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开局一条小渔船-第12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而有些形同空壳的小基金、小代理人,操作上技巧比较生硬,但遇到大客户就可以直接彻底操纵。

    所以顾鲲也不排除利用黑石基金的人委托一部分资金、学习人家的操作,然后立刻复制,用其他空壳户头模仿操作、扩大仓位规模。

    这样一来,最后他究竟投入了多少资金,其实黑石集团和梁劲松也不一定能知道了。

    还能少给点基金管理费。

    ……

    第二天,顾鲲就去了黑石基金位于香江的亚太区总部。

    黑石基金这家基金,是85年成立的,创始人是大洋国前商务部长彼得。彼得森。后来的历史证明,这家基金多次扛过了金融危机,而且总能在历次金融危机中逆势取得成绩。

    而且这种成绩,也是实打实的价值投资带来的成绩,并不是索罗斯的量子基金那样靠对冲投机来的成绩。

    稍微说句金融投资界的常识,在投资界,按照是否尊崇“价值投资理论”,主要可以分为两派。尊崇价值投资的代表,那就是股神巴菲特,他们讲究的是发现真正有价值、价值被低估的公司。

    黑石基金其实也算是这一派的,最近十年的业绩其实不比巴菲特差。但因为它年限短,所以江湖威望没巴菲特高——黑石是80年代末才开始崛起的,而巴菲特的金字招牌,从五六十年代就开始积攒了。

    在金融界,叱咤风云十几年的人,有很多,其中不乏看准了一波十几年的大趋势、但后来全赔回去的,比如上古股神彼得林奇就是这种代表。但能跟巴菲特一样叱咤风云五十年的,就只有巴菲特一个了。

    因为经济周期很长,所以连赢十几年都不一定能让人对你心悦诚服,连赢一辈子才是真难得。

    除了“价值投资”这一派之外,反面另一派的代表就是索罗斯了,索罗斯的量子基金是不在乎什么价值不价值的,他们只在乎“羊群效应”。

    用人话翻译一下,就是索罗斯觉得再烂的东西,只要从众者的贪婪能被激发出来,就有炒作的空间。再好的东西,只要从众者的恐慌能够被激发出来,就有做空的空间。

    (其实这样区分并不是很准,感兴趣的可以自己查相关资料,网上很多。我这儿就不多说细节了,免得水字。)

    顾鲲选中黑石基金,一方面是巧合,另一方面也是恰好掏到了价值洼地:这家基金后世在应对完98东南亚金融危机和08次贷危机后,每一波名声都会大涨。

    可现在呢,黑石只有成功应对1987年大洋国股灾的威望,所以江湖地位还不高,请动他们的代价也就没那么大,正好给顾鲲捡个便宜。

    搁十几年后,几亿美元规模级别的来路不明托管资金,人家根本看不上,你想交管理费请人家托管,人家都不一定接这个业务。

    双方在最后接洽一番后,就正式签订了委托协议,以及明确了附带的保密条款。

    委托协议上,对于托管资金的规模是有提及的,后续可以追加,但至少有一个门槛,而且要验资。

    梁劲松看到顾鲲要托管的本金,就高达4亿美元时,着实吓了一跳。

    黑石基金的亚太公司,当然也接过更大的单子,梁劲松只是没想到,顾鲲会有这么多钱。

    “之前还真是失敬了呢。”梁劲松不好问顾鲲钱哪儿来的,只是表达了一下对客户身价的尊重。

    顾鲲:“我知道你想问什么。我本来没有义务回答,但我希望双方更加精诚合作,所以我主动愿意告诉你:这些钱,2亿8千万是我个人的,还有1亿2千万,是兰方王室的。我就说到这儿,至于钱具体怎么赚的,你应该不感兴趣吧。”

    “不不不,我当然不感兴趣,我们不打听客户的隐私。”梁劲松连忙表态,还恭维了一句,“没想到,您在兰方的实力居然如此强势,连王室都毫无制约手段,就直接放心把钱交给您、隐名代理。”

