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老子道经德校释-第2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言或也。”知成疏下句下“取”亦作“聚”。又“取”下,傅本皆有“于”字。
劳健曰:“聚”字诸本多误同上句,亦作“取”。开元本、敦煌唐写本,周氏
残片与道藏龙兴碑本、赵至坚本皆作“聚”,是也。聚者犹言附保,即下章
“不善,人所保”之义。诸作“取”者,当是“。。”之讹。
说文:“。。,积也。”徐锴曰:“古之人以聚物之聚为。。。”按此字自汉
以来,相承用为“最”字,如蔡湛颂碑“三载勋。。”,即其例。是必传写者
不识“。。”字本义,乃妄去“■”作“取”,注家多因而曲为之说,实不可
通也。
谦之案:“取”字即聚义,上一“取”借为“聚”。左昭二十传“取人
于萑苻之泽”,庄子天运篇“取弟子游居寝卧其下”,皆聚义。易萃卦彖“聚
以正也”,释文:“荀作取。”知“取”“聚”字通,不必改字。下二“取”字
为“聚于”义,即趣义。释名释言语:“取,趣也。”汉书王吉传注:“取,
进趣也。”按趣,向也。淮南原道“秉其要归之趣”,即向也。小国而下大国,
则趣向于大国。
故或下以取,或下如取。
严可均曰:御注下句作“或下而聚”,河上、王弼、高翿作“而取”。
罗振玉曰:敦煌本“以”作“而”。下句景龙、景福、敦煌庚本均作“如”,
辛本作“而”。
谦之案:傅本无“故”字。遂州、顾欢、道藏河上本、赵志坚本下“取”
亦作“聚”。
严遵本作“故或下而取,或下而取于人”。
俞樾曰:按古“以”字与“而”字通。周易同人象传曰:“文明以健,
中正而应。”系辞传曰:“蓍之德圆而神,卦之德方以知。”昭十一年左传曰:
“桀克有缗以丧其国,纣克东夷而陨其身。”孟子告子篇曰“秦、楚之王悦
于利,以罢三军之师”;“秦、楚之王悦于仁义,而罢三军之师”。并“以”“而”
互用,是其义同也。“大国以下小国,则取小国,小国以下大国,则取大国”,
犹曰大国而下小国,则取小国,小国而下大国,则取大国也。故“或下以取,
或下而取”两句文义无别,疑有夺误。
大国不过欲兼畜人,小国不过欲入事人。此两者各得其所欲,大者宜
为下。
严可均曰:“此两者”,河上、王弼“此”作“夫”,高翿无“此”字。
罗振玉曰:景福本、敦煌庚本无“夫两者”三字,御注本、敦煌辛本
“大者”句首均有“故”字。
谦之案:邢玄、磻溪、楼正、彭、范、赵、高均无“此”字,有“故”
字。范作“故大国者宜为下”。又此章武内敦本与罗卷辛本同,与庚本异。
【音韵】此章江氏韵读无韵,诸家并同。陈柱:四“国”字韵,两“人”
字韵。
右景龙碑本不分章,八十二字,敦煌辛本八十字,河上、王本八十二
字,傅本八十九字,范本九十一字。河上本题“谦德第六十一”,王本题“六
十一章”,范本题“大国者天下之下流章第六十一”。
第六十二章
道者,万物之奥。
谦之案:罗卷、范本同上。彭、傅本下有“也”字,后汉书冯衍传注
引亦有“也”字。“奥”字,说文:“○,宛也,室之西南隅。”夏竦古文四
声韵卷四出“奥”、“懊”、“墺”、“隩”四字,下三字均引古老子,惟“奥”
字下无,疑古本“奥”字有偏旁。书尧典“厥民隩”,司马迁作“其民燠”,
马融曰:“隩,暖也。”孙星衍疏曰:“史公‘隩’作‘燠’者,老子释文:‘奥,
暖也。’”“隩”“奥”通字,“燠”义同暖,是奥有暖义。但亦有藏义,广雅
释诂:“奥,藏也。”河上注:“奥,藏也。
道为万物之藏,无所不容也。”彭耜释文曰:“‘奥’,李乌报切。言道
体无外而万物资给于奥中。”隋书经籍志曰“道者,盖为万物之奥”,即本此。
