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幽香闲闲露华浓-第17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几人把糕吃尽,徐嫣芸又说了些话,见沈清兰面带倦意,不好意思拉她继续去逛,自己先走了。
  等她走后,沈清兰又歪了一会,起来伸了懒腰,“梳发吧,得去老夫人那了。”


第440章 开心
  沈清兰到的时候,老太太正和任妈妈对桌闲话,发髻梳得整齐又简洁,插着一只乌青透亮的钗,此钗造型简单,线条流畅,水滴状的钗首镶着一枚祖母绿玉石,温润又高贵,衣裳依旧简朴,容色淡定高雅,形同五行之外的祖师婆婆。
  “沈小姐来了。”月儿在门口迎着,这一次,没有任何迟疑,直接领进里屋去了。
  老太太闻声停住对话,向沈清兰点头,“沈小姐来坐。”
  沈清兰上前行礼,自然先表达了对赠送素糕的谢意。
  任妈妈笑道,“老太太一见沈小姐就喜欢,香积厨刚送来素糕,老太太就想起沈小姐来。”
  老太太问,“沈小姐这是第一次来法泉寺吧?是否去后园转过了?”
  “是第一次,”沈清兰回答,“早上去看了,晨雾缭绕,松柏常青,是个好地方。”
  “法泉寺的景,分寺内寺外,寺内是殿宇,寺外是山势,法泉寺被群山环抱,位置奇异,胜景更在整座山中,四周的山皆是石崖,险壁如削、万仞耸天,举目四望,处处犹如鬼斧神工,这季节不便攀登,等入了夏,冰消水长、草木葳蕤,若是能登峰俯视,则是另一番撼人之景了。”
  沈清兰专注倾听,心头震撼,老太太说话时,目光清明有神,声音缓慢柔和,语气恬淡悠远,她就坐在那里,分明咫尺之近,气质却如水墨远山。
  老太太娓娓而谈,从寺讲到山,又从山讲回寺,从眼前的青檐灰瓦,回溯到数百年前的始建,仿佛法泉寺的历史光影就缠绕她的指间。
  这一次,沈清兰坐了许久,要不是快到午时,她还听得津津有味。
  她起身告辞时,老太太含笑挽留。
  沈清兰道,“老夫人盛情,本不该拒绝,只因来之前已与徐小姐、孟小姐约好一起用餐,不好临时更改。”
  老太太颔首,“言而有信,是该如此,我便不留你了。”
  回去后,还没落座,徐嫣芸和孟书娴就前后脚来了。
  孟书娴问,“沈姐姐去哪里了?”
  徐嫣芸曾吃过月儿送来的素糕,已经猜到,“姐姐是去那杨家老太太那边了吗?”
  “是的。”沈清兰没隐瞒。
  孟书娴却不知情,惊讶不已,“沈姐姐怎么会去找她?”
  沈清兰笑笑,直接吩咐碧玉,“去香积厨看看斋饭。”
  孟书娴见沈清兰没回答,脸色有些尴尬,不好意思再问,但心里忍不住想东想西,越想越不是滋味,连饭也没吃几口。
  午后,各自小憩一会儿,同去讲经堂听讲,果然又见到老太太,沈清兰与她相互点头示意,安静听禅。
  这般一下午,没吵没闹没意外,过得倒是很快,很快,太阳就摇摇欲坠的挂在石崖之上,昭示着夜幕即将降临。
  沈清兰又接着听了晚课,也没腾出空来再续早上的游赏,带着碧玉去香积厨了。
  来而不往非礼也,何况,对方是位长者。
  沈清兰感念老太太赠送的素糕,也想投桃报李,回赠她一点心意,可这寺庙里能有什么可回馈呢?想来想去,不如就为她做一道素菜吧。
  这是沈清兰的拿手好戏,虽然寺庙里原料和调料都极匮乏,但巧的是,老太太偏爱吃清淡的素食,很快,一道翡翠白玉羹就做好了,趁着热乎、新鲜,沈清兰亲自送了回去。
  “沈小姐来了。”月儿又迎进去。
  一天来两次,任妈妈又惊又喜,心说,看来是把自己昨天那句客气话记心头了。
  老太太笑容慈祥如旧,直到沈清兰说明来意,将翡翠白玉羹放在她面前,这才露出讶异之色,随即,笑容漫过。
  沈清兰一边打开瓷盅的盖,一边赧笑,“手艺不好,老夫人别见笑。”
  老太太望着瓷盅,频频点头,笑道,“菜色浓绿,豆腐如玉,汤色清透,香气层层扑鼻,光是看着,就知道沈小姐厨艺了得!”说罢,取小勺尝了一口,更是赞不绝口,“好!好!好!”
