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山沟皇帝-第4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王文华也是道:“陛下果然是天纵之才,千年不出之圣君,目光如炬一眼就看出了我们大唐现今之不足!”
 钱梦久看了看王文华,目光了露出了一丝鄙视,这个王文华就知道拍马屁,但实际上屁话都没说。
 当即他道:“不知陛下欲采用何等官职?”
 李轩道:“纵观历朝历官制已不适于我大唐,古之三省六部早已经作古,伪明之六部亦多有欠缺,朕遍阅周礼之文,意立九部!”
 听到李轩这么说,方东全他们依旧是一脸楞逼,他们这些人大字不识,那里知道什么官制啊,这个时候他们虽然带了耳朵来,但实际上和聋子差不多。
 但是听不懂详细内容没有关系,李轩的话里头,有那么几个字还是能听懂的,比如说六部的‘六’,九部的‘九’。
 下头的陈屠夫当即就是朗声道:“陛下英明,九比六大,我们大唐的官制自然比伪明的更好!”
 一旁的方东全也是道:“不错,伪明有六部,我们大唐的就要有九部,比他们多了三部,还看那伪明以后怎么嚣张!”
 黄学仁和蔡二虎也是跟着附和,说着陛下英明,九部有多好多有,但是你问他们九部怎么就比六部好了?
 他们就一个理由:九比六大!
 这听的旁边的三个文官是一脸黑,就算是坐在龙椅上听着他们吹捧的李轩都是面露尴尬之色。
 这官制优劣,还能用数字大小来比较的?
 此时柳八苟开口道:“陛下,不知何为九部制?”
 李轩一边拿出了早就准备好的官制章程一边道:“九部,乃从六部扩展而来,除旧有之吏部、礼部、户部、工部、兵部、刑部外,增设农、税、察三部。”
 “吏掌管官员任免、考核、升降、调动诸事。”
 “礼部掌管五礼、科举、教化、外交往来。”
 “户部掌管户籍、民政事。”
 “工部掌管工程营造,器械打造事。”
 “刑部掌管司法事。”
 “农部掌管农林矿商事。”
 “税部掌管税赋、俸饷事。”
 “察部掌管纠察百僚,弹劾不法事。”
 “各部设尚书一名,左右侍郎各两名,部下设各司,有郎中等。”
 李轩简单的解说着九部制度,而他这么简单一说,柳八苟、王文华、钱梦久这三个读书人一下子就听明白了,这九部和以往的六部相比,其中最大的变化就是户部被一分为三,从掌管天下所有土地,农商,赋税,俸饷等事务的大部门,变成了只管民众内政事务的部门,而赋税被单独列出来成为税部,农商也是被单独出来为农部。
 至于察部,这玩意虽然少了一个字,但是一听就知道是都察院。
 李轩搞出来的九部制度,乃是参考了明朝的六部制以及后世近代国家的内阁制度,不至于太惊世骇俗,又有改良,不说有多少,但是用着先肯定是没问题的。
 这个九部制,简单来说是具有大唐特色的六部制度,只不过是多增加了三部而已,至于为什么要多增加三部,李轩自然有着自己的考虑,只是他现在是不会对柳八苟他们说为什么的。
 此外,其实陈屠夫他们说的也不错,伪明既然有六部,他们大唐王朝自然要比他们的六部多,而且多一部两部还不够,要多就得多三部!
 因此,九部正好!