合此二义,则道为万物之奥,即为万物之温暖处也。高亨说:“○,藏谷也,
從■,奉米內穴中。”此则非是。案字鉴曰:“奥,于到切,深也,从■从采。
音辨從■,音拱,今作大,俗。中从米粟字,误。”善,人之宝;不善,人
之所不保。
严可均曰:“不善,人之所不保”,各本作“所保”。
罗振玉曰:敦煌辛本“所”下有“不”字。
武内义雄曰:敦、景、遂三本作“所不保”,“不”字恐衍。
谦之案:严遵亦作“所不保”,赵志坚同,但“保”作“宝”。尹文子
大道篇引“不善人之所宝”,傅、范本有“所”字,无“不”字。今案此文
当以“善”“不善”断句,道既含有万物庇荫之义,则“善”“不善”均在奥
中。惟人则不能无所选择,善为人之宝,故“宝而持之”,持之犹固执之也。
“不善,人之所不保”,以不善则为人所不附,庄子列御寇篇“人将保汝矣”,
司马云:“保,附也。”不保犹言人将不亲附之也。
美言可以市尊,行可以加人。
谦之案:傅本作“美言可以于市,尊言可以加于人”,范同,惟“言”
作“行”,注云:“‘于市’上疑脱一字。”盖此文传写多误,傅、范本亦然。
淮南子人间训、道应训引并作“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可据改正。
俞樾曰:按淮南子道应训、人间训引此文,是今本脱一“美”字是也。
惟人间训引“君子曰”,王念孙云:“‘君子’本作‘老子’,此浅学人改之也。”
今老子作“美言可以市,尊行可以加人”,无下“美”字,而以“市”字绝
句,“尊”字下属为句。
道应篇引老子亦有下“美”字,则所见本异也。
谦之案:此文以“美言”与“美行”对文,又“尊”“人”二字,尊,
文部,人,真部,此文、真通韵,宜从淮南。
人之不善,何弃之有?罗振玉曰:敦煌辛本“何”作“奚”。“弃”,景
龙本、敦煌庚本均作“弃”。
谦之案:遂州、顾欢、赵志坚本均作“奚”,顾本成疏:“奚,何也。”
意林诸本引并作“何”。美言美行既见重于人,则不善者可以善者为师,而
进至于善,故曰“何弃之有”。
故立天子,置三公,虽有拱○以先驷马,不如坐进此道。
武内义雄曰:“拱璧”,敦本作“供之璧”,“之”字恐衍。又“驷马”
作“四马”。
谦之案:左传襄十九年正义引老子曰:“虽有拱抱之璧以先驷马。”“拱
抱之璧”即王注所云“拱抱宝璧”也。易顺鼎非之,谓:“左传襄三十一年
‘叔仲带窃其拱璧’,杜注:‘拱璧,公大璧。’玉篇:‘珙,大璧也。’‘拱璧’
即‘珙璧’。”今案:范本正作“珙璧”。
古之所以贵此道者何?不曰求以得,有罪以勉,故为天下贵。
严可均曰:“不日求以得”,河上、王弼“求”字在“以”字下,高翿
“日”作“曰”。“有罪以勉”,诸本作“以免邪”,高翿作“不免邪”。
罗振玉曰:敦煌庚本无“何”字,辛、壬本有之。景龙、御注、敦煌
庚、辛本均作“求以得”,王本、景福本作“以求得”。庚本“得”下有“之”
字。又景龙本、敦煌辛本均无“也”字。
毕沅曰:河上公作“日”,王弼作“不曰以求得”。
陈碧虚曰:古本作“不曰求以得”,严君平本作“不求而自得”。
谦之案:祝П模叭铡币嘧鳌霸弧保闲N蟆B蘧怼⒏怠⒎丁⑴怼⑼
羲之、赵孟俯均作“曰”,御注、磻溪、景福、楼正、室町、柰卷、顾欢作
“日”,作“日”讹。
俞樾曰:唐景龙碑及傅奕本并作“求以得”,正与“有罪以免”相对成
文,当从之。
“古之所以贵此道者何”九字为句,乃设为问辞以晓人也。“不曰求以得,
有罪以免邪”,言人能修道则所求者可以得,有罪者可以免也。“不曰”字“邪”
字相应,犹言岂不以此邪,谦不敢质言也。下云“故为天下贵”,则自问还
自答也。河上公本“不曰”误作“不日”,因曲为之说曰“不日日远行求索,
近待于身”,失其义矣。
谦之又案:此文“贵”字有二义。说文:“贵,物不贱也。”此可训上
