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狂风沙-第1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我宁愿把举丧的事压着不办,也不能让八爷有险失。”业爷断然说:“就算保爷没死,他也不会批断我一个“不”字。——若没有关八爷在这儿,万家楼决不止死这几个人,他能为万家楼豁命,我们绝没有袖手旁观的道理。四判官分三路退走,我们就得集齐枪队,分三路追,总有一路能接应得着关八爷。”

  业爷正待吩咐集枪队,就听有人报说:“业爷您甭着急,关八爷回来了!他骑着保爷的白马一块玉,马毛全叫血水染得透红,马鞍两边,滴溜搭挂的挂着六七颗人头!……”

  从保爷落葬那天起,荒荡儿上的天空总是灰霾霾的没断过风沙。关八爷和他手下那伙子弟兄们,把盐车歇在万家楼,送族长保爷落了葬,二天一早就动身上路了。尽管万家楼的业爷、珍爷特为他们设了谢宴,关八爷却坚辞不领,只当业爷把保爷生前的坐骥相赠时,关八爷留下了那匹神骏的白马。

  六合帮的响盐车推走了,却把许许多多的印象和传说留在万家楼;男人们在茶馆里,街头上谈着关八爷,妇人们在香案前焚香跪祷时惦记着关八爷;尤其是关八爷匹马追贼,带回七颗血淋琳的人头,在人们眼里更成为奇迹了,那不像一般传述中的豪侠的故事,而是人人眼见的事实,保爷的红漆大棺在万家楼南门外的黑松林落葬时,七颗人头排在坟前当做祭品。

  “我不是爱开这个杀戒,”关八爷在拜坟时曾对着坟里的保爷说过这样话:“为着万老爷子和保爷您两世对江湖人物的照护之恩,我关东山不能不插手管事。更为着不使我手下这帮弟兄牵进江湖恩怨,我不得不杀这些贪财无义的土匪,人是我姓关的手刃掉的,他朱四判官衔恨,日后尽管来找我算账,一人作事一人当,与我这帮好兄弟无干。”关八爷说话时那种诚挚,句句挖心吐腑,使人落泪不已,而那种气吞日月的凛然的气慨,更令人心折。虽说七颗人头当中并没有朱四判官在内!但在近几十年里,除了关八爷能干出这种轰轰烈烈的事,江湖上还没有另一个人,敢单骑追匪,一口气拎下对方七颗人头的。

  关八爷走了,却把一种愁绪撒在小姑奶奶万菡英的身上。说起来全得怪在珍爷的头上,珍爷就是那样死心眼儿,探听得关八爷还是单身人,就一心想把妹妹许给关八爷,没开口之前,先跟妹妹当面商量。按珍爷的意思,关八爷是江湖上知名的豪侠,这回朱四判官夜卷万家楼,又承关八爷拔刀相助,万家楼实在该有这样的人物来结一门亲,婚后关八爷可以不再领着六合帮的盐车,走南到北的飘泊,可以在万家楼定居下来安度岁月了。这门亲事若能谈得成,彼此都好。

  万菡英默许了。

  她是个有慧眼的姑娘,她也有着计算。事实摆在眼前,除了关八爷这种男子汉,谁也当不上万家这族人年轻的姑太爷。她第一眼看到时就爱上了这位英风逼人的关八爷,既然哥哥提出这宗事,总嫌有些仓促,但她不能因为劫后的悲哀轻易放过这难得机会,对方是那样人——终年飘泊江湖以路为家,每走一趟盐,还不知一年半截才经过万家楼。

  但当珍爷开口时,关八爷竟然推辞了这门婚事。不过关八爷说得坦直,说得诚恳,使珍爷不得不尊重他。  “珍爷的厚意,我关东山只能心领了。我不是不愿高攀,实在是有难处。……就以这一回来说,我就得背上朱四判官的一身仇恨,日后还不知结局如何?我不能贪恋家室把这群挣扎求生的弟兄扔开,自己躲缩在万家楼,任朱四判官去收拾他们,若是答应这门亲,日后行事反多了一层顾忌,……还是单身闯荡的好,不论死活存亡,了无牵挂。无论如何,珍爷,请能曲谅我这番心意……”

