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宋词鉴赏大辞典-第25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全词描写的是古战场牛渚山的险景,抒发的是作者的一腔爱国豪情,由景及情,情景交融,十分自然。另外所用两个典故“扫百万胡羯”和“照水然犀”也是了无痕迹,与全词之情景融为一体。词中流露出的深沉的历史感和现实感,以及豪迈悲壮的鲜明风格极具感染力。
李好古词作鉴赏
生平简介
李好古(生卒年不详)高安人。有《碎锦词》一卷,“自署乡贡免解进士”。其《八声甘州》扬州词云:“百万貔貅夜筑”,似贾似道筑扬州城事。《酹江月》云:“平生英气,叹年来,都付山林泉石。不作云霄轩冕梦,只拟纶竿蓑笠。”盖自慨身世。王鹏运跋谓亦“白石老仙之亚”。
●江城子
李好古
平沙浅草接天长。
路茫茫,几兴亡。
昨夜波声,洗岸骨如霜。
千古英雄成底事,徒感慨,漫悲凉。
少年有意伏中行,馘名王,扫沙场。
击楫中流,曾记泪沾裳。
欲上治安双阙远,空怅望,过维扬。
李好古词作鉴赏
南宋时,金人多次攻入扬州,破坏之惨重,令人目不忍睹。所以,南宋词人过其地时多有感怀之作。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姜白石的《扬州慢》,其中有“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这样的句子,但李好古过维扬时写的这首《江城子》,不着力渲染敌人去后的残破,而将重点放在自己保卫家国的责任上,所以其立意就先高出众人一筹。此外,词人把自己不能“馘名王,扫沙场”(馘,杀敌后割取左耳以计功)的原因,归结为“欲上治安双阙远”(治安,贾谊曾作《治安策》评议的时政。双阙,指代朝廷),等于说兴亡的关键、维扬屡遭破坏的根子,都因为统治者不纳忠言。这种尖锐态度和批判精神,在同代词人中也是少见的。
这首词在写法上注意了两个结合。一个是写景与抒情结合。词中写景的地方只有四句:“平沙浅草接天长,路茫茫”、“昨夜波声,洗岸骨如霜。”即仅仅是沙、草、天、路。这些单调的景物,为我们展现了维扬劫后的荒凉。再说,作者又逐次为它们加上“平”“浅”“长”“茫茫”等修饰语,从而共同组成一幅辽远、凄迷的图画,正好象征着作者惆怅的心情。“昨夜波声”一句表面写波涛,背后却有一个在扬州的某一间屋子里听着波声久久不能入睡,想起无限往事的人儿。把这一句同“洗岸骨如霜”放在一起,夏承焘说:“两句写夜间听到波声拍岸,使人激奋而气节凛然。”(《唐宋词选注》)则景中之情就更为显著了。
还有一个伤今与怀旧的结合。这首词目睹扬州破败景象,痛悼国家不幸,这是“今”;可是词篇中又有“几兴亡”一句,接下去还有“千古英雄成底事”,这是“旧”。有了历史旧事的陪衬,眼前的感慨变得越发深沉幽远;相反,由于当前维扬的变故,千年的兴亡也变得越发真切。同时这一句也奠定了下片的基调,暗示自己也像历史上的无数英雄一样,壮志难酬,只能“徒感慨,漫悲凉”。下半阕开头五句写自己少年时的志向。词人年轻时就有降服中行说(汉文帝时宦者,后投匈奴,成为汉朝的大患)和“馘名王,扫沙场”的雄心壮志,甚至象祖逖的样子,在中流击楫,立下报国誓言。这样,有千古、少年时、目前三个时间层次的结合,词篇抒情的背景就非常开阔,作者因国事而生的忧虑也就特别深广。
这首词直接写到维扬的是前面五句和最末两句。前五句写见闻,结尾处点维扬,全词自然构成一个整体,中间的感慨部分则正好处在包孕之中,这样能使结构紧凑,抒情集中,应该是作者精心安排之作。
●谒金门
李好古
花过雨,又是一番红素。
燕子归来愁不语,旧巢无觅处。
谁在玉关劳苦?
谁在玉楼歌舞?