一“贵”字。
老子“不贵难得之货”,王注“隆之称也”是也。下一“贵”字,从声
训为归。初学记引说文:“汝、颖言‘贵’声如‘归’。”又释名释言语:“贵,
归也,物所归仰也。
汝、颖言贵声如‘归往’之归也。”此言“为天下贵”,即为天下所归
往也。旧解作“尊贵”之贵,非。
【音韵】此章江氏韵读:奥、宝、保韵(幽部,奥,胡叟反,宝音○)。
邓廷桢同。
奚侗、陈柱、高本汉增尊、人为韵。奚曰:“各本挩下‘美’字,而断
‘美言可以市’为句,‘尊行可以加人’为句,大谬。兹从淮南道应训、人
间训引订正,二句盖偶语亦韵语也。”又劳健曰:“‘坐进此道’,案‘道’字
与上文‘有’字、‘马’字韵。”谦之案:马,古音姥。尊、人为文、真通韵。
‘尊’,广韵误入霰韵,谓读若镇。
右景龙碑本不分章,八十字,敦煌本八十一字,河、王本八十字,傅
本八十五字,范本八十三字。河上题“为道第六十二”,王本题“六十二章”,
范本题“道者万物之奥章第六十二”。
第六十三章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
谦之案:成玄英庄子逍遥游篇疏、后汉书荀爽传引首二句并同,文子
道原篇引首二句同,第三句作“知不知也”,疑“味”字乃“知”字倒植而
误。知无知,即七十一章“知不知上”之旨。
大小多少,报怨以德。
姚鼐曰:“大小多少”下有脱字,不可强解。
谦之案:“大小多少”,即下文“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大事必作于细”
之说,谊非不可解。六十四章“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起于足下”,
亦即本此。此谓大由于小,多出于少。韩非曰:“有形之类,大必起于小;
行久之物,族必起于少。”又案刘向新序杂事四引“报怨以德”句。论语宪
问篇:“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
德。’”康有为孔子改制考曰:“以德报怨,其学出于老子。”○难于易,为大
于细。
严可均曰:各本“于”下皆有“其”字。
罗振玉曰:景龙本、敦煌辛本均无“其”字。
谦之案:韩非喻老及难三篇,又续汉书五行志引马融集,并有“其”
字,傅、范本“于其”上并有“乎”字,遂州、严遵、顾欢、强本成疏、荣
注及意林引并无“其”字。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武内义雄曰:敦、遂二本“细”作“小”。
罗振玉曰:敦煌辛本无“天下”二字。
谦之案:据贞松堂藏西陲秘籍丛残校敦煌壬本有“天下”二字,遂州
本无。又彭、赵、傅、范及韩非喻老篇于“难事”、“大事”上,均有“之”
字。严本二句“难事作于易,大事作于细”,高翿“细”均作“○”。
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武内义雄曰:敦、遂二本无此二句。
谦之案:敦煌壬本有此二句。
奚侗曰:二句乃三十四章文,复出于此。
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
严可均曰:“故终无难”,王弼作“无难矣”。
魏稼孙曰:“犹难”,御注“犹”作“由”。
罗振玉曰:景龙、御注、景福及敦煌庚、辛、壬诸本均无“矣”字。
谦之案:严遵本无“夫”字,二“必”上均有“者”字,与傅、范同。
遂州、磻溪、楼正、严、顾、河上、柰卷、王羲之、高翿亦均无“矣”字,
同此石。
【音韵】此章江氏韵读无韵。奚侗:为、味韵,易、细、易、细、大、
