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老子道经德校释-第2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毕沅曰:“说文解字:‘毒,厚也。’释名:‘亭,停也。’据之,是亭、成、
毒、孰声义皆相近。”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奚侗曰:四句已见第十章,此复出。
谦之案:罗卷“恃”误作“怅”,严本“谓”作“为”。又唐李约本无
“长而不宰”句。
【音韵】此章江氏韵读:畜、育、熟、覆韵(幽部),有、恃、宰韵(之
部)。武内义雄、陈柱:有、恃、宰、德韵。邓廷桢曰:“有、恃、宰皆之、
咍部字,德则之、咍部之入声也。”姚文田:生、形、成韵(十青平声),畜、
育、毒、覆韵(七匊入声)。
盖“成之熟之”一作“亭之毒之”,熟、毒韵同。列子黄帝篇:“与汝
游者,莫汝告也;彼所小言,尽人毒也;莫觉莫悟,何相孰也!”告、毒、
孰为韵,即其例证。又高本汉以生、畜、长、育相间为韵。顾炎武唐韵正卷
十四:“熟”,殊六切,去声则殊溜反。
老子:“故道生之畜之,长之育之,成之熟之,养之覆之。”又“育”,
余六切,去声则音柚。老子见上。
右景龙碑本七十二字,敦煌本注六十八字(实六十六字),河、王、傅
本七十二字,范本七十一字。河上本题“养德第五十一”,王本题“五十一
章”,范本题“道生之章第五十一”。
第五十二章
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
谦之案:傅奕本作“可以为天下母”,诸本无“可”字,惟道藏王本此
句下注:“善始之,则善养畜之矣,故天下有始,则可以为天下母矣。”道藏
宋张太守汇刻四家注与藏本同,殿本误脱此二十二字。案注文“可以为天下
母”,与傅奕本同。
既知其母,又知其子。
严可均曰:“又知其子”,河上作“复知”,王弼、高翿作“以知”。
谦之案:“既知其母”,道藏王本同,诸王本、敦、遂本、王羲之本、
傅、范本“知”作“得”,景福、广明、河上、柰卷、室町、顾欢及文选思
玄赋注引同此石。
“又知其子”,室町“又”下有“以”字,敦、遂二本作“以知”,柰卷
作“复知”。
李道纯曰:“‘既得其母,以知其子’,或云‘既知其母,复知其子’,
二句皆非。”既知□子,复守其母。没身不殆。
谦之案:“知”下“其”字已泐,当据他本补之。“复守其母”,景福本
作“复知其母”,盖涉上二“知”字而误。又李道纯本“守”作“归”,邢玄、
柰卷、傅、范本“没”作“殁”。又此章所云,即二十五章所谓“周行而不
殆”之旨。“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即此章“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
也。“既知其母,又知其子,既知其子,复守其母”,子母相承不绝,即不殆
之义。不殆犹不止,说详二十五章。
塞其兑,闭其门。终身不勤。
罗振玉曰:“兑”,释文:“河上本作‘锐’。”景褔本亦作“锐”,下同。
武内义雄曰:敦本“勤”作“懃”。
谦之案:罗卷作“勤”。又“兑”,今诸河上本并作“兑”,淮南道应训
引上三句同。
俞樾曰:案“兑”当读为“穴”。文选风赋“空穴来风”,注引庄子“空
阅来风”。
“阅”从兑声,可假作“穴”,“兑”亦可假为“穴”也。“塞其穴”正与
“闭其门”文义一律。
孙诒让曰:案“兑”当读为“隧”,二字古通用。襄二十三年左传“杞
植、华还载甲夜入且于之隧”,礼记檀弓郑注引之云:“隧或为兑。”晏子春
秋内篇问下篇又作“兹于兑”,是其证也。广雅释室云:“隧,道也。”左传
文元年杜注云:“隧,径也。”“塞其兑”,亦谓塞其道径也。
谦之案:俞说是也。“兑”者通之处,“兑”假借为“阅”,实为穴为窍,
耳目鼻口是也。易说卦:“兑为口。”老子“塞其兑”,河上注:“兑,目也。”