    顾鲲和兰方王室的这些钱,当然都是靠着之前的本金,以及从去年11月到今年7月,这大半年的时间里,在纳斯达克股市上赚的。

    去年11月份的时候,顾鲲在纳斯达克的全部本金和收益加起来,就有1亿5千万美元了。在大盘持续走强的情况下,哪怕是稳健地购买纳斯达克组合基金、不择时不挑个股,八个月收益30%都是很轻松的。

    顾鲲又稍微加了一点安全杠杆——其实有时候都不能叫杠杆了,只能叫融资融券,因为他杠杆的倍数连三倍都不到。

    这样算下来,他的1亿5千万,在八个月后就变成了3亿多。而兰方王室一开始的五千万本金,也陆续涨到了1亿2千万。

    顾鲲这次也是提前跟朱猷栋打了招呼的,把兰方王室的1亿2千万美金全部抽出来,他自己的3个多亿抽出2亿8千万,还稍微留了三五千万在纳斯达克里作为后手的应急。然后把4个亿的整钱用来应对泰铢危机。

    此时此刻,他把其他过程隐去,只把钱的构成透露给梁劲松,其实也是为了显示肌肉、顺便虎假狐威:

    兰方王室在投资方面,如今已经跟着我混尝到了甜头,所以完全信任哥。你只要用心为哥办事,就能同时赢得兰方王室的友谊。

    梁劲松核实了目前外汇市场的行情动态,又结合顾鲲的资本规模,估算了一下,分析道:

    “以您目前的资金规模,构筑三到六个月后到期的泰铢卖空仓位,如果不加杠杆的话,我倒是可以在三天之内帮你完成建仓。

    但是如果要加杠杆,那就得按照杠杆后撬动的总资金盘规模,来具体确定建仓所需时间了。太快的话,会导致短期内泰铢暴涨的,建仓成本也会大增。”

    “那你建议比较安全的杠杆倍数是多少呢?”这个问题顾鲲不专业,他只知道如今开始做中线的泰铢做空可以赚到钱,但中间的波动有多少,他缺乏推算能力。

    梁劲松没有马上回答,而是让人核算了一番,花了好一会儿,才给了顾鲲一个初步的意见:

    “我认为,杠杆后撬动的总资金额度,最好不要超过20亿美元。当然,这只是初步的核算,如果给我们一点时间,后续我们会根据行情调整预期。有新情况我们也会通知您,进一步加高授权额度。”

    受托基金是否加杠杆、加多少杠杆,这个肯定是要委托人明确授权才可以做的。

    代理方就算代理权限再大,也不可能就杠杆倍数这个问题自作主张,那个风险太大了。代理方一般也就对一些具体的细节上,帮委托人弄点微操作,也只对微操作承担责任。

    顾鲲抿了口茶,稍微想了想:“5倍就5倍吧,20亿也不少了。你就说20亿要多久才能建完仓?”

    梁劲松很专业地分析:“20亿的话,大约要一个月——您别嫌久,资本市场上,最怕的就是被羊群看到趋势跟风。所以5个亿3天,20个亿就非得一个月了,不是线性倍增的。”

    顾鲲的操作是期权做空,所以具体来说,就是类似于目前“借入”大量泰铢来买成美元,然后三到六个月之后,再卖出足够多的泰铢还给对方。

    这样一来,如果他到时候“还泰铢”时,泰铢汇率已经暴跌,他就可以少还一些。

    但目前他“融泰铢”如果融得太快,也会导致此刻的泰铢现货行情就出现波动。所以这个时间是不能急的。

    “行,那就一个月吧,稳妥最重要。”顾鲲首肯了对方的操作节奏。

    他的想法很明确:索罗斯的第一波攻势,自己是不能对着干的,因为根本就没那么大的资本跟索罗斯掰腕子。

    如今能做的,只是提前建仓。然后等索罗斯到时候还没出货的时候,提前出货,分点汤喝。

    类似于股市里,知道庄家有什么内幕消息后,在庄家拉升之前就先持有,不等庄家拉到最高位就提前抛掉。这样,虽然操作跟庄家是一个方向的,也能利用时间差,从庄家嘴里夺一点肉过来。

