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轮回之帝国的历史-第19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解这些事情咱不找个“土专家”来坐镇,又能咋办?

    “此书必须编撰出来,并且内容务必要做到详尽编成之后,更要在朝廷太学的学子中予以传授今后,凡不懂得制造之事者,就不可入工部为官”

    帝国陛下一通长篇大论下来,陆秀夫王德和黄之杰心中均有凛然之意

    某人的语气是很淡,语意却很重啊

    所谓工程院的人,自然此后是有事做了

    也只有陆秀夫在以后又听到了他好学生的坦言:

    “老师,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只有知道了,才知道该怎么做;而不知道就不可能知道怎么办”

    兄弟我如此曲解圣人所言,也是迫不得已说不定咱的理解还是正确滴

    “假如朝廷官员对自己所担职责内的事不了解,他又岂能履行好朝廷赋予他的职责?所以,今后朝廷在选官上,就必须留意这点,否则不能为官”

    陆秀夫的眼眉当时大大地跳动了一下,因为尽管他的好学生并没有再说下去,可他已经感觉到这件事的后续不会那么简单

    但他不知道的是,他的好学生不仅没有将话讲完,而且怕过于“突兀”,故此还将一句后世的话给咽到了肚里,这句话就是:“专家治国”

    …--------

    请兄弟们注意,后世有一种观点认为: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某种停滞,与没有建立类似于后世的专利制度是有关的

    不过个人认为这个观点不切实际因为在当时的条件下,面对疆域如此庞大的王朝,成功建立起这种制度的可能性非场而且最重要的限制条件之一就是:当时信息的传播都不畅

    故此,与其建立超前的所谓专利制度,还不如以朝廷的名义来鼓励民间创造与发展这就是上面订立“赐钱”的原因

    但更深层次的问题,其实仍是某种人的观念

    《天工开物》这本书很多人都知道,它是明代宋应星所著后世在国外非常有名,被评价为中国古代制造业的百科全书

    它里面的内容,除了一些农事和农具,更主要还是在有关制造业上,比如:水利工具纺织及工具染色制盐方法制糖陶瓷冶金制造造纸兵器制造火药采煤酿酒等等

    这样的一本书,即使是在后世,它对整个社会的意义也是不言而喻的,更不要说是在中古时代了,所以这件事必须要提前

    并且到了宋代,中国古代的科技已经颇有所成,四大发明均已出现,到了该总结的时候了否则,迟一迟,说不定好多东西就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中,哪就真的可惜了

    然而,宋应星在《天工开物》的《序》里有一句话非愁人深思

    “丐大业文人弃掷案头,此书与功名进取毫不相关也”

    这句话告诉我们,像这样的书,过去的士大夫是不会感兴趣的,只会扔在一边,因为它与所谓的“功名”毫不相关

    换个角度说,为什么中国古代的科技发展会陷入停滞和落后?真正的原因其实就是掌握文化的士大夫们不屑一顾

    历代的统治者对此当然有责任,但士大夫们是不是也表现得只热衷于追逐“功名”?

    这种情况所导致的后果之一就是,作为一个原本比较先进的制度,科举制在古代中国所形成的流弊之一,是在以后造就了一个对很多事情都不了解的士子文人阶层而这样的人,不仅少有真才实学,更无法适应管理国家的需要

    因为从后世就可以知道,现代国家管理所要求的,是技有所长的专家治国,不是官僚治国

    如果对比后世,说包括宋在内的明清数朝,多为“文人官僚”在治国,怕也没什么不对

    话说回来,除非您不打算打造一个新的帝国,否则怕是您就不得不改变这种情况

    …--------

    东当然消他一手打造的帝国以后是“专家治国”,他更要推动整个帝国向工商经济发展那么,他就还有一件事必须要做,这就是提高“工”的地位,至少是要做到让所有人都重视

    后世好像还没有那个国家的工业化是在不重视的情况下发展起来的吧?

    知道了这点,也就不难理解他的所为了

    东在一步步实施他的大计,只不过他认为过去的所为仍然对很多人刺激不够,还有些事情需要他来做

    吉安引领着许老汉来到了宫殿外,就见帝国陛下已满脸笑容地站在了门口

    许工匠是不会看出来的,但在对他非乘解的吉安眼里,这个狡诈的帝国陛下显然已经决定了一些事

    手机用户请到阅读
………………………………

第二百九十六章 随笔

    。ysyhd。看到了“铁拳众”书友的留言,先在此致以谢意

    其实很惭愧,在下也是在另一个书友“有些内容可以放到外传”的提示下,才想到弄这个附录或随笔

    附录或随笔的确可以开放或延伸有些内容,同时也更随意些后面一定还会有这样的东东,权当让兄弟们看着玩

    前面的《会盟》一章,其实就想写一个关于广州和香港之间事情的附录,写了一半,懒了懒,就又放下,后面找个合适的地方再给补上吧

    当然,附录或随笔不会太刻意想到了就写点,没有也不会勉强太刻意了就会变得无趣并且有些所写的内容,也未必就正确或恰当

    前段时间曾听到过这样一个看法:美国的影视文艺作品喜欢讲“未来”,比如好莱坞的科幻大片;而中国人却热衷于谈论“过去”,就像穿越小说或穿越电视剧由此可见,美国人的眼光更着重于将来,中国人的着眼点仍多汪在过去