若使胡尘吹得去,东风侯万户。
李好古词作鉴赏
在诗词中常将春和雨以及花和雨联系起来。不过由于时间与气候的变化,有的风雨是送春归,有的风雨则是催春来。而李好古的这首词说:“花过雨,又是一番红素”。大概是属于催春来。“燕子归来愁不语”一句,承上启下,春来燕归,春色依旧,而归来的燕子为什么却闷闷无语呢?自然引出下文——“旧巢无觅处”。“旧巢无觅处”的原因,作者没有直说,犹露犹藏发人深思。这首词有的本子调名下有题——《怀故居》,因而有人说,燕子旧巢,比喻自己故居,春来到来了,人无归处,表现了一种无处可归的飘泊之感。其中还寓有家国之感,所以把它理解为那个特定社会现象的典型概括,则更为合适。上片结句,就字面看补足了上文,完成了对“燕子”的描写,就其喻意而言,则引向社会现实,这就为下片预作好了铺奠。
国家山河支离破碎,百姓流离失所,在这样艰难的时局里,“谁在玉关劳苦?谁在玉楼歌舞?”这句话深刻尖锐,咄咄逼人,“玉关(玉门关,这里泛指边塞)劳苦”者,指的是那些守边的士卒。而在玉楼上取乐的,却是那班不思抗敌、不恤士卒的将领,除此之外,当然还有一大批“渡江来,百年歌舞,百年酣醉”于西湖畔上的、南宋朝廷里的显官达贵。一苦一乐,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使读者从对比中,感受到振憾人心的艺术力量!下文词人没有顺着这个调子再把弦儿绷紧,也没有用一般乏味的文字,敷衍成篇,而是别开生面,用假设和推想,从容作结:“若使胡尘吹得去,东风侯万户。”东风“吹去”胡尘“,已是一奇;再进一步,还要封”东风“为万户侯,更是奇特非凡,令人耳目一新。然而最妙则于不经意之中,用这种丰趣活泼的文字,翻空出奇,涉笔成趣。同时,它又在诙谐之中包含着某种庄重,其中隐含了一个重大的严肃的社会政治问题,即朝中无人抗金,而百姓则渴望统一。在天真之处展现真情,风趣之中包含着冷峻。
春日,多有“东风”,“旧巢无觅”,才有“东风”吹去“胡尘”盼想,前后照应,此外,词人兼用明快、严肃、含蓄、幽默的多种手法,浑然成篇,自成一格,更是它的独特之处。
哀长吉词作鉴赏
生平简介
哀长吉(生卒年不详)字叔巽,又字寿之,晚号委顺翁,崇安(今属福建)人。嘉定十三年(1220)进士。授邵武簿,调静江军掌书记,秩满归隐武夷山。《全宋词》辑其词六首。
●水调歌头
贺人新娶,集曲名
哀长吉
紫陌风光好,绣阁绮罗香。
相将人月圆夜,早庆虞美人。
先自少年心意,为惜殢人娇态,久俟愿成双。
此夕于飞乐,共学燕归梁。
索酒子,迎仙客,醉红妆。
诉衷情处,些儿好语意难忘。
但愿千秋岁里,结取万年欢会,恩爱应天长。
行喜长春宅,兰玉满庭芳。
哀长吉词作鉴赏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曾批评南宋词已成“羔雁之具”,意思是词已成为人们之间已相馈赠的礼品,失去了真情。这个评价有合理之处,但不免绝对。此词是祝贺他人娶媳妇的应酬之作,但写得喜气洋溢,自有一股浓郁的生活情趣。想来新人合卺之夕,当其亲朋云集、宾客满堂、语笑喧哗之际,丝竹并起,歌者执擅板引吭唱此一阕,定然平添出许多的热闹。
“紫陌”二句,以“迎亲”开场。妙在并不说破,只是展现两幅场景,让读者自己去玩味。京城的大道上,风光正好;姑娘的闺阁中,罗衣飘香。——至于男方迎亲的如何吹吹打打,新嫁娘如何羞怯而兴奋地换上精美的嫁衣,种种细节,都在言外,引发出读者的无穷想象。
“相将”二句,缴出词人以宾客身份“贺人新娶”的题意。“相将”犹言“相共”。“人月圆夜”,点明这是正月十五元宵节夜。这一天,天边月圆,地上人双,真是良辰美景,赏心乐事,无限地喜庆和幸福。
“先自少年心意,为惜殢人娇态,久俟愿成双”三句,由“新娘”而“宾客”而“新郎”,移步换形,三方兼顾,用意十分周至。然逐层笔法又各不相同,叙新娘时于空际传神,述宾客则就实处敷色,至此言新郎,将他对美好爱情的强烈渴望刻画得活灵活现,他对少女那娇媚的姿态爱慕已久,在经历过多少辗转反侧的不眠之夜后,终于等到洞房花烛夜这样美好的时刻。佳节而结良缘,已是喜上加喜;偏此良缘又属当事人不胜跂足翘首而待者,那就更美更甜。于是水到渠成,引出“此夕于飞乐,共学燕归梁”二句来。《诗·邶风·燕燕》云:“燕燕于飞,差池其羽。”此处以双燕比翼齐飞,同归画梁,入巢相并,来形容新婚之幸福美满。
