便是天上的仙神也无法给这王朝续命。
 否则便是与天道作对,自寻死路。
 如今是贞观二十七年。
 此方世界的李世民曾经魂游地府,被增加了阳寿,将会在贞观三十三年寿尽。
 所以李世民对于仙神十分敬重。
 此时,陆凤秋一副仙风道骨的模样,振振有词的说大唐只有二百八十九年国祚。
 他先是不信,然后心中便有了疑惑。
 “不知仙君为何要告知我大唐命数,莫非仙君是为延续我大唐国祚而来?“
 陆凤秋摇头道:“大唐治下,歌舞升平,百姓安居,皇帝有功,然国祚乃是天道定数,不可改之,但是皇帝你的命数却是可以改的。”
 “今日,贫道前来,便是与皇帝结一桩缘法。”
 “贫道欲在大唐传我道统,替百姓万民镇压灾祸。”
 “还请皇帝行个方便。”
 李世民闻言,乍然一听陆凤秋说大唐国祚不可改,还略有失望,但一听他的命数可改,也忍不住有些激动。
 纵使是帝王也怕死啊。
 不然李世民也不会在被观音吓了一通后,便让唐僧前去西天取经。
 虽然李世民可能并没有抱太大的希望,但也还是希望那大乘真经能有点作用的。
 “仙君要在大唐传道?需要我的帮助?”
 李世民略有疑惑,不知为何这样强大的神仙要来大唐传道。
 “怎么?皇帝不愿意?”
 陆凤秋笑道。
 李世民道:“传道自然可以,仙君若有用得着我的地方,尽管吩咐便是。“
 陆凤秋微微颔首道:“皇帝不用客气,贫道只传道统,替大唐镇压外邪。”
 李世民道:“那我的命数。。。。。。”
 陆凤秋笑道:“你的阳寿还有六年,今日贫道传皇帝一门筑基法,六年后,贫道引皇帝入我门下修长生大道,可脱轮回之苦。”
 李世民闻言,甚为欢喜,连忙说道:“请仙君放心,仙君道统定当在大唐扎根。”
 陆凤秋挥一挥手,往李世民体内打入一道金光。
 李世民脑海之中便多了一部分关于修行的法门。
 紧接着,陆凤秋又一挥手,递给李世民一个小瓶子。
 “此乃玉液培元丹,可助皇帝固本培元。”
 李世民接过小瓶子,只觉一股丹香扑鼻而至,沁人心脾,只是闻一闻便发觉身上舒畅不少。
 “敢问仙君道统以何为名?”
 李世民得了好处,喜不自胜,急忙问道。
 陆凤秋道:“就以青云为号。”
 ……
 数日后,长安城中热闹非凡,各处百姓都在传扬近来这几日长安城之中发生的大事。
 一来是皇帝召集大德高僧在雁塔寺举办水陆大会,诵读《大藏真经》,超脱幽冥孽鬼,普施善庆。
 二来便是皇帝在城中修建新道观,名为青云道场。
 ……
 灵山,大雷音寺,香积殿。
 此时正是一派喜气。
 如来佛祖坐在功德金莲之上,居于上首。
 下方左右坐着一众灵山诸佛菩萨罗汉。
 唐僧师徒也在其中。
 此时,唐僧师徒已然都已经换了新装,成佛的成佛,成菩萨的成菩萨。
 此时诸佛菩萨罗汉正在用着素宴,庆贺唐僧师徒取经功德圆满。
 如来佛祖高居上首,高声说道:“今日庆贺唐三藏师徒五人取经功德圆满!“
 “三界安定!实在是佛界之盛事!”
 诸佛菩萨脸上露出笑容,齐声道:“阿弥陀佛!”
 这时,唐三藏和孙悟空脸上却是露出几分迟疑之色。
 如来佛祖法力广大,一眼便看出了唐三藏的异样,高声问道:“三藏,你有何事?”
 唐三藏闻言,当即起身,走到大殿中央。
 殿中的诸佛菩萨见状,纷纷看向唐三藏。
 唐三藏双手合十,朝着如来道:“佛祖,三藏心中有一事,还请佛祖解惑。”
 如来佛祖笑眯眯的说道:“三藏,有何疑惑,尽管说来便是。”
 唐三藏面上露出迟疑,道:“大乘真经传到大唐真的可以普度众生吗?”