    顾鲲希望的,是让索罗斯在泰铢事件中少赚一点,他自己又能增加一些实力。这样,如果索罗斯明年真要对港币下手的时候,他才有实力把索罗斯打得彻底吐出来。

    阅读网址:


………………………………

第65章 一个国家最穷的人的尊严程度,是这个国家的科学家决定的

    因为上辈子的东南亚金融危机,对顾鲲而言算是有切肤之痛的,所以他前世对这方面的细节了解得挺透彻,事后还在网上找过复盘资料。

    对于自己有没有能力狙击索罗斯、该以何种方式狙击索罗斯,他心里也是很有逼数的,绝对不会盲目冒进。

    根据前世事后的资料,索罗斯在97年下半年、第一次出手狙击泰铢的时候,动用的自有资金就有30亿美元之多。

    而且,因为索罗斯建仓时间比较短,所以他可以用更高的杠杆倍率,据说是15倍,撬动的总国际游资达到了450亿美元。

    或许有人会奇怪:既然建仓时间短、建仓过程中波动小,就能有利于提升调动的杠杆倍率。那么顾鲲为什么要选择建仓慢、杠杆倍数小的方式呢?他要是也跟索罗斯那样快速建仓,不就可以调动更多资金了么?

    这是因为,顾鲲本身并没有掀起风暴的能力,他只是先稳一手、建好仓等着庄家掀起行情、跟风喝汤的。所以什么时候会来主行情,索罗斯心里才清楚,顾鲲是不知道的,他得早点儿进去先等着,这就导致他必须稳建仓、容忍低杠杆。

    这一世,形势多少会有些出入,但顾鲲选择重视敌人,就当索罗斯至少还能撬动450亿美元。

    因此,在泰铢风暴期间就跟索罗斯对着干,顾鲲的实力肯定是不行的,只会血本无归,4亿撬20亿怎么可能跟30亿撬450亿干?他只能顺着索罗斯操作。

    那么,看到这一步,对于后续历史如果不太了解的看官,或许又会有第二个问题了:

    既然这一波顾鲲不能跟索罗斯对着干,凭什么一年后的港币风暴中,又行了呢?

    如果只是跟风、并且提前削峰填谷,顾鲲或许会略微压低索罗斯的收益,甚至于在收益的倍数上比索罗斯更好看,但要论收益的绝对值,索罗斯肯定是远远完爆顾鲲的。

    举个例子,假设顾鲲要是4亿变10亿了,净赚6亿、从倍数上算是升值到2点5倍。

    那索罗斯可能就是30亿变60亿、70亿,从倍数算是2倍或者2点3倍,没顾鲲的2点5倍高。但绝对收益却是30亿、40亿,比顾鲲多得多。(可能还有上百亿美元甚至更多的收益,被其他跟风索罗斯的国际游资瓜分了)

    一年后,顾鲲靠10亿干索罗斯的70亿,不依然是以卵击石么?

    如果场内只有顾鲲和索罗斯这两个因素,那或许这么算没错。

    但问题在于,顾鲲知道,历史上港币风暴期间,索罗斯本来就铩羽而退,不说把之前泰铢风暴赚到的钱全部吐出来,但也至少吐了一部分。历史上跟索罗斯唱对台戏的,是香江这边护盘托市的宏观调控手段,是动用了大量香江外汇储备的。