    这种“差异”似乎的确存在

    不过在下认为,它其实是与两个国家的历史背景有很大关系的

    因为作为一个中国人热衷于这个“假如”,多半是由于私下里或潜意识里面认为过去存在“不足”而我们这个东亚之国,又是这个星球上底蕴深厚历史最漫长也最完整的国家,所以这个“假如”的话题就特别多

    相反,从国家历史来讲,美国立国不过才两百多年,其长度还不如我们历史上很多的一个朝代它实际上没有多少什么“过去”可以来回忆,这就决定了它的大众视角,只会多放在“眼前”和“将来”

    所以我们不能总在贬低自己,太过了,就变成了在自虐

    应该是既看到自己不足,也要看到别人所没有

    谁知道别人会不会暗中在妒忌您的历史呢?“恨人有笑人无”这句话可是兄弟们都知道滴

    并且我们也绝不能认为别人就没有回顾历史

    美国学者亨廷顿曾写过一本《文明的冲突》书,内容先不管它,至少这说明,别人同样在积极地研究各地的历史

    历史的魅力就在于,它的过程是一个曲线,既有起伏也有转折通过“过去”,可以察觉某些“未来”的趋势或走向尤其是像我们这样有着漫长完整历史曲线的国家

    *******

    惭愧,近来更得有点少
………………………………

第二百九十七章 荣休之制

    对于行朝工部的人来说,景炎十四年颇令他们感到意外的事之一,就是在这一年的年底,工程院的“许院长”表达了自己要告老还乡的愿望

    工部和工程院的官员自然不敢怠慢,立刻将此事奏报了陛下

    工部之人都知道,虽然从朝廷过去的做法来讲,“放”一个工匠离开,本是件无需上达“天听”的小事,可许工匠现在身份不同,他这是要“致仕”,那就必须要得到某人的首肯,更何况这个工匠还是他眼中的“红人”

    但工部的这个奏报却迟迟没有得到陛下的批复,这不仅引起了一些他们私下里的揣测,甚至是许老汉本人也感到不安

    只不过他们并不知道,某人借着此事又要来发挥了并且这个“发挥”的结果,最终会落到朝廷的每一个人头上

    东其实非常理解许老汉的这个请求,因为按后世的说法,这位老人就是在要求退休

    自琼州伊始,一晃十多年过去了,当年的许师傅真的已见老

    岁月无情啊

    许老汉原本就是江南人士,而现在朝廷又已复国江南,故此,辛劳了一生的他,就准备落叶归根回家乡颐养天年

    这其实真的是人之抽,因为咱们中国人自古以来人生所图的事之一就是:“老来颐养天年,伴孙逗儿为乐”

    …--------

    不知兄弟们有没有听过民间“老小孩”一说?它就是讲,当人年纪真正大了之后,他或她们的脾气举止性格有时候反而有点退化,越来越像个小孩

    如果再讲俗一点,就是他们也要人“宠”,甚至是“哄”这点您只要稍微注意点观察就不难发现

    古人曾有云:“父母在,不远游”时代社会的变化,这个要求对很多人来说,已经很难做到了但出门在外的兄弟,即使难以回家,也不妨多打打电话您天南地北地胡侃一番,再谈点过去的趣事,在某种程度也可以哄老人们开心,排遣点他或她们的孤寂心情

    有些事情虽鞋效果却很是不一样,真的万不可不注意

    随便再说一句,老人们在性情上这种微妙的变化,大约也是“隔代宠”产生的原因之一

    说了点题外话艾兄弟们切莫见怪

    …--------

    东没有立刻批复工部上陈的许老汉请求,自然不是在不近人情,因为他所应该考虑的,是如何借此事再度对帝国的某些规制进行修正

    我们说,宋代的官员也是有退休制度的,哪就是史书上所载的“致仕之制”这个“致仕之制”最核心的一点,就是规定:官员到了七十岁,理应该退休

    但是,有宋一朝,朝廷官员能主动提出“致仕”者真的很少,甚至于发展到了朝廷御史都看不下去不断上书弹劾的程度而在上书的人中,就包括了著名的铁面无私的包拯

    在官员不想或不愿意“致仕”的背后,贪恋权位厚禄,无疑是一重要的因素,因为大宋所给予官员待遇之优厚,绝对超出了历代

    在某种程度上,这也同样是宋代出现“冗官”弊政的又一重要原因

    东既然要打造一个新的帝国,自不会容许这样的情况再度出现他更认为,新陈代谢固然是自然界的规律,同样也是人类社会的法则

    新人代替旧人,这是谁都挡不住的趋势延缓这个趋势,有时候只能是在积累矛盾

    大宋过去为什么会出现御史来弹劾此事?显然就是这种矛盾的一种体现

    东在查证了大宋过去的做法后,他所设计的大宋新的致仕之制,仍然借鉴了后世的做法,并且他已经为此进行了一些前期准备当然,出于某种慎重,在私下里他也进行了反复地评估

    在他看法中,现在就端出这个新的朝廷规制,条件仍不成熟故此他决定,先借许老汉一事,实施某种试行或过渡,这就是他请来这位老人的原因

    当下,于简单的见礼之后,帝国陛下将许老汉让进了宫室,但在通常的赐座落座敬茶等客套程序之后,他罕见地也“赐座”给了吉安

    吉安惶恐:“官家恩典,小人愧不敢受”

