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幽香闲闲露华浓-第18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徐嫣芸笑得颇为得意,“确是金凤朝阳,只是并非那一只,我后来又订了只一模一样的,就是这只。”
  这话就不好理解了,沈清兰略略迟疑,问,“我听说当初那只也在你那,为何要两只一模一样的?”
  其实,当初听到的原话并非步摇在徐嫣芸那,伙计说的是被徐二公子买走了,沈清兰自己判定为,徐鸣玉是买给徐嫣芸的。
  结果证明,这个判断没错。
  徐嫣芸瞅着她神秘地笑,“你已经知道了那只步摇在我那?”
  “……啊,听伙计说的。”
  “我确实已经有了一只,但是我想和姐姐戴一样的,所以特意又预定了一只。”
  沈清兰胸口涌上热流,她轻唤一声“嫣芸”,慨然良久,真挚地道一声,“谢谢。”
  姑娘之间送首饰,原本是件很常见的事情,沈清兰在申州时,她与方茹音就经常互送,许多首饰都一样,穿戴着站一起,恰似一对姐妹花,让林氏和方太太大笑不已;可眼下不同,这是她来到会州三个月以来,第一次收到“闺中好友的礼物”,难免感慨万分。
  接受了这份好意,沈清兰又和徐嫣芸一起逛街吃点心,直到日薄西山才分别,各自回家。
  马车上,碧玉嘀咕,“小姐,咱们今天什么也没买。”
  沈清兰苦笑,“怎么买?没法买了,当着徐小姐的面挑东西,不送给她,不合适;送呢,一则店里未必有比这金凤朝阳步摇更好的,二则,刚收下礼,立即就回礼,显得……急于两清,不近情理。”
  “小姐考虑得周到。”碧玉笑,探首往外瞧,忽地“咦”了声,回头对沈清兰道,“小姐,那边有个人,像是……杨宅的丫头。”
  沈清兰把帘子撩高些,顺着她的指向望去,果然见一个双髻小丫头正从前方一个药铺出来,手里还提着几副药。
  “月儿?”沈清兰诧异,喊了一句,示意停车。
  月儿闻声,四下环视,发现沈清兰从马车上下来,大喜,蹬蹬蹬地跑过来,乖巧地行了个礼,“沈小姐,想不到在这里见到您。”


第469章 滋味
  沈清兰下车迎过去,柔声问,“月儿怎么在这里?买药?是老夫人身体不适吗?”
  月儿点头,“是呢,老太太这两年身体差了许多,上次,沈小姐回去后没两天,老太太就病了,食欲不振,精神萎靡。”
  沈清兰吃惊,“大夫怎么说?”
  月儿答道,“大夫说是年岁已高,内腑虚弱,加之老太爷当年过世,过于悲伤,所以这两年老太太身体一直不大好。”
  沈清兰回想起老夫人待她的好,得知这个消息,难受得险些落泪,她略略一想,道,“月儿你先回去给老夫人煎药,我明天过去探望老夫人。”
  月儿听罢大喜,“老太太常念叨沈小姐,要是沈小姐能去看看,老太太一定好得快。”
  两人别过,沈清兰赶回府里去见林氏,将月儿的话一说,林氏也十分震惊,连赞她处理得当。
  翌日晨起,沈清兰洗漱更衣,让冬梅梳头。
  冬梅这丫头沉默老实,在别的事情上呆呆愣愣,唯有梳头一事颇有天赋,初到沈府时,连盘髻都盘不好,林氏身边负责梳头的向来是春兰,她不能上手,就在旁边看着学,想不到没多久就有模有样了。
  后来来到沈清兰身边,一开始也是碧玉接替翡翠梳头,沈清兰开玩笑说,“碧玉你日后嫁人了,就不能天天给我梳头了。”恰好秋月见了,笑着举荐冬梅,沈清兰欣然让她试一试,没想到十分喜欢,再后来,碧玉成亲后,就一直是冬梅梳头了。
  “小姐,这只步摇真好看,小姐今天戴上吧。”
  沈清兰看了眼,“还是戴以前那只珍珠的吧。”
  冬梅不再多话,将珍珠钗插上发髻,最后用篦子拢了拢耳后,就大功告成了。
  去给林氏请安时,林氏再三叮嘱她要懂礼貌,又准备了不少滋补药材为礼,沈清兰一一应着。
  熟门熟路,很快来到杨宅,仍然是那位妇人在门口迎接,这一次,不等敲门,她已经听到马车辘辘声,打开大门迎出来。
  “昨天月儿回来,说是偶遇沈小姐。”
  沈清兰莞尔,“是的,十分凑巧,不知老夫人现在如何?”