大韵。案为、味实际非韵。
右景龙碑本七十六字,敦煌本七十一字,河上本七十八字,王本七十
九字,傅本八十五字,范本八十四字。河上题“恩始第六十三”,王本题“六
十三章”,范本题“为无为章第六十三”。
第六十四章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破,其微易散。
严可均曰:“其脆易破”,河上作“其膬”,王弼作“易泮”。
罗振玉曰:“易泮”,景龙、御注、景福、敦煌庚、辛、壬诸本均作“破”。
武内义雄曰:敦、遂二本“脆”作“毳”。
谦之案:范本“脆”作“■”,“破”与傅本作“判”。范曰:“判,分
也。王弼、司马公同古本。”是范所见王本作“判”。“泮”“判”字通。遂州、
邢玄、磻溪、楼正、柰卷、河上、严、顾、赵及治要引均作“破”。又“脆”
字,敦、遂二本作“毳”。
释文曰:“河上本作膬。”又七十六章“万物草木之生也柔脆”,遂本作
“柔毳”。
“脆”即说文“■”字。一切经音义卷十四引说文“■”作“小耎易断
也”,卷三十二引作“少肉耎易断也”,与二徐本及玉篇引均合。惟卷三引有
“或作膬”三字,田潜说文笺卷四以为是“○”为“■”之或体。二徐本“膬”
训“耎易破也”,别为一字。周礼释文谓字书无“■”字,但有“膬”字。
李善于魏都、七发分引此二字,固可证有“■”字。慧琳引“或作膬”,尤
足证“■”“膬”为一字。玉篇“■”“膬”音训相同,亦是一证。惟“脆”
当从范本作“■”,作“脆”俗。“毳”,当从古文作“膬”。
夏竦古文四声韵卷五引古老子正作“■”。
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
罗振玉曰:敦煌庚本“于”下有“其”字。
谦之案:贾谊新书审微篇引老聃同此石。傅、范本两“于”字并作“乎”,
史记苏秦传引“于”并作“其”,下并有“也”字。吴志孙策传引同敦本。
严遵本二“于”字并无。
又大田晴轩曰:“尚书周官:‘制治于未乱,保邦于未危。’王西庄后案
以为用此章之语。”又案景龙、罗卷、柰卷“乱”均作“○”,俗字。案字鉴
四:“乱,说文从乙从○。俗作○。”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
累土;罗振玉曰:“层”,敦煌庚本作“成”,辛本作“重”,壬本作“曾”。
谦之案:类聚八八引首二句,六二引下二句,均同。“毫”,庆阳、罗
卷、柰卷、高翿、傅、范均作“豪”。傅“抱”作“袌”。又“层”,傅、范
作“成”,遂州、严遵作“重”。说文:“层,重屋也。”吕览音初篇“有娀氏
有二佚女,为之九成之台”,高注:“成犹重也。”又尔雅以丘一重、再重为
一成。楚辞九问:“璜台十成。”十成即十重也。成、层、重义同。
高亨曰:“累”当读为蔂,土笼也。起于累土,犹言起于蒉土也。淮南
子说山篇“针成幕,蔂成城,事之成败,必由小生”,高注:“蔂,土笼也。”
字亦作“虆”。
孟子滕文公篇“虆梩而掩之”,刘熙注:“虆,盛土笼也。”(音义“虆”
或作“蔂”)字又作“螺”。越绝书:“越人使干戈人一。。土以葬之。”司马贞
曰:“。。,小竹笼以盛土也。”又或作“累”。管子山国轨篇“梩笼累箕”(据
王念孙读书杂志校),是也。
“累”即“累”之正字。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罗振玉曰:敦煌辛本“千里之行”作“而百刃之高”,“始”作“起”。
谦之案:遂州本、赵志坚本作“百刃之高”,“始”作“起”。严遵本“刃”
作“仞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