    某人显然神情中有着某种感慨:“还是坐吧,都是当年之人了”

    吉安心中一热,他是明白这个“当年之人”含义的

    因为从某种角度说,当年陛下在琼州重新起家时,他和许老汉都算得上是其中真正的老人了,这也是他对这位“工匠大人”颇为亲近的原因之一

    就是许老汉也听明白了这个“当年之人”的含义他的心中也有点热,但还没等他开口说话,某人接着感叹道:

    “许师傅,转眼都已十多年过去了朕想起当年,就恍如昨日”

    许老汉则有点无措

    “官家,……,当年,……,唉,老朽惭愧,不能再为官家效力”

    许老汉是真的有点不安,尽管并不识字,可他并非不知道,自己能成为“官家的人”,绝对来自于官家的“圣恩浩荡”而他眼下想回家,这就让他在内心里觉得有点对不起官家

    某人立刻摆了摆手

    “不,不,不,您已经为朝廷尽了力,现在您要回去颐养天年,这其实是应该的”

    兄弟我绝不是在说什么客套话劳动人民是伟大的,这本就不是什么虚言没有他们,怕是咱真的啥事都做不成啊

    说实话,在这个所谓“争霸天下”的游戏中,像许老汉这样的“匠人”,实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更承邓他人所无法承担的职责但恰恰又是他们,往往都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中,罕有为世人所闻所以,有些事情咱一定会做

    帝国陛下转而进入了正题:

    “朕今日找您来,是有件事想征询一下您的看法”

    “朝廷工坊里的工匠,今后还会有很多人像您一样,要告老还乡但他们的这一生,在为朝廷尽力,朝廷就理应为他们的老有所养做些考虑”

    听了陛下所言,许老汉心真的热了

    “官家圣明”

    某人又摆了摆手

    “朕考虑再三,觉得有如下几条可以考虑”

    “一今后凡朝廷工坊里的工匠,年龄达到六十者,即可荣休,回家颐养天年”

    “二属于朝廷合臣民所享待遇不论,凡为朝廷做工达十年者,荣休之时,朝廷一次性给予一年的工钱做为补偿;二十年以上者给予二年的工钱;以此类推,最高者为四年”

    这个是兄弟俺借鉴后世买断工龄的做法

    许老汉已经瞪大了眼睛

    “官家已经给每人都分了地”

    某人再度摆了摆手

    “那是朝廷在褒奖你们勤王合之功,与此为两回事而且以后的工匠,他们将不会再享有这个待遇”

    “朕只不过是认为,工匠师傅们还可以有另外一个选择,那就是朝廷给每位荣休的工匠发一存本从此以后,朝廷每月均为他存入一定数额的养老金,供他领痊直至本人故去至于这个金额,就以每个工匠过去的工钱八成为准”

    不要觉得兄弟我苛刻艾时代的不同,做法上一定会有差异

    许老汉大吃一惊

    啠?锰么笏危??ッ挥姓飧鲎龇桑军br》  您也不要以为过了,说到底,这也就是一个试行现在朝廷工坊里的工匠顶多也就几千人,轮到退休的,实际并没有多少,不是不好办但假如没有银行,这事就真的无法施行

    既然设立银行了,咱当然要把它的功用尽量都发挥出来

    陛下和许院长说话之时,吉安既没有做声,神情也始终很坦然身为陛下身边的近侍,他有许多事情其实早已知道但即使是他,在刚知道的时候同样吃惊不小

    官家的确是胆大包天滴

    某人“亲切地”向许老汉问道:

    “您以为如何?”

    许老汉真的不知道说什么好了,因为这两种方法均有它的利弊之处,即使是他也一时难以选择

    只不过他并不知道,某人在推敲这个规制的时候,为了更好地推行他的未来大宋养老金计划,刻意地压低了他的工龄补偿

    尽管相比大宋过去的做法,确实是强了不少可干了十年,才给别人一年工钱的补偿,是有点过分滴

    “许院长”在致仕前所做的最后一件事,就是召集了朝廷各工坊里的作头,告知了官家的旨意,并且宣布:允许每一位工匠在荣休之时,在两种方法中自行选择

    而作为官家的“老人”,他自己自然是选择朝廷存本的做法尽管在他的内心里,似乎也觉得一次性就把钱拿在手中要更牢靠

    但他的些许懊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