第一百零一章 忽悠坑人
 李轩搞出来的九部制虽然看似和后世的内阁类似,但和后世的内阁制度不同的是,这个九部制上头没有内阁总理,也没有丞相什么的,九部之上,就是他这个皇帝。
 李轩之所以这么搞,自然是为了亲自掌控权力,少了丞相或内阁总理这一级的话,他这个皇帝就能直接管辖九部了。
 身为一个皇帝,李轩在制定官制的时候,自然是倾向于皇帝集权的模式,朱元璋这个放牛和尚都知道为防止丞相权重而废除丞相,他李轩自然不会犯傻,再搞个什么丞相出来。
 至于说事必亲躬会不会很累,忙不忙的过来,这大唐王朝就两千多人,就算把所欲鸡毛蒜皮的事都拿出来讨论,也不可能有多忙。
 至于说等到以后大唐王朝地盘扩大了,治下民众多了实在忙不过来,到时候再改就是了。
 而如果真的有忙不过来的那么一天,李轩做梦都能笑醒,因为那代表着大唐王朝的规模已经扩大,并成长为一个真正的王朝了。
 至于现在,李轩只是想要弄一个好听一点的名头,顺便给这些土匪们灌输正式官制的概念。
 不过为了安抚柳八苟他们几个,圆一圆他们的丞相、首辅的梦想,李轩大笔一挥,又下令设立六大殿大学士,封柳八苟他们为大学士。
 这大学士在伪明,那可是阁老的象征啊,听的柳八苟他们是心花怒放,但是李轩可没有打算复制明朝的内阁制度,让大学士参赞机务呢,这大学士实际上就是一个兼职的头衔。
 李轩弄出这个九部制以及大学士这些东西,背后还有着一个尚未对人说过的目的,那就是等大唐王朝规模扩大以后,事务开始变得繁忙之后,他就会在九部之外,再搞出来一个嫡属于皇帝私人的秘书机构们,也就是类似于清朝军机处这种机构。
 军机处这种机构实际上就是皇帝的私人秘书机构,先不说对国家好不好,但是对于皇权的集中却是有着巨大作用的。
 军机处,可是皇权集中巅峰时期的产物,李轩没道理不拿来用。
 文官机构的确定,并没有引起什么争论,为啥,因为大唐王朝到目前为止,一共就三个文官而已,而李轩大手一挥,把这三个人都封为大学士,满足了他们的阁老之梦,柳八苟他们自然不会有什么意见。
 而文官机构之外,自然还会有军事机构。
 对于军事机构,李轩更重视,他参考了唐宋元明等朝的军事机构,又结合了后世近现代的军事机构。
 最后古今结合,建立了枢密院掌军令,而军政事,则是归属兵部管辖。
 简单说,枢密院掌管训练、打仗、调防等事务,而兵部则属掌管招兵、人事、军械供应等事务。
 简而言之,就是把军权一分为二。
 其次,李轩没有设立枢密使这种枢密院的负责人之类的职务,换句话说,这个机构他是直接统辖的。
 而这么做的最主要原因,依旧还是为了分权,避免下属某个将领或机构的权力过大。
 枢密院下设各司,统帅大唐王师各军,有常备军前后左右四军、镇西军、近卫军。
 其中近卫军直接嫡属于皇帝,属于天子亲军。
 本来李轩还想着趁机直接用数字番号的,比如搞个什么第一军,第二军之类的,但是考虑到这样过于惊世骇俗,所以也就弃之不用了,反正现在大唐常备军的规模小,也用不着什么数字番号,等以后有了几万大军后再来搞。
 枢密院的建立,其他方面的作用不大,真正的作用就一个,那就是方便皇帝直接统辖军权。
 如果仔细分析李轩搞出来的九部制、枢密院,那么就会发现,其核心内容只有一个,那就是‘皇权集中’。
 可惜的是,李轩的野心在这大唐王朝里,没几个人能够看的出来!
 柳八苟、王文华、钱梦久他们虽然是读书人,但是都是读死书的那种,不怎么开窍,看着李轩写出来一大堆的官制条例,看是看得懂,但是你要让他们说出这背后有什么深意,那就太勉强了。
 至于方东全他们,他们连字都不认识,看都看不懂,只能是听李轩说,而李轩说的时候,自然是避重就轻,可不会傻乎乎的告诉他们:以后老子要统管军事大权,你们只要负责带兵打仗就好了,其他事别管。
 一番忽悠后,满朝大唐文武重臣们,就是一致赞同了李轩的官制改革计划,甚至还不断的吹嘘李轩多么圣明。
 搞的李轩都不好意思了,以后如果等你们变聪明了,发现我搞出来的官制实际上是为了集中皇权,不知道你们会作何感想?