  妇人道,“没有大问题,但年纪大了,这也是没奈何的,原本这几日一直恹恹不怎么吃东西,但是昨天得知沈小姐要过来,高兴得很,喝了一碗粥。”
  沈清兰心头百般滋味。
  跟随妇人往里屋去,刚到门口,正好与往外走的任妈妈打个照面,任妈妈喜形于色,笑道,“沈小姐果真来了,快进来。”
  紧接着,屋里传来老太太的笑声,听声音,的确不如上次见面那么中气足。
  沈清兰进门行礼,早被任妈妈拦住,“坐着吧,老太太可没拿你当外人。”
  老太太也笑,将她拉到自己身边,“正是这话。”又拍着她的手,“倒是让你又跑一趟。”
  几天不见,沈清兰见老太太瘦了一圈,脸色也有些苍白,心里越发难过,忙道,“老夫人这么说,就让清兰无地自容了。”
  任妈妈赶紧圆场,笑道,“咱们老太太和沈小姐一见如故,不是至亲,胜似祖孙,早如同一家人似的,就都不说见外的话了。”
  老太太眼睛一亮,笑看沈清兰,“这话倒是情真,我看清兰真正像是我孙女一般,知冷知热,体贴入微。”
  沈清兰答道,“清兰的祖母远在洪州,清兰纵有孝顺之心,亦难常伴膝下,老夫人的疼爱,清兰都记在心里,视为祖母。”
  老太太大笑,抚摸着沈清兰,甚为欣慰。
  老太太说病,其实并不像大多的病人一样卧榻不起,病态愁面,她只是体虚气弱,不思饮食,更加重了手足无力、乏顿疲软,然她这个人一生修仪自持,即便精神和身体双重消耗,也始终保持清雅端庄,令人敬重又亲近。
  沈清兰陪着老太太说了会话,有仆妇进来,询问任妈妈午饭的讲究和要求,任妈妈又征求老太太的意见。
  老太太微笑,“我没什么特别想吃的,仍是昨天的枣糕就行,给沈小姐做几样好吃的。”
  仆妇连声应答。
  沈清兰心念一动,说道,“清兰略通烹饪,给老太太做道清淡爽口的开胃菜吧。”
  老太太讶异地看她。
  任妈妈则连连摆手,“这怎么使得?哪能让沈小姐下厨?”
  “无妨的,我在家也常做,能为亲近之人洗手做羹汤,也是一种享受,老太太不嫌弃就行。”
  “这……”任妈妈很为难,哪有让客人下厨的道理呢?
  老太太沉默片刻,呵呵笑起来,拍了拍沈清兰,颔首道,“你这番心意我领了,下厨便罢了,你来我这里,陪我说说话,我便高兴得很,若是做饭菜,便有倚老卖老之嫌喽。”
  众人都笑。
  沈清兰不好强求,只好作罢。
  到了午饭时,果然有新蒸好的枣糕端上来,沈清兰注意到老太太确实很喜欢吃这糕,却又不太愿意吃那枣皮,每次吃之前都小心翼翼地把枣皮剔除出去。
  午后,两人又叙了会家常,月儿端了汤药进来,老太太平静地接过,如同喝茶一般,眉头也不皱一下,静静地一饮而尽,再漱口、含糖,动作自然,表情平和,没有愁眉苦脸和唉声叹气。
  喝了药,沈清兰知道老太太该休息了,便起身告辞,老太太披衣欲送出门去,被沈清兰拦住,“清兰是晚辈,当不起老夫人亲自送行,何况老夫人刚服完药,还是静卧休养为好,改日清兰再来陪您。”
  任妈妈也表示,自己去送就行。
  出了大门,沈清兰请任妈妈回去。
  恰好马蹄声由远而近,一骑从胡同口奔入,到杨宅门前停下,马上人一跃而下,向任妈妈行礼。
  “任妈妈,京城来信了。”
  任妈妈接过信,扫了眼,笑道,“哟,这是小姐写的,小姐快到了吧。”
  那人拱手,“按脚程,就在这两天了。”
  任妈妈点头,“甚好,老太太正惦记着呢,算着日子也该到了。”


第470章 效果
  沈清兰看出两人还有话说,便行了礼,等车离开。
  回去后,沈清兰和林氏说了在杨宅之事,最后说到京城来信时,林氏赞道,“看来是有身份的,难得不骄不傲,既然看重你,也是你的福气,你也不要有压力,与人相交,勿论贵贱,但求礼尚往来、知恩图报。”
  “是,母亲。”
  又过两天,沈清兰惦记着老太太,到底还是亲自去厨房做了枣糕,与杨宅不同的是,沈清兰很细心的将红枣的皮一点点撕掉,又在糕中加了蜂蜜,蒸好之后,让碧玉送去杨宅。
  一个时辰后,碧玉回来,喜气洋洋地说,“婢子将枣糕送到杨宅,那老夫人很欢喜呢,当即吃了一大块,连说好吃,把小姐夸得哟,天上仙女也比不上。”
  沈清兰笑问,“你瞧着老夫人精神如何?”