    所以,即使是一年后的港币对冲中,顾鲲也没打算他亲自扮演主力,他只想做一个诱敌的先锋,让索罗斯追得更深一些,然后等护市的主力出现后,一起把索罗斯打得更惨。

    既然是这样,那么只要今年让索罗斯少赚到一点、而明年对抗索罗斯的总资本又增加一点,赢面就更高了。

    因为护盘的潜在主力,是一直摆在那里的。索罗斯没想到会出现宏观调控护盘,只是因为索罗斯误判“金融交易绝对自由市场”的招牌很值钱,认为宏观调控会损伤市场自由度信用。

    ……

    有了对自己的明确定位之后,顾鲲在这一波泰铢即将被狙击的前奏中,应对措施也就显得非常游刃有余了。

    7月7日这一周开始,一切准备就绪后,梁劲松的黑石基金,开始按部就班帮顾鲲建仓“借入泰铢现货买进美元、期权到期后卖出美元还清泰铢”。

    索罗斯就像是一只正在阴谋挤兑某一家银行的黑手。

    顾鲲就像是提前知道他要挤兑、所以在挤兑发生前细水长流从即将被挤兑的银行借来足够多的抵押贷款。(这个比喻里的“抵押物”,就是顾鲲那4亿美元的本金)

    只不过,在外汇期权市场上,比喻中的那家银行,在遇到挤兑时,是有权作出“为了防止信用崩盘,而给尚未到期的贷款客户打折,换取他们提前还贷给银行救急”这种决策的。

    顾鲲到时候“雪中送炭在挤兑期还贷”,就可以少还一点,算上杠杆倍率,差额都能落袋净赚。

    梁劲松帮顾鲲建仓的手法很稳健,第一周算上杠杆,也只建了3个亿美元的仓位,所以汇市基本上没有注意到这个波动源。

    梁劲松还放出了一些假消息和风声,把顾鲲的建仓粉饰成另外一些国际买家的行为,还把理由粉饰为“有文旅业投资大亨调高了对泰国旅游业未来发展前景的预期”。这样一来,就更没人警觉了,还当是真有人要暂时炒高泰铢,赚点小差价呢。

    在这种氛围中,随着七月过半,第二周建仓期也非常稳健的度过了,在成本并没有增加的情况下,仓位达到了8亿美元的规模。

    不得不承认,虽然这一系列的决策是顾鲲本人作出的,但黑石基金细腻的操作手法,绝对也功不可没。否则换个不够稳健的代理机构,肯定早就被其他投资者发现、谣言满天飞了。

    不过,随着涌入资金量越来越多,隐藏也就越来越难,到了7月下旬,一切终有被索罗斯察觉的时候。

    ……

    7月下旬的一天,纽约,华尔街,量子基金总部。

    “老板,泰铢市场目前有一些异常的泰铢建仓,赎回期限目前还打探不到,但这些买家的长期目的,肯定是做空泰铢的,跟我们一样——会不会是您拉拢的某些盟友,没有按计划节奏、提前抢跑了?”

    索罗斯的一个马仔,把最新监控到的异常,第一时间上报给了老板。

    索罗斯眯着一双贼眼,不动声色地详细扫视了一遍下属汇报过来的情况,然后摸着大鹰钩鼻琢磨了几秒钟:

    “给罗恩斯坦,多恩伯格,XX斯坦、YY博格……都打电话试探一下。”

    他报出一大串儿的某某斯坦某某博格之类的闪金族人的名字,很显然,这些都是他提前半遮半掩拉的国际游资同党。

    这种事情,行事尽可能保密是必须的,但提前联络又不能不做,否则靠一家根本杠不到那么多资金。

    所以一般都是说话不说完,给点儿风声让对方自己领悟、有点心理准备,把钱先备好。然后看到有主谋有动手的风吹草动了了,也第一时间跟风杀进去。

    至于要不要跟风,敢不敢跟风,跟多紧,还得看之前的合作是否愉快、索罗斯会不会坑队友。

    而这种事情,也难保不会遇到比主谋更敏锐的跟风队友,猜得更超前一步,或者更加贪心冒进。

    现在遇到了明显超出计划速度的神秘建仓,就必须内部清查一下了。

    可惜,一圈电话打完之后,什么收获都没有。

    “是谁骗我了,还是他们当中有哪个蠢货泄露了内幕消息,连他们自己都不知道?”

    索罗斯不由沉吟,

    “又或者,是真的有人英雄所见略同,跟我一样预估到了泰国经济高速增长的不可持续性?”

    就算找不到答案,也得给出应急对策,短暂思索之后,索罗斯决定当机立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