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轮回之帝国的历史-第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还有一个疑问始终压在他的心底,让他心神不宁,那就是行朝愿意让他们回来吗?虽然当初陈宜中、张士杰等人也可以讲是将他排挤出朝廷。但另一方面,在帝国的大局面上,不管怎么说,他们在外,还是多少能牵制一些北元的力量的。这也是他当初义无返顾的答应的原因之一。
在这段驻军山区、相对平静的时间里,他不是没有认真的想过帝国现在面临的困境和解决之道。他和邹?两人私下里多次商议,得出的结论是:帝国现在最重要的问题,一个是在陆地上丧失了所有的根基,另一个是没有一个真正能够主持大局的人。现在的行朝谁能听谁的呢?
陈宜中是行朝中资格最老的、官职最高的人,临安陷落前,他是丞相,实际就是朝廷政局的掌控者。但帝国的局势已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了,他还在和留梦炎等人勾心斗角,不积极备战而仅考虑求和。
陈宜中在临安陷落前的表现,实际已导致他在行朝成立后每个人都不信任他,如果更确切点讲,那就是每个人都不信任他的能力。也许秀王是个不错的人选,但他是宗室,在帝国传统权力的架构上,是属于被打压和被防范的,这就决定了他不会、也不可能成为帝国的权力中枢。再加上朝廷另一个重臣陈文龙死难,那么帝国的臣子中间还有谁能够主持大局呢?
邹?私下里对他直言:张士杰严格意义上是外来人,不属于朝廷本土系统,而且是武人,按帝国重文轻武的规矩,是不能够号令众人的,因此真正能够出来主持大局的只有陆秀夫和他两人。陆秀夫虽然也很优秀,但他更应该承担这个责任,因为他是帝国的状元,而且更有号召力。
宋瑞不是没有想过由他来主持大局,“舍我其谁”的勇气他还是有的。但他也知道,无论是他,还是陆秀夫,都属于朝廷用人之际,临时快速提拔的官员,资历太浅,难以服众。
难啊。他的脑海中出现了离开行朝时,陆秀夫那殷切的目光,也许哪个时候,他们两人的心里都已明白,今后所走的道路将是如何的艰难。
屋外传来了急促的脚步声,站在窗前沉思的宋瑞被惊醒,刘子俊一脸惊喜地闯了进来:“相公,朝廷派来了信使。”
跟随刘子俊前来的是谢复和两个他的手下,他们化装成渔民就在丽江浦附近游荡,这也是他们临行之前东告诉他们的。当他突然发现宋军进占丽江浦时,他真的有点怀疑陛下身边的哪个神秘老道能未卜先知。他立刻悄悄地赶到府衙,求见宋军将领,
看了谢复随身所带的陆秀夫的信,宋瑞又喜又悲。喜的是陛下和朝廷安然无恙,悲的是天子在海上遭了大难,竟然迫不得已和大臣们跑到了琼州这个流放犯人的地方。帝国皇帝到了这个地步,作为臣子,问心有愧啊。
他赶紧招集部属,告知这个消息,同时向他们传达了陛下的旨意:立刻转赴琼州。众人在得知朝廷来人后,既感动于朝廷并没有忘了他们,也疑惑竟然要去哪个流放犯人的地方。有人已经质疑谢复:朝廷是否真的就在琼州?陛下真的是要他们去那里吗?
而更有人看不惯信使的姿态,因为谢复始终身体笔直地站在哪里,连弯都没有弯一下,这让一些文士很是不舒服,什么时候武夫变得那么倨傲了?
