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轮回之帝国的历史-第16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既然没人愿意说话,也只有他这个当皇帝的来说了。
夫子们的眼睛终于从笏板上移开,只不过当转向帝国的陛下时,目光真的很淡。
他们的确并不对所谓的“战时之制”感冒,从一定程度上讲,它不过就是为了更好地应付朝廷的战事而已。相反,在历经大难之后,认为有此必要的人还很多。
但另一方面,他们又确实不满于这其中的“兵役之制”。
因为朝臣们都不是瞎子,他们早就看出来哪个小子在抬高“贼配军”的地位。如果从事急从权的角度讲,为了复国,为了恢复自己的家园,他们捏捏鼻子也就算了。可现在的这个兵役之制却使得他们、至少是使他们的后人,也成为世人鄙视的“贼配军”,他们当然不乐意。
更何况朝廷新的田赋之制虽然有二十年的优免期,而在事实上,却是剥夺了他们过去免税的特权。两者叠加,这就让他们内心里的不满更强烈。
很多事情其实都一样,与己无关,好说;当它轮到自己头上时,问题就来了。
只不过这个越来越强势的帝国陛下太会挤兑人,只要是他想做的事,除了变着法找理由来做,甚至还挤兑着别人也要做。
在朝廷新的田赋规制上,他就是通过拿宗室开刀来挤兑众人的,而现在所谓的“新兵役规制”,他不仅又端出了宗室,甚至还把连影子都没见着的皇子也给抬了出来,这就让朝臣们不好开口了。
你挤兑咱,咱不说了行不行?所以他们在朝堂上装聋作哑。
可东是不可能在此事上让步的,更不可能放弃,因为他知道问题的严重xing。
在看了一圈众人之后,他望向了陈宜中:“陈相。”
老陈微微一颤:“陛下。”
帝国陛下的眼中露出了柔和之意。
“您知否,原本您很有可能成为匡扶社稷、挽救大宋危亡的绝代名相,更将成为名垂青史,令后人、尤其是士大夫万世景仰的楷模。”
谁要是挽救了这个煌煌大宋,别的咱不敢断言,至少在后世,说好评如chao不会过分。
好家伙,许多原本心中揣揣不安的大臣大吃一惊。
这可是帝国陛下对这位似乎已经很不受待见的前朝廷首席大臣,前所未有的评价。
然而,陈宜中却并没有受宠若惊之se,相反,脸有点白。
“朕曾仔细查问过当初大难临头之时,临安朝廷曾有的应对。在朕看来,陈相您的有一个举措,实为挽救帝国的最后之策。”
陈宜中的嘴角哆嗦了一下,但高低还是抿住了唇。
他是不是早已明白?
陆秀夫和文天祥的面容都很平静,只不过他们在瞟了一眼陛下之后,也看了看陈宜中。
这两人当然也清楚,这个狡诈的陛下之所以拿老陈来“开刀”,就是为了消除朝廷里的阻力,以便顺利地推行帝国新的举措。
因为陈宜中是朝廷元老,像他这样的人,什么门生、故吏,朝中有很多。俗话,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他在朝中的潜在影响力,是不容任何人忽视的。只要对付了他,帝国新的规制在朝堂上通过,已经成功了一半。
可他们同样也更明白陛下要说的是什么事。
帝国陛下接着说道:“这个举措就是,发民为兵。”
按史书记载,当元军压境,大宋危在旦夕之时,“宜中仓皇发京城民为兵,民年十五以上者皆籍之”。
老陈是太学出来的,功底深厚,历代的规制他了解。从他的这个举动完全可以看出,当时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他显然想到了汉制。
历史没有如果,后人并不能在此断言,陈宜中的举措一定就能挽救大宋,但却不能说没有某种可能xing。
因为临安是当时世界上数一数二的大城,本身人口众多自不必多言,再加上周围的乡村,即使以后世“青壮”的征兵标准,拉个十万大军也不是什么难事,更何况张世杰等人还带了兵来勤王。
任何人还可以推测,既然是皇城所在,临安的整个防御,也并不会差到那里去,至少要比马发坚守的chao州强。
为什么这个堂堂的大宋,战都没战就降了?
我们还可以进一步假设,假如当时朝廷坚守住了临安,而外围再能有勤王的援军,北元真的就能灭掉南宋?
北元整个南伐大军不过二十万,阿里海涯分走了四万,阿术又要分兵淮东,对付扬州等地的李庭芝、姜才,根本脱不开身,伯颜真正能用于临安方向的,不过十万,再加上投降的新附军,就算他有二十万,一定就能拿下当时的临安?
同样是这个时代的汴梁争夺战,同样是四面楚歌、陷入困境的金人,他们还至少做到了暂时顶住了蒙古人的攻城,为什么宋人就做不到?
此策以后世的观点,不合理的地方只有一条:征兵的年龄。
陈宜中的脸se已经彻底变白,可陛下仍然接着问道:“陈相,当您提出此策后,结果如何?”