庄子德充符“通而不失于兑”,亦指耳目而言。淮南道应训“太公曰‘塞民
于兑’”,高诱注:“兑,耳目鼻口也。老子曰:‘塞其兑。’”是也。
开其兑,济其事,终身不救。
谦之案:“开其兑”,遂州本“兑”作“门”,景褔本作“锐”。“终身不
救”与“终身不勤”二语相对成文,而用意相反。“勤”借为“瘽”。说文曰:
“瘽,病也。”(马叙伦说)“救”借为“逑”。说文曰:“逑,聚歛也。”(罗
运贤说不逑即无得之意)塞其兑,闭其门,夫唯病病,是以终身不病。开其
兑,济其事,咎莫大于欲得,而终身无得。
见小曰明,守柔曰强。
谦之案:罗卷“小”下有“是”字,误。景褔本、吴澄本“曰”并作
“日”,柰卷、河上下句作“日”。吴曰:“日或作曰,传写之误。”案文例与
五十五章同应作“曰”,诸王本皆作“曰”,淮南道应训引亦作“曰”,作“日”
误。武内义雄谓“见小曰明”之“小”字,为“常”字之坏体,以五十五章
“知常曰明”为证。此说甚辨。惟淮南兵略云“见人之所不可见谓之明”,
则“见小曰明”之说更为可通。又“守柔曰强”,敦煌本“守”作“用”,又
强本荣注引经文云:“用柔曰强。”盖皆涉下文“用”字而误。
用其光,复归其明,谦之案:淮南道应训引二句上有“是故”二字,
牟子理惑论引三句“用其光,复其明,无遗身殃”,无“归”字。又“复归
其明”,高翿作“于明”。
无遗身殃,是谓习常。
严可均曰:“习常”,御注、高翿作“袭常”。
武内义雄曰:敦、遂二本作“袭常”,“习”、“袭”同音相通。
谦之案:景福、柰卷、顾欢、诸河上、王本均作“习常”。邢玄、楼正、
磻溪、严、彭、傅、范、王羲之、赵孟俯作“袭常”,“袭”“习”古通。文
选任彦升萧公行状注引尚书金滕“习”作“袭”,云:“习、袭通。”周礼地
官胥师注云:“故书袭为习。”皆其例证。又“常”,说文:“下。。也,从巾,
尚声,或从衣。”盖“常”即古“裳”字。释名:“裳,障也;所以自障蔽也。”
此云“袭常”,与二十七章“是谓袭明”,同有韬光匿明之意。“袭”,玉篇:
“左衽袍也,入也,重衣也。”意即重衣下。。,所以自障蔽也。又“习常”
之“常”,叶梦得本正作“裳”。惟老子书中,“光”与“明”异义(大田晴
轩说)。十六章“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五十五章“知和曰常,知常曰明”,
三十三章“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五十二章“见小曰明”,二十二章“不自
见故明”,二十四章“自见不明”,言“明”皆就内在之智能而言。五十八章
“光而不耀”,四章、五十六章“和其光”,五十二章“用其光,复归其明”,
言“光”皆就外表之智能而言。盖和光同尘,光而不耀,是韬藏其光,亦即
庄子齐物论所谓“葆光”,此之谓“袭裳”也。不自见故明,明道若昧(四
十一章),则是韬藏其明,“是谓微明”(三十六章),“是谓袭明”(二十七
章)。盖袭明之与袭常,似同而实异也。
【音韵】此章江氏韵读:始、母、母、子、母、殆韵(之部),门、勤
韵(文部),事、救韵(之、幽通韵、事协士瘦反),明、强、光、明、殃、
常韵(阳部)。谦之案:事,之部,救,幽部,之、幽通韵。奚侗同。奚曰:
“母读若每。事、救为韵。鹖冠子世兵篇以、之韵游、邮,亦其例。”顾炎
武唐韵正卷十四十五厚:“母”,古音满以反,引老子此章及“无名天地之始,
有名万物之母”。“忽兮若海,漂兮若无所止,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以鄙,
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有国
之母,可以长久”。邓廷桢曰:事、救为韵。事为之部之去声,救为幽部之
去声,非韵而以为韵者,犹之诗丝衣以“俅”韵“○”、“基”、“牛”、“鼒”
也。
右景龙碑本七十二字,敦煌本、河上、王本同,傅本七十三字,范本
七十二字。河上本题“归元第五十二”,王本题“五十二章”,范本题“天下