其实这都是刘师勇和苏刘义闹得,这两人现在很是有点“陛下狂热症”,陛下的“练身术”被他二人全盘照搬,岛上的军士均严格训练,包括武官。为了确保是按照陛下的方式方法练军,在征得陛下的同意后,他俩还从陛下的“十八铁卫”中抽调了半数担任水师和步军的教头。什么站有站相、坐有坐相更简直就成了他们的口头禅。虽然谢复和他的手下还没有怎么受训就出来了,但他和陛下侍卫们的相处,早已经使他自许为帝国君主的亲军。
当下谢复这个南蛮在众人的质疑中,竟然学着他们的老大刘师勇训话的语调侃侃而言:“陛下曾教诲吾等,‘和万世的名声不好听比,现在暂时的不好听又有什么关系。朕宁愿一时受辱,也不愿成为万世的笑柄。’我们将来一定会杀回去。”
此言一出,四周哑然,众人再无异议。文天祥立即决定,马上准备撤离。但在如何的走的问题上,他和谢复却出现了小小的冲突。
这几章好像粗糙了点,见谅。
………………………………
第二十一章 密议
( )当文天祥安排撤离惠州时,谢复要求将所有的工匠、矿工全部带到琼州,所有的器械工具也全部带走,百姓愿意去的也可。总之,他的要求就等于,只要船能装的下,可以弄走的通通带走,而丽江浦并不缺乏船只。
但文天祥却认为这是在扰民,他不反对带走愿意跟随的百姓,但反对不管百姓愿不愿意全部带走的做法,他严肃地指出,这么做不利于笼络帝国百姓的人心。
宋瑞显然没有想到谢复竟然十分强硬,这个在他看来只不过是个武夫的家伙,坚决不同意他的主张。虽然在目的上谢复含含糊糊地仅仅说琼州需要,但他毫不迟疑地告诉文天祥:这么做不仅是陆大人认可的,而且是陛下的圣旨。陛下还有言,对于工匠,就是绑也要绑来,只是不要伤了他们。他还暗示文天祥,只要到了琼州,他会明白这么做的道理的。
宋瑞手下的陈龙复、赵孟?等人很有点恼怒:一个小小的丘八竟然如此跋扈。而谢复不知道的是,其实他已经在悬崖边上走了一回。仅仅是因为对士大夫的不恭,宋瑞手下忠心耿耿的武官吕武,就死于横逆。
总算这些人看在帝国君主的面子上,捏着鼻子吃下了谢复这个苍蝇。但这样一来,准备的过程就延长了许多。
后世有历史学家认为,文天祥在景炎三年四月赴琼州,是帝国在哪个困难时期非常重要的步骤,因为这大大强化了帝国对琼州的控制力,并最终使琼州成为帝国海外最重要的基地。
但也有人在研究这段帝国最晦涩难明的景炎年间历史时注意到,文天祥当时并没有和距离更近的张士杰联系,而是一到惠州就直接和琼州的行朝联络上了。这在双方长期失去联系的状况下,不符合常理,据此他们认为,这里面一定有很多不为人知的隐情。
但不管后世是如何认为的,我们的帝国皇帝现在正处在兴奋中,因为他终于见到文天祥了。
岁月已使宋瑞有了华发,在他那张可以说是动人的脸上,还留有的是他所在的这个时代的沧桑。啊,不是有人说男人的魅力就在这沧桑上吗?放到后世,这位民族的英雄一定是个真正的迷人帅哥。
在这个悲剧的年代,帝国的最后三杰,文天祥、陆秀夫、张士杰,他们每一个人都尽了他们的努力,他们也许做的并不好,但他们不仅做了,而且是粉身碎骨地做了,就这一点,有多少人能比得上他们呢?