  沈清兰看着老太太将羹吃完,也很开心,一直以来,沈清兰下厨无数次 吃的都是自家人,人人夸赞好吃,究竟是真的觉得美味,还是出于宠爱,就不好界定了,今天第一次做给外人吃,看这情景,是真心夸赞了。
  这回再往回走时,沈清兰心情别提多好了,连夜里睡觉都入梦快。
  翌日晨起,照旧做早课,这一次,徐嫣芸和孟书娴都来了,睡眼惺忪,注意力也集中不到哪去,倒也有个好处,两人谁也顾不上跟谁过不去了。
  按照约定,今天上午启程回家,因此早饭后,三人也没再耽搁,各自回屋收拾,其实,七七八八的物什早被下人们装进马车了。
  临走前,沈清兰特意去跟杨家的老太太告辞。
  老太太点点头,笑道,“沈小姐途中注意安全,城东杨宅,随时欢迎你来。”
  “多谢老夫人厚爱,来日定当登门拜访。”
  沈清兰登车时,月儿还跑去又给她送了一碟热乎乎的素糕,“老太太说了,让沈小姐路上无聊时吃着玩儿,还能垫垫肚子。”这一举动让本来已经在车厢内坐稳的徐嫣芸和孟书娴都探首来望。
  不知道是因为徐嫣芸和孟书娴没有拌嘴了,还是又香又软的素糕暖人心,沈清兰觉得返程的路途轻松愉快,连马都跑得快许多。
  素糕不多,但沈清兰还是分给她们俩一部分,又给了莫安一块,剩下的在与碧玉、秋月一起吃,很快就空了碟子。
  “莫安,我在寺庙里认识的那位杨家老太太,你知道吗?”
  素糕下了肚,满口糯香,沈清兰就猛地想起个事来,忍不住询问莫安。
  莫安回答,“知道。”
  沈清兰精神一震,忙又问,“说来听听。”
  莫安清清嗓子,正要开口,孟书娴的马车追上来,她露出脸庞,甜甜地笑问,“沈姐姐,你喜欢吃这种素糕吗?”
  沈清兰也笑,“以前不知,这两天尝了尝,才知味道确实不错。”
  第441 章 掏底
  孟书娴一脸的小得意,“姐姐喜欢就来我家呀,我会做。”
  沈清兰点点头,接受善意,“好啊,那我就提前谢谢了。”
  孟书娴特别开心,两辆马车并行,她趴在车窗上,叽叽喳喳地说个不停,从做素饼用的材料,说到城南的点心铺。
  沈清兰笑着听,偶尔插句话,亲疏正好,让人觉得如沐春风,她后面的碧玉就没这么好耐心了,听着听着就烦躁起来,可自己毕竟是个下人,也不能强硬截断谈话,便听也懒得听了,拉着秋月坐另一个角落嘀咕。
  更烦躁的是徐嫣芸,她的马车走在最前面,本来三车串行,都是统一速度,现在孟书娴追着沈清兰并行,为了安全起见,自然两辆车都得减速,留她一人在前面,不得不跟着放慢速度不说,还冷冷清清的,一想到这个就觉得憋屈,心里把孟书娴骂了几百遍“无耻”。
  就在她实在忍不住,准备也伸出脑袋去嘲讽孟书娴,却听到后面传来勒马停车的声音,撩帘子一看,更是气不打一处来,孟书娴居然主动又爬到沈清兰车上去了。
  “不要脸!”
  徐嫣芸摔下帘子,恨恨地骂道,心里却琢磨起来,孟书娴先前缠着自己是为了二哥,那现在缠着沈清兰是为了什么?对了,沈家还有两位公子呀!而且据说都是少年才子,这次没有跟着来会州,是因为进京参加春闱去了。
  看来,孟书娴这是又盯上了沈家公子!
  “太不要脸了!”