有始章第五十二”。
第五十三章
使我介然有知,行于大道,唯施是畏。
丁仲祜曰:介,微也,一切经音义十五引易刘瓛注,列子杨朱篇“无
介然之虑者”释文。列子仲尼篇:“其有介然之有,唯然之音,虽远在八荒
之外,近在眉睫之内,来干我者,我必知之。”宋林希逸曰:“介然之有,言
一介可见之微也。”又介然,坚固貌,荀子修身篇“善在身,介然必以自好
也”注。张充与王俭书:“介然之志,峭耸霜崖,确乎之情,峰横海岸。”王
念孙曰:王弼曰“唯施为之是畏也”,河上公注略同。念孙案二家以“施为”
释“施”字,非也。“施”读为“迤”,迤,邪也。言行于大道之中,唯惧其
入于邪道也。
下文云“大道甚夷,而民好径”,河上公注:“径,邪不正也。”是其证
矣。(案径即上文所谓施也。邪道足以惑人,故曰唯施是畏。王注曰:“言大
道荡然正平,而民犹尚舍之而不由,好从邪径,况复施为以塞大道之中乎!”
于正文之外,又增一义,非是。)说文“迤,邪行也”,引禹贡:“东迤北会
于汇。”孟子离娄篇“施从良人之所之”,赵注曰:“施者,邪施而行。”丁公
着音迤。淮南齐俗篇“去非者,非批邪施也”,高注曰:“施,微曲也。”要
略篇“接径直施”,高注曰:“施,邪也。”是“施”与“迤”通。史记贾生
传“庚子日施兮”,汉书“施”作“斜”,斜亦邪也。韩非解老篇释此章之义
曰:“所谓大道也者,端道也。所谓貌施也者,邪道也。所谓径也者,佳丽
也。佳丽也者,邪道之分也。”此尤其明证矣。
刘师培曰:案王说是。惟韩非子解老篇曰:“书之所谓大道也者,端道
也。所谓貌施也者,邪道也。所谓径大也者,佳丽也。佳丽也者,邪道之分
也。”据此文观之,则“唯施”古本作“貌施”,或“貌施”之上有“唯”字。
国语晋语云:“夫貌,情之华也。”广雅释诂:“貌,巧也。”是“貌”字之义
与夸饰同,故与“施”同为邪道。
大道甚夷,而人好偂
严可均曰:“而人好径”,御注、高翿作“民其好径”,河上、王弼作“而
民”。
罗振玉曰:“而”,敦煌本作“其”。
谦之案:“夷”,范本作“○”。范曰:“○,古本如此,说文云:‘行平
易也。’”又“径”字,严本作“径”,景龙、御注、宋刊河上本皆作“偂薄
意林卷一引经“而民好偂保⒁由瞎皞,邪不平正也”,是马总所见本
作“偂薄S衿瞬浚骸啊畟’,牛耕、牛燕二切,急也。”作“偂笨址恰!岸
人”,高翿、磻溪、楼正、范、赵均作“民甚”。
刘师培曰:“偂弊种碌庇小按蟆弊帧K氖徽隆按笮χ保跄钏
谓当作“大而笑之”。“大”与“迂”同,王以迂义解彼文“大”字,义虽稍
曲,然此文“径大”,大实训迂。汉书郊祀志“怪迂”,颜注:“迂谓回远也。”
是“迂”与“径”同,故此文“径”“大”并言。谦之案:刘说本韩非子,
虽辨而曲。王先慎曰:“德经‘大道甚夷,而民好径’,河上公云:‘径,邪
不平正也。’此‘大’字衍。”朝甚除,田甚芜,仓甚虚,马叙伦曰:“朝甚
除”,“除”借为“污”,犹“杇”之作“涂”也,诸家以除治解之,非也。
武内义雄曰:敦、遂二本“芜”作“苗”。
谦之案:法京敦丁本作“苗”,罗卷作“芜”。说文:“苗,艹生于田者。”
公羊传桓四年注:“苗,毛也。”此亦“芜”之假借。“芜”,说文:“薉也。”
周语“田畴荒芜”,注:“秽也。”“田甚芜”,谓土地芜秽不治也。又“除”,
高本汉本一作“持”,误。
服文彩,带利剑,厌饮食,财货有余,严可均曰:“服文彩”,御注、
高翿作“彩”。“厌饮食”,御注作“猒”,高翿作“冒”。
罗振玉曰:“彩”,广明本作“丝”。“厌”,敦煌本作“餍”。“财”,敦
煌本作“资”。
武内义雄曰:敦、遂二本作“资货”,与韩非喻老合。
谦之案:“彩”,严、彭、范、磻溪、楼正作“采”。“彩”与“采”同,
说文:“从纟,采声。”一切经音义引尚书云:“■五綵彰施於五色。”考正记
云:“五彩备者谓之绣。”陈景元注引傅奕云:“采乃古文绣字。”宇惠曰:“‘服
文彩’,林本彩作采,韩非子同。一本作绣。”又“财货”,傅、范作“货财”,
王羲之、赵、彭作“资财”,顾作“资货”。“饮食”,殿本作“饫食”。
是谓盗○。非道也哉!