 这官制讨论了一整个上午,期间还顺便确定了官员等阶制度,也就是九品制,这个九品制倒是没什么特殊的地方了,基本效仿了伪明的九品制度。
 不过就算搞出来了官制,但是让人尴尬的是,现在的大唐王朝连九个尚书都凑不齐。
 没办法,大唐王朝里的人才稀少,能够断文识字的文官一共也就那么三个人,不过大唐初立,正是需要不拘一格招揽人才的时候,所以李轩大笔一挥,把原本跟着柳八苟他们几个做事,勉强能读书写字的人也封了官。
 甭管他们何不合格,先给他们个官当当,反正如今的大唐王朝那么小一点,也不需要什么满腹经纶的人来当官,能认得字就行了。
 于是乎,大唐王朝里凡是能读书认字的人,哪怕是只认得几百个字,写起字来扭扭曲曲的人全都一夜之间翻了身,成为了尚书、侍郎、少卿,最差的也是一个正五品郎中。
 至于五品之下,不好意思,大唐王朝太牛逼了,所以不设这么低级的官!
 一天忙下来,众人都带着升官的喜悦回去了,但是李轩却是依旧盘算着后续的计划。
 今天的官制改革只是第一步,而第二步才是重点,那就是军制改革,而这个军制改革也不是今天所说的军令军政,而是军队的详细编制。
 而军队的编制可以直接影响到军队的装备、作战模式,这后续能不能挡住明军的进攻,李轩可就指望着军制改革能不能成功了。
 要不然的话,靠着如今打仗就是一窝蜂冲上去的土匪模式,李轩是看不到任何挡住明军的希望!
第一百零二章 军制改革
 搞定了官制改革后,李轩并没有急着立即就推动下一步的军事改革,而是继续一门心思的扑在了他的近卫军上头。
 为何?
 因为要搞军事改革,尤其是编制,战术这些东西,总得有个章程吧,而这些东西可不是李轩自己随便想一想就能够想出来的,就算是能够想出来,但是李轩也不敢乱来啊。
 编制,战术这些东西关系着大唐王朝的生死存亡,更关系着他李轩能不能活下去,那是半点都不能马虎的。
 因此李轩还是决定先以近卫军为试点,先把基础编制搞出来再说。
 “陛下,之前我们近卫军有五十二人,分为六个小队,每队五人到十人不等,如今遵照陛下圣旨,又招募了三十人。”王丹旭站在李轩面前,恭恭敬敬地回报着近卫军的情况。
 李轩道:“嗯,不错,既然人数够了,那么就尽快展开下一步的编制和训练!”
 王丹旭道:“臣遵旨!”
 说罢后,王丹旭抬头看了看李轩,然后道:“陛下,如今我军火枪缺乏,现在就编练二十多人的是不是多了些?”
 李轩却是摇头道:“才二十多人,不多!”
 “可这火枪装填慢,打的也不准,还不如把火枪都换成弓箭呢……”王丹旭还想继续说,但是李轩却是摆了摆手,阻止了他继续说下去。
 李轩是不懂什么战术,但是眼前的这个王丹旭更不懂,所李轩宁愿相信自己前世从影视剧里看到的战术,也不相信这个土匪头出身的侍卫将领。
 他给近卫军搞出来的编制,有些类似近代军队,但又不像。
 按照他的设想,他是准备以长矛兵和火枪兵作为主力,搞多列纵深的线列战术,中间乃是长矛兵,两翼是火枪兵,这两者的比例应该是一比一的。长矛兵以三十人为一队,一共六队,居于中军。两翼个有九十名火枪兵,也是分为六队。
 但是很可惜,黄竹山里根本没有那么多火枪,根本无法做到李轩设想中的比例,所以他只能是降低要求,有多少火枪就用多少。
 按照他的预计,两个月后,近卫军就应该能够装备二十支左右的火绳枪了,虽然还是不够用,但是勉强也能配合长矛兵作战了。
 同时由于近卫军人数少,他也不可能玩五六列纵深的线列战术,只能勉强玩三列的线列战术。
 为此,他准备把近卫军分成三部分,一部分是火枪兵,一部分是长矛兵,一部分是刀盾兵,并采用线列战术。
 其中作为主力的乃是长矛兵,一共有三队,每队十四人,作战的时候居中列阵,前后排成三列。
 火枪兵有四队,每队七人,作战的时候配属于长矛兵的两翼,前后两列。
 最后则是刀盾兵,每队十四人,一共两队,配属于火枪兵的后方,用于保护线列的侧翼,不过更主要的还是用于在敌军溃散的时候,上前追击斩杀敌军,扩大战果!