  “与前头咱们去的时候差不多,不见好,也不见坏。”
  沈清兰知道这是衰老之症,非药力可为,也只得叹口气。
  碧玉又道,“婢子回来的路上遇见姚太太了,姚太太问小姐最近忙什么,怎么很久没去找她了。”
  沈清兰顿时惭愧,“确实许久没去菡萏园了,过两天我就去。”想了想,又道,“对了,薛扬今天不在?”
  碧玉一拍脑袋,“碧玉去杨宅时见着他,他说要回军营,还说什么要开始练兵了,估计一时半会回不来,婢子险些忘了告诉小姐。”
  沈清兰道,“军营里的事,咱们都不懂,他既然有事,就叫他忙去,你仍在这里,该怎么便怎么,如今院子里多了秋月和冬梅,也热闹得很。”
  碧玉趁机要求,“小姐,婢子想还住回来。”
  沈清兰没答应。
  碧玉就委屈得很,“上次您非把婢子赶出去,说是成了亲,让婢子不要冷淡薛扬,现在薛扬都回军营了,婢子一个人在西跨院,不就是被冷淡嘛。”
  沈清兰嗤笑,“瞧瞧,这才成亲几天,都学会撒娇了。”
  碧玉涨红了脸,扭头就走,“反正婢子今天晚上不走了。”
  沈清兰啧啧,“嫁出去的姑娘还赖在娘家了?”
  闻声过来的秋月听了,大笑不止。
  “小姐,您的信,申州来的,怕是方小姐吧。”
  沈清兰眼睛一亮,立即取来一看,果然就是方茹音寄来的,兴冲冲地进屋看信去了,方茹音在信中尽表思念,细叙了两三页的日常琐事,直到结尾,才含含糊糊地问了句,“可知之铭如何?”
  沈清兰忍不住直笑,一刻也不耽误,唤了碧玉进来研墨,要回信过去,也是长篇累牍地把会州介绍一通,连碧玉出嫁之事也都说了,同样等到最后,才写道,“我听说古时候有姑娘盼夫归来,日日到江边眺望,后来化作石人,被称作望夫石,大嫂可别效仿,石人嫂嫂不言不语,怎么与我玩耍?”
  碧玉在旁边侍立,看着她写,也笑得肚子疼,“小姐这么寄过去,方小姐看了,怕是要跑来会州与您打架。”
  “若真有这效果,那敢情好。”沈清兰呵干墨汁,装入信封,让碧玉明天去寄。
  第二天,碧玉送去给信驿,回来时又带回一封。
  “这又是谁寄来的?”
  沈清兰见有信来,又喜上眉梢,她远离故土,即便在会州已经三个月,也能完全适应这里的饮食、气候和生活习惯,但依然很怀念远方的友人。
  碧玉递给她,“这不是哪里来的信,这是杨宅的帖子,婢子刚快到府门时,正遇上月儿来送帖,她要去买药,就不耽搁了,婢子直接把帖子带回来。”
  “你昨天上午不是才去的杨宅吗?当时也没听说要邀请我啊,怎么今天就来请帖了?月儿说什么了?”