  关八爷就那样走了。万菡英却在深宅大院里,反覆的咀嚼着这份愁情。天气一天比一天寒冷了,养在廊间金丝笼里的画眉鸟禁不得朝朝霜寒,都加上了蓝绢风罩了。人在廊下望着笼里的鸟,越望越觉得自己就好像笼鸟一样,被关在万家楼的宅子里,又罩上芦荻萧萧的荒湖,使人望不见远方的世界。自己是落地就死了娘的人,全由哥哥带大的,一个北地的奶妈袁妈和一个女婢一直伴着自己过了十九年。在记得事的年纪,就常听老袁妈讲故事,讲那些从没经过的兵燹,从没看见过的灾荒,老袁妈也有过两个儿子,一个死在枪口上,另一个饿死在她的脊背上,她最后一个女儿生下来十四天闹惊风死了,她才受雇到万家楼来的。

  那些流离的故事使自己童年世界的外缘罩成一圈难解的迷雾,使自己不得不关心飘泊无定的流民。荒虽荒不到万家楼,旱虽旱不到万家楼,但流民们却常常飘过万家楼的街心,飘到不知名的地方去,而且所见的都是陌生的脸孔。

  自小她就爱骑在狮背上,呆呆的看着那些人;讨乞的瞎子,划刀子的跛子,哀声叫喊得使一条街都发抖;打琴卖唱的那么凄迟的笑着,唱哭了廊下的秋风……那时候她就想念过他们和他们身上背着的远方世界凄寒的影子。……如今她确信关八爷就是从那种迷雾中跃出来的,他不是什么英雄,不是什么好汉,他只是一个关爱人的人,东飘西荡的生活着。恶梦般的夜晚,她曾眼看关八爷击杀匪众;在黑暗的堡楼里,微弱的火光把他巨大的身影描在石墙上,他窜动得像一头快捷的豹子,每一伸枪,外边就响起摔马者的惨呼。他在弹雨里滚过廿四级石阶,逼退了匪徒;他单骑黑夜追贼,带回七颗血漓漓的人头;它生命中似乎有著令人难解的勇悍与神奇。

  劫后的万家楼陷在冷寂里,业爷继保爷当了族主,把枪队统交给小牯爷统领,业爷当了族长后,记起关八爷临走时丢下的话,说是朱四判官若没卧底的人,决不会有这么大的胆量夜卷万家楼。

  “记住那匹白叠叉的黑骡子!” 


【0018】
 
  业爷查过那样一匹牲口,就是自己这一房族里畜养的,而长房的子侄里,不可能有谁暗通朱四判官。这回四判官虽被关八爷逼走了,难保他不再卷土重来,所以尽管天寒地冻,也曾同小牯爷着枪队防备着,夜夜击锣巡更。

  而万菡英可以不管这些,高墙大院里的日子像一泓止水,白天坐在火盆边刺绣些什么,红绿斑斓的全是远方世界的影子,夜晚就着烛光,听巡更人锽锽的锣响,敲过了一更又一更,一更比一更苦寒,一更比一更凄冷。她弄不明白,关八爷为什么要婉拒这门亲事?……没见关八爷之前,她的生活是平静的,她在庭院里浇花除草,和街坊的妇女们一面做针线,一面闲闲的谈说着一些家常话,她举着剪纸花剪鞋样剪窗花,在烛光前抹着牙牌;春秋两季,她会帮着主事的珍爷,骑马到沙河口的田庄上去,收租算粮,分配点种各类庄稼的地亩,逢到赛会期,她总千方百计的使七房的会班子穿着得光滟,演跳得精采,在会上博得采声和巨额花红。但从遇上关八爷之后,她对生活里的一切都起了厌倦了。

  珍爷知道这位爱施性子的妹妹难侍候,就劝说:“五妹妹,做哥哥的没把这门亲事结得成,怪来怪去,还是怪我;不过后来我也想开了,关东山是个侠义人,走南到北飘流惯了的,如今他重领六合帮在江湖上闯道儿,他不肯答允,实在也有他的难处……”

  “笑话了,你以为我是为这事烦愁?”小姑奶奶当真使起性子来:“往后你可甭再当着我提起姓关的一个字,他是他,我是我!………人家既有难处,难不成还牵牵连连的赖着他不成?”