换头后五句,仍然扣紧新郎、新娘,但随韵脚又分为两层。“索酒子”三句写新人行交拜礼毕饮“交杯洒”。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及吴自牧《梦粱录》二著中有关记载,这种仪式盖由主持婚礼者命妓女执双杯,以彩缎同心结绾住盏底,而后男女双方互饮一盏,饮罢掷盏于床下,如两杯一仰一合,则为大吉大利。(或以盏一仰一覆,安放在床下,人为地造取大吉利之意。)这三句分属三方。“索酒”者,主持婚礼之人也。“迎仙客”之所谓“仙客”,指新郎。“醉红妆”之应属新娘,一目了然,不必赘言了。“诉衷情处,些儿好语难忘”二句,是写新郎新娘喝完交杯酒后,终于得以在洞房里倾诉多日来的相思,而且免不了海誓山盟。前面饮交杯酒是实录。现在“诉衷情”的场面则是作者的想象,却在情理之中,显得分外甜蜜亲切,让人神往。
接着,词人将词笔运转回来,代表众亲朋诸宾客表达衷心的祝福。祝辞亦分两层:“但愿”三句,祝新郎、新娘夫妻恩爱,地久天长。这是主意。附带言及“千秋岁”、“万年欢会”,兼祝小两口寿比南山,且形影相随,无离别之苦。
“行喜长春宅,兰玉满庭芳”二句,则是预言此人家春风长驻,将早生、多生贵子了。“兰玉”句用的是《世说新语。言语》中典故,该书载东晋名臣谢安问子侄们道:“为什么人们都希望自家的子弟们好?”其侄谢玄答曰:“譬如芝兰玉树,欲使其生于阶庭耳。”(大意是:这就好比人人都希望芝兰玉树那样的香花名木生长在自家的院子里、台阶边。)中国古代以多子多孙为人生一大福事,对子孙寄予厚望亦是人之常情,所以贺人新婚时常说“早生贵子”这一类祝福的话。
这首词,对婚礼的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互相交织;对此良缘的前因有追述,后果有展望;对新郎、新娘的情态或分写,或合叙,写得既花团锦簇又有条而不紊。更贯穿着自己及宾客们的欢快情绪和良好祝愿,虽然谈不上什么深刻的社会内容和思想意义,但至少它是以平等的人格去赞美生活中的美,而不同于那些为达官贵人乃至其老太爷、老太太或夫人们祝寿之类的阿谀之辞,应酬之作。
另外,本篇标明体例为“集曲名”,这在词中独具一格。词之全称为“曲子词”,“曲名”即其所配合的燕乐曲调之名,亦即今之所谓“词牌”。“集曲名”也者,盖谓通篇由许多“词牌”拼集而成。具体说来,此词每句之中,都暗藏着一个“词牌”,它们依次是《风光好》、《绮罗香》、《人月圆》、《虞美人》、《少年心》、《殢人娇》、《愿成双》、《于飞乐》、《燕归梁》、《索酒》、《迎仙客》、《醉红妆》、《诉衷情》、《意难忘》、《千秋岁》、《万年欢》、《应天长》、《长春》、《满庭芳》、共十九支。其中十八支曲今均有宋人作品流传,仅《愿成双》一调未见作者,当是散佚了(在元散曲中还有作品,属黄钟宫),幸亏有此词在,尚可补充有关词乐文献之不足。所以说,此词的形式不仅新颖,紧紧配合内容的需要,而且具有文献学意义上的价值。
冯去非词作鉴赏
生平简介
冯去非(1192…?)字可迁,号深居,南康军都昌(今江西星子)人。淳祐元年(1241)进士。尝为淮东转运司幹办。宝祐中,召为宗学谕。丁大全为左谏议大夫,三学诸生叩阍言不可,理宗下诏禁戒,且立石三学,去非独不肯书名。宝祐五年(1257),罢归庐山,不复仕。景定三年,为范晞文《对床夜语》作序,并有书信一首,自署“深居之人”。论诗以气节自尚。年八十馀卒。《宋史》有传。去非与丞相程元凤、参知政事蔡抗善。吴文英有词与之唱酬。《全宋词》从《阳春白雪》中辑其词三首,《宋史》本传云:“蔡抗去国,去非亦以言罢归,舟泊金焦山,有僧上谒,去非不虞其为(丁)大全之人也,周旋甚款。僧乘间致大全意,愿毋遽归,少俟收召,诚得尺书以往,成命即下。去非奋然正色曰:‘程丞相(元凤)、蔡参政(抗)牵率老夫至此,今归吾庐山,不复仕矣,斯言何为至我!’绝之,不复与言。”
●喜迁莺
冯去非
凉生遥渚。
正绿芰擎霜,黄花招雨。
雁外渔村,蛩边蟹舍,绛叶满秋来路。
世事不离双鬓,远梦偏欺孤旅。
送望眼,但凭舷微笔,书空无语。
慵觑。
清镜里,十载征尘,长把朱颜污。
借箸青油,挥毫紫塞,旧事不堪重举。
间阔故山猿鹤,冷落同盟鸥鹭。
倦游也,便樯云舵月,浩歌归去。
冯去飞词作鉴赏
这是一首表达词人决心远离名利场而隐居的思想感情的词。当时作者因受专横恣肆的丁大全的排挤而被罢官,于是乘一叶扁舟,准备归返故里南康军(今江西星子)。在归途中,作者触景生情,百感交集,写下了这首《喜迁莺》,回顾了他往日的宦海生涯。
上片起句“凉生遥渚”至“降叶满秋来路”六句,是写眼前景。“遥渚”、“绿芰”、“渔村”、“蟹舍”,皆是舟行所见景:“凉”、“霜”、“黄花”、“绛叶”皆是具有季节特征的感受与景物。十一月,在北国,已是冬景萧萧,但在江南,却是黄花绛叶,宛若深秋。说“来路”,正是说“归路”。作者于宝祐四年的上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