  徐嫣芸坐在自己车里,愤愤痛骂,后面的孟书娴压根听不见,就算听见了,她这会儿也没兴趣计较这个,因为,她正兴致勃勃、神秘兮兮地和沈清兰讲会州的八卦秘闻,甚至还与自己有关呢。
  “沈姐姐还记得刘判司家的小姐吗?闺名叫巧芸的那个。”
  沈清兰点头,笑容不改,“依稀记得,上元节那天在卢府见过。”
  孟书娴连连点头,“对对,就是她,她和徐小姐原是自小亲密的好友,两人名字里都有个‘芸‘字’”。
  “可见两家长辈也是要好的。”沈清兰问,“现在不要好了吗?”
  她回想了下,当时在卢府,徐太太和刘太太还相互拆台呢,完全看不出“要好”在哪里,徐嫣芸就更别说了,认识她这么久,还从未听她提过刘小姐一个字,可见,也谈不上多深的感情。
  “现在?现在两家的关系也不过是为了不惹人笑话,勉强维持表面和平罢了。”孟书娴轻笑。
  沈清兰淡淡“哦”了句,没有追问,她心里清楚,孟书娴兴冲冲跑过来就是为了说这些长短,哪里用得着自己追问。
  果然,孟书娴继续说了,“说来有趣,这里头还有个故事呢,当年徐太太和刘太太在出嫁前就是手帕交,两人约定将来一定要成儿女亲家,后来怀孕又前后相差无几,两家都很高兴,谁知生下来都是女儿,这亲家之约就做不得数了,取名时,给两个女孩都取了同一个字,也算是友情延续的意思,两家来往得勤,徐小姐和刘小姐自然也成了好伙伴。”
  孟书娴说到关键处停下来,看着沈清兰眨眼笑,希望得到沈清兰地热切催促,可沈清兰并没有催,依然保持着微笑,像是在等着她往下说。
  孟书娴有些失望,但权衡了一下,还是接着说,“意外事情就出在两人十岁那年,原本呢,依着两家的交情,想要成亲家,也未必就生一个孩子不成就放弃了,指腹为婚的例子千千万万,不巧的是,两家都没再生育了,一开始,双方都抱着希望,但时间长了,心里也都不抱希望了,谁也不再提亲家的事。”
  沈清兰心说,不结亲家就不结亲家嘛,做小姐妹不也很好吗?
  “可有一次,刘小姐去徐家玩,徐太太就拉着刘小姐聊天,说要她做徐家儿媳妇,还说出了当年的约定,刘小姐回去后把话转述给刘太太,刘太太就生气了,在家里发了一通脾气,骂徐太太不要脸,自己生不出儿子就罢了,居然还想着为个庶子娶她的嫡女,谁知这话传到徐太太耳中,她也气得不行,也在家中骂,说庶子怎么了,庶子还是长子呢、还是才子呢,当年的约定又没说不能是庶子,这么来来回回几次,两家就断了交情。”
  沈清兰忍不住喟叹,却也说不好谁对谁错。
  孟书娴说得兴起,滔滔不绝,“徐大公子是会州有名的小神童呢,徐太太自是觉得这亲事不亏待刘小姐,刘太太要的却是嫡子的身份,谈不拢,就闹得不可开交,不过,我知道刘小姐挺中意徐大公子的,经常背着刘太太去徐家玩,还写诗给刘大公子,但是被刘大公子拒绝了,偏偏这事又被徐太太看见,徐太太正气着刘太太呢,逮着这个机会,就直接去了刘家,说刘太太教育女儿不知廉耻勾引她儿子,还说,徐家庶子有的是姑娘想嫁,不稀罕娶刘家的嫡女等等,刘太太气得发昏,立即去把女儿带回家,从此后,这仇就更深了。”
  沈清兰曾听莫安介绍过徐鸣轩的成长足迹,虽然觉得“小神童”这个美誉有些抬高,但也不算太离谱;不知怎的,又听说刘娇芸曾经看上徐鸣轩,突然就想起她与卢鹏义的事来,笑了笑。
  孟书娴像是下定决心要把徐、刘两家的底掏出来似的,接着往下说,“这件事,无论如何是刘小姐失礼在先,刘家觉得没面子,又不敢把事闹大,只能忍声吞气了,这一时,徐家占了上风,气焰甚高,谁知很快就打了脸,徐大公子落榜了,刘家见状,难免要幸灾乐祸,于是两家只要见面就必定对抗……”
  沈清兰静静听着,脸上保持着一成不变的笑容,等她说得差不多了,才缓缓问,“依你说,两家的仇怨来历已久,且事关刘小姐清白,你怎会知道得这么清楚?”