老陈不答。
“人皆笑之。”帝国陛下的嘴里冷冷地吐出了四个字。
因为按史书上所记,当陈宜中端出上述举措后,结果却是,“人皆以为笑”。
此时东的嘴上变冷,表情也变冷,可他的内心里更冷。
笑?这一“笑”笑的真好,把自己给笑成了四等人,连三等都算不上。
烽火戏诸侯中的美人褒姒一笑,西周完了。
宋人一笑,大宋完了。
历史真成了轮回的玩笑?
如果我们还不能从这个“笑”中觉察到大宋存在的有些问题,所有的事情已经变得毫无意义。
因为假如大宋朝的所有人全是这样子,您就是再收拾,最后不过就是再换来个一“笑”,而且它越是富裕、越是有钱,这个“笑”也就会来的越早。即使到了后世的所谓min zhu世纪,想来这个东亚之地抢的人少了?
欧洲此时仍处于中世纪的黑暗,其它的地方更不用提,这时代您哪不能折腾?何必在这费事?
但是,这个堂堂大宋并不全是只在“笑”的人,不是吗?
“陈相,您是否可以告诉朕,当时是何人在笑?为何而笑?”东的语调真的很冷。
老陈,这一笑,把您的偷天之功给笑没了。今ri您之所以也变得不言,怕是您看了兄弟咱的规制,早已想到了当初。
人心是复杂的,我真的并不清楚您当初远走海外,是否在经历了此事之后,有失望、乃至于彻底丧失信心的情绪在内。
陈宜中的身体有着轻颤,可他还是没回陛下的问话。这些话其实并不好答。
老陈的确一看到圣旨,禁不住就私下里掩“旨”长叹,这是由于,哪个狡诈小子的“新规制”,其实和他的做法是一样的,都是“发民为兵”。
(即使是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义务兵役制,其实质,仍然如此。)
不同点只是在“丁”的年龄和范围上做了修改,使之更为合理。而假如当初朝廷有此“战时体制”和相关的“兵役之制”,那么,挽救朝廷的盖世奇功,也许真的就落在他的手上。他可是那时朝廷真正的首席大臣。
老陈有苦说不出,有泪不能流,这就是他今ri不再放言,变沉默的主要原因。
东没有继续追问陈宜中。提有些过去之事,真的是有点残忍。但他的眼睛看向了所有的朝臣。
“朕不知道诸位听了这个‘笑’后做何感想,可朕听到和看到的,就是亡国之象。”
“朕知道你们中的有些人对朝廷现在转而重视禁军不满,更对新的兵役之制不服,但朕在此对各位明言,如果我大宋有些事情不改变,即使我等复国,它还会亡。”
东重重地将他的话抛了出去,因为这小子早已下了决心。
在我的手中,帝国的有些规矩必须改。无论是何人反对,老子该给地的给地,该给钱的给钱,然后立马让他“致仕”,从此大路朝天,各走一边。
“当初说是说朝廷将行在安在了琼州,可事实是,朕和诸位都被发配、流放到琼州近十年。”
琼州在两宋均为流放之地,天下人人都知道,这面子早已丢大了,再扯面子有鸟的用?
“朕更要提醒诸位注意的是,以孔子通天的智慧,哪怕他以教化天下为己任,可他仍然在授业中保留了she艺,好好想想这其中的为什么吧。”
--------
争取晚上再上一章,近来不好意思了。
………………………………
第二百五十二章 忧患意识
( )东看着来人,心中有了苦笑。
在目前帝国的所有人当中,让他最畏惧的,肯定是杨太后,因为他自己“做贼心虚”。而如果再排出朝廷中让他最礼敬之人,谢枋得绝对是前三。
谢大侠的学问就不用提了,他更为人率真。率真之人是不能不让人尊重的。
君臣见礼过后,东立刻让吉安给谢大侠搬来了椅子。
顺便说一下,过去的朝堂,包括君臣之礼,其实与后世清宫戏里所表现的并不相同。这里面有个很多人都知道的说法,“坐而论道”。也就是朝臣在殿堂上,是坐着和皇帝谈事。
更早以前,像秦、汉等朝代,大臣、包括皇帝,都“席地而坐”。椅子是后来才引入的,它来自于“胡床”。
这个惯例的改变,就发生在宋代。宋人笔记曾有如下记载:
自唐以来,大臣见君,列坐殿上。艺祖即位之一ri,宰执范质等犹坐,艺祖曰:“我目昏,可自持文书来看。”质等起呈罢,yu复位,已密令去其坐矣。遂为故事。
赵家老大在这件事上显然用了心机,他借口眼睛不好,让当时的宰相范质等人把文书递上来,却又趁别人上书之时,将本来大臣应有的座位给拿掉了,从此,过去的“坐而论道”就变成了大臣站着说话。
再往后,兄弟们都知道。
赵老大如此行为的目的,显然是为了抬高皇权。这个举措有五代天下纷乱,君不像君、臣不像臣的历史背景。
在这点上,钱穆老先生在他的《历代政治得失》中,分析的十分透彻。
东没有改变该做法,是他认为,真正要改的不是这个事情。但他也通常在宫内“赐”大臣座,以示尊重。
老谢是不会与陛下这个当年的“小子”客气滴,他一坐下就立刻开言:“陛下,臣以为,朝廷新的兵役之制有些不妥。”
东的脑袋立时一蒙。
得,您老要是也反对,兄弟我还真头痛了。您是咱咱亲自为赵昺童鞋定的老师,让您“致仕”,到时咱也没法对太后和“昺弟”交代。
“哦,谢爱卿不妨直言。”
“陛下总不能让朝廷的学子也服兵役吧?”老谢殷切地说道。
东先一楞,随即就神情一松。
如果谢大侠的反对是为了教化天下,这就好办了,而且他所指的“学子”,肯定是太学里的太学生,因为只有他们在年龄上才符合新的规定。
嗯,过去的夫子和后世的有些老师就是不一样,瞧瞧人家老谢是多么地爱护学生。
“谢爱卿,在朝廷新的兵役之制下,今后是可能会有学子为了服兵役,不得不放弃学业。但朕授权国学院规定,所有服兵役的学子,在册学籍均予以保留。因此而中断的学业,兵役结束之后,仍可回校继续学习。”
这次轮到老谢楞了楞。
因为谢大侠对帝国新的兵役之制也不舒服,这同样是整个社会的氛围所造成的。而且以他的xing格,他才不管你是谁,该反对的照样不给你面子。
真正使他踌躇、觉得难以开口反对的,恰恰是上次陛下所说的话。
“假如天下之人全成为了读书人,帝国过去的有些举措,是否还能维持下去?”
