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诗刊 2006年第20期-第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也不知道《拔根芦柴花》 
  曾是他外婆唱给我的情歌 
  2006.2.20. 
   
  高 寺 
   
  不等油菜花开,去看高寺 
  地里麦子和油菜 
  平分了茱萸湾的绿 
   
  无山可登,面壁无壁 
  禅宗四大丛林,看不出有何玄深 
  天中塔站立油菜地里 
  孤兀的塔影下 
  大袖飘飘的古运河流了千年 
  蚕豆苗沿着田埂 
  一路走远 
   
  油菜没有开花,高寺油漆一新 
  修庙人开发旅游 
  大有“超佛越祖”①机锋 
  隔着千年问:“念佛是谁?” 
   
  去看高寺,去去就回 
  柳芽又绿瓜洲古渡 
  想看油菜花开,毕竟还是早了点 
  2006.2.21. 
   
  倾 斜 
   
  人站立,路平躺,太阳倾斜 
   
  地平线倾斜 
  女儿红饮后视线倾斜 
  酒精度倾斜 
  风倾斜 
  飘落的梨花倾斜 
   
  盛开的油菜花面前,蜜蜂的羽翅倾斜 
   
  看不见的磁场,空气倾斜 
  看不见的人心倾斜 
  跑道在速度面前倾斜 
  规则在黑哨面前倾斜 
  黄金颜色面前,人的自尊倾斜 
   
  所有的倾斜被扶正 
  路站立,树往横处生长 
  人开始倾斜 
  2006.4.23. 
   
  在北戴河踩死一只黑蚂蚁 
   
  通向海边的小路上 
  踩死一只黑蚂蚁 
  海浪在不远的前方闪烁 
   
  接下来的假期,令人沮丧 
  我跟这只黑蚂蚁 
  前世无怨,此生无恨 
  我生活的地方远离大海 
   
  走过几千里路,来践行一个宿命 
  令人对上苍敬畏有加 
  由此想起命运加给我的境遇 
  有什么可抱怨 
   
  挫败的心情,随时可以产生 
  比起不幸的黑蚂蚁 
  我的幸运何止是一点点 
  2006.7.14. 
   
  ①“超佛越祖”和“念佛是谁”都是禅宗有名的公案。 
2006…12…2 18:58:56举报帖子 
使用道具 
    坐看云起时 
等级:超级版主
文章:1846
积分:10451
门派:无门无派
注册:2006年11月28日第 5 楼      
子川创作年表
    1979年至1986年,在泰州造纸厂先后担任过企业管理办公室主任和厂长助理,著有《国家二级企业现代管理流程》(打印本)。 
  1982年前后开始文学创作。1983年起在《雨花》等杂志发表诗歌作品。1984年参加江苏省作家协会主办的作家读书班。1985年参加上海大学文学院主办的全国青年作家读书班。 
  1986年调入泰州市文化馆从事文学编辑工作。1988年担任文化馆副馆长。1992年调入江苏省作家协会《钟山》杂志。期间写过一部长篇小说《鸳鸯炮传奇》,在《扬州日报》连载。诗集《总也走不出的凹地》,后由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 
  1992年,在《钟山》编小说,主持过“三连星”“钟山看好”“名家炫技”等栏目,执编的朱苏进的长篇小说《醉太平》、李锐的长篇小说《万里无云》。获“八五”期间全国优秀长篇小说奖和97’全国“十佳”长篇小说奖。 
  1996年调《雨花》杂志编小说,后兼编诗歌、文萃等栏目。于1997年做成《雨花》杂志电子版,在互联网上传播,系当时全国第一家文学期刊电子版。这期间出版的专著有《网络中国投影》(学林出版社2000年10月),与人合作撰写以“南京大屠杀”为背景的长篇纪实《拒绝遗忘》(被《报刊文摘》《作家文摘》等转载、连载)。在《收获》等杂志发表小说多篇,被《中华文学选刊》等选载,并被收入中短篇小说选本。 
  2002年调入《扬子江》诗刊任执行副主编。出版散文集《把你凿在石壁上》(中国文联出版社2002年3月)。出版诗集《子川诗抄》(远方出版社2004年5月。获江苏省第二届紫金山文学奖)。在《诗刊》《星星》《诗歌月刊》《诗选刊》《诗探索》《中国诗人》等刊物多次刊发组诗,作品数十次入选各种年选、选本、选刊,并被选入大学教材。据朱苏进同名电视剧改写的长篇小说《江山风雨情》2003年5月由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2006…12…2 18:59:36举报帖子 
使用道具 
    坐看云起时 
等级:超级版主
文章:1846
积分:10451
门派:无门无派
注册:2006年11月28日第 6 楼      
读子川
        苏 童 叶兆言等 
    ■苏 童t 
   