东尽量克制着自己激动的心情,缓缓迎向快步行来的宋瑞和陆秀夫。
宋瑞和陆秀夫的心情也很激动,他们看到了陛下热切的神情,也许陛下的步态还显得有点做作,但这对于他们来说已经算不得什么了。人臣的极位,帝王的信任,士大夫一生何求?他们所受的苦难,在这个时候已经变得是那样的微不足道。
宋瑞后退一步准备施大礼以参见陛下,但帝国的君主突然快步走到了他的面前,阻止了他的行为。东左手拉着陆秀夫,右手拉着文天祥,这一瞬间,历史的魅力使他眼中也不知不觉的涌出了泪水。在他的心底里只有一句话:“为了我们这个民族,他们应该活着,不该死去。”
炮声轰鸣,硝烟激荡,远处的战船在海水中挣扎着,慢慢沉了下去。而另一条靶船;已经在海上变成了碎片。炮船上所有的人均陷入震撼,又在震撼中惊醒,在惊醒中狂喜。帝国的君主今天带着文天祥和他的部下,在海面上观看了刘师勇水师的试炮过程。
杜浒的眼中露出了jing芒,他急不可待地走到陛下面前拜倒:“臣愿以区区之身为陛下扫平胡虏,虽肝脑涂地亦在所不辞。”
苏刘义在边上轻轻地“哼”了一声。
东微笑着搀起杜浒,这个冒充的帝国君主今天颇有点得意洋洋的劲头。他知道历史上这位忠贞的汉子,虽然由于奉命护海船至?山而没有和文天祥一起被俘,但“?山兵溃被执”后,眼见复国的希望破灭,他憔悴的不cheng ren形,在狱中与文天祥最后相见数ri即离开人世。只是在他的心目中杜浒还合适做另一件事。
在东哪个小小的“皇宫”里,坐着四个人,陆秀夫、文天祥、杜浒,还有帝国的小皇帝。杜浒有点忐忑不安,以他的身份和地位,和这三人在一起,会商议的是什么事呢?
东看了看陆夫子和文帅哥,只见两人异常严肃,他的头又痛了。这个无耻的穿越者在如此重要的时刻,竟然首先想到的是:“啊,先有陆夫子,现在又来了个文帅哥,这个,以后会不会咱就被管的更严了呢?”
看着陛下又开始有点心不在焉,陆夫子忍不住咳嗽了一声。东尴尬地笑了笑:“杜将军,朕听说你是前帝国重臣杜范的侄子,而且年轻时喜欢游侠江湖,是吗?”
杜浒站起来躬身行礼:“臣那时年少无知,让陛下见笑了。”
东摆了摆手:“哪里,哪里,你能够笑傲江湖,想必武功也是很高的,朕以后想向你学学拳脚。你可不要像苏将军那样,推三阻四的。其实朕也很想走走江湖,啊,那一定是很刺激、很好玩吧?”帝国天子的眼里冒出了憧憬和向往的神se。纵横江湖,快意恩仇,那多刺激。放到后世,到那去找啊。
陆夫子和文帅哥都楞了一下,陛下说有事商议,怎么扯到江湖和玩上去了?唉,陛下还是小孩子的xing情,太贪玩啊。
陆夫子更是脸都绿了,陛下哎,你要是讲玩,也别在宋瑞面前说啊,你这让我的老脸往那搁,宋瑞还不把我给笑死:君实,瞧瞧你教出来的好学生。
帝国君主注意到他老师的脸se,已经快和后世的无污染食品差不多了,他赶紧接着说到:“朕有个想法,不知道杜将军能不能为朕去做?”
杜浒再次站起身来:“陛下但有所命,臣必竭尽所能。”
“这件事有点危险,而且可能更刺激,一般人还真不行。”瞧瞧,还用上激将法了啊。
走过江湖的人怕刺激?没有激情了、厌倦了还差不多。杜浒jing神大振,两眼放光:“请陛下下旨。”
“嗯,这个,朕想让你重回江湖。”
那三个人顿时面面相觑,什么意思?
东脸上的嬉皮笑脸总算少了点:“老师,文相,朕前几天看孙子兵法,觉得上面有句话很有道理,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朕觉得我们总是打败战,可能真的是不知彼,也不知己。你们认为如何?”
文天祥立时站了起来,躬身施礼:“陛下圣明,臣也认为我们需要加强对北朝的了解。”
东心里暗自佩服:不愧是文帅哥,反应就是快,历史上所有的大臣里也就他有这个心思,所以出使元军,想一睹对方虚实,可惜的是,他碰到了更jing明的伯颜。
陆秀夫很快也明白过来了:“陛下的意思是让贵卿去了解北朝的情况?”
东点了点头,又摇了摇头:“是他去了解,但不是他一个人。我们要了解北朝,光靠一个人恐怕是不行的,朕觉得……觉得”
文天祥和陆秀夫已经有点明白了:“陛下是说弄一批人专门做这件事?”