是啊,天下人都是读书人之后,你让谁来服兵役?
他最清楚,陛下最野心勃勃的图谋之一,就是要彻底教化整个天下。这从朝廷还处于战时,可他仍然要在各地普及学校,并让所有的孩子都入学就可以看出。
但仔细琢磨了朝廷新规制的谢枋得,同样也觉察到了其中的不妥之处,所以他认为,即使不表达自己的反对,劝说陛下对此适当地加以修改还是应当的。
可他根本不知道,这对帝国陛下简直是小菜一碟,因为后世对此早已有了相应的规定。
此时谢大侠真的有点糊涂了。
如果你说陛下偏向武夫,不重视文教,这肯定是不对的,他对教化天下的重视,实为历代所罕见。可他却又让士大夫的子弟、包括在校的学子服兵役,去当贼配军。这种以过去的习俗,显然是冲突的做法,就让他费解。
在微微晃了晃头之后,他问道:“陛下,臣愚钝,难以体察圣意,不知陛下能否为臣解说如此定策的原因?”
东立刻正了正容。
但他还没开口说话,就见老谢盯着他又言道:“陛下是否打算将来要大举兴兵?”
听了他的问话,东的小眼珠当场一阵乱翻。
得,什么“大举兴兵”,这就是问咱是不是要“穷兵黩武”。
唉,您老是真不知道,这时代要不好好“穷兵黩武”一下,不仅是吃亏的买卖,后世更会有人骂滴。
可兄弟我早已评估过,就以大宋目前的社会氛围,要是真这么干,不仅是您老谢了,会不会其他人一起给你来个“人神共愤”都难说,必须另做谋划。
嗯,谢大侠心中的这个念头必须消除,否则一旦成为借口,搞不好还会危及兄弟咱的“宋代义务兵役制”。
“谢爱卿,朕之所以设立战时体制,重定朝廷相关的兵役制度,不是要穷兵黩武。”
停了停,又稍微想了一下,东决定把话说的更直白点,因为他是真的非常重视谢枋得和他的国学院。
从长远的角度讲,谢大侠承担的职责才真正决定了帝国的未来,这也是他当初将老谢放到国学院的原因之一。
“朕今ri可以坦率地告诉您,您也是第一个听到此言。朕以后会在朝堂立规,朝廷战时之制的实施,将来由朝堂公议,而非朕的独断。”
谢枋得怔了怔。
这个爱折腾的陛下,他脑袋中到底想的啥,你有时候还真的很难琢磨。
帝国陛下的眼中已经有了回忆。
“谢爱卿,您知道吗,曾经有人当面对朕说过:我大宋之亡,亡于文恬武嬉。”
老谢的眼中也有愤se一闪,但东摆了摆手。
“这话的确不好听,但说这话的人并不知道,朕认为,孟子说的还有一句话,要比他更贴切。这句话就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其实,真正的至理名言古人早已讲过了。
“在朕眼里,我大宋于北、南两朝的经历,可以说就是孟子所言的真实写照。在这点上,帝国皇家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尤其是徽宗皇帝。”
“朕还认为,南渡之后,帝国的皇家、包括整个帝国没有痛定思痛,而是重蹈了北宋的覆辙,这就是我等当初被迫沦落到海上的原因。”
兄弟我顾不了了,反正不是说的咱。
谢枋得内心剧震。本朝真的还没有哪个帝王是如此**裸地反省。
“我大宋在事实上已经亡国亡了两次,朕一直在想,难道我等还要来个第三次?这就是朕设立战时体制的原因,因为天下没有任何人能保证,我大宋将来就再无战事。”
不讲这时代,即使到二十一世纪,这个星球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