  ……我在读子川的这些诗歌时,仿佛看见作者面对着一个空旷的舞台,舞台上背景为一片空白,灯光映现的是作者自身的孤单的背影,这背影移动缓慢,是被沉重的回忆和感伤阻挡了脚步,这脚步与舞台间的碰撞发出的声音却是哀伤和细腻的,也许我们可以把那些声音视为一曲心灵的挽歌。 
  “而此时,我正站在高层电梯上/我本能感觉到/有一种东西随电梯降到了底层”。(《道别》) 
  这样的诗句最贴切地体现了子川的诗歌中忧伤感怀的基调。 
  我疏离诗歌已有多年,一直对诗歌的创作怀有敬意和一种难以言表的美好的感觉,唯一遗憾的是此生终究放弃了写一首好诗的努力。我没有想到子川兄人到中年,万事缠身,却依然保持着一颗属于诗人的敏感的心灵,一个丰富而湿润的内心世界。《古槐》里的一些句子透露出作者对人生独特的感悟,让人印象深刻。 
  云下面是世界 
  毛驴从光秃秃的山冈下来 
  它们项下的铜铃 
  丁丁当当 
  在一个时间里 
  所有窗户纸都是破的 
  山谷里有风 
  风很大 
  关于毛驴和所有破了窗户纸的房屋,充满了微妙的暗示,其指涉方向非常广阔,令人浮想联翩,而下面的一段渐渐清晰地将作者的思考和回忆呈现了出来。 “无法解释又无法回避/是一个简单不过的问题/在玉米即将成熟的时候/早先堆积的黄豆已经吃完”,粮食方面的青黄不接是一个问题,而情感方面的伤逝是深层的隐喻。这隐喻最终触动了他人的心弦,我们的玉米我们的黄豆,如今它们还在地里吗?如今它们还堆放在仓库里吗?如果它们不在了。是谁的手掠夺了它们? 
  时光与生活是永远与人在对局的。一盘棋下了多少年不分胜负.支撑不住的一方只能是人,受损害的被打败的一方也只能是人。 
  …… 
   
  ■叶兆言 
   
  能够读到子川的诗,只是因为与他交了朋友。这有些像老派文人的作风,诗写出来了,最先想到的是好友,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不由地想到二十多年前,那时候文化大革命还没有结束,到处都是空洞的标语口号,我知道有这么一批地下诗人,他们年轻,他们热血沸腾,按照自己的趣味写诗,写出来了,根本不屑于发表,也不可能发表,只是互相传阅,仿佛决斗前交换手枪一样。我很遗憾自己不能与子川交换诗稿,别人怎么看无所谓,反正我顽固地认为,诗写出来,送给朋友看,当然希望是给旗鼓相当的对手。我不能写诗,因此难免恐慌,难免羞愧,子川“唰”的一下就把他的枪亮了出来.我觉得自己有些狼狈,有一种不能作为对手的悲哀。 
  骑士般的英勇好像不足以用来形容子川。诗人在这个世界上,总免不了失落,回味先前的那些忧郁,面对油漆纷纷剥落已经暗中锁上的门,身后秋雨连绵.子川不无感伤地写道:“这时才想起/那把系在胸口的钥匙/鼻子与门同时恢复弹性/而且开始出汗”(《雨落身后》)我曾经很喜欢这样的诗句,这其中的奥妙,不是三言两句就可以说清楚。我不相信系在胸口的那把钥匙,能够打开已经暗中锁上的门。物质世界的钥匙从来就不是万能的,在门这样冰冷的意象面前,也许根本就没有什么钥匙。 
  也许最好的钥匙只是诗。诗是解读心灵密码最好的接头暗号,子川的诗让我重新体会到浪漫的含义。在现实生活中,诗意的浪漫早已不复存在,浪漫被潇洒替代了,被酷替代了。浪漫已经不再青春气息,浪漫已经步入了更年期。子川似乎让人不知不觉地又回到了起点.虽然已不是原来的那个起点,虽然许多珍贵的东西已经流逝,起点处的小木牌也被暂时油漆一新,但是那片斑驳的感觉还在。 
   