  说是这么说,珍爷走后,万菡英关起房门,抱着枕头流泪,眼泪淌湿了半边枕头。

  在东街的万梁铺儿里,被人称做万小娘的爱姑更是个伤心人。万梁把她从盐市上为娼卖笑的火坑里救出来,即使没有个名份,她也满意了,她知道荡南的万家楼是旱盐帮常经的要地,安心探访着,总会访出爹跟关八爷的消息;尽管万家楼的人蔑视她,笑她是娼户,但万梁对她够恩义,够体贴,加上小姑奶奶万菡英的袒护,使她能在万家楼无波无浪的活下去,她并没向老天多要什么。一个命运悲惨的小妇人,她能多要什么呢?过往的那串岁月把她吓怕了,并不是不堪回首,而是不敢回首。在枕边,她跟万梁吐述过那些,说起卞三毛六歪眼儿四那伙恶汉,在她爹去关东那年如何存心骗卖她,却把她瞒在鼓里;最初她被哄去北徐州老城东南黄河滩上的金谷里,说是寄住在卞三的一位干妈家,她发现那儿不是良家居地,吵着要回城里去,卞三跟毛六强灌她烈酒……那年她才十四岁。她十四岁就成为一朵残花。她说过在风月堂的日子,绣花的鞋底不沾泥,出局时全由伙计背在肩上,她唱唱,劝酒,陪宿,她不再是当年的爱姑,她只是红妓小荷花。

  她溯述着那些,像溯述一个陌生人的故事,在风月堂那些姐妹淘里,谁没有过大把的血泪?世上若没有那多悲惨事,就显不出关八爷那样豪强的汉子了。在万梁面前,她可没提起关东山三个字,她怕关东山经她的口,污了他轰轰烈烈的名头……。在万家楼,没人相信她血泪斑斑的经历,没人相信由一个娼妓嘴里吐出来的自己的身世,他们一直是那样想——婊子的话全是哄人的。

  她便沉默了。

  她安安份份的跟着万梁过日子,她本就是个安份的人,她不再回首风尘。万家楼大行赛会的那夜,她陪侍着小姑奶奶万菡英,在珍爷家的门斗儿下面初初听起她久埋在心底的名字,关东山关八爷的名字像火闪一样照亮了她,她必得要见着他,询问爹的下落,哭诉别后的遭遇;她知道关八爷会洗雪她心底的屈辱,会惩处那些恶汉;但当她顺着人潮挤回店铺时,关八爷却又到广场去了,她再挤到广场,正遇着朱四判官手下的匪徒发枪。

  那一夜的光景是骇怕死人的;枪声从四面八方来,子弹呼呼的锐啸着掠过人头,街屋上响着一片炸瓦声,看赛会的人群像炸了箍的桶,惊惶的呼叫着朝开迸散,人推人,人踩人,这里那里的乱奔乱窜。火光冲天起,把人群零乱奔逃的影子映在街墙上,被人扔弃的灯笼火把在街廊间燃烧着。她好容易才从人堆里挤出来,被人踩脱了鞋,跣着脚弯进小巷,从后街奔回店铺里去。谁知万梁铺被朱四判官手下的匪众窝踞了,乱哄哄的挤在前面客堂里分枪填火,她从匪群里闪进后屋,藏身在一只空酒瓮里,直等到三更过后,伙计才叫出她来,说是六合帮的爷们击退了匪众,把半条街占稳了。

  “您可见着关八爷了?”她抖索着问六合帮里的一位汉子说:“八爷他在哪里?”

  “八爷在广场那边。”那人说。

  她很想找着万梁,让他领着枪队去宗祠解救被困的关八爷,她急于要见着他。关八爷被囚进北徐州大牢时,她虽然还是个十三岁的女孩子,她就用早熟的心爱上他了。爹常跟她讲说坊本上的那些英雄人物,关八爷就是那样的一个落难的豪杰,那时她只是偷偷的怜爱着他,但她从没想到启齿。事隔多年,那番情义变成一场幻梦了,但她在危难时没想到自己,一心全记挂着关八爷。

  她做梦也没想到,被困在万家楼的关八爷半根毫毛也没伤损,四更天,却带来万梁的死讯。等到关八爷黑夜追贼,带回七颗人头时,她却不能像旁人一样围涌到广场上去面见他,她只是身披重孝,守着灵堂。万梁死了,她刚望见亮光的前途又变成黑洞洞的大坑,使她不敢摹想横在眼前的日子和她早放的历劫的春华。