东抓了抓脑袋:“是啊,朕觉得我们应该组织一批人专门探察北兵的情况,那样,他们无论做什么,我们也好心中有数。”
文天祥和陆秀夫互相看了一眼,这件事的重要xing已经不言而喻了,他们一起回到:“臣等同意。”
东看着杜浒说道:“这件事情有危险,而且做法上好像有不少和江湖上的差不多,人又要可靠、信得过,所以,朕觉得杜将军你是最合适的。”
杜浒的眼中露出了慎重的神se,他再次躬身行礼:“陛下如此信任,臣感激不已,臣愿为陛下效犬马之劳。”
东摆了摆手:“杜将军,不必多礼。老师,文相,朕说一些不太全面的看法请你们斟酌,一是我们要了解对方在沿海的情况,现在这对我们最重要,其他的,我们以后都可以慢慢来。二是要把沿海的工匠尽可能的都弄到琼州来,以扩大我们的制作能力,这可以让谢明帮助杜将军,他是当地人,熟悉情况。三呢,”
他看了看文天祥和陆秀夫,又望向杜浒:“你探察到的情况,只能让陆相和文相知道,如果是军情,也只限于刘师勇将军和苏刘义将军两人,你明白了吗?”
沉重的呼吸在屋里响起,帝国陛下的这番话意味着什么,在场的人都很清楚。
杜浒的心里又惊又喜,惊的是,可以想象将来他的责任有多大,喜的是陛下对他如此的信任,这实在让他感动不已。他犹豫了一下,咬了咬牙,沉声问到:“张枢密那里怎么办?”
东停顿了一下,看向院子外面,这一瞬间,他的眼中是不是有一些难以表达的东西,而不想让别人看到呢?他说道:“需要告知张大人的,自然由朕和两位丞相来告知。张枢密朕是绝对信任的,但他身边的人……”
所有人脸上的神情都极其慎重,但没有人说话。帝国已经出现了太多的叛徒,而他们给帝国带来的伤害已经无法估计,你能够知道下一个将要出卖你的是谁吗?
东回过头来,看着陆秀夫和文天祥:“老师,文相,朕看就设立一个军情司,由杜将军来担任指挥使,你们看如何?”
很粗糙,节ri无法静心推敲,不好意思。
………………………………
第二十二章 历史的脚步
( )宋景炎三年四月底,出使占城的刘黼、夏士林返回了琼州。他们费了不少唇舌总算为行朝搞到了部分急需的粮食,这大大缓解了岛上的粮食危机,也让为此一直焦虑不安的陆秀夫松了一口气。
刘黼、夏士林在占城见到了陈宜中,并且陈宜中在粮食的问题上还帮助他们和占城国主进行了交涉。但陈宜中没有跟他们回来,只是说还要为朝廷住占城进行商议。
帝国的朝臣对此议论纷纷,但东没有理会这些,他在此期间和文天祥进行了一次非常重要的交谈。
后世研究帝国历史的学者一致公认,帝国历史中最难以明了的是景炎年间的历史,而景炎年间的历史中,最迷雾重重的又是行朝在海上和琼州的经历。由于帝国当时正处于最困难的时期,一切都是从简,所以这个过程中的每一个记录,都很简略。比如像帝国君主和文天祥的这次谈话,在史书上只有了了的“帝问对于宋瑞”这六个字。
但令人不解的是,帝国核心的几个重臣对于这段迷雾重重的历史,竟然没有一个留下只言片语,因此很多学者认为他们是在刻意的隐瞒什么。
就帝国君主和文天祥的这次会面,许多后世的学者根据文天祥的为人、其后的仕途轨迹、后来帝国政治的进程、以及一些其他大臣回忆中的蛛丝马迹猜测,正是在这次君臣会晤中,宋瑞对帝国君主所说的话,对帝国未来的走向产生了重大影响。
历史免不了猜测,但猜测永远不等于历史。
对于当时的东来说,他首先要解决的一个问题,那就是如何安排宋瑞在行朝的位置。如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