 上述每个小队包含队长一员,队副一员。
 按照李轩自己的设想,近卫军作战的时候,严格遵照线列战术,和敌军接阵的时候,如敌军缓慢前进,则是用火绳枪进行多排轮射,但如果敌军是高速冲锋,则是在五十米到百米内的距离不开枪,等敌军进入五十米之内,甚至二十米内进行齐射,换句话说,只开一枪!
 之所以在敌军冲锋的时候不用轮射而是用齐射,这是因为李轩觉得,近卫军的火枪兵本来就这么一点,如果还搞多排轮射的话,每一次射击只有零星的几声枪响,还不如在最后关头玩一把大的。
 在最后关头进行齐射,不仅仅能够给敌军造成重大的杀伤,而且也能够有效的挫伤敌军的勇气,有效的减轻长矛兵发起冲击时的压力!
 火枪兵齐射过后,长矛兵开始以密集队形发起冲击,火枪兵则是在火枪上塞入用矛头改装的塞入式刺刀跟随长矛兵发起冲锋,刀盾兵尾随上前保护火枪兵的同时,击杀零散敌军。
 火枪装备刺刀,这是李轩早就决定下来的事,而且由于不考虑技术难度高的套筒型刺刀,只用塞入式刺刀的话,技术难度基本可以忽略,实际上装备了刺刀之后的火枪兵,完全可以当长矛兵来使用。
 但问题是,现在黄竹山的火枪产量太低了,不得已之下,李轩只能是继续把火枪兵和长矛兵混编。
 近卫军的编制和战术,这是李轩苦思了好几个月的结果,这个过程里几乎把脑袋里所有看过的战争影视剧、小说什么的都给想了个遍,这才弄出来这么一个似而非似的东西。
 不过编制是有,战术也有了,但是到时候管不管用,李轩就不知道了,这事只能听天由命。
 在近卫军那边折腾了足足三天后,李轩才是把其他几支常备军的改编提升了日程!
 朝议上,当群臣们把那些鸡毛蒜皮的事处理完毕后,作为国舅爷、白太后的心腹,后军统帅白云奇率先开口道:“臣有事启奏!”
 随着一个准字后,白云奇开始阔阔而谈:“我大唐编练常备军已有数月,前后编有左右前后、镇西一共五军,然各军编制各一,战法不通,以至于各军配合不当。
 如遇大战,各军如配合不当,轻者延误战机,重者可至全军溃败,为维持我大唐王师战无不胜,我军应当统一军制!”
 不用怀疑,不用猜测,白云奇这个文盲能说错这么一番半文不白的话来,明眼人一听就知道,这是有人教过他这么说的,而教他这么说的,除了李轩再无他人。
 李轩此时道:“白将军所言,众位爱卿觉得如何?”
 此时,方东全和黄学仁他们都没有第一时间开口,而是沉思着,倒是钱梦久,这个跟着大军出战多次的文官第一时间开口道:
 “臣以为白将军所言极是,之前我军的数场大战,皆有指挥不畅,配合不力之弊,所幸我军将士勇猛,数次都是获得大捷,然明军不日就极有可能再一次进山,我军如裹足不前,届时面对明军大军,怕是力有不逮!”
 柳八苟也开口道:“臣不通兵事,然天下强军,必定是军纪严明,整齐如一!”
 当即王文华接上话头道:“我大唐虽有陛下这等千古圣君,有陛下洪福,定能百战百胜,然将士用命,指挥通畅则能变小胜为大胜,大胜为全胜!”
 这三个大唐王朝的中流砥柱,仅有的大学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