  ■毕飞宇 
   
  子川一定被什么东西纠缠住了,在他的诗作中,我们看到了这种被纠缠的痕迹。是什么这样持久而又强烈地占据着诗人的内心呢?我们不知道。我们能够知道的是.被纠缠住了的子川是丰饶的,易感而又渴望表达。他心中的累赘.成了我们的美。这里头有一种执拗,“不达目的誓不罢休”是政治家的风格、商人的风格,而“不管目的誓不罢休”则是诗人的风格,或者说,是诗的风格。 
  “想象中一片金黄/诱惑你多少年/终于走进你的眼底/拆开她塞给你的沉甸甸的信兜/那雨,就落个不停//案头,守着一只瓷猫//抚着瓷猫的手/一只只/朽去”(《瓷猫》) 
  现在我们看到了,恶狠狠地纠缠子川的是一只“瓷猫”。问题是,这只弥漫着瓷质光芒的工艺猫究竟代表了什么呢?诗的常识会告诉我们,推究这只“瓷猫”的企图终究是惘然的,可是,因为有了一只手,我们又不能不关注.说不定这只手是子川的呢?说不定这只手是我们自己的呢?很不幸,这手一只只“朽去”了。任我们前赴后继,“瓷猫”却岿然不动。 
  这很伤神。子川很伤神。子川的诗就此染上了伤神的调子。 
  当然,我们完全有理由认定这只“瓷猫”是故土。这一点我们可以从《故乡的云》中得到佐证。“以诗证诗”是无趣的,好在子川的诗放在这儿,诗本身终究可以阐述诗的问题:“依然很美/枯树很美/夕阳很美/陷进去很美/毁灭很美……” (《沼泽》) “陷进去很美”,这是标准的东方人的情感方式,当然更是东方人对待故土的情感方式。它无因而起,却格外动人。诗句是如此的质朴,几近实话实说。 
  也许我们还可以像崔永元那样弄出一脸的坏笑,节外生枝。说,子川的一腔热血和故乡根本没有关系,子川的那只“瓷猫”其实是一个女人.子川都爱了几十年了——同意这个观点的朋友们请举手。 
  许多人都举起了手。胳膊如林。人们举手并不能说明这种说法符合实际,而是这个话题令人高兴。 
  …… 
   