  关八爷走了,他走得那样快,使自己连见他一面的机会都没抓得着,在万家楼,在万梁的丧期,她不能离开灵堂,到业爷的宅子里去拜见关八爷,虽说有着北徐州那段往事,但关八爷究竟不是自己什么样的亲人。

  万梁铺在忌中暂时关了店门,灵堂设在后宅里,她整天整夜守着灵堂上的灯火,也许是哭得太多,也许是发了虚病,灵灯在她眼里亮得绿惨惨的,灯焰外裹着黑忽忽的晕轮。没有名份的外室,在族里照例是没有地位的,万梁生前没留下子媳,由房族公议,将万梁铺交给万梁近房的一位侄儿——八岁的万治邦继承。

  而她只是个端闲饭碗的无名寡妇罢了。

  她等着,她只有等着,等着关八爷领着响盐车重新经过万家楼时,她一定得探听出爹的下落,她全心愿意回到爹的膝前奉侍终生。

  “八爷,您在哪里?”她心里常常这样问询着。

  天落了头场雪,鹅毛大的雪采儿飘飘漾漾的,把万家楼变成一片银白的世界,她坐在炉火旁边,熊熊的炉火永也温不了她满心的凄寒。

  万梁满了七,族里大开祠堂门集议,她被召了去,族长业爷跟她说:“小娘,万梁老侄已经入土了,你年纪轻轻,两眼漆黑,娘家又没人出面,愿嫁愿守?该由你自己作主。族里规矩虽严,可并不逼着没名份的遗眷守节,但你拿定主意之后。就是再难更改的了。”

  来到万家楼两年,爱姑还是第一遭踏进祠堂门,万家宗祠的大殿是够威严的,虎黄的神幔斜斜垂吊着,神龛上的祖先牌位一层层像叠山样的叠到梁顶去,越上去,那些牌位的颜色越黯,仿佛是些冷着脸木坐着的老人;神龛前的长案上放着石雕的大香炉,大碗公粗的巨束香支旺燃着,翻花的红色香头上吐出一阵阵浓香的烟雾,在巨大的褐色横梁间环绕着,族长和执事们的太师椅排成一弯马蹄形,每张脸上都像罩上一层霜。

  她早就从死鬼万梁嘴里听说过万家族中的族规,族长和执事们有权决人生死。她略显踟踌在长辈面前跪了下来,关八爷的影子出现在烟雾里,她却咬着牙说:“我愿……守……”

  业爷怜惜的望着她,带半分赞叹的意味叹息着。

  “万家楼这回遭匪劫,没想会连累到你头上。”珍爷说:“你既愿守,就得顾全万家一族的名声……”

  “我愿……守……”爱姑说,她抬起头,神色坚定悲沈:“我求族里准我领养继子治邦。”

  “小娘要领养治邦,族里谁有话说?”业爷朝各房的执事问说。

  “那可不成。”沉默里爆出一条嗓子:“业爷您在这儿,我是治邦的生父,我不能把孩子交在一个出身不正的女人手里。我的意思是治邦继承产业,万梁铺该由我来监管,等治邦成人,再交给他。至于小娘该分出一些田产,由她自行度日。”

  关八爷的影子仍在烟雾里飘游着,只有他能相信自己的悲惨遭遇,只有他能挺身作证,但他在哪里?…出身不正四个字,像尖刀一般的挖着她的心肺,爱姑的脸色苍白了,两眼涌溢着眼泪。

  大殿两侧,各房族的人纷纷议论著…… 


【0019】
 
  “她既从良在先,又能守节,”业爷缓缓的说:“英雄生草莽,侠女出风尘,似乎不宜再提她的出身。挺身解围的关八爷,出身又如何?……我判她领养治邦,守节度日。”

  族长的言语就是万家楼的律法,她叩下头去。即使是有望不尽的寂寞的年月横在她微锁的眉上,她也甘心承受了。她知道从今以后她对关八爷所生的情意,只能永远的锈在她已经残碎的心上……

  而关八爷所领着的十六辆响盐车,正走在风雪迷漫的长路上。江湖道上的生涯就是这样:迫着人把一切往事摔在身后,两眼看着前面。——踏出万家的地界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