 唐三藏此话一出,顿时便让殿中的诸佛菩萨一下子都愣住了。
 唐三藏师徒五人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方才取得大乘真经。
 如今却是问出了这样的话。
 观音菩萨的脸上泛起不解之色,不知为何唐三藏会如此问话。
 如来佛祖坐在上首,笑眯眯的看着唐三藏道:“三藏,何出此言?”
 “大乘真经乃是我灵山至宝,如今传入东土,自然可普度众生。”
 唐三藏闻言,脸上露出了然之色,然后继续说道:“佛祖,三藏有个请求,还望佛祖成全。”
 如来佛祖道:“说。”
 唐三藏道:“先前佛祖将三藏道场封在灵山,三藏感激不尽。”
 “然而,坐在灵山,离东土有十万里之遥,如何能知大乘真经是否真有普度众生之效。”
 “所以,三藏想请佛祖成全,让三藏在东土寻一处道场。”
 唐三藏此话一出,不仅仅是殿中的诸佛菩萨脸上变了颜色,便是如来佛祖脸上也不再带着笑意。
 如来法旨亲自封唐三藏的道场就在灵山。
 如今唐三藏居然想要换个道场,而且还是换到东土去。
 观音菩萨脸上的担忧尽数显现。
 旁人或许不知晓,但是她却是发觉今日的唐三藏有些反常。
 平日里的唐三藏可不会在这种情况下和如来提要求。
 如来佛祖一脸威严的看向唐三藏,道:“三藏,你为何要去东土寻一处道场?”
 唐三藏双手合十,道:“佛祖,三藏千辛万苦从灵山取得大乘真经,便是为了普度众生。”
 “如今,三藏既已成佛,取得大乘真经,理当在大唐传我佛法,为众生讲经才是。”
 “如此,方才能亲力亲为普度众生。”
 如来佛祖闻言,脸上露出淡淡的笑意,然后双眼一闭,手中金光闪烁。
 片刻后,如来佛祖睁开了眼睛,道:“三藏,你是否和一个道人打了一个赌?“
 唐三藏闻言,诧异道:“佛祖,你知道了?”
 如来佛祖笑道:“三界之内,天视地听,万物生灵,能瞒得过本座的事情不多。”
 唐三藏道:“既然佛祖已然知晓,还请佛祖成全三藏!”
 如来佛祖却是摇头道:“三藏,你着相了!真经已传下,你既已成佛,灵山便是你的道场,南瞻部洲虽然广大,但却无诸佛菩萨的道场存身之地。”
 唐三藏闻言,一脸不解,问道:“佛祖,这是为何?”
 如来佛祖却是答非所问,道:“三藏,你可知那道人是何身份?”
 唐三藏道:“三藏只知那位真人自称青云子,却不知那真人是何根脚。”
 如来佛祖眼中闪过一抹金光,道:“那道人神通广大,来历不凡,是这三界之中少有的异数。“
 “你与他对赌,定是中了他的圈套了。”
 唐三藏闻言,大为惊诧。
 “佛祖,那位青云子真人到底是何来历?为何要下圈套于我?”
 如来佛祖的目光延伸到大殿之外,摇头道:“不可说,不可说。”
 “三藏,此事休要再提,你且记得,往后若是再遇到那道人,切莫与那道人多言便是,那道人诡计多端,当心再着了他的道儿。”
 唐三藏听了,更是惊讶不已,那位青云子真人的来历居然连佛祖也不敢轻易说出来吗?
 听佛祖这意思居然让他往后见了那青云子真人要绕道走,但是那青云子真人也不像是诡计多端之徒。
 那位青云子真人虽然言语之中似乎对灵山不太尊敬,但是其中有几句话也不是没有道理。
 殿中诸佛菩萨脸上亦是泛起惊讶之色。
 如来佛祖是如今的三界至尊,那唤作青云子的道人到底是什么来历,居然连如来佛祖也心存忌惮。
 唐三藏心中满是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