第442章 相似
  “我……我也是听说的。”孟书娴没料想她会这么问,一下子愣住,立即又补充解释,“沈姐姐你刚到会州不知,其实知道的人多得很,你想呀,毕竟两家以前交好,也是人尽皆知的,后面不但成了陌路,还成了仇家,这么反常,谁不好奇?一打听,全都知道了。”
  沈清兰觉得这个解释说得过去,这个世界上,哪有什么瞒得住所有人的秘密?何况徐、刘两家这些恩怨的产生当时本就不是避着所有人的,再封口,也总有漏出去的闲话。
  “沈姐姐,你知道徐小姐她……”
  孟书娴兴致不减,看起来是想继续抖徐嫣芸的隐私,却见沈清兰打了个哈欠,眼皮困倦地往下耷了耷,只好讪讪闭嘴。
  “沈姐姐,你困了吧,那你先眯会,反正离城门还远着呢,我回自己车上去了。”
  沈清兰双目迷茫,笑道,“真不好意思,我昨夜没睡稳,这会儿确实困得厉害。”客客气气地道歉,亲自撩起帘子,看她下车。
  等再次放下帘子,不仅沈清兰,连着碧玉和秋月都长长地吐了口气。
  碧玉啧啧赞叹,“小姐,亏您能忍得住,还一直对着她笑。”
  秋月笑道,“这就是小姐的修养了,婢子望尘莫及。”
  碧玉立即跟上,“婢子也自愧不如。”
  沈清兰闭着眼睛笑起来,“我看你们俩拍马屁的能力,比我强多了,好了好了,赶紧眯会吧,我本来不困,如今却是真的困了。”
  合眼没多久,沈清兰正在虚实之界徘徊,神魂半留半离,突然间,就听一阵“哒哒”的马蹄声呼啸而来,伴随着参差不齐的口哨声、吆喝声,由远而近,紧接着,就在三辆马车前停了下来,团团围住。
  沈清兰一惊即醒,按住同样惊愕的碧玉和秋月,让两人别轻易掀帘子。
  外头有男子轻浮地笑,“这都是谁家的小姐呀,露个脸来,让少爷瞧瞧。”说罢,哄笑声从四周响起。
  姑娘们都在各自车中噤声,谁也没吭一声,都已经吓得瑟瑟发抖。
  沈清兰自认为比其他人镇定些,不仅仅是本身心理强大,最主要的是,莫安就在帘子外,她虽然没见过莫安的功夫,但他是卫长钧的亲卫,想必不差。
  外头的小混混等不到答复,开始驱马靠拢,其中一人放肆地大笑,“听说都是官家小姐,个个生得如花似玉,我正好开开眼。”
  又有一人说道,“你要玩,随便,别驾沈大人家的小姐也在这里,她是公子指定要的,你可别吓着了好好带回去。”
  沈清兰顿时提起了心,怎么是冲着自己来的?那个公子是谁?
  先前那人嘻笑,“哪有什么?他还瘸着呢,就是送到他床上,也是……嘿嘿嘿……还不如我先……啊!”无耻之言还没说完,猛地听到他惨叫一声过后,哀嚎连连。
  人群中有人挨了打,这还了得?其他人纷纷围过来,既惊又怒,“怎么回事?”
  “你打的?车夫?”
  “你吃了熊心豹子胆了,敢打二爷?”
  “拖下来,就地打死……啊!”也不知这又是谁,话没落音,又惨叫起来。
  沈清兰在车里捏一把冷汗,心揪得更紧了,知道莫安出手了,就算没有亲眼看见,从对方这突如其来的惨呼也猜得到他动手的速度,可见功夫了得,然而,他毕竟只是一个人,双拳难敌四手,他现在连伤两人,把大家都激怒了,接下来必定会围攻他,胜负就难料了。
  果然,一通怒骂之后,有人先动了手,“哐”的一声响,也不知是什么砸在了车辕上,用劲不小,沈清兰三人坐在车里都震了震,马也因此受到惊吓,一声嘶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