严可均曰:王弼“盗夸”下复有“盗夸”二字,释文引河上本同。
谦之案:道藏宋张太守汇刻四家注引弼注:“夸而不以其道得之,盗夸
也;贵而不以其道得之,窃位也。故举非道以明,非道则皆盗夸也。”知王
本读夸为夸。武内敦乙本与罗卷均作“盗夸”,下复有“盗夸”二字,想王
本亦同。惟武内敦乙本有“也哉”二字,罗卷无。又严、彭、王羲之、磻溪、
楼正均作“盗夸”,范本作“盗○”。
杨慎曰:“是谓盗夸”,诸本皆作“夸”。柳子厚诗亦押盗夸,盖。。韵之
故。今据韩非解老篇改作“竽”。
非之解曰:“竽为众乐之倡,一竽唱而众乐和。大盗倡而小盗和,故曰
盗竽。”其说既有证,又与“余”字韵协,且韩去老不远,当得其真,故宜
从之,虽使老子复生,不能易此字也。又柳子厚押韵,林萧翁、刘会孟解训,
皆作“夸”,盖不考之过。河上公注亦作“夸”,岂有如此低神僊乎?俞樾曰:
按“夸”字无义。韩非子解老篇作“盗竽”,其解曰:“竽也者,五声之长者
也。故竽先则钟瑟皆随,竽唱则诸乐皆和。今大奸作则俗之民唱,俗之民唱
则小盗必和。故服文采,带利剑,厌饮食,而资货有余者,是之谓盗竽矣。”
盖古本如此,当从之。
顾炎武曰:“夸”,古音枯。老子“朝甚除”至“是谓盗夸”,说文:“夸,
从大,于声。”又洿、刳、刳、■字皆从夸得声。杨慎据韩非子改老子“盗
夸”为“盗竽”,恐非(唐韵正卷四)。又曰:“是谓盗夸”,杨慎改为“盗竽”,
谓本之韩非子,而不知古人读夸为刳,正与“除”为韵也(答李子德书)。
于省吾曰:按“盗”应读作“诞”,盗、诞双声,并定母字。敦煌本“夸”
作“夸”,“盗夸”即“诞夸”。说文:“夸,从大,于声。”景龙本“夸”作
“○” 。韩非子解老作“盗竽”,“盗竽”即“诞迂”,“迂”“竽”并“夸”之
借字,韩非子解竽为乐器,误矣。吕览本生“非夸以名也”,注:“夸,虚也。”
荀子荣辱“岂不迂乎哉”,注:“迂”,失也。”失与虚义相因。汉书五行志“叔
迂季伐”,注:“迂,夸诞也。”上言“朝甚除,田甚芜,仓甚虚,服文彩,
带利剑,厌饮食,财货有余”,皆诞夸之事,上下文义,适相连接。“诞夸”、
“诞迂”乃古人謰语,亦作“夸诞”、“迂诞”。荀子不苟:“夸诞生惑。”儒
效:“夸诞则虚。”抱朴子袪惑:“浅薄之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