  ■荆 歌 
   
  诗人子川,我最早与他打起交道来,并非因为诗。他给我的印象,是一位认真的编辑。关于这一点,直到今天,我的看法依然未变。从《钟山》到《雨花》,再到后来的《扬子江》诗刊,他作为编辑的认真,则有增无减。在他担任《扬子江》诗刊的主要负责人之后,这本诗刊的面貌有了非常大的改变。变得我收到它的每一期之后,都会以喜悦的心情摩娑它的外表,然后用很多的时间陶醉其中。 
  而我最先读到的子川作品,竟然也并不是诗,而是一篇小说。小说发表在《收获》杂志上,熟悉而亲切的作者签名,一下子吸引了我去读它。那小说题目好像是《女孩苏扬》。我不知道子川的世界里,究竟是不是真有一个名为苏扬的女孩子,通过这篇小说,我领略到了作为诗人的子川的柔情,领略到了他不凡的艺术才华和写作才能。后来在某个场合,我听到苏童也在当面吹捧子川,说他这个小说写得如何如何地好。我这么说并非是三人成虎,而是想说,我对子川小说的阅读感受,在苏童那里也得到了印证。 
  ……集中地、大量地阅读子川的诗歌,是在得到了他最近出版的《子川诗抄》之后。这本薄薄的诗集,我打开它,一首首一行行地读下去。我完全进入到了诗人的诗世界中去了。读子川的诗,应该说没有什么语言和形式上的障碍,它的意象,却是那么独特,诗风是那样的清新。“紧急停车,风停下。风景停下/时间不停。像缺口涌出的水/怎么也堵不住”“我望着你,像春天望着没有返青的树/河流把风景裂成两片风景”“我是否命该着永远地忧郁/不停地写诗,就像那止不住的流泪”,我喜欢这些诗句,我阅读着它们,感觉到它们是既柔软的,又是开阔的。今年诺贝尔文学奖揭晓的第二天,有记者打电话到我家,让我谈一谈对耶里内克的看法。我没读过她的作品,我没看法。我只是说,她有过写诗的经历,她是一个诗人,而一个诗人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这是最不值得奇怪的事。因为我敬重诗和诗人,我始终认为诗歌是最接近文学的本质的。如果没有诗,我们的内心将会是多么的苍白;如果没有诗人,那么我们的世界也将黯然失色。我庆幸我们的生活中有诗人,有子川。 
  …… 
   
  ■叶 橹 
   
  我认识子川,是在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当时他还在泰州市文化馆任职,我因为一件小事得到他的帮助,感到他做事踏实负责,留下了很好的印象。后来他送过我一本《总也走不出的凹地》,这本诗集的书名让我体验到一种永恒的象征的意味,而那些具体诗作则给我留下了清新流畅的良好印象。 
  后来他调到了南京,但同我没有什么联系。只是他调到《扬子江》诗刊后,又有了少数几次的接触。这些年他写的一些诗,倒是经常寄给我的。也正因为如此.我对他的诗才有了全新的印象和解读。 
  最近一次同他交谈时,我半开玩笑半认真地对他说:“你可以用‘与历史共存亡’的题目写一些诗。”他说考虑过类似的问题,但操作起来并不容易。我则说不是要你写大而无当的东西,而是要在大题目下作小文章。他默然,我也默然。 
  现在我就以此为题.谈谈我对他的诗作的一种印象。 
  我虽然比子川大了十多岁,但在某一历史阶段的经历上,却有着许多类似的体验和观察。譬如他写上世纪70年代的农村生活的诗,不仅勾起我的一些沉重的回忆.而且也加深了我对华滋华斯所说的“诗是宁静中的回忆”的理解。我还为此写了《1970年发生了什么……》(见《名作欣赏》2006年第5期)一文。我从他诗所看到的“历史”,虽然已经随风远逝,但文字所留下的真实,却是无法磨灭的。 
  以前在大学读书时。对个别老师总是津津乐道于“野史”而对“正史”似乎不屑一顾.往往并不能理解。如今经历了数十年的人世沧桑,总算是明白过来了。而诗人进入历史的方式,恐怕得另辟蹊径才行。子川那些写“1970”年的诗,在一些“大手笔”书写“正史”时,也许是不屑一顾的,但对于我们这些“时间的虱子”们而言,却是最真切不过的历史。子川写道:“秋风梳篾大地/人是时间缝中一只虱子”.所以我希望在他的诗中读到的,正是这“一堆虱子”的跳蹦,而不是“大手笔”所书写的“历史”。再譬如,子川写的《向日葵》,从凡高那“灿烂得令人起疑”的“一次次扭曲我所熟悉的向日葵”到“曾经向着永远不落的红太阳”的向日葵,前者的“扭曲”是艺术,而后者的真实却意味着荒诞。艺术能够与历史共存,而荒诞却随着历史而消亡。因此,人们从子川那“信手抓起一把葵子/不小心嗑出一堆1966年的阳光”中,“偷窥”到了一种对历史的调侃与嘲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