  “是有原因的,月儿说,她家小姐到了,老太太想请小姐过去见个面。”
  沈清兰想起那天在杨宅门口听到的话,知道这位小姐是从京城来的,说不准娇生惯养,未必就与自己性格相投,若是能说两句话也罢,就怕不好相与,倒让老夫人失望,因此迟疑。
  碧玉问,“小姐不准备去吗?”
  沈清兰想了想,“去吧,老夫人的面子不能不给。”
  到晚上,沈清兰与林氏一说,林氏笑道,“这是好事,你去便是。”
  次日,沈清兰就真的梳妆一番,坐车去了,想着碧玉毕竟嫁人,自己往后还得多倚重秋月和冬梅,这次特意把她们俩带去,反叫碧玉在家。
  两人极少这么近身跟随沈清兰出门,都很谨慎,饶是秋月资历老,也不敢放肆,默默地记录路线,冬梅本来就是个老实巴交、沉默寡言的,这下就更不吭声了,唯恐说多错多。
  再次来到杨宅,开门迎接的依然是那妇人,“沈小姐快请进,老太太和小姐正在里屋说话呢。”
  “有劳带路。”
  刚来到门口,就听到一阵银铃般的笑容响起,一个女子笑得直喘,撒着娇问,“祖母,您说好笑不好笑嘛?”
  “好笑好笑。”老太太的声音慈爱温柔,“你这孩子,多大的人了,还这么顽皮?一会沈小姐来了,你瞧瞧人家,多端庄大方、淑娴雅致,可不像你,泼猴儿似的。”
  门外的沈清兰听到这般抬举自己的话,大感汗颜,讪讪然都不好意思进去了。
  妇人笑,“这有啥,老太太说的很对呀。”说完,就上前敲门,“老太太,小姐,沈小姐来了。”
  里头噗嗤一声笑,老太太轻声道,“说曹操,曹操到,你看着吧。”
  小姑娘跳起来就把门打开,歪着头笑眯眯地看沈清兰,“沈小姐吗?你快进来,祖母正拿我跟你比呢。”
  沈清兰大窘,客客气气地道,“老夫人在与你说笑呢。”侧身给老太太请安。
  “别多礼了,快进来坐。”老太太笑着向她招手,又道,“这是我的孙女,闺名叫做华欣,与你年纪相仿,昨天才刚到的会州。”
  沈清兰含笑向那华欣小姐行了个同辈的礼,华欣也乖乖巧巧的还了礼,两人挨着老太太入座。


第471章 担忧
  老太太含笑看看左右两人,“你们年纪相仿,应该有许多共同语言,沈小姐不用拘束,华欣比你小几个月,你当她是个妹妹罢。”
  沈清兰笑说“好”,打量这个被老太太牵线得来的“妹妹”,不禁暗暗称赞,这位华欣小姐生得明眸皓齿、肤如凝脂,是个实打实的美人儿。
  这美人儿恰好也在看她,微微歪头,嘴角眼梢都是笑,天然娇嗔。
  “我昨天才刚到的,一进门就听祖母念叨姐姐,因此十分好奇,迫不及待地请姐姐过来,本该登门去见姐姐的,但素未谋面,觉得唐突,还是邀请姐姐过来的好,姐姐可别见怪。”
  老太太突然呵呵一笑,意味深长地瞟了眼孙女,孙女则调皮地眨眼回应,祖孙俩以眼神交流,颇有趣味。
  沈清兰看在眼里,不知其意,也觉得亲切好玩,不禁莞尔,“清兰有幸得老夫人垂爱,惭愧、感激不已。”
  华欣一直在打量沈清兰,反反复复地看她,脸上笑容愈浓,目光愈亮,似乎还多了几分慧黠,“见到姐姐之前,我一直好奇,姐姐会是怎样的花容月貌、知书达理、出尘脱俗,如今是心服口服。”
  “……”沈清兰目瞪口呆,总觉得这句话配合她的表情一起琢磨,还含着别的意思,可奇怪的是,同样的话换个人说,兴许会显得傲慢无礼,偏偏华欣说出来,一派天真坦然,让人生不起气来,“不敢与华欣比。”
  华欣嘻嘻一笑,“祖母,我这次能带姐姐去京城吗?”
  刚缓下一口气准备喝口茶的沈清兰差点呛着,带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